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815002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35345.6

申请日:

2015.11.20

公开号:

CN205421271U

公开日:

2016.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17/04; E02D5/20; E02D19/18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发前; 卢永成; 康晓雯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中山北二路90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该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包括设置若干水泥土搅拌桩上的顶圈梁,部分或者全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置有型钢,顶圈梁为钢筋混凝土条形结构,型钢的上表面伸出水泥土搅拌桩的上表面一定距离,顶圈梁的上表面等于或者高于型钢的上表面,顶圈梁的上部对应各型钢开设孔洞,型钢的上部开设一吊装孔,型钢上设置吊装孔的部位高出顶圈梁的所述孔洞的底部。其可在不削弱顶圈梁结构强度、刚度的前提下,通过将型钢压低,使得所述顶圈梁的上表面等于或者高于所述型钢的上表面,上覆通行盖板可形成与栈桥相通的出入通道,从而有效节约空间,且其可通过在圈梁内设置露出型钢吊装孔的孔洞,又可确保型钢回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若干水泥土搅拌
桩上的顶圈梁,部分或者全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置有型钢,所述顶圈梁为钢筋
混凝土条形结构,所述型钢的上表面伸出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上表面一定距
离,所述顶圈梁的上表面等于或者高于所述型钢的上表面,所述顶圈梁的上部
对应各型钢开设孔洞,所述型钢的上部开设一吊装孔,所述型钢上设置所述吊
装孔的部位高出顶圈梁的所述孔洞的底部,且所述吊装孔分别位于对应的孔洞
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
形状与大小与所述型钢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
呈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
沿基坑横向的宽度为:型钢高(H)+2*木模厚度(b);所述孔洞沿基坑纵向的
长度为:型钢宽(W)+2*木模厚度(b)。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
孔的底部高出所述孔洞的底部5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圈
梁的顶部设置用于覆盖所述孔洞的通行盖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行
盖板为钢板或木板。

说明书

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

背景技术

SMW工法桩(型钢水泥土桩墙)围护结构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目前已
广泛应用于各种深度的基坑工程中。SMW工法桩的水泥土墙可作为围护结构
的止水措施,本身强度只需满足抗剪承载力即可,这在型钢间距不大的情况下
是完全可以满足的;型钢是主要受力构件,由于其强度高,用量较少,并可循
环利用,施工速度快,经济性能高。因此,SMW工法桩围护结构已成为工程
师设计的首选。

然而,在现行的施工方法中,一般型钢顶高出圈梁50cm以上,以确保施
工完成后可顺利回收。如此将带来以下问题:1)型钢高出地面,如基坑内需
做栈桥,或由于基坑周边空间所限,需要利用圈梁上部空间,则高出的型钢成
了车行和人行的阻碍;2)现场环境较差;3)造成空间浪费、型钢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通过将型钢压低于圈
梁内,在不减弱强度及安全性的前提下,顶圈梁上方可作为人行、车行的通道;
通过在圈梁内设置露出型钢吊装孔的孔洞,又可确保型钢顺利吊装回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包括设置若干水泥土搅拌桩上的顶圈梁,
部分或者全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置有型钢,所述顶圈梁为钢筋混凝土条形结
构,所述型钢的上表面伸出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上表面一定距离,所述顶圈梁
的上表面等于或者高于所述型钢的上表面,所述顶圈梁的上部对应各型钢开设
孔洞,所述型钢的上部开设一吊装孔,型钢上设置所述吊装孔的部位高出顶圈
梁的所述孔洞的底部,且所述吊装孔分别位于对应的孔洞内。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孔洞形状与大小与所
述型钢相匹配。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孔洞呈矩形。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孔洞沿基坑横向的宽
度为:型钢高(H)+2*木模厚度(b);所述孔洞沿基坑纵向的长度为:型钢
宽(W)+2*木模厚度(b)。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吊装孔的底部高出所
述孔洞的底部50mm。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顶圈梁的顶部设置用
于覆盖所述孔洞的通行盖板。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通行盖板为钢板或木
板。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SMW工法桩顶圈梁结
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可以在不削弱顶圈梁结构强
度、刚度的前提下,通过将型钢压低,使得所述顶圈梁的上表面等于或者高于
所述型钢的上表面,上覆通行盖板后可连接栈桥,形成出入通道;尤其在周边
环境较为紧张的条件下,其上方由于可以作为人行、车行通道,因此可大大节
约空间。

二、本实用新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所述顶圈梁的上部对应各型
钢开设孔洞,所述型钢的上部开设一吊装孔,所述型钢高出孔洞的底部,且所
述吊装孔分别位于对应的孔洞内,通过在圈梁内设置露出型钢吊装孔的孔洞,
又可确保型钢顺利回收。

