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785404 上传时间:2018-07-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52751.6

申请日:

2014.12.31

公开号:

CN104561837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22C 38/60申请公布日:2015042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60申请日:20141231|||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60; C22C38/44; C22C38/22; C22C33/04; C21D8/02

主分类号:

C22C38/60

申请人:

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书成; 许少普; 杨阳; 康文举; 唐郑磊

地址:

474550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回车镇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7

代理人:

秦舜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满足设备用的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0-0.17%,Si≤0.55%,Mn0.40-0.65%,P≤0.008%,S≤0.003%,Ni≤0.20%、Cr1.20-1.50%、Cu≤0.10%、Mo0.45-0.65%、Al0.025-0.050%,As≤0.016%、Sn≤0.005%、Sb≤0.003%,O≤0.003,N≤0.008%,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Cr-Mo为基本的合金元素对钢板化学成分设计,通过转炉炼钢-LF炉精炼-VD炉真空脱气-轧制-探伤-正火-回火-钢板精整-性能检验工艺路线,制定合适的内控成分,严格控制化学成分波动范围,确保钢板性能的稳定,采用LF+VD工艺来保证钢质的洁净度,加强配料控制及冶炼操作,有效控制Sn、Sb、As、O、N、H等有害元素含量,减少回火脆化倾向,提高钢的高温耐蚀性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其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0-0.17%,Si≤0.55%,Mn0.40-0.65%,P≤0.008%,S≤0.003%,Ni ≤0.20%、Cr1.20-1.50%、Cu≤0.10%、Mo0.45-0.65%、Al0.025-0.050%,As≤0.016%、Sn≤0.005%、Sb≤0.003%,O≤0.003,N≤0.008%,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冶炼工艺:钢水先经转炉冶炼,确保出钢碳≥ 0.05%,出钢 P ≤ 0.015%,送入LF精炼炉,大包温度≥1600℃,采取大渣量进行造渣,确保白渣保持时间控制在 15min,以上VD炉真空处理,在所述真空精炼中,在≤ 67Pa 下的保压时间按≥ 20min 进行控制,按照2.7~3.0 米/吨钢一次性喂入 Si— Ca 线;
浇铸工艺:软吹氩时间须保证≥ 5min ;吹氩至温度符合浇注温度要求后,关闭氩气镇静 5min 后开浇浇铸温度按照T1+(35~45℃ ) 控制进行控制;加热工艺:钢锭进行温送、温清、温装,焖钢1小时,为保证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奥氏体晶粒细小,采用低速烧钢,均热坑的保温温度控制在1200℃~1300℃;
轧制工艺:采用二阶段方式轧制,开轧温度1000℃~1050℃;一阶段终轧温度在>950℃,单道次压下量40mm~70mm,累计压下率≥70%,二阶段开轧温度在<900℃,晾钢厚度为成品厚度+(60~80)mm,二阶段采取小压下轧制,精轧累计压下率>45%,终轧温度≤820℃;
水冷工艺:在所述控冷中,返红温度< 700℃,分多次冷却,冷速控制在 1 ~ 8℃ /s,返红温度控制在660-700℃;
缓冷:在所述缓冷中,钢板入缓冷坑温度≥450℃;堆冷时间≥42小时;
热处理工艺:钢板进行探伤后,进行正火+回火处理,正火温度920-930℃,加热时间2min/mm,水冷至常温,回火温度为710±10℃,总加热时间2.2min/mm,回火后采用空气冷却。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厚钢板,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满足设备用的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ASTMA387CL11Gr2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站、锅炉等行业,用于制作反应器、换热器、油气罐、液化汽罐、核能反应堆压力壳等设备及构件。
 常规ASTMA387CL11Gr2一般不要求临氢性能,且对P、Sn、As、Sn等元素要求较低。随着设备大型化发展,对钢板单重和厚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厚钢板的热处理的工艺难度较大,已商品化的ASTMA387CL11Gr2钢板存在规格范围窄,最新国标规定厚度的极限为100mm,当前国内的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厚度超过100mm很难保证钢板性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厚板市场需求,主要依赖进口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厚度的临氢设备ASTMA387CL11Gr2钢板,在不降低普通Cr-Mo钢板力学性能的基础上,使之既蜕变具有良好的抗氢蚀能力,又备良好的低温韧性和焊接性能钢板。
