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8218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5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9160.3

申请日:

2002.11.18

公开号:

CN1628066A

公开日:

2005.06.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6B 1/14申请日:20021118授权公告日:20071003终止日期:2009121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42

主分类号:

B66B1/42

申请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寺秀明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方晓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电梯装置,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所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轿厢室与轿厢框之间配设有使第二轿厢的轿厢室相对轿厢框升降的停靠位置修正装置,第一轿厢停靠到第一停靠层后,利用停靠位置修正装置使轿厢室相对轿厢框升降,从而修正第二轿厢的停靠偏移。本发明可使与主绳索两端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轿厢同时停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梯装置,驱动装置的绳轮与偏导器轮配设在电梯井上部,第一 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所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当一 个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下层, 其特征在于,具有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该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设在构成所述 第二轿厢的轿厢室与轿厢框之间,使所述轿厢室相对轿厢框升降从而修正所述 第二轿厢的停靠位置。
2: 一种电梯装置,驱动装置的绳轮与偏导器轮配设在电梯井上部,第一 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所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当一 个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下层, 其特征在于,具有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该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设在所述第二 轿厢主绳索连接部上,调整所述主绳索的长度从而修正所述第二轿厢的停靠位 置。
3: 一种电梯装置,驱动装置的绳轮与偏导器轮配设在电梯井上部,第一 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所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当一 个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下层, 其特征在于,具有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该停靠位置修正装置的固定偏导器 轮与可动偏导器轮设在所述绳轮与所述偏导器轮之间的主绳索路径上,使可动 偏导器轮与固定偏导器轮接触和分离,来调整所述偏导器轮与所述第二轿厢之 间的所述主绳索的长度,从而修正所述第二轿厢的停靠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绳轮与所述偏导 器轮之间的主绳索路径上配设多对所述固定偏导器轮与所述可动偏导器轮。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控 制部的主控制装置,所述控制部根据轿厢呼叫来设定所述第一以及第二轿厢的 停靠层,并对所述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控制,以使该第一轿厢停靠到设定的停靠 层,同时在该第一轿厢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后,对所述驱动修正装置进行驱动 控制,以使该第二轿厢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装置具有记录 层间距离数据的存储器,所述控制部根据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层间距离 数据对第一轿厢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时因层间距离引起的所述第二轿厢的停 靠偏移进行演算,并对所述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进行驱动控制,以对算出的该停 靠偏移进行修正。

说明书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两个轿厢以1∶1编绳悬挂的电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证两个轿厢同时正常停靠的停靠位置修正装置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1∶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如特开2001-240343号公告所示,其构造为:轿厢分别与悬挂在电梯井上部的驱动绳轮以及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两端连接。主绳索在驱动绳轮的驱动下运行,当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下层。

    当因老化引起主绳索伸长,或因温度、负重引起主绳索伸缩时,在一个轿厢停靠时,另一个轿厢的停靠位置会按主绳索的伸缩量发生偏移,两个轿厢无法同时正常停靠。因此,当一个轿厢停靠且开关门后,必须使另一个轿厢停靠并开门,产生服务性能低下的问题。

    同样,在层间距离不同的情况下,特别是当停靠层为3个以上(电梯装置的登梯口有3个以上)时,会产生两个轿厢无法同时正常停靠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不便情况,ELEVATOR WORLD(26 February 92)提出传统的2∶1编绳方式的Duo-Lifts,即,在机械室内的主绳索的两个固定端上配置油压起重器,利用油压起重器调整主绳索的长度。

