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若干个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循环系统,更确切地说是能够利用一个压缩机来驱动若干个蒸发器,并且可以对装有各个蒸发器的保管空间单独进行温度控制的具备若干个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系统方面的发明。
背景技术
在空气调节器、冰箱、泡菜专用冰箱等冷藏设备和冷冻设备中,为了产生设备内部所需的冷气,它们需要驱动制冷循环系统。在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从压缩机到冷凝器再到蒸发器之间连接着制冷剂管道,在上述制冷剂管道中有制冷剂流动,这些制冷剂在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与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产生设备内部所需的冷气。
图1是现有技术的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视图。
如图中所示的制冷循环系统由1个压缩机10、一个冷凝器13以及若干个蒸发器19、21构成。也就是说图中所示的制冷循环系统采用的方式是:通过驱动1个压缩机来冷却2个蒸发器。
上述压缩机10能够把在蒸发器19、21中蒸发了的过热蒸汽吸入并压缩,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上述冷凝器13能够将被上述压缩机10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过热蒸汽予以冷却。上述蒸发器19、21能够使被上述冷凝器13冷却了的过热蒸汽蒸发。
因此上述压缩机10连接在若干个蒸发器19、21与冷凝器13之间,上述冷凝器13连接在压缩机10与若干个蒸发器19、21之间,上述蒸发器19、21连接在压缩机10与冷凝器13之间。另外,上述压缩机10与冷凝器13之间是通过1条制冷剂管道L2连接的,上述冷凝器13与各个蒸发器19、21之间是通过不同的制冷剂管道L3、L4连接的,而若干个蒸发器19、21与压缩机10之间则又是通过1条制冷剂管道L1连接地。
因此在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流过上述蒸发器19的制冷剂和流过另一个蒸发器21的制冷剂是通过同一条制冷剂管道L1而流动的,其中上述制冷剂管道L1是从上述蒸发器19、21的后端连接到压缩机10上。
另外,上述冷凝器13与若干个蒸发器19、21之间装有阀门17,这个阀门17能够根据各个蒸发器动作与否对制冷剂传输管道进行开关。上述阀门17可以只开通某一条管道,也可以将两条管道都开通。上述阀门一般采用的是步进电机阀门(stepping motor valve)。上述阀门17的前端装有干燥机(drier)15。由于特定的制冷剂的水溶解度较低,因而会出现以下现象,即因水冻结而产生的膨胀装置的过热和堵塞、因水分的加水分解作用而产生的金属部件的腐蚀、电动机的过热、润滑油的过热等现象,而安装上述干燥机15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另外,上述制冷循环系统中还装有膨胀装置31、33,它们用来调节流入上述蒸发器19、21的制冷剂的压力。上述各个蒸发器19、21的排出口侧分别装有以下部件,即储液罐23、25,它们不但能够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上述压缩机10,并且可以控制冷却速度;截止阀(check valve)27、29,它们能够防止制冷剂发生逆流。
也就是说,现有的冷藏系统(system)的制冷循环系统具备第1保管空间和第2保管空间,其中上述第1保管空间是这样连接的:压缩机10→冷凝器13→干燥机15→阀门17→膨胀装置31→蒸发器19→储液罐23→截止阀27,然后又连接到压缩机10上;上述第1保管空间是这样连接的:压缩机10→冷凝器13→干燥机15→阀门17→膨胀装置33→蒸发器21→储液罐25→截止阀29,然后又连接到压缩机10上。
下面看一下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制冷循环系统的动作过程。
图中所示的制冷循环系统由1个压缩机10和2个能够分别单独驱动的蒸发器19、21构成。因此被上述压缩机10压缩后的制冷剂是向上述2个蒸发器19、21分流的。
也就是说,当对第1保管空间进行冷却控制时,阀门17只有一侧开放,因而可以连通上述冷凝器13与蒸发器19之间的制冷剂传输管道。通过上述动作,在上述冷凝器13中被冷却了的制冷剂会被传输给蒸发器19,由此就可以产生第1保管空间内所需的冷气。
另外,当对第2保管空间进行冷却控制时,只有阀门1 7的另一侧开放,因而可以连通上述冷凝器13与蒸发器21之间的制冷剂传输管道。通过上述动作,在上述冷凝器13中被冷却了的制冷剂会被传输给蒸发器21,由此就可以产生第2保管空间内所需的冷气。
但是,上述第1、2保管空间并不是总是单独进行制冷驱动的,有时也需要对第1、2保管空间同时进行冷却。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阀门17就会两侧同时开放,从而使流过了上述冷凝器13的制冷剂能够同时流向2个蒸发器19、21。
如果此时第1、2保管空间内的负荷大体相等的话,那么向第1保管空间输送的制冷剂的压力与向第2保管空间输送的压力会基本相同,因而可以有效地实现蒸发作用。