以上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0-0.17%,Si≤0.55%,Mn0.40-0.65%,P≤0.008%,S≤0.003%,Ni ≤0.20%、Cr1.20-1.50%、Cu≤0.10%、Mo0.45-0.65%、Al0.025-0.050%,As≤0.016%、Sn≤0.005%、Sb≤0.003%,O≤0.003,N≤0.008%,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化学元素的作用分析如下:C:是钢中最基础的强化元素,提高强度,但C影响钢的焊接性能和影响韧性;Si:在炼钢过程中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对提高钢板的强度和耐磨性有利;Mn:是固溶强化元素,对提高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均有利;P:对焊接不利,且具有一定的冷脆性,在本钢种中属于有害元素,应控制的尽量低;S:易形成MnS类夹杂物,具有一定的热脆性,在本钢种中属于有害元素,应控制的尽量低;Ni:适量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钢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和降低冷脆转变温度,增加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Al:在炼钢中用作脱氧定氮剂,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强化作用; Cu 对钢板的耐腐蚀性、耐候性有一定的贡献,但还会引起钢的蓝脆现象,此处即作为杂质元素进行上限限制,防止蓝脆现象的产生 ;Cr 可使 C 曲线右移,提高钢板的淬透性,并且通过固溶提高钢板强度 ;Mo 主要起提高淬透性以及抗回火稳定性的作用 ;杂质元素 P、S、O、N、H、As、Sn、Sb 等含量均有上限要求下限不做限制,在工艺设备能力下尽可能降低,以达到钢质纯净、力学性能均匀目的。
所述大厚度钢板厚度为150mm。
上述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冶炼工艺:钢水先经转炉冶炼,确保出钢碳≥ 0.05%,出钢 P ≤ 0.015%,送入LF精炼炉,大包温度≥1600℃,采取大渣量进行造渣,确保白渣保持时间控制在 15min,以上VD炉真空处理,在所述真空精炼中,在≤ 67Pa 下的保压时间按≥ 20min 进行控制,按照2.7~3.0 米/吨钢一次性喂入 Si— Ca 线。
浇铸工艺:软吹氩时间须保证≥ 5min ;吹氩至温度符合浇注温度要求后,关闭氩气镇静 5min 后开浇浇铸温度按照T1+(35~45℃ ) 控制(T1 为液相线温度)进行控制,
加热工艺:钢锭进行温送、温清、温装,焖钢1小时;为保证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奥氏体晶粒细小,采用低速烧钢,均热坑的保温温度控制在1200℃~1300℃;
轧制工艺:采用二阶段方式轧制,开轧温度1000℃~1050℃;一阶段终轧温度在>950℃,单道次压下量40mm~70mm,累计压下率≥70%,二阶段开轧温度在<900℃,晾钢厚度为成品厚度+(60~80)mm,二阶段采取小压下轧制,精轧累计压下率>45%,终轧温度≤820℃;
水冷工艺:在所述控冷中,返红温度< 700℃,分多次冷却,冷速控制在 1 ~ 8℃ /s,返红温度控制在660-700℃。
缓冷:在所述缓冷中,钢板入缓冷坑温度≥450℃;堆冷时间≥42小时;
热处理工艺:钢板进行探伤后,进行正火+回火处理,正火温度920-930℃,加热时间2min/mm,水冷至常温,回火温度为710±10℃,总加热时间2.2min/mm,回火后采用空气冷却。
本发明通过Cr-Mo为基本的合金元素对钢板化学成分设计, 通过转炉炼钢-LF炉精炼-VD炉真空脱气-轧制-探伤-正火-回火-钢板精整-性能检验工艺路线,制定合适的内控成分,严格控制化学成分波动范围,确保钢板性能的稳定,采用LF+VD工艺来保证钢质的洁净度,加强配料控制及冶炼操作,有效控制Sn、Sb、As、O、N、H等有害元素含量,减少回火脆化倾向,提高钢的高温耐蚀性能。
本发明钢板采用二阶段控轧工艺即 II 型控轧工艺,解决了轧机轧制压力不足而造成的晶粒粗大不均、冲击韧性减低问题 ;本发明钢板的轧制工艺简单,易于操作,适合于有常化炉、外机炉、车底炉的普通钢铁厂生产。
经检测本发明的钢板经模拟焊后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达到下列要求 :Rp0.2 > 310MPa,Rm515-690MPa,A ≥ 22%,20℃ AKV≥ 80J, P+Sn ≤ 0.015%,具有良好的抗氢腐蚀和抗脆化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例1钢板四分之一处组织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图(500X)。
图3是本发明实例2 钢板四分之一处组织热处理后的金相组织图(500X)。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100mm~150mm大厚度临氢设备用钢板ASTMA387CL11Gr2,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钢板由以下元素组成:C0.10-0.17%,Si≤0.55%,Mn0.40-0.65%,P≤0.008%,S≤0.003%,Ni ≤0.20%、Cr1.20-1.50%、Cu≤0.10%、Mo0.45-0.65%、Al0.025-0.050%,As≤0.016%、Sn≤0.005%、Sb≤0.003%,O≤0.003,N≤0.008%,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采取的生产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真空精炼、浇注、钢锭加热、轧制、控冷、缓冷、热处理。
本发明大厚度临氢ASTMA387CL11Gr2钢板各成分的实际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如表1所示,
 表1 大厚度临氢钢ASTMA387CL11Gr2各成分含量及回火脆化敏感性系数

依据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生产大厚度ASTMA387CL11Gr2钢板,对其中部分批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其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大厚度临氢ASTMA387CL11Gr2钢板具有很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性能优异,完全能够满足临氢设备用钢的要求,适合大批量生产。
表2大厚度临设备用ASTMA387CL11Gr2钢板的性能测试结果
                表3 正火 + 回火 + 模拟焊后力学性能

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满足设备用的压力容器钢ASTMA387CL11Gr2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0.10-0.17%,Si0.55%,Mn0.40-0.65%,P0.008%,S0.003%,Ni0.20%、Cr1.20-1.50%、Cu0.10%、Mo0.45-0.65%、Al0.025-0.050%,As0.016%、Sn0.005%、Sb0.003%,O0.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