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784657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35915.8

申请日:

2013.10.26

公开号:

CN104566053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8/02申请日:20131026|||公开

IPC分类号:

F21S8/02; F21V21/02

主分类号:

F21S8/02

申请人:

武良举

发明人:

武良举

地址:

528051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吉利工业园新源一路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机构,其中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固定基座的侧面,弹性元件位于支撑元件和固定基座之间并分别连接两者用于趋向于使得支撑元件的另一端朝向固定基座的下部转动;固定触发元件可滑动设置在支撑元件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支撑元件的一端并具有触发元件和第二钩设元件,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第二钩设元件钩设第一钩设元件,触发元件远离固定基座,并在触发元件受力使得固定触发元件在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支撑元件的一端后,第二钩设元件脱离第一钩设元件。还涉及相关的自动安装灯具,通过该自动安装机构,被安装物例如灯具可以实现自动安装,安装方便简单,安装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弹性元件;
一个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具有第一钩设元件;
一个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用于趋向于使得所述支撑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下部转动;和
一个固定触发元件,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并具有触发元件和第二钩设元件,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所述触发元件远离所述固定基座,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设元件是上小下大的通槽,所述第二钩设元件是钩部,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钩部钩设在所述通槽的上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钩部从所述的通槽的上部移动至所述通槽的下部并从所述的通槽的下部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为L形通槽。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通槽的竖槽和横槽的连接位置具有收窄限位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 钩部竖向钩设在所述通槽的上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设元件为第一钩部,所述第二钩设元件是第二钩部,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钩设所述第一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部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一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部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第二钩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竖向钩设所述第一钩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设元件为第三钩部,所述第二钩设元件是板状元件,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板状元件钩设所述第三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板状元件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三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钩部的开口朝下设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的数目均为2,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分别相反或相对或平行设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还具有触发元件容纳部,所述触发元件容纳部位于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下,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下部转动后,所述触发元件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触发元件容纳部中。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 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并分别连接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基座从而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中空,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设置有相对的凸部,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凸部上从而实现所述弹性元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支撑元件一体成形。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扭簧。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为U形支撑元件,所述U形支撑元件的两个自由端均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所述固定触发元件的两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触发元件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小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U形支撑元件的两个脚通过所述槽口卡设在所述凹槽中。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元件是片状元件。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安装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位于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和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和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是弹簧。

22.  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弹性元件;
一个固定基座;
一个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用于趋向于使得所述支撑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下部转动;
一个滑动元件,所述滑动元件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并具有第一插接元件;和
一个固定触发元件,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并具有触发元件和第二插接元件,所述触发元件远离所述固定基座,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滑动元件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插接元件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向下移动后,所述第一插接元件脱离所述第二插接元件。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元件是插接头,所述第二插接元件是插接槽,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滑动元件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移动从而所述插接头插设在所述插接槽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插接元件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元件。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元件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的数目均为2并在插接时一一对应插接。

25.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安装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竖向设置在所述固定触发元件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固定触发元件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

26.  一种自动安装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灯具壳体;和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25任一所述的自动安装机构;
其中,所述固定基座安装在所述灯具壳体的侧面,所述支撑元件裸露在外。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动安装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安装机构的数目为2,并相对称设置。