但是,当第1、2保管空间的负荷不相同时,由于蒸发器19、21的蒸发压力存在差异,因而会产生制冷剂逆流的现象,也就是制冷剂会从蒸发压力大的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逆流。如果发生这种现象,那么会产生以下问题,即对于蒸发压力较小的冷藏室来说,即使它正常地进行着制冷驱动,但由于制冷剂会向蒸发压力较高的冷藏室流动,因而它的制冷剂会出现不足,从而导致冷却速度降低,无法实现相应的冷藏/冷冻功能。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这种制冷剂逆流现象的发生,在各个蒸发器19、21的排出口侧分别安装了用来防止制冷剂逆流的截止阀27、29。上述截止阀27、29能够使制冷剂只向一个方向移动。因此在2个蒸发器19、21同时驱动的情况下,即使产生蒸发压力差,但由于有上述截止阀27、29的作用,因此是不会发生制冷剂逆流的现象的。
在如上所述的具备2个保管空间的系统中,可以对各个保管空间单独进行温度控制。具备这种结构的制冷循环系统在最近颇受消费者喜爱的泡菜冰箱中得到了应用。
但是,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如图所示,由于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只装有2个蒸发器,因而泡菜冰箱内的保管空间也就只能有2个。因此存在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多样化的需求的问题。
其次,由于压缩机的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提升,因而在一个压缩机上连接更多的蒸发器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由于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只装有2个蒸发器,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地发挥压缩机的高性能的问题。
再次,在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中,各个蒸发器的后端都装有独立的储液罐。上述储液罐是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它能够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因此上述储液罐安装在压缩机的吸入部这一侧。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在每一个蒸发器的后端都安装了独立的储液罐,因而会使部件个数增加,从而带来制造费用升高的问题。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成型结构的制冷循环系统,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制冷循环系统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具备若干个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系统,使其可以在一个压缩机上连接若干个蒸发器,并且可以对装有各个蒸发器的保管空间单独进行温度控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具备若干个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系统,使其在控制温度带比较相近的保管空间的后端安装共用的储液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备若干个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系统,包括有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由1个压缩机;1个冷凝器;4个蒸发器,它们分别安装在相互隔离的空间内,能够使由上述冷凝器输送过来的制冷剂蒸发;共通制冷剂传输管道,它能够使流过了上述4个蒸发器的制冷剂在其内部混合,然后流向上述1个压缩机;储液罐安装在上述4个蒸发器与共通制冷剂传输管道之间。在这里,在控制温度带比较相近的蒸发器的后端只安装1个共用的上述储液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所述的在控制温度带比较相近的第1、2蒸发器的后端装有1个上述储液罐;在控制温度带比较相近的第3、4蒸发器的后端也装有1个上述储液罐。
前所述的在上述储液罐与共通制冷剂传输管道之间装有截止阀,并且上述截止阀的安装方式与上述储液罐的安装方式相同。
前所述的在上述每一个蒸发器的后端与储液罐之间都装有一个独立的截止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1个压缩机上连接4个蒸发器,可以对装有各个蒸发器的4个相互隔离的保管空间单独进行温度控制,因此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使用方式。
