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开闭的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开闭的锁。
背景技术
根据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5.2.2-5.2.2.2.2中规定:当层站
间的距离大于11米时,需要设置井道安全门,用于火灾等事故救援时使用。电梯通道中的检
修门、井道安全门和检修活板门是供援救乘客用的门,是乘客遇到危险时的生命之门,目的
是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过大(超过11m)时,能够尽快地救出被困轿厢内的乘客。
随着一幢幢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电梯也逐渐被广泛使用,电梯作为一种垂直运
输工具,非常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每天都会用到,由于设备本身或者人为操作方法不
当导致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特别是门系统问题,大概占到电梯事故的80%。如剪切事故,电
梯门开启或者未完全闭合时运行,此时若有人员在轿门和层门之间,即可造成人员受伤;坠
落事故,电梯轿门和层门打开时,电梯轿厢却不在层站,此时易造成乘员坠井;还有就是突
然故障或停电,乘员困在轿厢中,冒然扒门而造成的一些伤害事件。
目前行业内对井道安全门的锁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严格的符合电梯井道安全门
的专用要求,尤其井道安全门的打开和关闭的方法繁琐,不能实现快捷、安全开闭锁的功
能,不能应对剪切、坠落等伤亡事故等风险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开闭的锁,能够更方便、快
捷、安全地打开和锁闭井道安全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开闭的锁,包括扣盒和锁体,扣盒位于锁体的
左边,扣盒包括开关盒和锁舌盒,扣盒的盖子采用透明挡板,以方便观察扣盒内部工作状
况,扣盒的盖子与扣盒的连接缝隙均使用防尘垫填充,能够防止扣盒内部进入灰尘,影响电
器元件的正常工作,开关盒包括电缆线、接线孔、接线端子、底座固定孔、绝缘底座、触点、触
头插孔和感应装置,两个接线孔位于开关盒的左侧,接线端子位于开关盒内部的左侧,两个
接线端子分布在上下两边,两条电缆线分别穿过两个接线孔接在两个接线端子上,接线端
子的螺丝使用防脱落螺丝,底座固定孔位于开关盒内部中间位置,两个底座固定孔分布在
上下两边,底座固定孔使用防脱落螺丝将底座 固定在扣盒上,开关触点由弹簧片和触点头
组成,两个开关触点位于开关盒的内部右侧,分布在上下两边,绝缘底座位于触点的左侧,
两个触点被压后可以压在绝缘底座上,两个触头插孔位于开关盒的右侧,分布在上下两边;
锁舌盒包括锁舌孔、挡槽和第二传感器,锁舌孔位于锁舌盒外壳的右侧,挡槽为锁舌孔四周
的折弯部,起到对锁舌的导向作用。
锁体包括插销、连杆、锁芯和锁舌,所述插销位于锁体内部的左侧上部,包括触头、
触头螺丝和触头孔,触头孔位于锁体外壳的左侧,触头通过触头螺丝固定在触头连杆上,触
头螺丝采用不可脱落螺丝,所述连杆包括触头连杆、中间连杆和锁舌连杆,触头连杆的左端
与触头连接,触头连杆的右端与中间连杆的上端连接,中间连杆的下端与锁舌连杆的右端
连接,锁舌连杆的左端与锁舌连接。
可选的,所述开关盒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位于开关盒的内部右侧,第一
传感器与电控系统连接,第一传感器在两个触头插孔之间,用于感应触头是否插入开关盒
内。
可选的,所述锁舌盒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位于锁舌盒内部的上端,第二
传感器与电控系统连接,第二传感器用于感应锁舌是否插入锁舌盒内。
可选的,所述锁体还包括把手,把手位于中间连杆弯折位置的正面,把手能够顺时
针旋转。
可选的,所述锁体还包括钥匙孔,钥匙孔位于中间连杆折弯位置的背面,能够从外
面使用钥匙打开门锁。
可选的,所述扣盒还包括滑杆块,滑杆块位于扣盒上下面的中间位置,两个滑杆块
与扣盒一体而成。
可选的,所述扣盒的左边还包括阻挡物,阻挡物包括拉手、挡铁和面板,拉手位于
面板的正面,两块挡铁位于面板反面的上下两端,面板的竖直尺寸与扣盒的竖直尺寸相同。
