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770230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1782.6

申请日:

2014.08.11

公开号:

CN105443619A

公开日:

2016.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D 65/14申请日:20140811|||公开

IPC分类号:

F16D65/14; F16D121/18(2012.01)N

主分类号:

F16D65/14

申请人:

李书贤

发明人:

李书贤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五股区中兴路一段106号3F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代理人:

白振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控制车辆车轮转动或停止的结构,具体地说一种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包括轮毂、转盘、调整旋钮及驱动单元,轮毂内部容置空间两侧设有中心孔向外贯通,且一侧中心孔外侧面环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制槽,并于容置空间内装设驱动单元,利用驱动单元带动转盘,转盘外侧面设有键槽以旋转对位于各卡制槽,键槽内活动装设有滑键,转盘中心设有轮轴穿设轮毂外侧且供组装调整旋钮的旋转钮,旋转钮内侧面设有导引手段带动滑键滑移,连动滑键滑移至轮毂与转盘的卡制槽内形成卡制或解除,使轮毂及预设车辆轮胎可简易切换以驱动单元带动或手动方式带动,进而达到方便手动推移预设车辆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
毂(1)、转盘(14)、调整旋钮(2)及驱动单元(13),其中轮毂(1)
内部具有容置所述驱动单元(13)的容置空间(10),所述轮毂(1)
的两侧分别开有与该容置空间(10)相贯通的中心孔,任一侧的中心
孔于外侧面边缘环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制槽(111);所述转盘(14)容
置于设有卡制槽(111)一侧的中心孔中,该转盘(14)的内侧与所
述驱动单元(13)相连、通过驱动单元(13)驱动旋转,所述转盘(14)
的外侧面边缘设有与各卡制槽(111)相对应的键槽(140),所述键
槽(140)内容置有沿径向往复滑动的滑键(142),所述转盘(14)
中心设有贯穿所述轮毂(1)的轮轴(15);所述调整旋钮(2)位于
转盘(14)的外侧,具有可相对转盘(14)旋转的旋转钮(21),所
述旋转钮(21)的内侧面设有导引手段(211),该导引手段(211)
与所述滑键(142)连动,带动滑键(142)在所述键槽(140)及与
键槽(140)相对应的卡制槽(111)之间滑动,形成卡制或解除。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旋转钮(21)中心设有内孔(210),该内孔(210)内容
置有与所述转盘(14)相连接的限位止挡体(22),所述旋转钮(21)
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限位止挡体(22)上;所述限位止挡体(22)的
外侧边缘凸设有使旋转钮(21)轴向定位的止挡凸缘。
3.按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旋转钮(21)中心设有内孔(210),所述导引手段(211)
为在旋转钮(21)内侧面开设的半圆弧状的滑槽,该滑槽位于所述内
孔(210)的外围,所述滑槽的一端为靠近内孔(210)的开放侧(2111),
另一端为远离内孔(210)的卡制侧(2112)。
4.按权利要求3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滑键(142)的外侧设有容置于所述导引手段(211)内的
凸块(143),该凸块(143)在所述旋转钮(21)转动的过程中于所
述开放侧(2111)与卡制侧(2112)之间移动,进而带动滑键(142)
在所述键槽(140)及与键槽(140)相对应的卡制槽(111)之间滑
动。
5.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钮(21)内侧面的开放侧(2111)及卡制侧(2112)
的外部分别设有卡孔,所述转盘(14)外侧面设有弹性卡扣(144),
该弹性卡扣(144)包括容置孔(1440)、弹性体(1441)及卡持球体
(1442),所述容置孔(1440)开设在转盘(14)的外侧面、并与所
述键槽(140)及滑键(142)相对,该容置孔(1440)内依次放置所
述弹性体(1441)、卡持球体(1442);所述卡持球体(1442)在旋转
钮(2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弹性体(1441)的弹力推入所述开放
侧(2111)或卡制侧(2112)外部的卡孔中,对所述旋转钮(21)定
位。
6.按权利要求3或4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钮(21)内侧面的开放侧(2111)和卡制侧(2112)
内部以及所述滑键(142)上均设有磁铁,该开放侧(2111)和卡制
侧(2112)内部的磁铁在所述旋转钮(21)转动的过程中交替与所述
滑键(142)上的磁铁相吸引,对所述旋转钮(21)定位。
7.按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轮毂(1)包括基座(11)及罩覆于基座(11)一侧的侧
盖(12),且于基座(11)及侧盖(12)内部形成所述容置空间(10),
所述基座(11)的另一侧及侧盖(12)上分别开有与容置空间(10)
相连通的中心孔;所述旋转钮(21)的外侧表面设有两个相对的调转
标记(214),在所述侧盖(12)的外侧表面分别设有多个与所述调转
标记(214)相对应的指示标记(112)。
8.按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旋转钮(21)中心设有内孔(210),该内孔(210)内容
置有与所述转盘(14)相连接的限位止挡体(22),所述旋转钮(21)
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限位止挡体(22)上;所述旋转钮(21)外侧壁
凹设有由内孔(210)向外直线延伸的滑移槽(215),所述限位止挡
体(22)的外周缘沿径向朝内凹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固槽(222);所述
限位止挡体(22)的外侧罩覆有安装在旋转钮(21)上的盖板(23),
该盖板(23)上开有穿孔(231),所述盖板(23)的外侧设有推抵组
件(24),该推抵组件(24)上设有位于所述穿孔(231)中往复移动
的导柱(241),所述导柱(241)沿轴向向内延伸有伸入所述滑移槽
(215)中的滑栓(242),所述滑移槽(215)内装设有两端分别抵持
滑移槽(215)槽面及滑栓(242)的弹性组件(25)。
9.按权利要求8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穿孔(231)与滑移槽(215)相对应,该穿孔(231)与
滑移槽(215)对正,且延伸超过卡固槽(222),即所述穿孔(231)
径向长度大于所述滑移槽(215)与卡固槽(222)径向长度之和,所
述穿孔(231)径向向内的末端设有穿置槽(232),该穿置槽(232)
的宽度大于所述穿孔(231)其他部位的宽度。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卡固槽(222)为半圆沿径向向内凹陷状,所述滑栓(242)
靠近卡固槽(222)的一端为相对应的半圆凸出状,该滑栓(242)的
另一端设有穿设于所述弹性组件(25)内的导正凸块(244);所述推
抵组件(24)远离轮轴(15)的一端向外弯折,形成抵持部(243)。

