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防溅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配件,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防溅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坐便器或蹲便器作为卫浴器具之一,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因此坐便器或蹲便器也逐渐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对坐便器或蹲便器舒适性也有了相应的要求。溅水是现有坐便器或蹲便器让人最感不适的通病,当大便入水时,水会被冲击而一定程度飞溅。如果脏水飞溅到使用者的身上,不仅会使人感到尴尬且破坏心情,甚至可能给使用者带来健康隐患。
如何避免坐便器或蹲便器溅水的问题,现有成熟技术是在坐便器内的水封层中加入一层防溅泡沫,该方法需要在坐便器加装一套生泡装置,定时添加发泡剂以及外加电源,成本很高,虽能有效解决坐便器溅水问题,但存在生产成本较高,民众的接受度较低。还有一些处于理论状态的小发明,也能在一定程度地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是生产成本相对比较高,使用的时间较短需频繁更换,这样也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存在使用的时间较短需频繁更换以及自身防污能力差的缺点,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粘附大量的脏物,不仅给使用者视觉上存在一定厌恶感,同时造成卫生问题,带来健康隐患。
中国专利ZL201420057180.2提供了一种带防溅装置的便器及所用的防溅装置,其防溅膜片的凸起收集的气泡不稳定,防溅膜能够承受的冲击较小,防溅效果在冲击连续且冲击力较大时较差,还容易出现溅水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防溅装置,能够防止坐便器或蹲便器溅水,防污效果好,适应范围广,能长期使用,有较好的自洁抑菌效果,防溅能力较强,能够承受连续冲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防溅装置,在坐便器或蹲便器内设有防溅装置,防溅装置的结构为:连杆的一端被固定,连杆的另一端设有防溅膜,防溅膜漂浮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水封面。
连杆与防溅膜之间活动连接。
连杆穿过防溅膜,防溅膜可沿着连杆滑动,在连杆的端头设有用于限位的膨大部或弯折部。
在防溅膜的表面涂布有防粘抑菌涂层,防溅膜上固设有至少一个浮子。
连杆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铰接,第二固定部固定在坐便器或蹲便器的内壁。
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为真空吸盘。
还设有拉绳,拉绳一端与固定在坐便器或蹲便器外壁的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穿过位于连杆上的穿孔与第二固定部的边缘连接。
所述的第二固定部为带粘胶的片状物。
还设有拉绳,拉绳一端与固定在坐便器或蹲便器外壁的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穿过位于连杆上的穿孔与第二固定部的边缘连接。
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为真空吸盘或带粘胶的片状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防溅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防溅膜与水面的张力、浮子产生的浮力来缓冲大便落入水中的冲击力,大便会先落在防溅装置的防溅膜上,然后落入水中,将大便与水的冲击降至很小,进而解决坐便器或蹲便器溅水的问题。
2、可以解决现有技术成本较高、自身防污能力差及防溅能力弱的缺点,有效防止坐便器或蹲便器溅水,防污效果好,能长期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利用防溅膜有弹性的特点,在坐便器或蹲便器冲水时对防溅装置进行清洗后,又能恢复到防溅装置原始形状和位置,具有较好的自洁和复原的效果。相比现有技术的方案,本方案在防溅膜上将以前方案上的凸起改为浮子,进而使得防溅膜产生更稳定的浮力,防溅装置的防溅能力更强。
3、防溅膜采用塑料或橡胶薄膜制成,能够在连杆的作用力、水的张力及膜上浮子的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中,有效实现了防溅膜漂浮在水面,不受水封面高度的影响。
4、防溅装置表面涂有防粘抑菌涂层,可以大大降低大便及其他脏物与防溅装置的粘连程度以及较好的抑菌作用,保证坐便器或蹲便器防溅装置抗粘连性和长期洁净性的作用,即使大便与防溅装置出现粘连的情况,仅会是浅表地附着在防溅装置上,经水冲刷清洗后即会掉落。
5、第二固定部,例如真空吸盘或带粘胶的片状物,固定于坐便器或蹲便器内壁,直接定位和支撑与之铰接的连杆,间接定位和支撑防溅膜,同时能防止坐便器或蹲便器防溅装置在坐便器或蹲便器冲水时被冲走。第二固定部与连杆铰接,二者之间可以发生转动,连杆与防溅膜可以在拉动拉绳时被移出坐便器或蹲便器,使得防溅装置不影响坐便器或蹲便器的日常清洗。若进一步拉动拉线即可使第二固定部从边缘开始与坐便器或蹲便器内壁脱离,实现防溅装置的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脱离,以便于更换。
6、第一固定部,例如真空吸盘或带粘胶的片状物,吸附于坐便器或蹲便器外壁,其作用在第二固定部失效的情况下,连杆和第二固定部还可以通过拉绳与第一固定部连接在一起,能避免防溅装置不会被水冲走,进而避免发生坐便器或蹲便器堵塞的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溅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正常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清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溅装置1,拉绳101,第一固定部102,吊耳103,第二固定部104,穿孔105,连杆106,防溅膜107,浮子108,坐便器或蹲便器2,水封面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中,一种应用于坐便器或蹲便器的防溅装置,在坐便器或蹲便器2内设有防溅装置1,防溅装置1的结构为:连杆106的一端被固定,连杆106的另一端设有防溅膜107,防溅膜107漂浮于坐便器或蹲便器2的水封面3。本例中的连杆106被设置成紧贴坐便器或蹲便器2内壁的形状。
如图4、6中,连杆106与防溅膜107之间活动连接。以使防溅膜107能够左右摆动,也能够上下摆动,同时还能上下滑动,以使防溅膜107不受连杆的固定姿态和水封面3高度的影响,即防溅膜107能够自适应地漂浮在水封面3上。
如图4、6中,连杆106穿过防溅膜107,防溅膜107可沿着连杆106滑动,在连杆106的端头设有用于限位的膨大部或弯折部。由此结构,便于加工。
防溅膜107为一个或多个平的片状物,在防溅膜107的表面涂布有防粘抑菌涂层,防溅膜107上固设有至少一个密度小于水的浮子108,本例中设有多个浮子,如图5中所示。采用该结构,使防溅膜107能够缓冲大便的冲击,并且能够连续缓冲。
如图1~3中,连杆106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04铰接,第二固定部104固定在坐便器或蹲便器2的内壁。由此结构,使整个防溅装置1被固定,避免被水冲走。同时在冲洗的时候,也便于将防溅装置1翻起,清洗坐便器或蹲便器。
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固定部104为真空吸盘。真空吸盘便于装拆。
如图4中,还设有拉绳101,拉绳101一端与固定在坐便器或蹲便器2外壁的第一固定部102连接,另一端穿过位于连杆106上的穿孔105与第二固定部104的边缘连接。由此结构,如图7、8中所示,便于利用拉绳将连杆106拉起,以利于清洗坐便器或蹲便器2。继续拉动拉绳101,第二固定部104从边缘的部位开始掀起,并逐步与坐便器或蹲便器2的内壁分离。第一固定部102起到
另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固定部104为带粘胶的片状物,例如带有双面胶的片状物。采用带粘胶的片状物,便于使第二固定部104与坐便器或蹲便器2的内壁可靠连接。带粘胶的片状物在图中未示出。
还设有拉绳101,拉绳101一端与固定在坐便器或蹲便器2外壁的第一固定部102连接,另一端穿过位于连杆106上的穿孔105与第二固定部104的边缘连接。
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02为真空吸盘或带粘胶的片状物。
本例中优选的方案,第一固定部102为带粘胶的片状物,以确保粘接可靠,而第二固定部104为真空吸盘,以便于装卸或更换。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