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837497 上传时间:2018-07-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35785.4

申请日:

2016.10.18

公开号:

CN206174033U

公开日:

2017.05.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B1/02; E03B7/07; E03B11/00

主分类号:

E03B1/02

申请人:

东莞中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建华; 王建科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葡萄庄园左岸三栋505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华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9

代理人:

李丽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进水控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其中,进水控制开关连接外接水源,水箱侧壁第一高度的位置设置入水口,水净化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入水口;在水箱内侧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一第一传感器开关,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开关,第一传感器开关和第二传感器开关均连接进水控制开关;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位置设置一供水口,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用水装置;在水箱底部设置一排水口。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系统内部对注入的水进行净化,设备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管控水箱中的水位,节省人力资源;系统可以长时间运行,节省维护人员的精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进水控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其中,所述进水控制开关连接
外接水源,所述水箱为立体结构的箱体,所述水箱侧壁第一高度的位置设置入水口,所述水
净化装置通过所述管道连接所述入水口,以将净化后的水注入到所述水箱内;在所述水箱
内侧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一第一传感器开关,在所述水箱内侧低于所述第一高度的第二高
度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开关,所述第一传感器开关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开关均连接所述进水
控制开关,以控制所述进水控制开关的关闭和开启;在所述水箱内侧低于所述第二高度的
第三高度位置设置一供水口,所述供水口通过所述管道连接用水装置;在所述水箱底部设
置一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连接排水管道以
进行排水,在所述水箱中设置溢水管,所述溢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排水管道,进水端设置
于所述水箱内第一高度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一球
阀,以控制所述水箱内的水的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开关和所述
第二传感器开关均为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控制开关为电磁
阀,所述电磁阀通过管道连接到外接水源,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开关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开关
连接所述电磁阀以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关闭和开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箱体,所述进水控
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均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一上盖,设置
于所述水箱箱体的上方。

说明书

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水系统需要外部添加水源的设备,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水加到系统
的备用水箱中,然后供用水设备自用,往往还需要对水质进行净化或预处理,才能达到用水
设备的使用要求。在实际的操作时,需要安排专人不定期的查看水箱中的水位,以便及时补
充适量的水,操作比较麻烦,尤其是在设备长时间运行时,常常会出现加水不及时,导致系
统水箱缺水系统停止运行的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能够在系统内部
对注入的水进行净化,设备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管控水箱中的水位,节省人力资源;系统可
以长时间运行,节省维护人员的精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供水控
制系统,该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进水控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其中,进水控
制开关连接外接水源,水箱为立体结构的箱体,水箱侧壁第一高度的位置设置入水口,水净
化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入水口,以将净化后的水注入到水箱内;在水箱内侧的第一高度位置
设置一第一传感器开关,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开关,
第一传感器开关和第二传感器开关均连接进水控制开关,以控制进水控制开关的关闭和开
启;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位置设置一供水口,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用水装
置;在水箱底部设置一排水口。

其中,排水口连接排水管道以进行排水,在水箱中设置溢水管,溢水管的出水端连
接排水管道,进水端设置于水箱内第一高度的位置。

其中,排水管道上设置一球阀,以控制水箱内的水的排出。

其中,第一传感器开关和第二传感器开关均为湿度传感器。

其中,进水控制开关为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管道连接到外接水源,且第一传感器开
关和第二传感器开关连接电磁阀以控制电磁阀的关闭和开启。

其中,还包括一箱体,进水控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均设置于箱体内。

其中,水箱包括一透明上盖,设置于水箱箱体的上方。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进
水控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其中,进水控制开关连接外接水源,水箱为立体结构的箱
体,水箱侧壁第一高度的位置设置入水口,水净化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入水口,以将净化后的
水注入到水箱内;在水箱内侧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一第一传感器开关,在水箱内侧低于第
一高度的第二高度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开关,第一传感器开关和第二传感器开关均连接进
水控制开关,以控制进水控制开关的关闭和开启;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位
置设置一供水口,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用水装置;在水箱底部设置一排水口。通过本实用新
型,能够在系统内部对注入的水进行净化,设备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管控水箱中的水位,节
省人力资源;系统可以长时间运行,节省维护人员的精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更详细的描述。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
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
100包括通过管道(未标示)依序连接的进水控制开关110、水净化装置120和水箱130;其中,
水箱130是立体结构的箱体,优选为立方体型或圆柱体型,在本实施方式中选为正方体型,
在水箱130内侧侧壁设置一入水口131,该入水口设置于沿水箱130侧壁的第一高度。第一高
度设定为靠近水箱130顶部的高度。进水控制开关110通过管道连接外接水源101和净水装
置120,外接水源的水通过进水控制开关110流入水净化装置120进行净水处理,经水净化装
置120净化处理的水经管道通过水箱130上设置的入水口131流入水箱130中进行存储。