可选的,所述扣盒的上下两端还设有滑槽,两个滑杆块能够穿入滑槽的槽内,并能
够在滑槽的槽内滑动。
可选的,所述锁体还设有照明引导装置,照明引导装置位于锁体内部连杆的右侧,
照明引导装置包括信号灯、反光板、透镜、固定座和发光体,固定座的上面与锁体内部上面
连接,透镜固定在固定座的下面,透镜的下方设 有倾斜的反光板,反光板的中心位置设有
圆孔,反光板的下方设有信号灯,反光板的左边设有发光体,发光体固定在锁体装有把手的
一侧上,照明引导装置在电梯故障时,信号灯开启,信号灯发出的信号光源通过反光板中心
的圆孔射到透镜上,信号光通过透镜的折射再经过反光板的反射,射到发光体上,发光体发
光,在井道内起到引导照明作用。
可选的,锁体还包括开门电控盒,开门电控盒位于锁体内部右侧,所述电控盒包括
电控触头、电控插孔、电控触点、电控绝缘座、电控线孔和电控端子,其中电控触头位于触头
连杆的右端,通过不可脱落螺丝将电控触头固定在触头连杆上,电控插孔位于电控触头的
右边,电控触点位于电控插孔的右边,电控触点与安全门开闭电控系统连接,两个电控触头
的间距与两个电控插孔的间距相同,两个电控触点的间距与两个电控触头的间距相同,电
控绝缘底座位于电控触点的右边,两个电控触头与两个电控触点接触,两个电控触点被压
后可以压在电控绝缘座上,电控线孔位于锁体右边外壳上,电控端子位于电控绝缘座和电
控线孔之间,用于连接电控线缆。
可选的,安全锁还包括开门推杆装置,所述开门推杆装置包括控制器、第一推杆、
第二推杆、连接销、连接槽和推杆滑块,其中控制器的底面固定在门框的底边上,固定器的
上面设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为空心圆柱形状,第一推杆与固定器一体而成,第二推杆穿入
第一推杆内部,第二推杆为实心圆柱形状,第二推杆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推杆内部直径,第
二推杆的顶端有圆柱孔,圆柱孔的直径大于连接销的直径,第二推杆可在第一推杆内自由
滑动,推杆滑块的下面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两块板的间距大于第二推杆的直径,连接槽的
两块板上开有圆柱孔,连接槽上的圆柱孔同心,连接槽上的圆柱孔的直径大于连接销的尺
寸,连接槽与推杆滑块一体而成,第二推杆的上端插入连接槽的两块板之间,第二推杆上端
的孔与连接槽的孔同心,连接销穿在第二推杆上端的孔同时连接销穿过连接槽上的孔,来
实现推杆滑块与第二推杆的连接,门上设有开门滑轨,推杆滑块能够插入开门滑轨内部,推
杆滑块能在开门滑轨内滑动。
实施例的控制结构,首先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得到电信号,接着第一通信端
将电信号传输到调试端,调试端将电信号输出调整为控制信号,然后第二通信端将控制信
号传输到主控端,主控端将控制信号输出调整为主控端信号,同时触头与触点连接,系统电
路导通,电梯工作,电梯系统只有在 同时满足触头与触点接触、第一传感器工作、第二传感
器工作的条件下才能工作,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当关闭锁时,从门的外侧将门关闭,锁舌撞到开关盒的外壳上,锁舌被压到锁体里
面,将门关到合适位置后,锁舌弹出,同时插销在连杆的作用下弹出,插销插入触头插孔内,
将触点压到绝缘底座上,系统通电并且通过电器验证,同时第一传感器感应到触头的插入,
第二传感器感应到锁舌的插入,电梯系统在同时满足触头与触点接触、第一传感器工作、第
二传感器工作的条件下才能工作,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当打开锁时,在门的内侧将把手向下旋转,中间连杆带动触头连杆和锁舌连杆向
右移动,插销与锁舌随着连杆一起向右移动,实现锁的打开状态,可以很容易应用现有技术
来实现连杆的运动,这里不再赘述。
同时,在门的外侧将钥匙插入钥匙孔以同样的步骤也可以实现锁的打开状态。
另一种开锁方法,向外拉动拉手将阻挡物拔掉,开关盒上下两端的滑杆块在滑槽
内向左滑动,使开关盒与锁体分离,实现门锁的打开状态。
另一种开锁方法,触头连杆运动到最右端,电控触头与电控触点接触,安全门开闭
电控系统导通,第二推杆通过安全门开闭电控系统的控制在第一推杆内向外伸长,第二推
杆推动推杆滑块在开门滑轨上向外滑动,安全门打开。
该安全门锁即能够防止触头与触点粘连,又防止安全门虽然已关闭但是未锁紧时