    然而,由于Duo-Lits采用2∶1编绳方式,不但会使构造复杂化,还需要使用两个油压起重器,无法降低价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一种1∶1编绳方式的电梯装置,使用停靠位置修正装置,可根据主绳索的伸缩量及不同的层间距离修正轿厢的停靠位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前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当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下层,其特征在于,具有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该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设在构成前述第二轿厢的轿厢室与轿厢框之间,使前述轿厢室相对轿厢框升降从而修正前述第二轿厢的停靠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前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当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下层,其特征在于,具有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该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设在前述第二轿厢主绳索连接部上,调整前述主绳索的长度从而修正前述第二轿厢的停靠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前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当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停靠在最下层,其特征在于,具有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该停靠位置修正装置的固定偏导器轮与可动偏导器轮设在前述绳轮与前述偏导器轮之间的主绳索路径上,使可动偏导器轮与固定偏导器轮接触和分离,来调整前述偏导器轮与前述第二轿厢之间的前述主绳索的长度,从而修正前述第二轿厢的停靠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结构的模式纵断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系统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作业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模式纵断面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结构的模式纵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结构的模式纵断面图,图2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系统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作业过程的流程图。

    图1中,驱动装置3以及偏导器轮4设置在构成在电梯井1上部的机械室2内部,驱动装置3的绳轮3a以及偏导器轮4悬挂在主绳索5上。另外,第一轿厢6与主绳索5的绳轮连接,第二轿厢7与主绳索5的偏导器轮连接。当第一轿厢6以及第二轿厢7中任一个停靠在最上层时,另一个轿厢可停靠在最下层。

    第二轿厢7的轿厢室7a安装在轿厢框7b上而能够升降。另外,在轿厢室7a的地板与轿厢框7b之间配设有导电弓构造体8。在轿厢框7b上装有对导电弓构造体8作升降驱动的驱动马达9。在驱动马达9对导电弓构造体8的升降驱动下,轿厢室7a在轿厢框7b上升降移动。此处的导电弓构造体8与驱动马达9构成停靠位置修正装置。

    在各层的登梯口设有呼叫钮,在电梯井1的各层内壁面上配设有第一位置检测开关11以及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2。另外,在第一轿厢6以及第二轿厢7上分别配设有第一位置开关工作凸轮13以及第二位置开关工作凸轮14。当第一轿厢6以及第二轿厢7作停靠动作时,第一位置开关工作凸轮13以及第二位置开关工作凸轮14分别使第一位置检测开关11以及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2工作。

    主控制装置15配设在机械室2内部,如图2所示,主控制装置15具有控制部16和存储器17。该主控制装置15根据呼叫钮10发出的轿厢呼叫信号对驱动装置3进行驱动控制,在使第一轿厢6以及第二轿厢7升降运行的同时,根据第一位置检测开关11以及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2发出的第一轿厢6以及第二轿厢7的位置信号对驱动马达9作驱动控制,以修正第二轿厢7的停靠位置。

    以下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以控制部16的动作来说明图中电梯装置的动作。在存储器17中事先输入各层间距离的数据。

    控制部16根据第一以及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1、12发出的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的位置信号,将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的停止位置输入存储器17。记录在存储器17内的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的停止位置根据第一以及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1、12发出的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的位置信号而被逐次更新。

    控制部16监视呼叫钮10发出的轿厢呼叫信号(步骤100),一旦有呼叫钮10被按下,控制部16就特别指定轿厢呼叫发生层,根据记录在存储器17内的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的停止位置的数据来判别靠近轿厢呼叫发生层的轿厢,并对驱动装置3进行驱动控制,以使该轿厢停靠在轿厢呼叫发生层(步骤101)。

    控制部16根据第一轿厢6的设定停靠层上的第一位置检测开关11来判定第一轿厢6是否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步骤102)。当控制部16判定第一轿厢6已正常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时,停止对驱动装置3的驱动。

    控制部16根据存储在存储器17的各层间距离的数据,对是否需要修正第二轿厢7的停靠位置进行演算处理(步骤104)。当在步骤104中判断为无需修正第二轿厢7的停靠位置时,就进入步骤107,根据第二轿厢7的设定停靠层上的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2来判定第二轿厢7是否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当在步骤107中判定第二轿厢7已正常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时,控制部16就使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开门。

