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808378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13618.8

申请日:

2015.12.09

公开号:

CN205205604U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C9/08

主分类号:

E01C9/08

申请人: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亚兵; 罗芳艳; 施曙东; 马利志; 邓国民; 闫国杰; 邱轶; 姚凯; 黄安; 钱婷; 徐韵淳; 袁月; 周维维; 李军代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城中路8号14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代理人:

郭桂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包括:支撑结构;以及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护平台用于覆盖所述雨水口。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通过在雨水口周围的路面上设置支撑机构,然后在支撑机构上设置支护平台,从而临时覆盖并消除了路面铺装过程中的由雨水口造成的路面局部“坑槽”,有利于大型机械设备整体化、连续化铺筑路面。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可以抵挡路面大型铺筑机械设备的碾压和振动,抗压、抗剪切强度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由支护平台及支撑结构拼接而成,不需要再设置连接结构,便于组装以及循环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以及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护平台用于覆盖所述雨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分布设置在所述支护平台的四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为一块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支撑槽体,所述支撑槽体具有一上部开口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用于放置所述支撑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槽体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槽体套设在一起。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平台包括:第一端部支护平台,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单元支撑;第二端部支护平台,所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单元支撑;以及第三支护平台,所述第三支护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单元支撑。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支护平台平铺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的横截面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的斜面平行,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的斜面平行。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的斜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的斜面之间具有间隔。10.如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支护平台平铺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

说明书

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建筑领域,尤指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雨水口是设置在道路两侧边缘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的设施。按道路常
规施工工序,雨水口往往在道路路面铺装完成之前就已经设置完成,然而
就整个道路路面铺筑而言,这些分布于道路两侧的雨水口却成了道路路面
铺筑路线上的“临时坑槽”,给后续路面铺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型道路路面铺筑机械设备在
雨水口附近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由于存在侧平石),往往需要小型机械
设备或人工加以辅助;(2)雨水口附近路面区域铺筑材料的摊铺和碾压质量
比道路主体部分路面的要差,而且施工效果与道路路面主体部分不连续、
不一致,影响整体美观;(3)在大部分道路路面铺筑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不
在雨水口附近设置支护或模板,而是直接进行道路整体、连续性的施工,
因而会造成雨水口部分被遮盖,待路面铺装工作完成后,后续还须要清除
遮盖了雨水口的路面铺装材料,费时、耗材。在雨水口附近设置条形挡板
是缓解上述问题的常规方法,可这种方法却无法解决大型机械设备在路面
铺装过程中破坏模板、雨水口附近局部区域材料铺筑质量比路面主体部分
差等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提供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其能够临时覆盖并消
除路面铺装过程中的由雨水口造成的路面局部“坑槽”,有利于大型机械设
备整体化、连续化铺筑路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包括:
支撑结构;以及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支
护平台用于覆盖所述雨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通过在雨水口周围的路面上设置支撑
机构,然后在支撑机构上设置支护平台,从而临时性覆盖并消除了路面铺
装过程中的由雨水口造成的路面局部“坑槽”,有利于大型机械设备整体化、
连续化铺筑路面,使雨水口附近局部区域的铺筑质量效果与路面整体的铺
筑质量连续而一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可以抵挡路面大型
铺筑机械设备的碾压和振动,抗压、抗剪切强度高,在路面铺筑过程中,
支护平台不易被损坏。

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分布设置在
所述支护平台的四周。

支撑结构设为多个支撑单元,通过按照不同的布置方式设置支撑单
元,使支撑结构可以灵活地调整其可以支撑的范围大小,从而使支撑结构
可以重复使用。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为一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支撑槽体,所述支撑槽体具有一上部开
口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用于放置所述支撑体。

将支撑体放置在支撑槽体内形成的支撑结构,其形式稳固,可以实现
更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槽体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槽体
套设在一起。

这样设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叠加的支撑槽体的数目,
从而改变支护平台的高度,使其适应后续需要铺设的路面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支护平台包括:第一端部支护平台,所述第一端部支护
平台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单元支撑;第二端部支护平台,所述第二端部支
护平台由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单元支撑;以及第三支护平台,所述第三支护
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由至少两个
所述支撑单元支撑。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支护平台平
铺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

这样设置时,可以根据雨水口的不同规格,可以选择多个第三支护平
台,从而使支护平台的尺寸与不同的雨水口尺寸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的横截面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的横截
面均为直角梯形,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所述第三支
护平台的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的斜面平行,所述第三支护平
台的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的斜面平行。

这样设置时,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三支护平台
拼装起来可形成一长方体的板状结构,路面铺设工作完成后,只需要移除
雨水口防护结构,就可以直接在雨水口上设置盖板,不需要再对雨水口的
周围区域进行清理和修整。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的斜
面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
的斜面之间具有间隔。

在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三支护平台之间设置间
隔,可以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使雨水等从间隔中落入到雨水口内。同时,
由于第三支护平台与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的间隔均
为倾斜的间隔,因此可以防止固体垃圾落入到雨水口内。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护平台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支护平台平
铺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

这样设置时,可以根据雨水口的不同规格,可以选择多个第三支护平
台,从而使支护平台的尺寸与不同的雨水口尺寸相适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在雨水口周围的支
撑结构,以及设置在支撑结构上的支护平台,从而有效覆盖了雨水口,有
利于整体化、连续化地铺设路面,并且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剪切强度。

(2)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由支撑装置和支护平台拼接而
成,不需要连接结构,方便组装以及循环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中的支撑结构由多个支撑单元
组成,从而可以灵活地调整支撑结构可以支撑的范围大小,使支撑结构能
够应用到不同的雨水口上。

