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汉字结构标志图的学习用具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汉字书法用的学习用具及使用方法。
技术背景
目前的汉字书法学习采用“田”字格或“米”字格练习本,即在粗实线的方格内制作有细实线或虚线的十字线或X字线,方格中心有一个中心点,成为单心格,按照汉字的结构在格内进行毛笔或硬笔书法练习。由于只有一个中心点作为参照,使用起来仍不方便,写字时第一笔从什么地方开始仍无法掌握,对于儿童来说更难掌握。很需要一种新的格式的学习用具。在西方人体绘画教学理念中采用“二横一竖三体积”的模式,这种模式很类似于汉字“二横一竖一体积”的字体结构框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根据西方人体教学模式发明一种新“格式”的汉字学习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所述的新格式的学习用具由以下步骤制作:
1、在书写材料上用粗实线画出四列若干行方格,方格内用细实线或虚线画成“田”字格,这样每个方格内先构成了十字交叉中心点Q1,即现有技术中的单心格;
2、除右数第一列为单心格外,在第二列至第四列每个“田”字格的左上角小方格内画上细实线或虚线交叉对角线,构成对角线交叉点,称为偏心点Q2;使第二列至第四列又成为双心格形式。
3、在第三、四列每个双心格内,以Q1点作为中心画一个细实线或虚线内方框,其中左上角的顶点必须为Q2点,使第三、四列再成为双心双方格形式;
4、在第四列每个双方格内以Q1点为圆心画内方框的外接圆,使第四列最终成为汉字双心规矩格形式。
第一列至第四列不同的图形共同构成书写材料标志图。上述的第一至四列可以为第一至四行,根据书写习惯而定。
把上述标志图制作在教具上(如教学黑板),供教师汉字书法教学用,印刷在练习本上供学生汉字书法练习,或者印刷在能擦除字迹的硬质板上供学生反复使用,或做垫板用。
上述学习用具的使用方法是:
第一步,按照该汉字形体结构“方中有圆”的特点概括出基本形,以形态大小等特点安排书写在第四列双心规矩格内;
第二步,在掌握第一步的基础上,参照该汉字所处第四列双心规矩格地位置,书写在第三列内方框图上;
第三步,在掌握第二步的基础上,参照该汉字所处第三列内方框图的位置书写在第二列的双心格上;
第四步,在掌握第三步的基础上参照该汉字所处第二列双心格的位置书写在第一列十字格内;
第五步,如此循序渐进,反复在该用具上练习每个汉字,直至脱离十字格,能在方格内书写标准的形体汉字。
其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把西方人体绘画教学的理念,即人体结构的“二横一竖三体积”模式成功地引入汉字教学,形成正方形“二横一竖一体积”字体结构框架,它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千变万化的字体,捕捉字体的基本形。2、本发明帮助学生初学汉字时形成“心中有字”的功能,能够把字体适当(不大、不小、不偏)的安排在格式内,易于学生的掌握,学习效率高,练字效果好。总之,由于“田”字格内增加了标志图,易于教师的讲解、教学、示范和学生练习,从双心规矩格开始,逐渐过渡到“田”字格,直到无方格书写,适合于速成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细实线画成的标志图学习用具的样式,图1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制作的;图2是实施本方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这种标志图的结构是:在第一列至第四列格内有中心Q1点1,在第二列至第四列格内有偏心Q2点2,在第三、第四列格内有内方框3,在第四列格内有圆形4。制作时可以按技术方案的步骤一步步制作,也可将第三步第四步交换,即先画出圆形4,再画出方框3。本申请的用具有以下实施方式:
方式1,在教学黑板上画有图1所示的标志图,构成汉字书法教学板,这种教学板可固定在教室里,或做成活动式,用时悬挂在墙上。
方式2,在适于学生携带的塑料板上印刷上图1所示的标志图,供学生用毛笔或碳素笔等硬笔汉字书法练习,可直接在板上练习,也可垫在白纸下做垫板用。
方式3,把图1所示的标志图印刷成单页纸,或将多页订成练习本,供学生练习汉字书法或交作业用。
方式4,如图1所示,将各种结构的汉字归纳分类印刷在标志图内,做成描红练习纸或订成练习册,供书法爱好者毛笔临写。
使用方法如技术方案所述,不再重复。
用本申请经过儿童实验教学证明:书法效果优于普通单心格教学法。
如图2所示:图中A为西方绘画中的人体结构,即“二横一竖三体积”的模式,图中B是将图A模式引入到本发明的双心规矩图中,形成“二横一竖一体积”的字体框架。按照这个原理,将汉字形体结构引入到双心规矩图中。例如图中的“十”字、“永”字。再如“天”字、“元”字,它们字体形状的感觉是一致的,但“天”字为静态,“元”字为动态,这是由外沿笔画特点而决定的,由于一静一动却显示出两字不同姿态。由于常用汉字较多,不再一一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