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热转印印字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8345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4094.8

申请日:

2003.02.25

公开号:

CN1633366A

公开日:

2005.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41J3/407; B41J2/32; B41J2/325

主分类号:

B41J3/407; B41J2/32; B41J2/325

申请人:

美克司公司;

发明人:

三泽孝久; 小林岳史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2.02.28 JP 54823/2002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将长条的软质的管(5)和墨带(4)通过于可自由旋转地设在印字机本体(1)上的压辊(2)和与压辊(2)对向配置的印字头(3)之间、并由印字头(3)通过热转印在上述管(5)上印字的管热转印印字机中,在上述印字头(3)的上游侧与上述压辊(2)对向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硬质的缠绕辊(8),在上述压辊(2)与缠绕辊(8)之间,将上述管(5)的与上述缠绕辊(8)抵接的部分压扁成平面状进行印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管热转印印字机,其特征在于: 由可自由旋转地设在印字机本体上的用于送出管的压辊、与上述压 辊对向配置的印字头、墨带、以及在上述印字头的上游侧与上述压辊对 向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的缠绕辊构成; 通过在上述压辊与上述缠绕辊之间压扁管,将管的与上述缠绕辊接 触的部分压扁成平面状; 将管与上述墨带通过于上述压辊与上述印字头之间,由上述印字头 向管上印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热转印印字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缠绕辊 的周面具有凹部,上述周面的两端缘比中央部突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热转印印字机,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缠 绕辊的周面的材料比构成上述压辊的材料硬。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热转印印字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压辊的 硬度以橡胶的硬度为60°,上述缠绕辊的硬度以黄铜的硬度为100°。

说明书


管热转印印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软质的管进行印字的管热转印印字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地,因为在配电盘等电气设备中组入有多条电线,所以为了示出各电线的种类或功能,要在电线上有表示文字或标记。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不能直接在电线上印刷,所以,可事先在短管上印上文字或标记,再把电线套在该管外来进行表示。

    这里,通过热转印印字机来对管进行印字。即,将长条的管与墨带一起通过热转印印字机的压辊与印字头之间,使压辊旋转的同时送给管,并且,对印字头局部加热来熔化墨带的墨、而热转印在管的表面上。印字后,将管切断为规定长度进行使用。

    为了将管送给到印字头,在与压辊对向的位置配置缠绕辊,使管通过压辊与缠绕辊之间,并通过使压辊旋转将管送给到印字头而构成。这时,为了可靠送给管,将缠绕辊也设成与压辊相同的材质(橡胶制),以使与管的接触面积增大而构成。而且,管成为被压扁在压辊与缠绕辊之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送给到印字头。

    这样,在印字之前,管在压辊与缠绕辊之间被压扁,并在压扁的管的表面进行印字。另外,因为印字头被形成为平面状,所以被压扁的部分最好尽可能的扁平。

    但是,印在管表面上的印字未必良好。仔细观察该印字,可在中央部分看得到文字的飞白。因此,调查其原因的结果,上述印字不良,在压扁管时,如图4所示,在缠绕辊10与压辊11之间被压扁的部分的中央部a地两侧的壁会贴在一起,而两端b的管5的弹性也会有限度,所以内侧会存在空间。由此,剖面容易成为大致“8”字形。从而,可知印字不良是由于中央部分以内凹的状态进行印字产生的。尤其,如图5所示,当在内面形成有凹凸沟槽12的剖面的管5被压扁时,难形成为更好的平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压扁管时使管的印字面尽量为平面,而始终得到良好的印字的管热转印印字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管热转印印字机,在将长条的管和墨带通过于可自由旋转地设在印字机本体上的压辊和与压辊对向配置的印字头之间、并由印字头通过热转印方法在上述管上印字的管热转印印字机中,在上述印字头的上游侧与上述压辊对向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缠绕辊,在上述压辊与缠绕辊之间压扁上述管,并且将与上述缠绕辊抵接的部分压扁成平面状进行印字。

    并且,在上述管热转印印字机中,也可以:在上述缠绕辊的周面设有凹部,并使两端缘比中央部突出。据此,因为管的两端比中央部更被牢固地按压而变形,所以能够更稳定地实现良好的印字。