说明书

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车辆车轮转动或停止的结构,具体地说一种车辆
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

背景技术

许多车辆都是利用车轮行进而达到移动的目的,可以到达各种
远、近的地方,如汽车、机车、脚踏车、人力车、三轮车或轮椅等车
辆都是通过车轮带动行进,且各种车辆亦都装设有刹车系统,可以直
接控制车轮转动或停止,其中轮椅、代步车(二轮)、手推车或三轮
车等电动车辆装设有电磁刹车的刹车系统。因为电动车辆是在通电后
进行运转使用,以行动不便人士乘坐电动轮椅为例,无法以手部或脚
部刹车,所以一般的电动轮椅设有旋钮或操纵杆等操作装置,行动不
便人士以手部来拨动操作装置;拨动时,通电让动力装置启动来让轮
椅行进,而放手时,断电让动力装置停止运转来让轮椅停止。因为可
能有紧急、损坏或遇到斜坡等状况发生,所以在断电后需让车轮不会
移动,才能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在此状况下电磁刹车系统必须是利用
电力让电磁铁产生磁力来吸住电磁刹车的制动片让来令片松开活动
来解除刹车状态,便能正常地使马达带动轮毂及其固接的轮胎转动;
在车辆停止后,马达断电,电磁刹车亦断电,来令片便会受电磁铁断
电没产生吸力,制动片受弹簧顶出而压制来令片使其不动而达成刹车
目的,间接抵压住轮毂外壳,让车轮处于刹车状态,借此电磁刹车系
统配合动力装置,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

而电动手推车则因为经常负载重物,负载重物时其重力加速度
大,所以刹车就更为困难,若使用人力方式刹车,便需要两个人一起
施力,便会让人力成本大幅提高,所以必须利用电磁刹车系统来直接
地进行刹车,所以其动力装置及电磁刹车系统也会如同上述结构进行
设计。