电梯运行的情况,从而规避剪切、坠落等伤亡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扣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扣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挡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照明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开门电控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开门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推杆滑块的轴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推杆推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开闭的锁,包括扣盒100和锁体200,扣盒100位于锁体200的
左侧,扣盒100的盖子采用透明挡板,以方便观察扣盒100内部工作状况,扣盒100的盖子与
扣盒100的连接缝隙均使用防尘垫填充,扣盒100的高度与锁体200的高度相同。
如图2所示,扣盒100包括开关盒110和锁舌盒120,开关盒110包括电缆线111、接线
孔112、接线端子113、底座固定孔114、绝缘底座115、触点116、触头插孔117和感应装置118,
其中接线孔112的形状为方形孔状,两个接线孔112位于开关盒110的左侧,接线端子113位
于开关盒110内部的左侧,两个接线端子113分布在上下两边,两条电缆线111分别穿过两个
接线孔112接在两个接线端子113上,接线端子的螺丝使用防脱落螺丝,底座固定孔114位于
开关盒110内部中间位置,两个底座固定孔114分布在上下两边,底座固定孔114通过防脱落
螺丝将底座固定在扣盒100上。开关触点116由弹簧片和触点头组成,两个开关触点116位于
开关盒110的内部右侧,分布在上下两边,触点116与电梯升降电控系统连接,绝缘底座115
位于触点116的左侧,触头插孔117的形状为方形孔状,两个触头插孔117位于开关盒110的
右侧,分布在上下两边,第一传感器118位于开关盒110的内部右侧,第一传感器118与电梯
升降电控系统连接,第一传感器118在两个触头插孔117之间,第一传感器118用于感应触头
是否插入开关盒110内。锁舌盒120包括锁舌孔121、挡槽122和第二传感器123,锁舌孔121的
形状为方形孔状,位于锁舌盒120外壳的右侧,挡槽122为锁舌孔121四周的折弯部,起到对
锁舌的导向作用,第二传感器123位于锁舌盒120内部的上端,第二传感器123与电梯升降电
控系统连接,第二传感器123用于感应锁舌是 否插入锁舌盒120内。系统通电并且通过电器
验证,同时第一传感器118感应到触头的插入,第二传感器123感应到锁舌的插入,电梯系统
在同时满足触头与触点接触、第一传感器118工作、第二传感器123工作的条件下才能工作,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能够防止触头与触点粘连,又防止安全门虽然已关闭但是未锁
紧时电梯运行的情况,从而能够规避剪切、坠落等伤亡事故的发生。
如图3所示,锁体200包括插销210、连杆、锁芯230、锁舌240和把手250,所述插销
210位于锁体200内部的左侧上部,包括触头211、触头螺丝212和触头孔213,触头孔213位于
锁体200外壳的左侧,触头211通过触头螺丝212固定在触头连杆221上,触头螺丝212采用不
可脱落螺丝。所述连杆包括触头连杆221、中间连杆222和锁舌连杆223,触头连杆221的左端
与触头211连接,触头连杆221的右端与中间连杆222的上端连接,中间连杆222的下端与锁
舌连杆223的右端连接,锁舌连杆223的左端与锁舌240连接,把手250位于中间连杆222弯折
位置的正面,把手250能够顺时针旋转,在救援逃生的时候,把手250向下旋转更见方便、快
捷,钥匙孔230位于中间连杆222折弯位置的背面,能够从门的外面使用钥匙打开门锁,钥匙
为标准钥匙,防止锁的随意打开。如图11所示,触头连杆221包括拨块261、把手插孔263、第
一弹簧264和触头连杆滑槽265,其中拨块261位于触头连杆221的下边,拨块261为触头连杆
221下边伸出的长条形板并向内弯折,把手插孔263位于触头连杆221的右边,把手插孔263
为梯形孔,长度短的一边朝下,第一弹簧264位于触头连杆221的最右端,第一弹簧264的左
端与触头连杆221的右端相连,第一弹簧264的右端与锁体200的右端相连,触头连杆滑槽
265位于触头连杆221的右下端,形状为长条形孔。中间连杆222的形状为Y形,其上端设有两
个伸出板,两个伸出板中间为卡槽,拨块261撞到中间连杆222的左端伸出板后滑入卡槽内,