    另外,当在步骤107中判定第二轿厢7未正常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时,就进入步骤8,对驱动马达9进行驱动以使导电弓构造体8升降。由此使第二轿厢7的轿厢室7a升降。且控制部16根据第二轿厢7的设定停靠层上的第二位置检测开关12来判定第二轿厢7是否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步骤109)。当在步骤109中判定第二轿厢7已正常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时,控制部16停止对驱动马达9的驱动(步骤110),并使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开门。当在步骤109中判定第二轿厢7未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时,就返回步骤108。步骤108~110就成为对老化引起的主绳索伸长或负重引起的主绳索伸缩导致的轿厢停靠偏移进行修正的工序。

    另外,当在步骤104中判断为需要修正第二轿厢7的停靠位置时,就进入步骤105,对第二轿厢7停靠位置的修正量进行演算处理。然后,对驱动马达9进行驱动,以使导电弓构造体8的移动量与经过演算处理的修正量一致(步骤106),并进入步骤109。步骤104~106就成为对层间距离不同或层间距离不均等导致的轿厢停靠偏移进行修正的工序。

    不过,在利用设在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内的楼层指示钮(未图示)呼叫时也是作同样的动作,所以在此省略。

    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是在第二轿厢7内配设由导电弓构造体8与驱动马达9构成的停靠位置修正装置,因此当第一轿厢6正常停靠后,即使第二轿厢7发生停靠偏移,也能够利用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迅速修正第二轿厢7的停靠偏移,并使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同时开门。因此,无论是老化引起主绳索5伸长、还是负重引起主绳索伸缩、还是有层间距离不同或层间距离不均等的3个以上停靠层时,都可以保证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正常停靠并同时开门,从而提高服务性。

    另外,本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是1∶1编绳方式,构造简单且价格低。且停靠位置修正装置只设置在第二轿厢7上,停靠位置修正装置只有一个,从而可以降低价格。

    另外,由于主控制装置15的控制部16对驱动装置3进行驱动控制,以使第一轿厢6正常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并对导电弓构造体8以及驱动马达9进行驱动控制,以使第二轿厢7正常停靠到设定的停靠层,因此即使主绳索5老化或负重而发生伸缩,也能够防止停靠偏移的发生而使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同时停靠并同时开门。

    另外,事先将层间距离输入存储器17,控制部16根据存储在存储器17的各层间距离的数据来算出第一轿厢6停靠时第二轿厢7发生的停靠偏移,并对导电弓构造体8与驱动马达9进行驱动控制,并按算出的停靠偏移量进行修正,因此即使层间距离不同的停靠层有3个以上,也能够防止停靠偏移发生,使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同时停靠并同时开门。

    不过,在上述实施例1中,也可以根据在步骤108~110的停靠偏移修正工序中所得的停靠偏移修正量对存储在存储吕17中的层间距离进行修正。这样,在主绳索5因老化或负重发生伸缩的时刻,就使存储在存储器17的层间距离数据得到更新,因此能避免主绳索5的伸缩引起第二轿厢7的停靠偏移。

    上述实施例1是在第一轿厢6正规停靠后在步骤104~106中对因层间距离不同引起的停靠偏移实施修正工序,但也可以在第一以及第二轿厢6、7运行前或运行中实施该停靠位置修正工序。

    实施例2

    图4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模式纵断面图。

    在图4中,第二轿厢7A的轿厢室7a固定于轿厢框7b上,作为停靠位置修正装置的电动卷扬机20配设在第二轿厢7A的主绳索连接部。

    其余构造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2也按图3所示的流程图运行。在步骤108~110中对主绳索5的伸缩引起的停靠偏移进行修正的工序以及在步骤104~106中对层间距离不同引起的停靠偏移进行修正的工序中,控制部16对电动卷扬机20进行驱动控制,以将主绳索5卷入或卷出,并修正第二轿厢7A的停靠偏移。