然而,当电动车辆产生故障、要推车走路或乘坐轮椅人士要进行
手部运动与复健,便需要以手动方式移动车辆;但因为马达内部减速
装置与轮毂及车辆仍呈连接状,所以手动推移车辆时便需连减速装置
都一并推动,导致耗力大且不易移动的问题。

是以,如何解决车辆在停止时,不易利用手动方式推动车辆移动
的问题与麻烦,即为本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
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申请人有鉴于上述常用车辆停止后,不易利用手动方式推动车辆
移动的缺点,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更以从事此行
业多年的经验,通过不断的构思、修改,始设计出本发明可利用轮毂
与转盘相对设置的卡制槽与键槽,所收容的滑键与调整旋钮的旋转钮
配合,利用旋转钮的旋转驱动滑键在键槽与卡制槽间滑移,达到卡制
或解除的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的发明专利诞生。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
构。车轮的轮毂内部容置空间两侧设有中心孔向外贯通,且于一侧中
心孔外侧面环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制槽,而容置空间内的驱动单元带动
转盘,转盘外侧面设有键槽可旋转对位于各卡制槽,键槽内活动装设
有滑键,转盘中心设有轮轴供组装调整旋钮的旋转钮,旋转钮内侧面
设有导引手段带动滑键滑移,连动滑键滑移至轮毂与转盘的卡制槽内
形成卡制或解除,便可切换让驱动单元带动及手动方式带动预设车辆
的车轮转动。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
构。轮毂于转盘表面,相对键槽及滑键的另侧、为设置弹性卡扣,而
弹性卡扣为于转盘表面设有容置孔,并于容置孔内置入弹性体、卡持
球体,且相对弹性卡扣于调整旋钮的旋转钮表面,位于导引手段的滑
槽两侧外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孔、第二卡孔,而供转盘的滑键上凸块,
嵌入位于旋转钮的滑槽一侧开放侧时,弹性卡扣的卡持球体、即卡制
于滑槽另侧卡制侧外部的第二卡孔处;且转盘的滑键上凸块,嵌入位
于旋转钮的滑槽另卡制侧时,弹性卡扣的卡持球体、即卡制于滑槽另
侧开放侧外部的第一卡孔处,并供旋转钮准确定位,而于受到驱动单
元的带动或外力的推移时,旋转钮可以准确定位于开放侧或卡制侧,
不会随轮毂转动或松脱。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
构。轮毂的转盘外的旋转钮,亦可于导引手段的滑槽两侧的开放侧或
卡制侧内部,设置磁铁(可为普通磁铁、强力磁铁或永久磁铁等),
而供旋转钮在转盘外转动时,当旋转钮的滑槽一侧开放侧、另侧卡制
侧分别转动至顶靠滑键的凸块时,即可分别利用开放侧或卡制侧内部
的磁铁吸住凸块侧的磁铁,亦可将旋转钮暂时卡制在转盘上而不易松
动或移动,供转盘被旋转钮确实限位,不会受到外力推动或驱动单元
的带动而随轮毂转动或松脱离开轮毂,可供旋转钮达到准确开放或停
止的定位。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
构。调整旋钮的旋转钮于外侧壁凹设有导引手段的滑槽,限位止挡体
则于外周缘朝内凹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固槽,旋转钮及限位止挡体外侧
再罩覆锁固有盖板,盖板设有对正滑移槽及卡固槽的穿孔,再于盖板
外侧壁装设的推抵组件内侧壁延伸有穿过穿置槽伸入滑移槽中的滑
栓,且滑槽内装设有两端分别抵持壁面及滑栓以推抵滑栓卡入卡固槽
的弹性组件,借由推抵组件的滑栓一端伸入卡固槽,让旋转钮卡制于
限位止挡体,使旋转钮无法旋转,而将推抵组件推移使滑栓脱离卡固
槽后,则可转动旋转钮,由于旋转钮的转动与否为影响到预设车辆以
电动及手动方式移动,借由推抵组件达到安全开关的功效,便可提升
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轮毂、转盘、调整旋钮及驱动单元,其中轮毂内部具
有容置所述驱动单元的容置空间,所述轮毂的两侧分别开有与该容置
空间相贯通的中心孔,任一侧的中心孔于外侧面边缘环设有一个或多
个卡制槽;所述转盘容置于设有卡制槽一侧的中心孔中,该转盘的内
侧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通过驱动单元驱动旋转,所述转盘的外侧面
边缘设有与各卡制槽相对应的键槽,所述键槽内容置有沿径向往复滑
动的滑键,所述转盘中心设有贯穿所述轮毂的轮轴;所述调整旋钮位
于转盘的外侧,具有可相对转盘旋转的旋转钮,所述旋转钮的内侧面
设有导引手段,该导引手段与所述滑键连动,带动滑键在所述键槽及
与键槽相对应的卡制槽之间滑动,形成卡制或解除。

