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制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
背景技术
地铁站台一般都安装有封闭式的屏蔽门,主要作用是为了保障了列车、乘客进出站时的绝对安全同时有效地减少了空气对流造成的站台空调温度流失,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具有节能、安全、环保、美观等功能。在列车进站时,由于列车仍然具有极高的车速,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噪音由屏蔽门位置进入站内,给人带来不适,会影响长期工作于该环境下人员的健康,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除了在门体内部设置隔音层,通常还会在门体的边缘设置隔音条,门体频繁开合导致此隔音条的磨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隔音条进行更换,如果更换不及时将影响隔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该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该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包括活动隔音组件、门框及与门框滑动连接的门体,所述门体包括电磁屏蔽层、封闭件、真空层及隔音层,所述封闭件、电磁屏蔽层及隔音层围成真空层,且封闭件设于门体顶端;所述门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轨,所述门体嵌设于滑轨之间并可在滑轨中滑动,且门框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所述活动隔音组件;所述活动隔音组件包括气缸、隔音条及与微型气缸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支撑块和与支撑块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片、第二弹性片,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对称设置,且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分别位于滑轨的两侧,第一弹性片和第二弹性片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所述隔音条。
该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具有的优点如下:
(1)门体由电磁屏蔽层、封闭件、真空层及隔音层构成,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音效果,电磁屏蔽层可以很好的隔绝外界对地铁驾驶室或者地铁监控室信号干扰;
(2)在门体与滑轨接触的地方设置活动隔音组件,当门体关闭时活动隔音组件中的隔音条紧贴滑轨与门体之间的缝隙,提升屏蔽门的隔音效果,在门体开启前微型气缸带动隔音条离开门体,减少与门体的摩擦,增长隔音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活动隔音组件紧贴门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活动隔音组件离开门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如图1-图3所示,包括活动隔音组件、门框11及与门框11滑动连接的门体5,门体5包括电磁屏蔽层15、封闭件12、真空层14及隔音层13,封闭件12、电磁屏蔽层15及隔音层13围成真空层14,且封闭件12设于门体5顶端;门框1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滑轨8,门体5嵌设于滑轨8之间并可在滑轨8中滑动,且门框1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活动隔音组件;活动隔音组件包括微型气缸1、隔音条6及与微型气缸1活塞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弹性件,弹性件包括支撑块2和与支撑块2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片4、第二弹性片7,第一弹性片4和第二弹性片7对称设置,且第一弹性片4和第二弹性片7分别位于滑轨8的两侧,第一弹性片4和第二弹性片7相对的一侧均设有所述隔音条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的门体5包括左门体和右门体,且左门体和右门体相接触的一端均设置有隔音橡胶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地铁的隔音屏蔽门的左门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对应的活动隔音组件,右门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对应的活动隔音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弹性片4和第二弹性片7与滑轨8的接触点设置有滚珠3,减小第一弹性片4和第二弹性片7与滑轨8的摩擦。
当门体5关闭时,如图2所示,隔音条6紧贴于滑轨8与门体5之间的缝隙处,避免噪音从此缝隙中进入;在门体5开启之前,先启动微型气缸1带动弹性件下移,第一弹性片4和第二弹性片7由于滑轨8施加的反作用力而逐渐张开,隔音条6离开门体5,如图3所示;当门体5再次关上后则启动微型气缸1带动弹性件上移,第一弹性片4和第二弹性片7逐渐收拢,使隔音条6紧贴于滑轨8与门体5之间的缝隙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所述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