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地基结构.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181657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73077.3

申请日:

2016.03.04

公开号:

CN205399387U

公开日:

2016.07.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3/00申请日:20160304授权公告日:20160727终止日期:20170304|||授权

IPC分类号:

E02D3/00; E02D3/08

主分类号:

E02D3/00

申请人: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胡维建

地址:

511483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良路134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代理人:

陈宙;于晓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包括桩、钢筋、纤维材料填充层、玻纤网层、石渣颗粒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桩和所述钢筋设置于地基区内部,所述桩和钢筋间隔设置且桩和钢筋的顶部不超过地基区的顶部;所述桩的顶部设置有桩盖,所述桩盖上方与地基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数量和所述桩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钢筋和钢板的顶部平齐;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玻纤网层、石渣颗粒层和混凝土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地基区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1)、钢筋(3)、纤维材料填充层(4)、玻纤网层(5)、石渣颗粒层(6)和混凝土层(7);所述桩(1)和所述钢筋(3)设置于地基区(2)内部,所述桩(1)和钢筋(3)间隔设置且桩(1)和钢筋(3)的顶部不超过地基区(2)的顶部;所述桩(1)的顶部设置有桩盖(8),所述桩盖(8)上方与地基区(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钢板(9);所述钢板(9)的数量和所述桩(1)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钢筋(3)和钢板(9)的顶部平齐;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4)、玻纤网层(5)、石渣颗粒层(6)和混凝土层(7)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地基区(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1)可由中空的钢管代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盖(8)和所述桩(1)螺纹连接;所述钢板(9)以桩(1)为轴心置于桩盖(8)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1)可以但不限于螺杆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4)的厚度为80~150mm,所述玻纤网层(5)的厚度为2~8mm,所述石渣颗粒层(6)的厚度为60~120mm,所述混凝土层(7)的厚度为100~200mm。

说明书

一种复合地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当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足设计要求时,有时采用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复合地基存在结构复杂,不易施工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钢筋、纤维材料填充层、玻纤网层、石渣颗粒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桩和所述钢筋设置于地基区内部,所述桩和钢筋间隔设置且桩和钢筋的顶部不超过地基区的顶部;所述桩的顶部设置有桩盖,所述桩盖上方与地基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数量和所述桩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钢筋和钢板的顶部平齐;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玻纤网层、石渣颗粒层和混凝土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地基区上。

优选地,所述桩可由中空的钢管代替。

优选地,所述桩盖和所述桩螺纹连接;所述钢板以桩为轴心置于桩盖上方。

优选地,所述桩可以但不限于螺杆桩。

优选地,所述维材料填充层的厚度为80~150mm,所述玻纤网层的厚度为2~8mm,所述石渣颗粒层的厚度为60~120mm,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0~2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其采用了钢筋和桩混合布置的方式置于地基区内,增强了地基的承载能力;此外,桩还可采用中空的钢管替代,钢管内部可填充混凝土,不仅节省材料,而且进步增强了地基承载力;此外,为了防止碎石颗粒或者混凝土进入桩顶和地基区中,设置了纤维材料填充层和玻纤网层,增加了地基的承载力的同时减小了沉降形变。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桩,2-地基区,3-钢筋,4-纤维材料填充层,5-玻纤网层,6-石渣颗粒,7-混凝土层,8-桩盖,9-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包括桩1、钢筋3、纤维材料填充层4、玻纤网层5、石渣颗粒层6和混凝土层7;所述桩1和所述钢筋3设置于地基区2内部,所述桩1和钢筋3间隔设置且桩1和钢筋3的顶部不超过地基区2的顶部;所述桩1的顶部设置有桩盖8,所述桩盖8上方与地基区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钢板9;所述钢板9的数量和所述桩1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钢筋3和钢板9的顶部平齐;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4、玻纤网层5、石渣颗粒层6和混凝土层7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地基区2上。

优选地,所述桩1可由中空的钢管代替。

优选地,所述桩盖8和所述桩1螺纹连接;所述钢板9以桩1为轴心置于桩盖8上方。

优选地,所述桩1可以但不限于螺杆桩。

优选地,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4的厚度为80~150mm,所述玻纤网层5的厚度为2~8mm,所述石渣颗粒层6的厚度为60~120mm,所述混凝土层7的厚度为100~20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4的厚度为100mm,所述玻纤网层5的厚度为5mm,所述石渣颗粒层6的厚度为90mm,所述混凝土层7的厚度为150mm。

由于采用了钢筋和桩混合布置的方式置于地基区内,增强了地基的承载能力;此外,桩还可采用中空的钢管替代,钢管内部可填充混凝土,不仅节省材料,而且进步增强了地基承载力;此外,为了防止碎石颗粒或者混凝土进入桩顶和地基区中,设置了纤维材料填充层和玻纤网层,增加了地基的承载力的同时减小了沉降形变。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一种复合地基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复合地基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复合地基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地基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地基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包括桩、钢筋、纤维材料填充层、玻纤网层、石渣颗粒层和混凝土层;所述桩和所述钢筋设置于地基区内部,所述桩和钢筋间隔设置且桩和钢筋的顶部不超过地基区的顶部;所述桩的顶部设置有桩盖,所述桩盖上方与地基区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数量和所述桩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钢筋和钢板的顶部平齐;所述纤维材料填充层、玻纤网层、石渣颗粒层和混凝土层从下到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地基区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