其中:所述旋转钮中心设有内孔,该内孔内容置有与所述转盘相
连接的限位止挡体,所述旋转钮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限位止挡体上;
所述限位止挡体的外侧边缘凸设有使旋转钮轴向定位的止挡凸缘;

所述旋转钮中心设有内孔,所述导引手段为在旋转钮内侧面开设
的半圆弧状的滑槽,该滑槽位于所述内孔的外围,所述滑槽的一端为
靠近内孔的开放侧,另一端为远离内孔的卡制侧;所述滑键的外侧设
有容置于所述导引手段内的凸块,该凸块在所述旋转钮转动的过程中
于所述开放侧与卡制侧之间移动,进而带动滑键在所述键槽及与键槽
相对应的卡制槽之间滑动;所述旋转钮内侧面的开放侧及卡制侧的外
部分别设有卡孔,所述转盘外侧面设有弹性卡扣,该弹性卡扣包括容
置孔、弹性体及卡持球体,所述容置孔开设在转盘的外侧面、并与所
述键槽及滑键相对,该容置孔内依次放置所述弹性体、卡持球体;所
述卡持球体在旋转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弹力推入所述
开放侧或卡制侧外部的卡孔中,对所述旋转钮定位;所述旋转钮内侧
面的开放侧和卡制侧内部以及所述滑键上均设有磁铁,该开放侧和卡
制侧内部的磁铁在所述旋转钮转动的过程中交替与所述滑键上的磁
铁相吸引,对所述旋转钮定位;

所述轮毂包括基座及罩覆于基座一侧的侧盖,且于基座及侧盖内
部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基座的另一侧及侧盖上分别开有与容置空
间相连通的中心孔;所述旋转钮的外侧表面设有两个相对的调转标
记,在所述侧盖的外侧表面分别设有多个与所述调转标记相对应的指
示标记;

所述旋转钮中心设有内孔,该内孔内容置有与所述转盘相连接的
限位止挡体,所述旋转钮可相对转动地套设在限位止挡体上;所述旋
转钮外侧壁凹设有由内孔向外直线延伸的滑移槽,所述限位止挡体的
外周缘沿径向朝内凹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固槽;所述限位止挡体的外侧
罩覆有安装在旋转钮上的盖板,该盖板上开有穿孔,所述盖板的外侧
设有推抵组件,该推抵组件上设有位于所述穿孔中往复移动的导柱,
所述导柱沿轴向向内延伸有伸入所述滑移槽中的滑栓,所述滑移槽内
装设有两端分别抵持滑移槽槽面及滑栓的弹性组件;所述穿孔与滑移
槽相对应,该穿孔与滑移槽对正,且延伸超过卡固槽,即所述穿孔径
向长度大于所述滑移槽与卡固槽径向长度之和,所述穿孔径向向内的
末端设有穿置槽,该穿置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穿孔其他部位的宽度;所
述卡固槽为半圆沿径向向内凹陷状,所述滑栓靠近卡固槽的一端为相
对应的半圆凸出状,该滑栓的另一端设有穿设于所述弹性组件内的导
正凸块;所述推抵组件远离轮轴的一端向外弯折,形成抵持部。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的轮毂利用转盘的键槽及中心孔外侧面环设的一个或
多个卡制槽,且通过调整旋钮所设旋转钮的滑槽带动凸块及滑键,在
键槽与卡制槽间滑行、位移,让轮毂与转盘形成稳定卡制或解除,可
供轮毂切换以驱动单元带动或手动方式带动车轮,进而达到方便手动
推车辆的目的。

