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连接钢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桩连接钢管。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由于一根桩的长度达不到设计规定的深度,所以需要将预制
桩一根一根的连接起来继续向下打,直至打入设计的深度为止。在此过程中,
需要将预制桩进行接桩,即接桩是将已打入的前一根管桩的顶端与后一根管桩
的下端相连接在一块的过程。管桩接桩方法有端板焊接法和机械连接法两种,,
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施工过程复杂,而且都会导致两根管桩的接口处存在缺陷,
使得接口的抗弯能力弱,两根管桩的连接不稳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作于管桩接
桩、施工工艺简单、连接稳固、接口抗弯能力强的管桩连接钢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管桩连接钢管,包括上节钢管1和下节钢管5,均为中空钢管;上节钢
管1的前端外部焊接有摩擦杆2,下节钢管5的外部焊接有摩擦杆2;摩擦杆2
上有螺纹,摩擦杆2通过混凝土浇筑与管桩连接在一起;上节钢管1的后端设
置有两道外嵌段部,即第一道外嵌段部3和第二道外嵌段部4;下节钢管5的
前端内部设置有两道内嵌槽部,即第一道内嵌槽部6和第二道内嵌槽部7;上节
钢管1套接在下节钢管5的内部,两道外嵌段部与两道内嵌槽段均为卡合槽且
相互配合连接。
一种管桩接桩方法,是采用上述的管桩连接钢管,管桩在工厂预制时,上
节钢管1的前端通过摩擦杆2与上部管桩8的混凝土浇筑在一起,使得上节钢
管5的前端套接在上部管桩8的内部;同理,将下节钢管5也套接在下部管桩
9的内部;摩擦杆2上有螺纹,能够增大钢管与管桩中混凝土的摩擦力;接桩时,
将上部管桩8与下部管桩9对准后,这时上节钢管1的两道外嵌段部也正好与
下节钢管5的两道内嵌槽部对准,然后把上部管桩8旋转一定角度后,两道外
嵌段部刚好与两道内嵌槽部分别卡紧;最后将上部管桩8和下部管桩9的接口
进行焊接,使接口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上部管桩和下部管桩的接口位置分别内套上节钢管和下
节钢管,增大了接口位置的抗弯能力和抗剪能力。
(2)接口上的内套钢管使上下两根管桩的连接很稳固,提高其接口位置的
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上节钢管的右视图。
图2为上节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摩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节钢管的剖面图。
图5为下节钢管的左视图。
图6为上节钢管与下节钢管套接时的示意图。
图7为管桩接桩的示意图
图中,1、上节钢管;2、摩擦杆;3、第一道外嵌段部;4、第二道外嵌段
部;5、下节钢管;6、第一道内嵌槽部;7、第二道内嵌槽部;8、上部管桩;9、
下部管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一种管桩连接钢管,包括上节钢管1和下节钢管5,均为中空钢管;如图1、
图2所示,上节钢管1的前端外部焊接有摩擦杆2,下节钢管5的外部焊接有
摩擦杆2;如图3所示,摩擦杆2上有螺纹,摩擦杆2通过混凝土浇筑与管桩
连接在一起;上节钢管1的后端设置有两道外嵌段部,即第一道外嵌段部3和
第二道外嵌段部4;如图4、图5所示,下节钢管5的前端内部设置有两道内嵌
槽部,即第一道内嵌槽部6和第二道内嵌槽部7;如图6所示,上节钢管1套
接在下节钢管5的内部,两道外嵌段部与两道内嵌槽段均为卡合槽且相互配合
连接。
一种管桩接桩方法,是采用上述的管桩连接钢管,管桩在工厂预制时,上
节钢管1的前端通过摩擦杆2与上部管桩8的混凝土浇筑在一起,使得上节钢
管5的前端套接在上部管桩8的内部;同理,将下节钢管5也套接在下部管桩
9的内部;摩擦杆2上有螺纹,能够增大钢管与管桩中混凝土的摩擦力;如图7
所示,接桩时,将上部管桩8与下部管桩9对准后,这时上节钢管1的两道外
嵌段部也正好与下节钢管5的两道内嵌槽部对准,然后把上部管桩8旋转一定
角度后,两道外嵌段部刚好与两道内嵌槽部分别卡紧;最后将上部管桩8和下
部管桩9的接口进行焊接,使接口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