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锁。
背景技术
指纹锁即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门锁。
在2014年02月12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34301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指纹锁应急锁保护装置,包括锁体和设于锁体下部的应急锁,应急锁前端面设有应急锁口盖,应急锁口后端面设有与应急锁孔盖磁吸联动的位置磁铁,位置磁铁设有对应的位置感应元件,位置感应元件为报警电路的开关。
上述专利结构中利用带磁铁的护盖来封盖应急锁口从而其保护作用,但由于要是一般都是顺磁体,在使用时封盖经常吸住钥匙,非常不便,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应急锁护盖的指纹锁,其优点是护盖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应急锁护盖的指纹锁,包括锁体,锁体下方具有通过钥匙解锁的应急锁,在应急锁外设置有护盖;其中:所述护盖滑移连接在锁体上,在锁体与护盖上还设置有在护盖处于封盖应急锁位置时限制护盖滑动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包括凸起在护盖内侧的凸台,设置在锁体上并与凸台侧壁抵触的锁片,沉陷在锁体表面供锁片摆动从而脱离凸台的解锁区以及设置在锁体上朝向锁片摆动路径的解锁孔;所述解锁区的侧壁上还凸起有与锁片抵触的限位台,该限位台位于锁片朝向解锁孔的一侧;解锁区的侧壁上开设有铰接孔,锁片末端凸起有穿过铰接孔的铰接轴,所述铰接孔远离凸台的一侧与铰接轴之间设置有供锁片脱离凸台的间隙,在铰接轴上套设有保持锁片顶出的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护盖处于盖合状态时,凸台压在锁片上,通过锁片阻挡护盖滑动,并通过限位台限制锁片摆动范围,避免锁片摆动过大导致凸台解放;需要打开护盖时,通过在解锁孔中伸入尖状工具,将锁片从凸台上顶开,锁定装置对护盖的锁定,另护盖可以自由滑动。结构合理、稳定,操作简单方便。锁片在铰接孔中可以上下活动,并利用扭簧保持锁片处于弹出状态,在解锁时,解锁工具挤压锁片,锁片先在铰接孔内活动下降,继而朝向凸台一侧摆动,从而与凸台脱离,使得锁片与凸台之间的硬摩擦减少,显著降低两者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护盖的内侧具有凸条,锁体上设置有滑槽,护盖通过凸条、滑槽滑动连接在锁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盖下端具有朝向内侧弯折的凸沿,该凸沿与锁体下端抵触,在凸沿上同样具有解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护盖在向上滑动时,其凸沿端与锁体抵触限位,避免护盖上移过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锁片端部铰接有若干滑轮,并通过该滑轮与凸台侧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片通过滑轮与凸台抵触,显著降低了锁片与凸台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其相互之间的磨损更小更耐用。同时也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轮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锁片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滑轮均匀分担锁片与护盖之间的压力,避免滑轮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锁片朝向通孔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槽,该防滑槽的位置与通孔正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解锁时,尖状的解锁工具抵触在防滑槽上,避免打滑,方便解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解锁孔的尺寸至少能供钥匙通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钥匙即可作为解锁工具,在应急解锁前,仅需将钥匙插入解锁孔挤压锁片即可解锁,解锁后拔出钥匙打开应急锁即可,非常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执手门锁通过在应急锁护盖上设置的锁定结构实现了合理稳定的护盖锁定、解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全面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指纹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锁片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解锁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体;12、滑槽;2、执手;3、解锁孔;4、护盖;41、凸条;42、凸沿;43、凸台;44、副凸台;5、锁片;51、铰接轴;52、滑轮;53、防滑槽;54、扭簧;6、解锁区;61、铰接孔;62、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指纹锁,参加说明书附图1、5,包括金属制的锁体1,在锁体1上从上之下依次方安装有数字输入键盘、指纹识别器、液晶屏、执手2、应急锁。在应急锁外设置有护盖4;该护盖4的内侧具有凸条41,锁体1上相应的设置有滑槽12,通过凸条41、滑槽12实现护盖4在锁体1上上下滑动,护盖4下端具有朝向内侧弯折的凸沿42,该凸沿42与锁体1下端抵触。护盖4与锁体1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位于锁体1下方。
如说明书附图2、3、4所示,该锁定装置包括:
锁片5,锁片5末端具有交接轴,锁体1正面下部凹陷有一个铰接座,解锁座的侧面设置有两个铰接孔61,铰接轴51穿设在该铰接孔61上,而在铰接座表面凹陷设置有解锁区6,供锁片5上下摆动。在铰接座的侧面凸起限位台62,该限位台62位于锁片5下方,从而保持锁片5水平。锁片5在铰接座与锁片5之间安装有一个扭簧54,扭簧54位于锁片5上方,并保持顶出锁片5;
参见说明书附图3,铰接孔61朝锁体1内侧的方向具有大于铰接轴51的长度,方便锁片5在铰接孔61中上下活动从而脱离凸台43,并利用扭簧54保持锁片5处于弹出状态。
解锁孔3,开设在锁体1以及凸沿42端上,且位于锁体1底面,处在锁体1上的解锁孔3为方便加工,将其设置为开口式沉槽结构,但护盖4盖合在锁体1上之后形成孔状结构。该解锁孔3大小刚好供钥匙通过,钥匙穿过解锁孔3后挤压锁片5,使锁片5向上转动。
凸台43、副凸台44,均位于护盖4内侧,且位于锁片5上方。副凸台44位于凸台43上方与锁片5抵触,限制护盖4下滑;
具体原理如下:护盖4盖合在应急锁上时,凸台43的侧壁压在锁片5上,护盖4不会下滑,解锁时,在解锁孔3中穿入钥匙,挤压锁片55,锁片55先在铰接孔61内活动下降与凸台43脱离,继而朝向凸台43一侧摆动,从而与凸台43脱离,使得锁片5与凸台43之间的硬摩擦减少,显著降低两者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钥匙向上顶起锁片5,使得锁片5脱离凸台43,下拉护盖4露出应急锁,之后拔出钥匙使锁片5弹出,副凸台44抵触在锁片5上,防止护盖4过渡下滑。
实施例2,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锁片5端部铰接有两个滑轮52,且分别位于锁片5的两侧,并通过该滑轮52与凸台43侧壁抵触,显著降低了锁片5与凸台4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其相互之间的磨损更小更耐用。同时也更加省力。
实施例3,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锁片5朝向通孔的一侧设置有防滑槽53,该防滑槽53的位置与通孔正对。在解锁时,钥匙抵触在防滑槽53上,避免打滑,方便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