说明书

说明书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通过该自动安装机构,被安装物例如灯具可以实现自动安装,安装方便简单,安装效率高。
背景技术
灯具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照明用具,而嵌设安装灯具,例如天花灯具,通常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孔洞中以用于室内照明。
如图1所示,现有的天花灯具上的安装机构一般包括固定片100、扭簧200和U形撑杆300,固定片100安设在天花灯具的壳体400上,扭簧200套设在固定片100上并分别连接固定片100和U形撑杆300的一端,以趋向于使U形撑杆300的另一端以扭簧200为转轴朝固定片100的下部转动直至抵靠壳体400。为了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这样的安装机构一般采用两套,对称设置在天花灯具的壳体400上,U形撑杆300在外侧。
上述天花灯具安装时,首先对U形撑杆300施加作用力使U形撑杆300克服扭簧200扭力并以扭簧200为转轴使U形撑杆300的另一端朝固定片100的上部转动至竖直位置,然后保持该作用力的同时,将天花灯具置入天花板上的孔洞中,此时U形撑杆300的另一端至少部分穿设出天花板,然后撤销上述作用力,U形撑杆300的另一端在扭簧200扭力的作用下开始复位,直至碰到孔洞边缘的天花板,如果天花灯具的壳体400的下部具有凸缘(如图1所示),则天花板将夹持在天花灯具的壳体400的凸缘和U形撑杆300之间,如果天花板和天花板之上的墙顶距离较小,则灯具顶部将抵靠天花板之上的墙顶,无论哪种情形,都将最终实现天花灯具的安装。
然而,从上述安装过程可以看出,在上述安装过程中需要一直保持对U形撑杆300的作用力,使其持续克服扭簧200扭力,从而防止U形撑杆300在扭簧200扭力作用下以扭簧200为转轴使U形撑杆300的另一端朝壳体400 的下部转动,否则天花灯具将无法安装,而作用力的保持通常是安装师傅用手保持,一只手同时保持对两个U形撑杆300的作用力不太容易,因此通常采用两只手分别保持对两个U形撑杆300的作用力,但是当具有多个U形撑杆300或灯具较大时,采用两只手保持对U形撑杆300的作用力仍然很困难,且作用点越下即越靠近扭簧200所需施加的力越大,因此作用点越上即越靠近U形撑杆300的另一端所需施加的力越小,然而孔洞通常不会比天花灯具的壳体400大很多,手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天花灯具的安装,尤其是手比较靠近U形撑杆300的另一端时,更加会妨碍天花灯具的安装,因此安装不方便、费力困难、安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其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其可以设置在被安装物例如天花灯具上,使得被安装物的安装实现自动化,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其可以设置在被安装物例如天花灯具上,使得被安装物的安装实现自动化,大大减轻安装师傅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安装灯具,使得该灯具的安装实现自动化,安装方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安装灯具,使得该灯具的安装实现自动化,大大减轻安装师傅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包括:
一个弹性元件;
一个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具有第一钩设元件;
一个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用于趋向于使得所述支撑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 的下部转动;和
一个固定触发元件,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并具有触发元件和第二钩设元件,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所述触发元件远离所述固定基座,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钩设元件是上小下大的通槽,所述第二钩设元件是钩部,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钩部钩设在所述通槽的上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钩部从所述的通槽的上部移动至所述通槽的下部并从所述的通槽的下部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通槽为L形通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L形通槽的竖槽和横槽的连接位置具有收窄限位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钩部竖向钩设在所述通槽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钩设元件为第一钩部,所述第二钩设元件是第二钩部,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钩设所述第一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部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一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钩部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第二钩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竖向钩设所述第一钩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钩设元件为第三钩部,所述第二钩设元件是板状元件,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板状元件钩设所述第三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在所述支撑元件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后,所述板状元件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三钩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三钩部的开口朝下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的数目均为2,所述第一钩设元件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分别相反或相对或平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固定基座还具有触发元件容纳部,所述触发元件容纳部位于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下,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下部转动后,所述触发元件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触发元件容纳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弹性元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并分别连接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基座从而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弹性元件中空,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设置有相对的凸部,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凸部上从而实现所述弹性元件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支撑元件一体成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弹性元件是扭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支撑元件为U形支撑元件,所述U形支撑元件的两个自由端均与所述弹性元件连接,所述固定触发元件的两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的固定触发元件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小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U形支撑元件的两个脚通过所述槽口 卡设在所述凹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触发元件是片状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自动安装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位于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和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和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弹性复位元件是弹簧。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安装机构,包括:
一个弹性元件;
一个固定基座;
一个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元件和所述固定基座用于趋向于使得所述支撑元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下部转动;
一个滑动元件,所述滑动元件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并具有第一插接元件;和
