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输入装置.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7740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58720.6

申请日:

2013.05.02

公开号:

CN104133571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30502|||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庆行; 张富贵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新庄区五权二路24号7F-3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史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一感应电极层、一保护层、具自粘性层;该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该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该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藉此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达到轻巧容易携带使用者。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包含:
一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
一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
一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
一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可挠式本体定义一触控区及一非触控区,所述非触控区设于该触控区之周侧,并所述感应电极层之第一、二感应电极设于该触控区内,该第一、二感应电极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软性电路基板,所述软性电路基板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无线讯号发射装置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讯号发射装置系选择为一红外线发射器及一蓝牙发射器及RF射频发射器及NCF发射晶片其中任一。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另一侧设有一防干扰层。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一侧设有一图形层,其可通过印刷或刻印形成于该可挠式本体之第一侧。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可挠式本体系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所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系选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环烯烃共聚物其中任一材质。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具自粘性层具有可挠性,该自粘性层系选择为一软性磁铁及一硅胶及一橡胶及一胶材其中任一。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切换单元,所述 切换单元系选择为一实体按键或一滑动开关其中任一。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电源设于可挠式本体之非触控区,并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

说明书

可携式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尤指一种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可携式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触控面板技术之发展,现今具有显示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及MP5等皆改采用触控面板来取代传统占据空间的机械式按键。
按,平板电脑及智慧型手机及可携式电子装置或电视,皆趋于导向具有手写及触控输入之功能,使用者往往可通过以手指或触控笔进行触控操作相当方便,但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可携式电子装置之萤幕较小,进行手写或输入时较不方便,故该业者则反向回到先前发展便于携带的机械式按键的迷你及/或薄化键盘,该迷你及/或薄化键盘系通过USB或蓝牙无线讯号与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连接使用,虽其可达到便于输入的目的,但迷你及/或薄化键盘始终仍占有一定空间,致使造成不便利携带之缺点。
另外,更有业者发展组合式及折迭式之键盘,但与迷你键盘相同,一样令使用者不便于携带,故无法成为一轻易携带的必备品。
发明内容
爰此,为解决上述习知技术之缺点,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可携式输入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一感应电极层、一保护层、一具自粘性层;
所述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 述感应电极层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该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所述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
通过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令使用者便于携带及操作,亦可根据使用者所需重复贴附于各欲设置之处,提供使用者更为便利之稳定操作,并改善习知携带不方便之缺点。
附图说明
图1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3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4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5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6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
图7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8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9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0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1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2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
图13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七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14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八实施例之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可携式输入装置1
可挠式本体11
第一侧111
第二侧112
触控区113
非触控区114
感应电极层12
第一感应电极121
第二感应电极122
保护层13
软性电路基板2
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
防干扰层4
图形层5
切换单元6
电源7
编织物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2,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携式输入装置1,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11、一感应电极层12、一保护层13、一具自粘性层14;
所述可挠式本体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该感应电极层12系为透明或透光的IT0及奈米银及金属浆(导线)其中任一,其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121及一第二感应电极122,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12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所述保护层13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12。
所述可挠式本体11定义一触控区113及一非触控区114,所述非触控区114设于该触控区113之周侧,并所述感应电极层12之第一、二感应电极121、 122设于该触控区113内,该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114,且该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系相互对应但并不相互接触及迭合。
所述具自粘性层14设于该保护层13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另一侧。
请参阅图3、4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软性电路基板2,所述软性基板2系可选择设置于该可挠式本体11长端(如图3所示)或短端(如图4所示),并所述软性电路基板2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软性电路基板2系可令该可携式输入装置1与其他电子装置连结使用,又或者通过软性电路基板2与外部供电装置(如移动电源)连结获取电力。
请参阅图5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系选择为一红外线发射器及一蓝牙发射器及RF射频讯号发射器及NCF发射晶片其中任一,并通过该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可令可携式输入装置1与其他电子装置连结使用,又或者通过无线讯号中之电磁波获取电力以供使用。
请参阅图6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所述保护层13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另一侧设有一防干扰层4,该防干扰层4系为一种防EMI层,系可进一步避免可携式输入装置1传输讯号受干扰及杂讯影响。
请参阅图7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图形层5,该图形层5系可通过印刷或刻印或压印之方式形成于该可挠式本体11之第一侧111及保护层13之一侧其中任一,本实施例系将该图形层5设于该可挠式本体11之第一侧 111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该图形层5可令该第一侧111产生虚拟之按键或图形文字之效果。
上述各实施例中之可携式输入装置1的可挠式本体11系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所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系选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环烯烃共聚物其中任一材质,并因具有可挠性且具轻薄之特性,故可令使用者便于携带。
请参阅图8、9、10、11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弯折或卷曲收纳或携带(如第8图所示),或通过自粘性层随意粘贴于所需设置之处避免滑动方便操作(如第9图所示),又因所述可携式输入装置具有可挠性以及厚度轻薄等特性,又或者使用者亦随自己喜好设置符合自己人体工学之方式操作(如第10图所示),并可随意收纳或夹带于书籍或与可携式触控装置直接贴附结合使用(如第11图所示)。
上述各实施例之可携式输入装置1系具有键盘及手写板之输入功能,并可通过设置一切换单元6(如第12图所示)提供使用者可自由选择以键盘或手写板作为输入之使用,所述切换单元6系选择为一实体按键或一滑动开关其中任一,第12图系以一实体按键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且该切换单元6系与该感应电极层12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3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七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该可携式输入装置1于可挠式本体11非触控区114设置一电源7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电源7可为充电及可更换及太阳能及生物能电池其中任一,用以提供无线输入之电力使用。
请参阅图14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八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该可携式输入装置1亦可与编织物8相结合,或直接藉由高分子将该可挠式本体11直接生成于编织物8上,该编 织物8可为服装或其他配件,穿戴者可直接藉由该服装上之可携式输入装置1进行输入。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可携式输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可携式输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可携式输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携式输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携式输入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3571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3571A21申请号201310158720622申请日20130502G06F3/04120060171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新北市新庄区五权二路24号7F372发明人沈庆行张富贵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代理人史霞54发明名称可携式输入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一感应电极层、一保护层、具自粘性层;该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该保护层对应设。