另外,由于安装在具有相近的控制温度带的保管空间内的蒸发器的后端只安装了1个储液罐和截止阀,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本发明的结构确比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更能亦远非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所可比拟,较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更具有技术上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本发明的设计人研究此类产品已有十数年的经验,对于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相当了解,而本发明既是根据上述缺陷研究开发而创设的,其确实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及功效,不但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制冷循环系统确属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且较现有习知产品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并较现有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单,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视图。
图2是本发明具备若干个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中主要部件的符号说明
110:压缩机 113:冷凝器
115:干燥机(drier) 117、118:阀门
119、120、121、122:蒸发器
123、125:储液罐(accumulator)
127、129:截止阀 131、132、133、134:膨胀阀门
135、136:热管(hot line)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具备若干个蒸发器的制冷循环系统,由1个压缩机110、1个冷凝器113以及若干个蒸发器119、120、121、122构成。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制冷循环系统采用的方式是:通过驱动1个压缩机来冷却4个蒸发器。上述第1蒸发器119安装在第1保管空间内,第2蒸发器120安装在第2保管空间内,第3蒸发器121安装在第3保管空间内,第4蒸发器122安装在第4保管空间内。也就是说,根据容量、内部存放的食物、箱内设定温度等,上述各个蒸发器所承载的负荷量各不相同。并且上述各个蒸发器分别单独安装在各个相互隔离的保管空间内。
在本发明中,第1蒸发器119和第2蒸发器120的后端装有1个储液罐,第3蒸发器121和第4蒸发器122的后端也装有1个储液罐。关于这一部分将在后面予以详细说明。因此最好把装有上述第1蒸发器119和第2蒸发器120的保管空间的控制温度带调节到比较相近的程度。同样地,装有上述第3蒸发器121和第4蒸发器122的控制温度带最好也比较相近。另外,最好把上述控制温度带比较相近的蒸发器的蒸发压力也调节到相近的程度,因此上述第3蒸发器121与第4蒸发器122、第1蒸发器119与第2蒸发器120具有相近的容量和箱内设定温度,因而它们可以承载比较相近的负荷量。
上述压缩机110能够把在蒸发器119、120、121、122中蒸发了的过热蒸汽吸入并压缩,从而产生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上述冷凝器113能够将被上述压缩机110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过热蒸汽予以冷却。上述蒸发器119、120、121、122能够使被上述冷凝器113冷却了的过热蒸汽蒸发。
因此上述压缩机110连接在若干个蒸发器119、120、121、122与冷凝器113之间,上述冷凝器113连接在压缩机110与若干个蒸发器之间,上述若干个蒸发器连接在压缩机110与冷凝器113之间。
在这里,上述压缩机110与冷凝器113之间连接着制冷剂传输管道L12,冷凝器113与若干个蒸发器119、120、121、122之间分别连接着不同的制冷剂传输管道L13、L14、L15、L16,而若干个蒸发器与压缩机110之间则连接着1条共通的制冷剂传输管道L11。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从若干个蒸发器中排出的制冷剂是通过1条传输管道流向压缩机的。
另外,上述冷凝器113与若干个蒸发器之间装有阀门117、118,上述阀门117、118能够根据上述各个蒸发器动作与否对制冷剂传输管道进行开关。上述阀门117、118是一种有1个入口、2个出口的3通阀门,上述2个出口可以同时或有选择地开放。上述阀门117能够对通往第1、2蒸发器119、120的制冷剂传输管道进行开关,阀门118能够对通往第3、4蒸发器121、122的制冷剂传输管道进行开关。上述阀门采用的是步进电机阀门(stepping motorvalve)。
另外,上述冷凝器113的排出口侧装有热管(Hot line),当门开放时,由于箱内与外部存在温度差,因而容易出现结霜现象,安装上输热管就是为了防止发生这种结霜现象。上述热管135、136是冷凝器113的延长结构,即它们能够得到由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并利用制冷剂的热量防止结霜。上述热管安装在与门对接的机壳旁边。