在水箱130内侧入水口131正对的位置设置第一传感器开关132,在第一传感器开
关132下方的第二高度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开关133。其中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依据箱体
130高度设定,如可设定第一高度是从水箱130底部起90%的位置,第二高度是从水箱130底
部起30%的位置。第一传感器开关132和第二传感器开关133为湿度传感器开关。在水箱130
内侧低于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位置设置一供水口134,供水口134通过管道连接用水设备
102,第三高度可设置为从水箱130底部起10%的位置。供水口134通过管道连接到用水设备
102。在水箱130底部任一位置设置排水口135,通过管道连接排水口135,可将水箱130中的
水排出。连接排水口135的管道设置于水箱130外侧,且在该部分管道上设置一球阀136,通
过控制球阀136的闭启以控制水箱130中的水的排出。当水箱130中水存储时间过长时,打开
球阀136,水箱130中的水通过排水口135排出。

第一传感器开关132和第二传感器开关133均为压力传感器,感应水箱130中的水
压变化。其中第一传感器开关132在感应到水压由小变大时,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第二传感
器开关133在感应到水压由大变小时,产生第二感应信号。第一传感器开关132和第二传感
器开关133均连接进水控制开关110。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水控制开关110优选为电磁阀。在
从入水口131向水箱130中注水时,随着水量的增加,水位逐渐上升,经过第一高度的第一传
感器开关132时,水位到达第一高度的位置,第一传感器开关132从与水脱离的状态变为与
水接触的状态,水压由小变大,第一传感器开关132产生第一感应信号。第一感应信号是使
电磁阀关闭的信号,电磁阀接收第一感应信号后关闭,系统停止向水箱130中加水。停止加
水后由于用水设备102在不断使用水箱130中的水,使水箱130中水位下降,当降至第二高度
时,第二传感器开关从与水接触的状态变为与水脱离的状态,水压由大变小,第二传感器开
关133产生第二感应信号。第二感应信号是使电磁阀开启的信号,电磁阀开启后,开始向水
箱130中加水,再次达到第一高度时第一传感器开关132产生第一感应信号使电磁阀关闭,
实现循环。第一传感器开关132和第二传感器开关133向电磁阀传输感应信号时是以无线信
号的方式传输。

在水箱130中设置一溢水管138,溢水管138垂直于水箱130底部,溢水管138包括进
水端1381和出水端1382,进水端1381设置于水箱130内部高于或等于第一高度的位置,出水
端1382从水箱130的底部穿出到水箱130外侧,并连接到连接排水口135的管道。当入水口
131的进水速度过快时,水位迅速超过第一高度。此时水箱130中超出第一高度的水可通过
溢水管138排出,防止水箱130中的水溢出水箱130。溢水管138的出水端1382连接与排水口
135连接的管道,可将高于第一高度的水排出。

进一步,系统100包括一箱体140,将水控制开关110、水净化装置120和水箱130均
设置于其中进行保护。同时在水箱130上设置一上盖137,覆盖水箱130的顶部,防止其他物
质落入水箱130中造成污染。优选的,上盖137设置为透明上盖,以方便观测。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序连接的进
水控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其中,进水控制开关连接外接水源,水箱为立体结构的箱
体,水箱侧壁第一高度的位置设置入水口,水净化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入水口,以将净化后的
水注入到水箱内;在水箱内侧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一第一传感器开关,在水箱内侧低于第
一高度的第二高度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开关,第一传感器开关和第二传感器开关均连接进
水控制开关,以控制进水控制开关的关闭和开启;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位
置设置一供水口,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用水装置;在水箱底部设置一排水口。通过本实用新
型,能够在系统内部对注入的水进行净化,设备结构简单;自动控制管控水箱中的水位,节
省人力资源;系统可以长时间运行,节省维护人员的精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
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供水控制系统,包括:进水控制开关、水净化装置和水箱;其中,进水控制开关连接外接水源,水箱侧壁第一高度的位置设置入水口,水净化装置通过管道连接入水口;在水箱内侧的第一高度位置设置一第一传感器开关,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度位置设置第二传感器开关,第一传感器开关和第二传感器开关均连接进水控制开关;在水箱内侧低于第二高度的第三高度位置设置一供水口,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用水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