2、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该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藉此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达到轻巧容易携带使用者。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3571ACN104133571A1/1页21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包含一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一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一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

3、应电极层;一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可挠式本体定义一触控区及一非触控区,所述非触控区设于该触控区之周侧,并所述感应电极层之第一、二感应电极设于该触控区内,该第一、二感应电极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软性电路基板,所述软性电路基板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无线讯号发射装置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讯号发射装置系选择为一红外线发射器及一蓝牙发射器及RF射频发射器及NCF发射晶片其中任一。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

4、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另一侧设有一防干扰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一侧设有一图形层,其可通过印刷或刻印形成于该可挠式本体之第一侧。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可挠式本体系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所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系选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环烯烃共聚物其中任一材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所述具自粘性层具有可挠性,该自粘性层系选择为一软性磁铁及一硅胶及一橡胶及一胶材其中任一。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

5、系选择为一实体按键或一滑动开关其中任一。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输入装置,其中还具有一电源设于可挠式本体之非触控区,并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4133571A1/4页3可携式输入装置技术领域0001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尤指一种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可携式输入装置。背景技术0002随着近年来触控面板技术之发展,现今具有显示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及MP5等皆改采用触控面板来取代传统占据空间的机械式按键。0003按,平板电脑及智慧型手机及可携式电子装置或电视,皆趋于导向具有手写及触控输入之功能,使用者往往可通过以手指或触控笔进行触控操作相当方便,但手机或。

6、平板电脑及可携式电子装置之萤幕较小,进行手写或输入时较不方便,故该业者则反向回到先前发展便于携带的机械式按键的迷你及/或薄化键盘,该迷你及/或薄化键盘系通过USB或蓝牙无线讯号与手机或平板电脑及可携式电子装置进行连接使用,虽其可达到便于输入的目的,但迷你及/或薄化键盘始终仍占有一定空间,致使造成不便利携带之缺点。0004另外,更有业者发展组合式及折迭式之键盘,但与迷你键盘相同,一样令使用者不便于携带,故无法成为一轻易携带的必备品。发明内容0005爰此,为解决上述习知技术之缺点,本发明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及使用的可携式输入装置。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包含。

7、一可挠式本体、一感应电极层、一保护层、一具自粘性层;0007所述可挠式本体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感应电极层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及一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该保护层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之第二侧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所述具自粘性层设于该保护层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之另一侧。0008通过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令使用者便于携带及操作,亦可根据使用者所需重复贴附于各欲设置之处,提供使用者更为便利之稳定操作,并改善习知携带不方便之缺点。附图说明0009图1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0010图2系为本发明之。