一个固定触发元件,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的侧面并具有触发元件和第二插接元件,所述触发元件远离所述固定基座,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滑动元件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插接元件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元件,并在所述触发元件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向下移动后,所述第一插接元件脱离所述第二插接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插接元件是插接头,所述第二插接元件是插接槽,所述的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滑动元件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的一端移动从而所述插接头插设在所述插接槽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插接元件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第一插接元件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的数目均为2并在插接时一一对应插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自动安装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元件,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竖向设置在所述固定触发元件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之间并分 别抵靠所述的固定触发元件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安装灯具,包括:
一个灯具壳体;和
至少一个上述的自动安装机构;
其中,所述固定基座安装在所述灯具壳体的侧面,所述支撑元件裸露在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例,所述自动安装机构的数目为2,并相对称设置。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天花灯具及其安装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弹性元件、固定触发元件和支撑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图10是图2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安装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弹性元件、固定触发元件和支撑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弹性元件、弹性复位元件、固定触发元件和支撑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弹性元件、固定触发元件和支撑 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固定基座、固定触发元件和弹性复位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弹性元件、滑动元件、固定触发元件和支撑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用于自动安装在孔洞例如天花板500的孔洞501中。因此,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1包括:一个灯具壳体11;和至少一个自动安装机构12。
其中,自动安装机构12包括:一个弹性元件13;一个固定基座14,所述固定基座14安装在所述灯具壳体11的侧面,所述固定基座14具有第一钩设元件15;一个支撑元件16,所述支撑元件16位于所述固定基座14外侧,裸露在外,所述支撑元件1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所述弹性元件13位于所述支撑元件16和所述固定基座14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元件16和所述固定基座14用于趋向于使得所述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和一个固定触发元件17,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并具有触发元件18和第二钩设元件19,所述触发元件18远离所述固定基座14,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
也就是说,所述支撑元件16具有两个位置,在第一位置,所述支撑元件16竖直,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的上部,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所述触发元件18远离所述固定基座14,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的下部并抵靠所 述灯具壳体11或所述固定基座14,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然后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下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后到达所述第二位置,而如果此时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可以对所述支撑元件16施加一个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到达所述第一位置,则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
所述自动安装机构12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自动安装机构12,但是如果采用一个自动安装机构12的话,灯具的安装不是很稳固,容易掉下来,而如果采用多于两个自动安装机构12的话,如图14-图16所示,采用三个自动安装机构12,稳固性虽然增加了很多,但是相应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一般采用两个自动安装机构12,并相对称设置,以提供较佳的安装稳定性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合适水平,如图2-图4所示。当然,两个自动安装机构12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如图11-图13所示,但是稳定性不如图2-图4所示的第一具体实施例。
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2-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是上小下大的通槽21,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是钩部22,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钩部22钩设在所述通槽21的上部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钩部22从所述的通槽21的上部移动至所述通槽21的下部并从所述的通槽21的下部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
也就是说,钩部22可以从所述的通槽21的下部插入,然后向上移动至所述的通槽21的上部,由于通槽21的上部比通槽21的下部小,同时由于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钩部22将钩设住通槽21的上部。当然钩部22可以通过钩部22和/或通槽21适当变形直接从通槽21的上部插入,然后在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下钩设住通槽21的上部。
需要说明的是,通槽21和钩部22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可以是钩部22,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可以是通槽21,只是该通槽21需要倒置,即上大下小,可实现同样的目的。
所述通槽2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L形、倒T形、三角形等等,请参见图2-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通槽21为L形通槽。可以理解,L形通槽的竖槽较小或者说较细,用于钩部22钩设,横槽较大或者较粗,用于钩部22穿设。
为了进一步增加钩部22钩设的稳定性,请参见图2-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L形通槽的竖槽和横槽的连接位置具有收窄限位部23。从而稍微阻挡钩部22下移,增加钩部22钩设通槽21的稳定性。
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钩部22可以在任何方向钩设在所述通槽21的上部,请参见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钩部22竖向钩设在所述通槽21的上部。可以理解,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钩部22也可以横向(即钩部22的朝向为朝下或朝上)钩设在所述通槽21的上部。
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1-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为第一钩部31,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是第二钩部32,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32钩设所述第一钩部31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部32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一钩部31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32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31。
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一钩部31和所述第二钩部32相互钩设,第二钩部32向下移动后,与第一钩部31脱离。也就是说第一钩 部31不会妨碍第二钩部32的下移。因此,第一钩部31的开口可以朝下设置至最多旋转90度成竖向位置,否则第二钩部32和/或第一钩部31需要适当变形才能第二钩部32脱离第一钩部31。
如图11-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部31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第二钩部32的开口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这样,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32钩设所述第一钩部31,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部32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一钩部21。