    另外,例如,通过将上述压辊的硬度设成以橡胶的硬度为60°、上述缠绕辊的硬度设成以黄铜的硬度为100°,而能够将压扁成扁平状的状态的管可靠地向印字头送给。

    【附图说明】

    图1是热转印印字机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夹在缠绕辊与压辊之间的管的剖视图。

    图3是缠绕辊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现有的管送给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管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中:2-压辊,3-印字头,5-管,8-缠绕辊。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印字机的主要部分的图,在该印字机中可自由旋转地配置压辊2,与压辊2对向配置有印字头3。在印字头3的附近配置有墨带辊(未图示),缠绕在墨带辊上的热转印用墨带4以包覆印字头3的表面的方式卷在墨带的卷轴(未图示)上。

    并且,在印字机上形成有长条的管5的收容部,从该收容部引出的管5通过压辊2与印字头3之间,向排出部送出。

    在印字头3的上游侧与上述压辊2对向地可自由旋转地配置缠绕辊8。缠绕辊8由硬质的材料、例如硬质橡胶、硬质塑料、金属等构成。

    在上述构成中,管5以通过压辊2与缠绕辊8之间、再通过压辊2与印字头3之间的方式配置。而且,在由印字机的键盘(未图示)输入适当的文字或标记后实行印字时,压辊2旋转。管5被缠绕辊8牢固地压靠在压辊2上,因此,由于其摩擦阻力向压辊2的旋转方向送出管5。同时,因为对印字头3的与输入的文字或标记对应的部位进行加热,所以墨带4的墨熔化而热转印到管5上。这样,在管5上印上规定的文字或标记。然后,被印字的管5被切断成适当的长度排出。

    因为缠绕辊8与压辊2之间的间隔窄,所以管5在通过缠绕辊8与压辊2之间时成为被压扁的状态。压辊2由软质橡胶构成,与其相对,缠绕辊8是硬质材料,因此,如图2所示,管5的缠绕辊8一侧的部分5a为平面状,与该部分管5的相反侧的部分5b向软质的压辊2一侧压入地变形。与印字头3相面接触的是与缠绕辊8相接的一面、即变形为平面状的面5a,所以在印字头3以接近平面的状态相抵接。

    管5在通过缠绕辊8与压辊2之间后,会通过固有的弹性而恢复到原形,但因为压辊2的旋转快,所以仍以变形未恢复前的平面状的状态进行印字。

    如上所述,构成缠绕辊8的材料比构成压辊2的材料硬。具体地讲,压辊2的硬度,在作为通过JIS K6253的硬度试验法求得的数值来表示的情况下,以橡胶硬度最好为60°。另一方面,缠绕辊8的硬度,以黄铜硬度最好为100°。其中,所谓黄铜厚度,是与将缠绕辊8所用的硬质材料的硬度转换成橡胶硬度的情况相当的硬度,所谓黄铜硬度100℃意指不弯曲。

    如上所述,因为以管5的印字面不怎么变形的状态下进行印字,所以没有飞白等印字不良,成品良好,能够实现稳定的印字。

    其次,图3是另一实施例,缠绕辊8的周面为凹状,两端缘比中央突出地形成。在管5通过该缠绕辊8与压辊2之间时,管5的两端比中央部更被牢固按压地变形,因此,与上述例相同,与缠绕辊8相抵接的面呈平面状,在印字头3上以被压扁的管5变形恢复前接近平面的状态接触管5。从而,能够稳定地实现良好的印字。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可以有多种变更,本发明当然也涵盖这些变更。

    本申请是基于2002年2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2-054823)的发明,这里可参照其内容。

    如上所述,将配置在印字头3的上游侧的缠绕辊8设成硬质的,在压辊2的缠绕辊8之间以将印字用管5压扁成扁平状的状态将管5送给到印字头3,在被压扁的管5变形恢复前进行印字,因此,以管5的印字面的中央的不怎么内凹的状态进行印字,从而无论怎样类型的管,均不会用飞白等印字不良,成品良好,能够实现稳定的印字。

管热转印印字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热转印印字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热转印印字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热转印印字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热转印印字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将长条的软质的管(5)和墨带(4)通过于可自由旋转地设在印字机本体(1)上的压辊(2)和与压辊(2)对向配置的印字头(3)之间、并由印字头(3)通过热转印在上述管(5)上印字的管热转印印字机中,在上述印字头(3)的上游侧与上述压辊(2)对向并可自由旋转地配置硬质的缠绕辊(8),在上述压辊(2)与缠绕辊(8)之间,将上述管(5)的与上述缠绕辊(8)抵接的部分压扁成平面状进行印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