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垫型的装饰板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垫型的装饰板,用于缓冲受力与墙壁的
消声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发明专利] [发明授权专利] 形成带有局部化深厚柔软区域的装
饰板的方法和由此获得的装饰板- CN200880005885.7;一种装饰板和形成用于交通工具的
装饰板的方法。所述装饰板可以在所述板的预选择位置处包括柔软的局部化的设有软垫的
部分(150)。
该申请为,本申请的最为接近的现有技术,对软垫的理念进行公开,但是在具体的
设计中,本申请采用一种十分复杂的结构与设计理念,较为繁琐,不具有普及性。
又例如:中国专利[实用新型] 一种卡接的装饰板- CN201520898661.0;本申请中
的一种卡接的装饰板,装饰板100包括上板体1、下板体2、加强筋3,加强筋3固定连接在上板
体1与下板体2之间间隔有缓冲间隙4,所述上板体1与下板体2的左右两端向内凹陷有左卡
槽5、右卡槽6;左卡槽5包括上板体1左端延伸出的左上板头11、下板体2左端延伸出左下板
头21,左上板头11与左下板头21之间形成向内凹陷的左卡槽5;右卡槽6包括上板体1右端延
伸出的右上板头12、下板体2左端延伸出右下板头22,右上板头12与右下板头22之间形成向
内凹陷的右卡槽6;左卡槽5与右卡槽6中卡接有定位块7,定位块7为工字形,定位块7下部固
定有对称的钉8;至少具有便于拆卸,多组同时安装,便捷可靠,通用性强的效果。
该申请为,本申请的较为接近的现有技术。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
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
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软垫型的装饰板,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软垫型的装饰
板。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软垫型的装饰板,包括板体以
及设置在板体两侧的卡头与卡槽,所述板体上面或板体下面或板体的上下面设置有软垫。
板体的上面设有软垫,软垫顶面上设有耐磨层。
耐磨层采用薄铝板进行制作。
板体的下面间隔排列有软垫,相邻的软垫间设有间隙。
软垫间的间隔距离相等,即形成的多个间隙是相同的。
板体的上、下两面设有平坦的软垫。
板体的上面设有平坦的软垫,板体的下面设有间隔排列的软垫。
软垫的底边设置为波纹状结构。
板体的内部设有竖向支撑的加强筋。
加强筋之间间隔有镂空槽。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缓冲并避免噪音污染,且使用寿命持久,结构简单,易于普及。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
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
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软垫型的装饰板,包括板体1以及设置在板体1两侧的卡头2
与卡槽3,所述板体1上面或板体2下面或板体2的上下面设置有软垫6;至少具有缓冲并避免
噪音污染,且使用寿命持久,结构简单,易于普及,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
参见图1~图4中所示,一种软垫型的装饰板,包括板体1以及设置在板体1两侧的卡
头2与卡槽3,所述板体1上面或板体2下面或板体2的上下面设置有软垫6。
在板体1的上部设置软垫6,可以避免鞋子特别是高跟鞋与板体1之间发生撞击,避
免产生噪音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中,
板体1的上面设有软垫6,软垫6顶面上设有耐磨层61。
在板体1的上部设置软垫6,当脚踩在板体1上时,软垫6会对板体1上部的受力进行
缓冲,不会形成撞击的声音。
且在软垫6顶面上设置或铺设耐磨层61,采用耐磨的垫子或者耐磨的纸张等可以
形成耐磨层状结构的材料。
利用耐磨层61具有保护板体1以及软垫6的效果。
采用耐磨层61可以提高软垫6表面的使用寿命。
耐磨层6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UV耐磨材料制作。
耐磨层6可以使用薄铝板进行制作,具有强度较高的特点,容易成型、容易做表面
装饰处理,如压花、拉丝、转印、蚀刻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
板体1的下面间隔排列有软垫6,相邻的软垫6间设有间隙7。
设置软垫6并将软垫6之间间隔,可以与不平整的墙壁表面之间进行安装。
在墙壁凸起较多的位置,设置较大的间隙7便可以形成容纳,此种情形下,安装的
板体1上部始终处于平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
软垫6间的间隔距离相等,即形成的多个间隙7是相同的。
将软垫6等间距的间隔,能够形成等间距的间隙,采用该种方式,形成规则的结构
便于开模制造。
本申请实施例中,
板体1的上、下两面设有平坦的软垫6。
设置平坦的或者层状的软垫6可以对板体1的底部以及上部进行缓冲,其中,底部
的缓冲用于对墙壁的安装位置进行缓冲。
上部的缓冲,应用于缓冲板体1表面的挤压与受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
板体1的上面设有平坦的软垫6,板体1的下面设有间隔排列的软垫6。
通过板体1底部间隔排列的软垫6对其底部进行间隔性的安装,间隔的软垫6可以
与不平整的墙壁进行贴合。
且利用间隔的结构,形成容纳的空间、间隙,利用间隔出的空间对声音也可以进行
缓冲。
本申请实施例中,
软垫6的底边设置为波纹状结构。
设置波纹状结构可以利用纹理之间的间隙进行缓冲声音与间隔,且具有较好的防
滑效果,安装后较为稳定,不易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板体1的内部设有竖向支撑的加强筋4。
通过竖向的加强筋4对内部的空心位置进行缓冲与增强。
本申请实施例中,
加强筋4之间间隔有镂空槽5。
设置镂空槽5即为空心槽,设置空心结构提高缓冲效果,其中空心结构可以设置为
矩形、圆形、椭圆形、八角形等规则结构。
也可以设置为梯形、棱形等其他几何结构体。具有广泛的隔绝声音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
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
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