或者,还可以在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32竖向钩设所述第一钩部31,如图14-图16所示。同样,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二钩部32钩设所述第一钩部31,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部32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一钩部31。
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7-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为第三钩部51,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是板状元件52,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板状元件52钩设所述第三钩部51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钩设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板状元件52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三钩部51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
也就是说,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第三钩部51钩设在所述板状元件52上,所述板状元件52向下移动后,与第三钩部51脱离。也就是说第三钩部51不会妨碍板状元件52的下移。因此,第三钩部51的开口可以朝下设置 至最多旋转90度成竖向位置,否则板状元件52和/或第三钩部51需要适当变形才能板状元件52脱离第三钩部51。
如图17-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钩部51的开口朝下设置。这样,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板状元件52钩设所述第三钩部51,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板状元件52向下移动并脱离所述第三钩部51。
显然,同样地,第三钩部51和板状元件52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可以是板状元件52,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可以是第三钩部51,可实现同样的目的。其它可代替板状元件52的结构可以是例如凹槽等等。
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但是如果采用一个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的话,如图11-图13所示以及图17-图19所示,支撑元件16至固定基座14的固定不是很稳固,容易脱钩,而如果采用多于两个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的话,稳固性虽然增加了很多,但是相应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一般采用两个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并相反或相对或平行设置,以提供较佳的安装稳定性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合适水平,如图2-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分别采用两个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并相反设置,如图14-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中,分别采用两个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和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并分别相对和相反设置。
为了便于收拢自动安装灯具1,减小未安装时的体积,便于运输和储藏,请参见图2-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14还具有触发元件容纳部20,所述触发元件容纳部20位于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下,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下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后,所述触发元件18至少部分容纳在所述触发元件容纳部20中。否则,所述触发元件18将抵靠所述固定基座14,从而造成 支撑元件16部分撑开,使得自动安装灯具1未安装时的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和储藏。
所述支撑元件1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2-图4和图11-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四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13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并分别连接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基座14从而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
具体地,所述弹性元件13中空,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设置有相对的凸部41,所述弹性元件13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凸部41上从而实现所述弹性元件13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
所述弹性元件13和所述支撑元件16可以一体成形,也可以是单独部件,连接在一起。请参见图2-图4和图11-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四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13和所述支撑元件16可以一体成形。
所述弹性元件13可以是任何合适的部件,只要其趋向于使得所述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即可,请参见图2-图4、图11-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四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13是扭簧。
所述支撑元件1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例如杆状、片状等,请参见图11-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元件16为杆状元件。请参见图14-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元件16为两个杆状元件组成。
或者,也可以如图2-图4和图17-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二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元件16为U形支撑元件,所述U形支撑元件的两个自由端均与所述弹性元件13连接,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的两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
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的两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2-图4、图11-图13和图17-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三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固定触发元件17的两侧设置有凹槽42,所述凹槽42的槽口小于所述凹槽42的内部,所述U形支撑元件的两个脚通过所述槽口卡设在所述凹槽42中。请参见图11-图13和图14-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二个具体实施例中,杆状元件通过所述槽口卡设在所述凹槽42中。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和所述支撑元件16也可以通过导轨导槽或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实现可滑动设置。
所述触发元件18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例如杆状、片状等,请参见图2-图4和图11-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四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元件18是片状元件。
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滑动从而靠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后,所述第二钩设元件19脱离所述第一钩设元件15,在这之后,为了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复位,请参见图14-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安装机构12还包括弹性复位元件43,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3位于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和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和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这样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到的力撤销后,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3的作用下复位。