中间连杆222的右端伸出板上端还设有定位孔262,通过定位销穿过滑槽265并将中间连杆
222定位。锁舌连杆223包括第二弹簧266、第三弹簧267和固定板269,其中锁舌连杆223的中
间位置设有固定板269,固定板269下端开有圆孔,固定板269与锁体200的后面相连,锁舌连
杆223穿入固定板269,第二弹簧266的左端与固定板269的上端连接,第二弹簧266的右端与
中间连杆222的下端连接,第三弹簧267穿在锁舌连杆223的右端,第三弹簧267的左端与固
定板 269的下端连接,第三弹簧267的右端与锁舌连杆223的右端连接,锁舌连杆223的右端
设有固定环271,中间连杆222的下端穿入固定环271内,锁体200还设有限位块268,限位块
268位于锁舌连杆223的右边,限位块268与锁体200相连。
当使用把手250开门时,把手250向下搬动,带动触头连杆221向右移动,拨块261推
动中间连杆222以定位孔262为轴向右摆动,中间连杆222摆动到一定位置拨块261滑入卡槽
内,触头211移动到锁体200内,然后拨块261继续向右移动,推动中间连杆222的右端伸出
板,中间连杆222的下端向右摆动,通过固定环271带动锁舌连杆223向右移动,锁舌240进入
锁体200内部,限位块268用于阻挡锁舌连杆223,防止锁舌连杆223向右移动过多距离,实现
了通过把手250开锁,松开把手240后,第二弹簧266和第三弹簧267将中间连杆222和锁舌连
杆223拉回初始位置。
将门关闭时,锁舌240向右滑动,带动中间连杆222向右搬动,摆动到一定位置时拨
块261脱离卡槽,通过第一弹簧264的弹力,将触头连杆221弹出,触头211弹出锁体200,通过
第二弹簧266和第三弹簧267的弹力,将中间连杆222和锁舌连杆223拉回初始位置,实现了
门的锁闭。
两个触点116的间距与两个触头插孔117的间距相同,两个触头211的间距与两个
触头插孔117的间距相同。
如图4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扣盒100还设有滑杆块320,滑杆块320位于扣盒100上
下面的中间位置,两个滑杆块320与扣盒100一体而成。如图5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扣盒100
的左边还设有阻挡物330,阻挡物330包括拉手331、挡铁332和面板333,拉手331位于面板
333的正面,两块挡铁332位于面板333反面的上下两端,面板333的竖直尺寸与扣盒100的竖
直尺寸相同。如图6所示,另一实施例中,扣盒100的上下两端还设有滑槽310,两个滑杆块
320能够穿入滑槽310的槽内,并能够在滑槽310的槽内滑动。将锁打开时,向外拉动拉手331
将阻挡物330拔掉,开关盒100上下两端的滑杆块320在滑槽310内向左滑动,使开关盒100与
锁体200分离,实现门锁的打开状态,有效的防止锁体损坏打不开的情况。
如图7所示,另一实施例中,锁体200还设有照明引导装置400,照明引导装置400位
于锁体200内部连杆的右侧,照明引导装置400包括信号灯410、反光板420、透镜430、固定座
440和发光体450,固定座440的上面 与锁体200内部上面连接,透镜430固定在固定座440的
下面,透镜430的下方设有倾斜的反光板420,反光板420的中心位置设有圆孔,反光板420的
下方设有信号灯410,反光板420的左边设有发光体450,发光体450固定在锁体200装有把手
250的一侧上。在电梯故障时,信号灯410开启,照明引导装置400的信号灯410发出的信号光
源通过反光板420中心的圆孔射到透镜430上,信号光通过透镜430的折射再经过反光板420
的反射,射到发光体450上,发光体450发光,在井道内起到引导照明作用,能够更快的找到
安全通道。
如图8所示,另一实施例中,锁体200还包括开门电控盒500,所述开门电控盒50位
于锁体200内部右侧,开门电控盒500包括电控触头510、电控插孔5200、电控触点530、电控
绝缘座540、电控线孔550和电控端子560,其中电控触头510位于触头连杆221的右端,通过
不可脱落螺丝将电控触头510固定在触头连杆221上,电控插孔520位于电控触头510的右
边,电控触点530位于电控插孔520的右边,电控触点530与安全门开闭电控系统连接,两个
电控触头510的间距与两个电控插孔520的间距相同,两个电控触点530的间距与两个电控
触头510的间距相同,电控绝缘底座540位于电控触点530的右边,触头连杆221运动到最右
端使两个电控触头510与两个电控触点530接触,将两个电控触点530压到电控绝缘座540
