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单元及其构成的幕墙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装饰技术,尤其是一种幕墙单元及其构成的幕墙。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在全球各地掀起创新高潮,建筑外皮不断尝试突破极限,空
间异形的建筑外观越来越普遍、流行。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维护结构,直接
影响到建筑视觉效果的表达。为实现空间异形的建筑外观,同时满足幕墙
系统结构安全、各项性能可靠,对幕墙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单元式幕墙具有工厂工业化生产、工地工期短、工程产品质量高的特
点,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造型方正、有规律变化曲面造型
的建筑外观,幕墙设计比较容易实现,但是对于上下相邻楼层无规律错层
的建筑外观,采用现有的单元式幕墙的设计思路,是难以实现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幕墙单元及其构
成的幕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幕墙单元,包括公立柱,与公立柱平行的母立柱,底横梁和顶横
梁,底横梁和顶横梁分别与公立柱垂直,底横梁的内侧沿宽度方向至少设
有1个与底横梁平行的插槽,顶横梁的内侧沿宽度方向至少设有1个与顶
横梁平行的连接件安装槽,外界玻璃安装于底横梁和顶横梁的外侧。
一种优选方案是插槽的数量为2-5个,连接件安装槽的数量为2-5个。
一种优选方案是插槽的数量为2个,连接件安装槽的数量为3个。
一种优选方案是插槽均布于底横梁宽度方向,连接件安装槽均布于顶
横梁宽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幕墙,若干幕墙单元,相邻上下两幕墙单元间设有过渡连接组件,
过渡连接组件包括与顶横梁平行的水槽,设于水槽内的用于插入其中一插
槽内的插芯,水槽的底面与顶横梁通固定连接,水槽的边缘插入底横梁的
另一插槽内。
一种优选方案是水槽的边缘与插槽之间设有第一定位导向胶条和防水
胶条,第一定位导向胶条位于水槽的边缘外侧,防水胶条位于水槽的边缘
的内侧。
一种优选方案是插芯与插槽之间设有第二定位导向胶条。
一种优选方案是上下相邻的底横梁和顶横梁之间还设有硅胶条。
一种优选方案是底横梁与水槽的外侧边缘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上下相邻
两幕墙单元之间依次设有硅胶条,水槽,插芯和防水胶条,形成多层密封
层和防水层;上下相邻幕墙单元之间采用过度连接件,可以适应上下相邻
楼层无规律错层的单元式幕墙,实现空间异形建筑幕墙。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幕墙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幕墙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幕墙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幕墙单元,包括公立柱50,与公立柱50平行
的母立柱60,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分别与公立
柱50垂直,底横梁20的内侧沿宽度方向至少设有1个与底横梁20平行的
插槽201,顶横梁30的内侧沿宽度方向至少设有1个与顶横梁30平行的连
接件安装槽301。
公立柱50,母立柱60,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构成一个框体,梁玻璃
10安装于框体内,且玻璃位于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的外侧边缘。
具体地,插槽201的数量为2-5个,连接件安装槽301的数量为2-5个。
优选的是插槽201的数量为2个,连接件安装槽301的数量为3个。
插槽201均布于底横梁20宽度方向,连接件安装槽301均布于顶横梁
30宽度方向。
如图3所示,一种幕墙,包括若干幕墙单元,相邻上下两幕墙单元间
设有过渡连接组件40,过渡连接组件40包括与顶横梁30平行的水槽401,
设于水槽401内的用于插入其中一插槽201内的插芯403,水槽401的底面
与顶横梁30通固定连接,水槽401的边缘插入底横梁20的另一插槽201
内。
具体地,上下相邻的底横梁20和顶横梁30之间还设有硅胶条101。过
渡连接组件40位于远离玻璃10的一侧,水槽40的边缘与插槽201之间设
有第一定位导向胶条202和防水胶条203,第一定位导向胶条202位于水槽
40的边缘外侧,防水胶条203位于水槽40的边缘的内侧。插芯403与插槽
201之间设有第二定位导向胶条204,第二定位导向胶条204分别与插芯403
和插槽201紧密接触。底横梁20与水槽40的内侧边缘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402。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
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