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法隧道结构.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78927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19169.8

申请日:

2016.04.15

公开号:

CN205530347U

公开日:

2016.08.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29/045

主分类号:

E02D29/045

申请人: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发明人:

王新; 吴晓庚; 姜弘; 王印昌

地址:

200011 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17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代理人:

王法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挖法隧道结构,隧道结构主体包括至少两隧道孔,在所述两隧道孔之间的中隔墙上设有若干防火门,各所述防火门处对应设有一爬梯,在隧道主体结构的对应每一所述爬梯的顶部的顶板上,开设有用于通往地面绿化带的逃生孔,各所述逃生孔的孔口设有由隧道内向外单向打开的井盖门。本实用新型为隧道逃生疏散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大缩短了逃生时间,增加了隧道逃生体系的疏散能力,确保了快速疏散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明挖法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结构主体包括至少两隧道孔,
在所述两隧道孔之间的中隔墙上设有若干防火门,各所述防火门处对应设有一
爬梯,在隧道主体结构的对应每一所述爬梯的顶部的顶板上,开设有用于通往
地面绿化带的逃生孔,各所述逃生孔的孔口设有由隧道内向外单向打开的井盖
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法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法隧道结
构为三孔隧道结构,在位于中间的管廊隧道孔内逃生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法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挖法隧道结
构为两孔隧道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明挖法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爬梯为钢塑爬梯。

说明书

明挖法隧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明挖法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明挖法施工的长距离道路隧道在大中城市成“井喷
式”涌现。在长距离地下道路建设中,快速逃生是隧道救援疏散研究的重点。

目前,隧道火灾工况下的人员疏散可分为纵向和横向疏散。传统隧道结构
考虑在中隔墙设置一定数量的防火门,当事故发生时,逃生人员可从一条车道
孔进入另外一条车道孔逃生,也可在管廊孔内纵向逃生。当隧道仅设置两孔时,
逃生人员只能通过防火门至另一侧进行疏散。

因此,传统长距离地下道路隧道逃生速度和疏散能力有以下不足:

1.针对三孔隧道,一侧车道孔内发生事故,逃生人员穿过防火门进入管廊
孔,需行走50~150m才能到达另外一侧车道孔的逃生门,逃生速度慢。

2.针对三孔隧道,逃生人员若选择在管廊内逃生,需走到隧道洞口,疏散
距离更大,效果更差。

3.逃生人员若进入临侧车道孔疏散,造成临侧车道孔人员堆积。在车流人
流情况下,引发交通事故隐患。

4.逃生人员不断进入临侧车道孔逃生并未实质性脱离危险,疏散时间过长
带来逃生人员恐惧感加大,宜引发次生灾难。

5.针对两孔隧道,若两条车道孔同时发生事故,逃生疏散难度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快速逃生的明挖法隧
道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隧道结构主体包括至少两隧道孔(均形成在地
面以下),在所述两隧道孔之间的中隔墙上设有若干防火门,各所述防火门处
对应设有一爬梯,在隧道主体结构的对应每一所述爬梯的顶部的顶板上,开设
有用于通往地面绿化带的逃生孔,各所述逃生孔的孔口设有由隧道内向外单向
打开的井盖门。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井盖门为电控的液压门或机械式启动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明挖法隧道结构为三孔隧道结构,在位于中间的管
廊隧道孔内逃生通道(三孔隧道时逃生人员则可选择在管廊内的逃生通道内通
过钢塑爬梯逃生;针对三孔隧道,逃生人员通过防火门由一侧车道孔进入管廊
仓后,直接通过钢塑爬梯逃至地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明挖法隧道结构为两孔隧道结构(此时,当一侧的
所述隧道孔事故发生初期,另一侧的隧道孔可能还处于运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爬梯为钢塑爬梯。所述钢塑爬梯为市售可得产品。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
新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明挖法隧道结构,能够在传统疏散逃
生体系基础上,减少疏散时间,提高隧道的疏散能力。当火灾发生时,这种快
速逃生的隧道结构,能够第一时间将人员引导至地面,最大可能保证逃生人员
的人身安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
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快速逃生的三孔隧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快速逃生的两孔隧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地面1;隧道孔2;逃生通道孔3;爬梯4;防火门5;井
盖门6;中隔墙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图2所示,本实
施例提供一种明挖法隧道结构,该隧道主体结构包括形成于地面1以下的两隧
道孔或三隧道孔;在用于隔离第一个隧道孔2和第二个隧道孔2之间的中隔墙
7上,设有一定数量的防火门5,每个防火门5均对应设置一爬梯4(例如:钢
塑爬梯)对应各爬梯4上部的隧道主体结构的顶板上均开设有一通往地面绿化
带的逃生孔。

平时逃生孔采用井盖门6进行关闭。井盖门6采用电子系统控制的液压门
或机械式启动门,井盖门6仅可由隧道内向外打开,日常情况下非专业人员在
外界打不开。

隧道结构使用中,当一侧隧道孔事故发生初期,另一侧隧道孔可以还处于
运行状态。因此,针对三孔隧道,逃生人员通过防火门由一侧车道孔进入管廊
仓后,直接通过钢塑爬梯逃至地面。

而针对两孔隧道,逃生人员可直接通过爬梯逃往地面绿化带。当管理中心
下达两条隧道孔停运命令后,逃生人员可选择在临侧车道孔内乘坐救援车辆逃
生,也可选择通过钢塑爬梯逃生。

另外,如图1所示,针对三孔隧道结构,若两侧的隧道孔2均发生事故,
逃生人员则可选择在从位于中央的设于管廊内的逃生通道孔3中的钢塑爬梯逃
生;若为两孔隧道,则逃生人员直接通过本侧或临侧设置的钢塑爬梯逃往地面。

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为隧道逃生疏散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大缩短了逃生
时间,增加了隧道逃生体系的疏散能力,保证疏散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如下:

1.当浇注隧道主体结构时,预留防火门洞。

2.每一处防火门洞处,预埋一处钢塑爬梯。

3.浇注顶板时,在钢塑爬梯上部预留逃生孔洞,并进行井筒浇注。其中,
浇注顶板和井筒浇注均同现有技术。

4.安装井盖门及相关设备系统(例如:液压千斤顶及其所需的电力辅助系
统)。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效果:

1.针对三孔隧道,逃生人员通过防火门由一侧车道孔进入管廊仓后,直接
通过钢塑爬梯逃至地面。

2.一侧隧道发生时,减少另一侧隧道的人员积压,降低次生灾难发生的可
能性。

3.若两侧隧道孔均发生事故时,逃生人员的逃生时间大大减少。当隧道仅
为两孔时,避免因为车道内车辆堵塞影响人员逃生。

4.为隧道逃生疏散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大缩短了逃生时间,增加了隧道逃
生体系的疏散能力,保证疏散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
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
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明挖法隧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挖法隧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明挖法隧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挖法隧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法隧道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明挖法隧道结构,隧道结构主体包括至少两隧道孔,在所述两隧道孔之间的中隔墙上设有若干防火门,各所述防火门处对应设有一爬梯,在隧道主体结构的对应每一所述爬梯的顶部的顶板上,开设有用于通往地面绿化带的逃生孔,各所述逃生孔的孔口设有由隧道内向外单向打开的井盖门。本实用新型为隧道逃生疏散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大缩短了逃生时间,增加了隧道逃生体系的疏散能力,确保了快速疏散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