三、本实用新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地连墙可连续浇注,方便快
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与支撑梁的结构示
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水泥土搅拌桩;2-型钢;3-顶圈梁;4-木模;5-吊装孔;6-通行盖
板;7-孔洞;8-栈桥板;9-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提
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
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内容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
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
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施例以基坑施工为例,该基坑的深度为10m~15m,该基坑围护结构
选用SMW工法桩,本实施例中,SMW工法桩的水泥土搅拌桩1直径为
850mm600布置,搭接250mm;型钢2选用H700*300*13*24,隔一插一布
置,间距1200mm。下面结合图1和图4说明本实施例SMW工法桩顶圈梁结
构的组成及结构。该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包括设置若干水泥土搅拌桩1
上的顶圈梁3,部分或者全部水泥土搅拌桩1内插置有型钢2,所述顶圈梁3
为钢筋混凝土条形结构,所述型钢2的上表面伸出所述水泥土搅拌桩1的上表
面一定距离,所述顶圈梁3的上表面等于或者高于所述型钢2的上表面,所述
顶圈梁3的上部对应各型钢2开设孔洞7,所述型钢2的上部开设一吊装孔5,
所述型钢2上设置所述吊装孔5的部位高出顶圈梁3的所述孔洞7的底部,即
所述型钢2上设置所述吊装孔5的部位比所述顶圈梁3的所述孔洞7的底部高。

本实施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一方面,可以在不削弱顶圈梁结构
强度、刚度的前提下,通过将型钢2压低,使得所述顶圈梁3的上表面等于或
者高于所述型钢2的上表面,上覆通行盖板6后可与支撑梁9上的栈桥板8
连接(图1中支撑梁9的虚线以上部分为栈桥板8),形成出入通道,尤其在
周边空间狭窄通行受限的条件下,其上方由于可以作为人行、车行通道,因此
可大大节约空间。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通过在所
述顶圈梁3的上部对应各型钢2位置开设孔洞7,所述型钢2高出孔洞7的底
部,且所述型钢2的吊装孔5分别位于对应的孔洞7内,从而使得吊装机构得
以在孔洞7内吊装型钢2,确保了型钢2的顺利回收。

为了确保顶圈梁3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所述顶圈梁3孔洞7的尺
寸应尽量小,只要能隔离混凝土即可。在本实施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
中,所述孔洞7形状与大小与所述型钢2相匹配。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型钢2
为H型钢,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孔洞7的横截面呈矩
形。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孔洞7沿基坑横向的
宽度为:型钢2高(H)+2*木模厚度(b);所述孔洞7沿基坑纵向的长度为:
型钢2宽(W)+2*木模厚度(b)。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孔洞7的尺寸尽可能的
小,确保顶圈梁3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与刚度。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
SMW工法桩,顶圈梁3的截面可取1200mm*1000mm,孔洞7深500mm。所
述木模4用于浇筑所述孔洞7。所说木模4的厚度取10mm,如此,孔洞7尺
寸即为720mm*320mm*500mm。为了便于吊装型钢2,优选的,在上述的SMW
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吊装孔5的底部高出所述孔洞7的底部50mm。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中,所述顶圈梁的顶部设置用
于覆盖所述孔洞7的通行盖板6。如图1所示,孔洞7上可覆盖厚度大于或等
于6mm的钢板或者木板,作为通行盖板6,形成行车道面。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的施工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水泥土搅拌桩1施工完成,型钢2按需插入到位。

第二步,开挖顶圈梁3沟槽,绑扎钢筋。

第三步,设置顶圈梁3的底模和侧模。

第四步,在需预留孔洞7处固定木模4。

第五步,连续浇注混凝土。由于地连墙可连续浇注,因此,施工方便快捷。

第六步,顶圈梁3养护。

第七步,孔洞7内填素土。使用过程中,孔洞7内填筑素土,既能保证传
力又易于清除。

第八步,覆盖通行盖板6,所述通行盖板6可以作为行车或行人通道,所
述通行盖板6可以为钢板或木板。待使用完成后,可随时将通行盖板6掀开移
除。

优选的,在上述的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的施工方法中,在第八步之后,
当需要回收型钢2时,先掀开所述通行盖板,再人工挖除素土,接着凿除顶圈
梁,最后起拔回收型钢。即通过掀开通行盖板→人工挖除素土→凿除顶圈梁3
→起拔回收型钢2的步骤回收型钢。由于在所述顶圈梁3的上部对应各型钢2
位置开设孔洞7,所述型钢2高出孔洞7的底部,且所述型钢2的吊装孔5分
别位于对应的孔洞7内,从而使得吊装机构得以在孔洞7内吊装型钢2,确保
了型钢2的顺利回收。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
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
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该SMW工法桩顶圈梁结构包括设置若干水泥土搅拌桩上的顶圈梁,部分或者全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置有型钢,顶圈梁为钢筋混凝土条形结构,型钢的上表面伸出水泥土搅拌桩的上表面一定距离,顶圈梁的上表面等于或者高于型钢的上表面,顶圈梁的上部对应各型钢开设孔洞,型钢的上部开设一吊装孔,型钢上设置吊装孔的部位高出顶圈梁的所述孔洞的底部。其可在不削弱顶圈梁结构强度、刚度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