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3可以是任何合适的部件,例如弹簧、弹性体等,请参见图14-图16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3是弹簧,弹簧套设在U形支撑元件的两个脚上。
请参见图5-图10所示,以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自动安装机构12的工作过程。自动安装灯具1安装前的状态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元件16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下靠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部,所述触发元件18的一部分容纳在所述触发元件容纳部20中。请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将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如果是扭簧,则克服的就是扭簧的扭力),直至支撑元件16朝上呈竖直状态,即到达第二位置(图7),固定触动元件17的触动元件18展露在外,固定触动元件17的第二钩设元件19钩设固定基座14的第一钩设元件15,从而将支撑元件16固定,使得其不会在弹性元件13的作用下其另一端朝向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可释放对所述支撑元件16的作用力,然后参见图8和图9所示,将灯具壳体11连带支撑元件16等插入天花板500的安装孔洞501中,展露在外的触动元件18受到天花板500向下的作用力后,使得固定触动元件17沿着支撑元件16向下滑动,导致第二钩 设元件19下移,从而与第一钩设元件15脱离,然后支撑元件16在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下向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将天花板500夹持在支撑元件16和灯具壳体11的下部的凸缘之间,如图10所示,至此完成安装。
图11-图13、图14-图16和图17-图19所示的三个具体实施例的安装过程与上述安装过程类似,不再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1的一个变体,请参见图20-图22所示,图20-图22显示的是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1的第五具体实施例,与图2-10所示的本发明的自动安装灯具1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固定基座14不具有第一钩设元件15,自动安装机构12还包括一个滑动元件50,所述滑动元件50可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元件16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并具有第一插接元件53,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并具有触发元件18和第二插接元件54,所述触发元件18远离所述固定基座14,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滑动元件50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并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向下移动即远离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后,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脱离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
具体地,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是通过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设置竖向滑槽61来实现的,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可上下滑动设置在竖向滑槽61中。
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20-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是插接头,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是插接槽,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后,所述滑动元件50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移动从而所述插接头插设在所述插接槽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
显然,同样地,插接头和插接槽的安装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可以是插接槽,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可以是插接头,可实现同样的目的。
所述第一插接元件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但是如果采用一个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的话,支撑元件16至固定触发元件17的固定不是很稳固,容易脱开,而如果采用多于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的话,稳固性虽然增加了很多,但是相应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一般采用两个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并相反或相对或平行设置,以提供较佳的安装稳定性并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合适水平,如图20-图21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和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的数目均为2并在插接时一一对应插接。
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力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向下移动后,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脱离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在这之后,为了使得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复位,请参见图20-图2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五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安装机构12同样包括弹性复位元件43,但是该弹性复位元件43的安装位置有所不同,其竖向设置在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14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固定触发元件17的下端和所述固定基座14。这样在所述触发元件18受到的力撤销后,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在所述弹性复位元件4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
图20-图22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自动安装机构12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自动安装灯具1安装前的状态如图20所示,所述支撑元件16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在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下靠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部,所述固定触发元件17可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侧面并具有触发元件18和第二插接元件54,所述触发元件18远离所述固定基座14。将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转动,克服所述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如果是扭簧,则克服的就是扭簧的扭力),直至支撑元件16朝上呈竖直状态,所述滑动元件50朝向所述的支撑元件16的一端移动即到达第二位置,所述第一插接元件53插接所述第二插接元件54,从而将支撑元件16固定,使得其不会在弹性元件13的作用下其另一端朝向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可释放对所述支撑元件16的作用力,将灯具壳体11连带支撑元件16等插入天花板500 的安装孔洞501中,展露在外的触动元件18受到天花板500向下的作用力后,使得固定触动元件17向下滑动,导致第二插接元件54下移,从而与第一插接元件53脱离,然后支撑元件16在弹性元件13的作用力下向固定基座14的下部转动,将天花板500夹持在支撑元件16和灯具壳体11的下部的凸缘之间,至此完成安装。
除了可以安装在灯具上以外,本发明的自动安装机构12还可以安装在其他嵌设安装的被安装物上,例如一些装饰物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
由此可见,本发明之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发明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安装机构及自动安装灯具.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机构,其中支撑元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在固定基座的侧面,弹性元件位于支撑元件和固定基座之间并分别连接两者用于趋向于使得支撑元件的另一端朝向固定基座的下部转动;固定触发元件可滑动设置在支撑元件上从而靠近或远离支撑元件的一端并具有触发元件和第二钩设元件,支撑元件的另一端克服弹性元件的作用力朝向固定基座的上部转动后,第二钩设元件钩设第一钩设元件,触发元件远离固定基座,并在触发元件受力使得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