    因此,利用本实施例2也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2是采用电动卷扬机20作为停靠位置修正装置,并将电动卷扬机20配设在第二轿删7A的主绳索连接部,因此能够扩大第二轿厢7A的修正量,并能对应大范围的停靠位置修正。另外,无需如上述实施例1那样使轿厢室7a相对轿厢框7b自由升降,可以简化第二轿厢7A的构造。即,第二轿厢7A可采用与第一轿厢6相同构造的轿厢。

    实施例3

    图5是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模式纵断面图。

    在图5中,固定偏导器轮21使旋转轴轴心与偏导器轮4的旋转轴轴心一致,以靠近偏导器轮4而配设在机械室2内部。另外,可动偏导器轮22使旋转轴轴心与固定偏导器轮21的旋转轴轴心平行,以可与固定偏导器轮21接触分离的状态配设在机械室2内部。且,机械室2的内部还设置有作为可动偏导器轮驱动部的油压起重器23,使可动偏导器轮22可与固定偏导器轮21接触分离。在此,固定偏导器轮21、可动偏导器轮22以及油压起重器23构成停靠位置修正装置。且,主绳索5连接在第一轿厢6上上升并悬挂在绳轮3a上,并依次悬挂在固定偏导器轮21、可动偏导器轮22以及偏导器轮4后下降,并与第二轿厢7A连接。即,固定偏导器轮21与可动偏导器轮22配设在绳轮3a与偏导器轮4之间的主绳索5的路径上。

    其余构造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

    本实施例3也按图3所示流程图运行。在步骤108~110中对主绳索5伸缩引起的停靠偏移进行修正的工序以及在步骤104~106中对层间距离不同引起的停靠偏移进行修正的工序中,控制部16对油压起重器23进行控制驱动,以使可动偏导器轮22移动,使其靠近或远离偏导器轮4以及固定偏导器轮21,以修正第二轿厢7A的停靠偏移。

    因此,利用本实施例3也可得到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3中,由于将停靠位置修正装置设置在机械室2内,因此第二轿厢7A不需要采用特殊构造,第二轿厢7A的自重轻,能够防止负重导致的主绳索5伸缩。

    另外,由于将一对固定偏导器轮21与可动偏导器轮22配设在绳轮3a与偏导器轮4之间的主绳索路径上,因此可提高编绳率,能够以可动偏导器轮22的较小移动量进行广范围的停靠位置修正。

    上述实施例3中固定偏导器轮21与可动偏导器轮22为一对,然而也可在绳轮3a与偏导器轮4之间的主绳索路径上配设多对固定偏导器轮21与可动偏导器轮22。这样能进一步提高编绳率,对应更大范围的停靠位置修正。

    另外,上述实施例3是采用油压起重器23作为可动偏导器轮驱动部,然而可动偏导器轮驱动部并不限于油压起重器23,只要能使可动偏导器轮22可与固定偏导器轮21接触分离,譬如可以采用电动马达和将该电动马达的转矩变换为直线移动力的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2中,是使与主绳索5的绳轮3a连接的轿厢正常停靠,而对与主绳索5的偏导器轮连接的轿厢发生的停靠偏移进行修正,然而也可使与主绳索5的偏导器轮连接的轿厢正常停靠,而对与主绳索5的绳轮连接的轿厢发生的停靠偏移进行修正。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使与主绳索两端连接的两个轿厢同时正常停靠,因此可提高服务性。

电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电梯装置,第一以及第二轿厢分别与悬挂在所述绳轮和偏导器轮上的主绳索的两端连接,轿厢室与轿厢框之间配设有使第二轿厢的轿厢室相对轿厢框升降的停靠位置修正装置,第一轿厢停靠到第一停靠层后,利用停靠位置修正装置使轿厢室相对轿厢框升降,从而修正第二轿厢的停靠偏移。本发明可使与主绳索两端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轿厢同时停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