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装子母式退锚环的退锚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为一种简单经济的矿用机械式退锚装置,用于实现井下锚索快速退锚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煤巷普遍采用锚杆索支护,这种支护方式控顶效果好,操作简便,但也会导致工作面推过后顶板长时间不垮落,引起工作面端头瓦斯积聚,给矿井正常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如何保证顶板在工作面推过前不垮落,在工作面推过后及时垮落是煤巷支护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国内主要采用人工退锚的方法来解除锚杆索施加给顶板的锚固力,其难点在于如何实现锚索的高效退锚,井下通常采用退锚机退锚的方法,但退锚机设备重,不易操作,退锚时安全性差,难以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机械式退锚方法的缺陷(安全性较差,配套设备较重,工艺复杂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装退锚环的退锚方式,起到快速退锚的效果。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预装子母式退锚环的退锚装置,所指的退锚环主要由A、B、C三部分组成,当工作面端头需要退锚时,把安装锚索时预装的退锚环A、B拔掉,随即在锁具和托盘之间产生了一段空隙,利用这段空隙可以很容易的取下锁具。
其技术路线如下:
a.在地面制备退锚环,退锚环由A、B、C三部分组成,A为空心圆柱体被垂直于内圆直径两条射线切掉一小段弧形片的剩余部分,B为A被切掉的一小段弧形片,B外部焊有拉环,C为空心圆柱体,A、B、C内径比锚索直径大0-10mm,外径比锚环直径大0-10mm,A、B、C的高度为3~50mm,A、B、C的材质为铁质、铜质或铝质;
b.在顺槽掘进期间安装锚索时,把退锚环A、B、C安装在锚环与托盘之间,C紧靠托盘,A、B拼接,放于C和锚环之间,其它工序与锚索安装工序相同;
c.工作面回采时,在端头处滞后液压支架立柱一个截深把B抽出(可用细钢筋插进B的拉环中利用杠杆原理把B抽出);
d.用锤子把A敲掉,在C和锚环之间随即产生了一段空隙,使得锚索松弛,取下锁具、及托盘,完成退锚作业。
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简化退锚施工工艺,易于推广;
2、可以实现锁具、退锚环的回收,重复再利用,降低成本;
3、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工作空间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好本实用新型的锚索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部分,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部分,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C部分;
图1中1-锚索,2-托盘,3-C,4-拉环,5-B,6-锚塞,7-锚环,8-A,9-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装子母式退锚环的退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a.在地面制备退锚环,退锚环由A、B、C三部分组成,A为空心圆柱体被垂直于内圆直径两条射线切掉一小段弧形片的剩余部分,B为被切掉的一小段弧形片,弧形片外部焊有拉环(4),C为空心圆柱体,A、B、C内径比锚索(1)直径大0-10mm,外径比锚环(7)直径大0-10mm,A、B、C的高度为3~50mm;
b.在顺槽掘进期间安装锚索(1)时,把退锚环A、B、C安装在锚环(7)与托盘(2)之间,C紧靠托盘(2),A、B拼接,放于C和锚环(7)之间,其它工序与锚索安装工序相同;
c.工作面回采时,在端头处滞后液压支架立柱一个截深把B抽出(可用细钢筋插进B的拉环中利用杠杆原理把B抽出);
d.用锤子把A敲掉,在C和锚环(7)之间随即产生了一段空隙,使得锚索松弛,取下(6)锚塞、7(锚环)及托盘(2),完成退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