上,电控线孔550位于锁体200右边外壳上,电控端子560位于电控绝缘座540和电控线孔550
之间,用于连接电控线缆。
如图9所示,另一实施例中,安全锁还包括开门推杆装置600,所述开门推杆装置
600包括控制器610、第一推杆620、第二推杆630、连接销640、连接槽650和推杆滑块660,其
中控制器610的底面固定在门框的底边上,固定器610的上面设有第一推杆620,第一推杆
620为空心圆柱形状,第一推杆620与固定器610一体而成,第二推杆630穿入第一推杆620内
部,第二推杆630为实心圆柱形状,第二推杆630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推杆620内部直径,第
二推杆630的顶端有圆柱孔,圆柱孔的直径大于连接销640的直径,第二推杆630通过安全门
开闭电控系统的控制在第一推杆620内自由滑动,如图10所示,推杆滑块660的下面设有连
接槽650,连接槽650的两块板的间距大于第二推杆630的直径,连接槽650的两块板上开有
圆柱孔,连接槽650上的圆柱孔同心,连接槽650上的圆柱孔的直径大于连接销640的 尺寸,
连接槽650与推杆滑块660一体而成,第二推杆630的上端插入连接槽650的两块板之间,第
二推杆630上端的孔与连接槽650的孔同心,连接销640穿在第二推杆630上端的孔同时连接
销穿过连接槽650上的孔,来实现推杆滑块660与第二推杆630的连接。
另一实施例中,门的里面下侧设有开门滑轨,滑轨水平铺设,推杆滑块660能够插
入开门滑轨内部,推杆滑块660能在开门滑轨内滑动。
安全门打开时,触头连杆221运动到最右端,电控触头510与电控触点530接触,安
全门开闭电控系统导通,第二推杆630通过安全门开闭电控系统的控制在第一推杆620内向
外伸长,第二推杆630推动推杆滑块660在开门滑轨上向外滑动,安全门打开,井道内空间有
限,减少了人为推门的繁琐程序,为门的打开提供动力。
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安全开闭的锁的使用方法做具体描述。
当关闭锁时:
从门的外侧将门关闭,锁舌240撞到开关盒100的外壳上,锁舌240被压到锁体200
里面,将门关到合适位置后,锁舌240弹出,同时插销210在连杆的作用下弹出,插销210插入
触头插孔117内,将触点116压到绝缘底座115上,系统通电并且通过电器验证,同时第一传
感器118感应到触头211的插入,第二传感器123感应到锁舌240的插入,电梯系统在同时满
足触头211与触点116接触、第一触点118工作、第二触点123工作的条件下才能工作,保证了
系统的安全性。
当打开锁时:
在门的内侧将把手250向下旋转,中间连杆222带动触头连杆221和锁舌连杆223向
右移动,插销210与锁舌240随着连杆一起向右移动,实现锁的打开状态,可以很容易应用现
有技术来实现连杆的运动,这里不再赘述。
同时,在门的外侧将钥匙插入钥匙孔230以同样的步骤也可以实现锁的打开状态。
另一实施例中,向外拉动拉手331将阻挡物330拔掉,开关盒100上下两端的滑杆块
320在滑槽310内向左滑动,使开关盒100与锁体200分离,实现门锁的打开状态。
另一实施例中,照明引导装置400在电梯故障时,信号灯410开启,信 号灯410发出
的信号光源通过反光板420中心的圆孔射到透镜430上,信号光通过透镜430的折射再经过
反光板420的反射,射到发光体450上,发光体450发光,在井道内起到引导照明作用。
另一实施例中,安全门打开时,触头连杆221运动到最右端,电控触头510与电控触
点530接触,安全门开闭电控系统导通,第二推杆630通过安全门开闭电控系统的控制在第
一推杆620内向外伸长,第二推杆630推动推杆滑块660在开门滑轨上向外滑动,安全门打
开。
如图12所示,实施例的控制结构,首先第一传感器118和第二传感器123得到电信
号,接着第一通信端将电信号传输到调试端,调试端将电信号输出调整为控制信号,然后第
二通信端将控制信号传输到主控端,主控端将控制信号输出调整为主控端信号,同时触头
211与触点116连接,系统电路导通,电梯工作电梯系统在同时满足触头与触点接触、第一触
点工作、第二触点工作的条件下才能工作,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实施例只是实用新型的例示,不应当以说明书及附图的例示性实施例描述限制专
利权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
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
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