流过上述热管的制冷剂会被传输给安装在上述阀门117、118的前端的干燥机115。由于特定的制冷剂的水溶解度较低,因而会出现以下现象,即因水冻结而产生的膨胀装置的过热和堵塞、因水分的加水分解作用而产生的金属部件的腐蚀、电动机的过热、润滑油的过热等现象,而安装上述干燥机115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
另外,上述各个蒸发器119、120、121、122的吸入口侧装有膨胀装置131、132、133、134,上述膨胀装置131、132、133、134能够调节向上述各个蒸发器流入的制冷剂的压力。
另外,各个蒸发器119、120、121、122的排出口侧装有用来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10的储液罐。在本发明中,是在把第1蒸发器119与第2蒸发器120的排出口连接到1条制冷剂管道上之后,才安装1个储液罐123的。同样地,也是在把第3蒸发器120与第4蒸发器122的排出口连接到1条制冷剂管道上之后,才安装1个储液罐125的。
在这里,要把装有第1蒸发器119的第1保管空间与装有第2蒸发器120的第2保管空间的控制温度带设定成近似值,把装有第3蒸发器121的第3保管空间与装有第4蒸发器122的第4保管空间的控制温度带设定成近似值。通过这样的控制,就可以使上述第1蒸发器119的蒸发压力与第2蒸发器120的蒸发压力尽可能地保持相近。另外,最好使上述第3蒸发器121的蒸发压力与第4蒸发器122的蒸发压力也尽可能地相近。
上述第1、2蒸发器119、120的排出口侧装有一个共用的储液罐123。上述第3、4蒸发器121、122的排出口侧装有一个共用的储液罐125。另外,上述储液罐123的后端装有用来防止制冷剂逆流的截止阀127。同样地,为了防止制冷剂逆流,也就是说为了使制冷剂只能单向流动,储液罐125的后端也装有截止阀129。
即本发明的制冷循环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即第1保管空间,它的连接方式是:压缩机110→冷凝器113→热管135、136→干燥机115→阀门117→膨胀装置131→蒸发器119→储液罐123→截止阀127,然后又连接到压缩机110上;第2保管空间,它的连接方式是:压缩机110→冷凝器113→热管135、136→干燥机115→阀门117→膨胀装置132→蒸发器120→储液罐123→截止阀127,然后又连接到压缩机110上;第3保管空间,它的连接方式是:压缩机110→冷凝器113→热管135、136→干燥机115→阀门118→膨胀装置133→蒸发器121→储液罐125→截止阀129,然后又连接到压缩机110上;第4保管空间,它的连接方式是:压缩机110→冷凝器113→热管135、136→干燥机115→阀门118→膨胀装置134→蒸发器122→储液罐125→截止阀129,然后又连接到压缩机110上。
上述各个保管空间是在泡菜冰箱内形成的相互隔离的空间,它们用来存放泡菜(其它食品)。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制冷循环系统的动作过程予以说明。
首先,在本发明中,可以对装有各个蒸发器的各自独立的4个保管空间单独进行温度控制。也就是说,可以以设定温度为基准,对各个保管空间的箱内温度分别进行控制。在本发明中,装有第3蒸发器121的第3保管空间与装有第4蒸发器122的第4保管空间保持着相近的控制温度带。即通过调节第3保管空间和第4保管空间的设定温度、第3蒸发器和第4蒸发器的容量等,可以把控制温度带调节到相近的程度。另外,装有第1蒸发器119的第1保管空间与装有第2蒸发器120的第2保管空间也保持着相近的控制温度带。即通过调节第1保管空间和第2保管空间的设定温度、第1蒸发器和第2蒸发器的容量等,可以把控制温度带调节到相近的程度。
为了向第1保管空间输送冷气,首先要控制阀门117使其变成向蒸发器119开放的状态。然后随着压缩机110的驱动,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会被吸入到冷凝器113内并被冷却。被冷凝器113冷却了的制冷剂会通过热管135、136、干燥机115以及被调节成开启状态的阀门117,流向对应于第1保管空间的膨胀装置131。
上述膨胀装置131可以对从冷凝器113排出的制冷剂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使其变成适于蒸发的状态,然后再把制冷剂向蒸发器119传输。上述蒸发器119能够把经上述膨胀装置131调节过压力的制冷剂吸入,并通过蒸发作用使制冷剂与空气实现热交换,然后使经过了热交换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传输管道L11向压缩机110回流。
另外,安装在上述蒸发器119的排出口侧的截止阀127能够调节通过制冷剂管道而流动的制冷剂的方向,使其只能单向流动,从而防止发生制冷剂逆流的现象。
另外,安装在第1蒸发器119的排出口侧与截止阀127之间的储液罐123能够从由蒸发器119排出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液态的制冷剂,从而防止液态制冷剂被压缩机吸入。
以上对制冷循环系统中的第1蒸发器119的蒸发动作过程进行了说明。当用来检测第1保管空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检测出来的温度没有达到第1保管空间的设定温度时,为了使第1保管空间的温度能够达到设定温度,上述第1蒸发器119会受到控制从而实现蒸发动作,通过如上所述的制冷剂的循环,第1蒸发器119上就会产生冷气。
对装有第2蒸发器120的第2保管空间的控制与对上述第1保管空间的控制是相同的。