8、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0011图3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0012图4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0013图5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0014图6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0015图7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图;说明书CN104133571A2/4页40016图8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0017图9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0018图10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0019图11系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0020图12系为本发明之。

9、可携式输入装置操作示意图;0021图13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七实施例之立体图;0022图14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八实施例之立体图。0023其中,附图标记如下0024可携式输入装置10025可挠式本体110026第一侧1110027第二侧1120028触控区1130029非触控区1140030感应电极层120031第一感应电极1210032第二感应电极1220033保护层130034软性电路基板20035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0036防干扰层40037图形层50038切换单元60039电源70040编织物8具体实施方式0041本发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

10、施例予以说明。0042请参阅图1、2,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可携式输入装置1,系包含一可挠式本体11、一感应电极层12、一保护层13、一具自粘性层14;0043所述可挠式本体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该感应电极层12系为透明或透光的IT0及奈米银及金属浆导线其中任一,其具有一第一感应电极121及一第二感应电极122,所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对应设置且不相接触,所述感应电极层12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所述保护层13对应设于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并覆盖该感应电极层12。0044所述可挠式本体11定义一。

11、触控区113及一非触控区114,所述非触控区114设于该触控区113之周侧,并所述感应电极层12之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设于该触控区113说明书CN104133571A3/4页5内,该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114,且该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系相互对应但并不相互接触及迭合。0045所述具自粘性层14设于该保护层13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另一侧。0046请参阅图3、4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软性电路基板2,所述软性基板2。

12、系可选择设置于该可挠式本体11长端如图3所示或短端如图4所示,并所述软性电路基板2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软性电路基板2系可令该可携式输入装置1与其他电子装置连结使用,又或者通过软性电路基板2与外部供电装置如移动电源连结获取电力。0047请参阅图5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系选择为一红外线发射器及一蓝牙发射器及RF射频讯号发射器及NCF发射晶片其中任一,。

13、并通过该无线讯号发射装置3可令可携式输入装置1与其他电子装置连结使用,又或者通过无线讯号中之电磁波获取电力以供使用。0048请参阅图6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四实施例之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所述保护层13相反前述可挠式本体11之第二侧112另一侧设有一防干扰层4,该防干扰层4系为一种防EMI层,系可进一步避免可携式输入装置1传输讯号受干扰及杂讯影响。0049请参阅图7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五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

14、例之不同处系为还具有一图形层5,该图形层5系可通过印刷或刻印或压印之方式形成于该可挠式本体11之第一侧111及保护层13之一侧其中任一,本实施例系将该图形层5设于该可挠式本体11之第一侧111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该图形层5可令该第一侧111产生虚拟之按键或图形文字之效果。0050上述各实施例中之可携式输入装置1的可挠式本体11系为一种高分子材料所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系选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环烯烃共聚物其中任一材质,并因具有可挠性且具轻薄之特性,故可令使用者便于携带。0051请参阅图8、9、10、11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

15、置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之可携式输入装置系可弯折或卷曲收纳或携带如第8图所示,或通过自粘性层随意粘贴于所需设置之处避免滑动方便操作如第9图所示,又因所述可携式输入装置具有可挠性以及厚度轻薄等特性,又或者使用者亦随自己喜好设置符合自己人体工学之方式操作如第10图所示,并可随意收纳或夹带于书籍或与可携式触控装置直接贴附结合使用如第11图所示。0052上述各实施例之可携式输入装置1系具有键盘及手写板之输入功能,并可通过设置一切换单元6如第12图所示提供使用者可自由选择以键盘或手写板作为输入之使用,所述切换单元6系选择为一实体按键或一滑动开关其中任一,第12图系以一实体按键说明书CN104133。

16、571A4/4页6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且该切换单元6系与该感应电极层12电性连接。0053请参阅图13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七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该可携式输入装置1于可挠式本体11非触控区114设置一电源7与前述第一、二感应电极121、122电性连接,所述电源7可为充电及可更换及太阳能及生物能电池其中任一,用以提供无线输入之电力使用。0054请参阅图14系为本发明可携式输入装置第八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

17、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该可携式输入装置1亦可与编织物8相结合,或直接藉由高分子将该可挠式本体11直接生成于编织物8上,该编织物8可为服装或其他配件,穿戴者可直接藉由该服装上之可携式输入装置1进行输入。0055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说明书CN104133571A1/4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33571A2/4页8图3图4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33571A3/4页9图8图9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133571A4/4页10图12图13图14说明书附图CN104133571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