(4)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中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套设在
一起的支撑槽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槽体的支撑槽内的支撑体,这样设置
时,可以根据需要铺设的路面的厚度选择支撑槽体的数目,从而有效调整
支护平台的高度。

(5)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的支护平台由第一端部支护平
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以及多个第三支护平台组成,支护平台可以根据不
同的雨水口的尺寸选择第三支护平台的数目,从而使支护平台适用于不同
尺寸的雨水口,并循环使用,从而节约资源。

(6)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的支护平台在路面铺设工程结
束后可以直接移除,不需要清理和修整雨水口的四周,就可以直接在雨水
口上加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雨水口防护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端部支护平台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三支护平台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单元的支撑体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单元的支撑槽体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支护平台1,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第三支护
平台13;支撑单元2,支撑体21,支撑槽体22,支撑槽221;雨水口A,
沥青路面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
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包括:支撑
结构;以及支护平台1,支护平台1设置在支撑结构上,支护平台1覆盖
雨水口A。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单元2,支撑单元2
分布设置在支护平台1的四周,位于雨水口A周围的路面上。支撑结构设
为多个支撑单元2的形式,使其可以通过按照不同的布置方式设置支撑单
元,使支撑结构可以灵活地调整其可以支撑的范围大小,从而使支撑结构
可以重复使用。

示例性的,支撑单元2包括支撑体21,支撑体21为块状结构。如图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21为一圆台块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
中,支撑体还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或者柱体结构等形状。

示例性的,支撑单元2还包括支撑槽体22。如图5所示,支撑槽体
22具有一上部开口的支撑槽221,支撑槽221用于放置支撑体21。将支撑
体21放置在支撑槽体22内形成的支撑结构,其形式稳固,可以实现更好
的支撑效果。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槽221的高度占支撑槽体22
的总高度的一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槽221的高度与支撑槽体22
的总高度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示例性的,支护平台1包括: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第一端部支护平
台11由至少两个支撑单元2支撑;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第二端部支护
平台12由至少两个支撑单元2支撑;以及第三支护平台,第三支护平台
13设置在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之间,由至少两个
支撑单元2支撑。

具体的,第三支护平台13的数目为两个,两个第三支护平台13平铺
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之间。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的横截面和第二端部支
护平台12的横截面均为直角梯形,如图3所示,第三支护平台13的横截
面为平行四边形。其中,第三支护平台13的第一斜面(即图1中所示的
第三支护平台的左侧斜面)与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的斜面平行,第三支
护平台13的第二斜面(即图1中所示的第三支护平台的右侧斜面)与第
二端部支护平台12的斜面平行。

这样设置时,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和第三支
护平台13拼装起来可形成一长方体的板状结构,路面铺设工作完成后,
只需要移除雨水口防护结构,就可以直接在雨水口上设置盖板,不需要再
对雨水口的周围区域进行清理和修整。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三支护平台13的第一斜面(即图1中所示
的第三支护平台的左侧斜面)与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的斜面之间具有间
隔,第三支护平台13的第二斜面(即图1中所示的第三支护平台的右侧
斜面)与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的斜面之间具有间隔。

在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和第三支护平台13
之间设置间隔,可以在路面铺设过程中,使雨水等从间隔中落入到雨水口
内。同时,由于第三支护平台13与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第二端部支护
平台12之间的间隔均为倾斜的间隔,因此可以防止固体垃圾落入到雨水
口内。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一中,支护平台及支撑结构均为钢制结构,这样
设置时,雨水口防护结构的强度更高。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二中的雨水口防护结
构中的支撑单元由多个支撑槽体22和一个支撑体21构成,多个支撑槽体
22套设在一起。这样设置时,可以根据需要铺设的沥青路面B的厚度,
选择需要叠加的支撑槽体22的数目,从而改变支护平台的高度,使其适
应后续需要铺设的沥青路面B的厚度。

当然了,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护平台还可以为一
整块平板;支护平台包括第三支护平台时,第三支护平台的数目还可以为
1个、3个、4个、5个或者更多个数,多个第三支护平台平铺在第一端部
支护平台和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之间,从而使支护平台的尺寸与不同规格的
雨水口尺寸相适应;支撑槽体的底部表面还可以设为一粗糙面,这样可以
使支撑结构与雨水口四周的地面的接触更为稳固;支护平台和/或支撑结
构均可以由其他抗压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部
支护平台、第二端部支护平台以及第三支护平台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结构
的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的具体应用情
况如下:

将支撑体21放置在支撑槽体22的支撑槽221内形成一个支撑单元2,
在雨水口A的宽度方向上两侧分别放置四个支撑单元2,并且支撑单元2
在长度方向上位置对应,将第一端部支护平台11、两个第三支护平台13、
第二端部支护平台12依次放置在支撑单元2上,从而形成一雨水口防护
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临时覆盖并消除了路面铺装过程中的
由雨水口造成的路面局部“坑槽”,有利于大型机械设备整体化、连续化铺
筑路面,使雨水口附近局部区域的铺筑质量效果与路面整体的铺筑质量连
续而一致。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可以抵挡路面大型铺筑机械
设备的碾压和振动,抗压、抗剪切强度高,在路面铺筑过程中,支护平台
不易被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
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雨水口防护结构,包括:支撑结构;以及支护平台,所述支护平台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所述支护平台用于覆盖所述雨水口。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通过在雨水口周围的路面上设置支撑机构,然后在支撑机构上设置支护平台,从而临时覆盖并消除了路面铺装过程中的由雨水口造成的路面局部“坑槽”,有利于大型机械设备整体化、连续化铺筑路面。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口防护结构可以抵挡路面大型铺筑机械设备的碾压和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