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0534209.1
2013.10.27
CN104562072A
2015.04.29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25B 1/26申请公布日:20150429|||公开
C25B1/26; C25B1/02
C25B1/26
侯林波
409600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汉葭街道亭子村3组115号
水卤制氢法属于新能源方面,它涉及的是从水中制取氢气。目前,在该领域中,只有RFC这一制氢方法。而该发明是有别于它的,相比之下,它更适合大规模廉价地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水卤制氢法是完全独立的全新发明,它的理论基础是熵催化剂理论。它是一种通过催化剂催化制取氢气的全新方法。水卤制氢法利用电解池和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特殊性来解决当前制取氢气成本昂贵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 Cl2与H2O会剧烈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混合溶液。但是,盐酸的性质是有大量的自由氢离子,如果在外加电强场的作用下会定向移动,发生电解池反应。 2. 盐酸在外加强电场的条件下,会形成电解池。自由氢离子到阴极得到电子而形成氢气,自由氯离子到阳极失电子形成氯气 。 3. 以NaCl和HCl的混合水溶液就可以从水中制的氢气。
说明书水卤制氢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水的综合利用,是一种通过电解水催化方案而实现水的高效利用。它理论上可以持久地工作下去,它通过电解而使水转化成氢气和氧气。它其实可以说是RFC原理的另一版本,它和RFC的原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背景技术 目前,除了RFC以外,该领域一片空白。而RFC的不足也是有所了解。它必须保证酸性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而我的技术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可以在汽车、潜艇、发电和制氢等方面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发明内容 以卤素为催化剂来进行电解水,在此,我仅以氯气为例。 C12与H2O会剧烈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混合溶液。但是,盐酸的性质是有大量的自由氢离子,如果在外加电强场的作用下会定向移动,发生电解池反应。溶液中的次氯酸是弱电解质,不易电离,即使是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其电离程度也不会过分增大。 盐酸在外加强电场的条件下,会形成电解池。自由氢离子到阴极得到电子而形成氢气,自由氯离子到阳极失电子形成氯气,,这一得一失就形成了电流,但一切的根源是因为电压的存在!注意,氢气出现。 次氯酸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40摄氏度以上时就会分解成氯化氢和氧气。注意,氧气在次氯酸中的分解中出现了。 说完了这些有关于氯气与水反应后的性质,我再来细细阐述我的催化方案。这里面的氯气若算是催化剂的话,那么它属于熵催化剂。至于熵催化剂,在下一部分会进行阐述,其中包括熵催化剂的催化机制。 以NaCl和HCl的混合水溶液就可以从水中制的氢气,不过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可以完成即外加强电场。 电解。阳极生成氯气,阴极生成目的产物氢气。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水循环利用。我的解决方案是把氯气不断与水反应,即不让氯气从水中逸出,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氯离子又会不断形成氯气,从而让氯气类似与催化剂。 已知1mol的氯气和水反应放出184.6Kj的热,相当于使2.198Kg的水从室温升高到45摄氏度,在实际情况中,至少能使1Kg的水从室温升高到45摄氏度。而1Kg水的体积为1L,氯离子能够大量溶解和存在,即氯离子浓度可以过量从而保证连续高效的催化。 如果1Kg的水有大于等于4mol的氯离子,那么一次循环可制得2mol氢气和1mol氧气。而氢气与氧气燃烧理的理论热为483.6Kk,而燃料电池的利用率实际为0.4——.0.6,就整个工作机制的总利用率算作0.4,则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为193.44Kj。从拿出0.44Kj以补偿外加电场,则实际可以利用的能为193Kj。这能量相当于一辆质量为1吨的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3.86秒。而如果多舱间隙进行则将能持续供能。 另外,氢气与氧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又可以当作原料进行催化电解。所以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在特定容器中,用新型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电解NaCl和HCl的混合水溶液 说明书附图为省略图,将所得的H2、O2通入燃料电池,然后又把产物H2O送回反应室。 电极的电势差由燃料电池供给,电极材料最好为石墨电极。
《水卤制氢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卤制氢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水卤制氢法属于新能源方面,它涉及的是从水中制取氢气。目前,在该领域中,只有RFC这一制氢方法。而该发明是有别于它的,相比之下,它更适合大规模廉价地以水为原料制取氢气。水卤制氢法是完全独立的全新发明,它的理论基础是熵催化剂理论。它是一种通过催化剂催化制取氢气的全新方法。水卤制氢法利用电解池和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特殊性来解决当前制取氢气成本昂贵的问题。。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