即当第2保管空间内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所检测出来的温度没有达到第2保管空间的设定温度时,在控制部(图中未示出)的控制下,阀门117会变成向第2蒸发器120开启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被压缩机110压缩过的制冷剂会通过冷凝器113、热管135、136以及干燥机115流至阀门117。流到上述阀门117处的制冷剂会经由开启的通道被吸入蒸发器120。
上述蒸发器120可以使被吸入的制冷剂与箱内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向箱内提供冷气。通过动作实现了热交换的制冷剂会通过储液罐123和截止阀127重新回流到压缩机110内。在这里,储液罐123能够将液态制冷剂分离出来,从而防止液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10。截止阀127能够防止发生制冷剂逆流的现象。
如上所述,从压缩机110排出的制冷剂会在冷凝器113中被冷却,在膨胀装置132中压力被调节,然后在蒸发器120中实现蒸发。因此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向第2保管空间提供冷气。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构成了制冷循环系统的第1保管空间和第2保管空间的控制温度带被调节成了相近的程度。这是因为安装在上述第1保管空间的第1蒸发器119后端的储液罐123和截止阀127是与第2保管空间共用的。因此最好使流过上述第1蒸发器119的制冷剂与流过第2蒸发器120的制冷剂具有相近的温度和压力。之所以需要这样,是为了使流过上述第1蒸发器119和第2蒸发器120的制冷剂混合在一起流过同一个压缩空间筒123后,能够得到有效的气液分离。另外还为了通过使第1蒸发器119与第2蒸发器120的控制温度带保持相近,使两个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差也尽可能地保持相近。通过这样的结构,流过上述第1蒸发器119和第2蒸发器120的制冷剂在截止阀127的作用下不会发生逆流,并且能够正常地流向压缩机110。
另外,在本发明中,装有第3蒸发器121的第3保管空间与装有第4蒸发器122的第4保管空间也保持的相近的控制温度带。另外,安装在上述第3保管空间内的第3蒸发器121的后端与安装第4保管空间内的第4蒸发器122的后端是连接在同一条制冷剂管道上的。然后在上述这条制冷剂管道上安装了1个储液罐125和1个截止阀129。下面对这种结构的动作过程予以说明。
被压缩机110压缩后的制冷剂会通过冷凝器113而流过安装在门前的机壳旁边的热管135、136。在这里,由于流过上述热管135、136的制冷剂处于高温状态,因此可以防止出现因箱内外的温度差而产生的结霜现象。
流过了上述热管135、136的制冷剂接下来会流过干燥机115,然后到达阀门118的前面。此时,阀门118在控制部(图中未示出)的控制下,要么只朝一个方向开启,要么朝两个方向同时开启。
制冷剂在流过保持开启状态的阀门118和膨胀装置133、134之后,会被吸入第3蒸发器121和第4蒸发器122。流入上述第3蒸发器121和第4蒸发器122的制冷剂会与箱内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产生的冷气。这样产生的冷气可以被传送给第3保管空间和第4保管空间,从而降低它们的箱内温度。
另一方面,流过上述第3蒸发器121和第4蒸发器122的制冷剂会在安装在上述两个蒸发器的后端的同一条制冷剂管道内混合。混合后的制冷剂在储液罐125内得到气液分离,然后液态部分已经被分离出去的制冷剂会通过截止阀129又重新流向压缩机110。
也就是说,安装在第3保管空间内的第3蒸发器121和安装在第4保管空间的第4蒸发器122在排出口侧是连接在同一条制冷剂管道上的。并且由于把上述第3保管空间与第4保管空间的控制温度带控制在了相近的程度,因此可以使从上述第3蒸发器121和第4蒸发器122排出的制冷剂保持相近的温度和压力。这样的话,即使从上述第3蒸发器121和第4蒸发器122排出的制冷剂混合在一起,也还是可以在它们共用的储液罐125内得到有效的气液分离,从而使液态部分已经被分离出去的制冷剂重新流回压缩机110。
从上述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是在1个压缩机110上连接了4个蒸发器119、120、121、122,并在1对蒸发器上只连接了1个储液罐和1个截止阀。并且本发明还使装有连接在同一个储液罐和截止阀上的两个蒸发器的保管空间的控制温度带保持相近。通过这样的控制,可以把1对蒸发器的蒸发压力也调节到相近的程度。总之,本发明可以通过上述控制对4个独立的保管空间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同样是在安装在控制温度带相近的保管空间内的蒸发器的后端只连接1个共用的储液罐,但截止阀是单独连接在每一个蒸发器上的。也就是说,把图中所示的储液罐和截止阀的连接方式改变一下,在各个蒸发器的后端都分别连接1个截止阀。
从上述说明中可以得知,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理念是:在利用1个压缩机冷却4个蒸发器的系统中,以在控制温度带相近的蒸发器的后端只连接1个储液罐的方式来构成制冷循环系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