2.本发明轮毂的侧盖于表面设有多个指示标记,并于调整旋钮
的旋转钮外表面,设有与各指示标记相对位的调转标记,则可于转动
旋转钮时,转动将调转标记对位于两相对的指示标记,达到快速转动
旋转钮的开户或卡固、定位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旋转钮转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旋转钮转动后的局部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侧视剖面图;

其中:1为轮毂,10为容置空间,101为第一中心孔,102为第
二中心孔,11为基座,111为卡制槽,112为指标标记,12为侧盖,
13为驱动单元,130为减速装置,131为主动齿轮,132为行星齿轮,
133为环齿轮,14为转盘,140为键槽,141为螺孔,142为滑键,
143为凸块,144为弹性卡扣,1440为容置孔,1441为弹性体,1442
为卡持球体,15为轮轴,151为外螺纹,16为锁固螺帽,160为内螺
孔,2为调整旋钮,21为旋转钮,210为内孔,2101为倾斜面,211
为导引手段,2111为开放侧,2112为卡制侧,2113为第一卡孔,2114
为第二卡孔,212为指槽,213为磁铁,2131为磁铁,2132为磁铁,
214为调转标记,215为滑移槽,22为限位止挡体,220为轴孔,221
为螺杆,222为卡固槽,23为盖板,231为穿孔,232为穿置槽,24
为推抵元件,241为导柱,242为滑栓,243为抵持部,244为导正凸
块,25为弹性元件,3为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包括轮毂1、转盘14、调整旋钮2及驱
动单元13,其中:

该轮毂1包括基座11及罩覆于基座11一侧边的侧盖12,且于
基座11及侧盖12内部形成中空状的容置空间10,该容置空间10的
两侧分别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一中心孔101、第二中心孔102(即侧盖
12上开有与容置空间10连通的第一中心孔101,基座11的另一侧开
有与容置空间10连通的第二中心孔102),并于容置空间10内装设
驱动单元13,而驱动单元13为可带动一层或多层的减速装置130转
动,且一层或多层的减速装置130装设于转盘14内侧面,且转盘14
为活动套设于第一中心孔101内,另于转盘14外侧面沿圆周方向均
布有多个螺孔141、且转盘14的外侧面边缘沿径向朝外设有键槽140,
键槽140内容置有沿径向往复滑动的滑键142、并于滑键142的外表
面凸设有凸块143,而相对键槽140于第一中心孔101外侧的侧盖12
外表面边缘,环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制槽111,并相对各卡制槽111于
侧盖12表面分别设有指示标记112,且容置空间10两侧位于基座11、
侧盖12的第二中心孔102、第一中心孔101内穿设有轮轴15,则于
轮轴15一侧设有外螺纹151,并设有可锁设于轮轴15的锁固螺帽16,
由锁固螺帽16内部的内螺孔160可对位锁设于外螺纹151,驱动单
元13可经由减速装置130带动转盘14,亦可不设置减速装置130、
而让驱动单元13直接带动转盘14;本发明是以具有减速装置130的
设计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叙述,且中心轴15可分成两段式,分别装
设于基座11与减速装置130连接处来减少体积和重量,此为现有技
术、不予赘述。

调整旋钮2位于转盘14的外侧,包括旋转钮21、组装于旋转钮
21的内孔210中的限位止挡体22,而旋转钮21内部具有贯通的内孔
210、且内孔210外侧边缘设有朝外的倾斜面2101,另在旋转钮21
的内侧面设有导引手段211,导引手段211可为半圆弧状的滑槽,旋
转钮21的外圆周设有供抓握的多个指槽212,导引手段211一端为
形成接近内孔210边缘的开放侧2111、另一端为远离内孔210的卡
制侧2112,并相对开放侧2111、卡制侧2112于旋转钮21的外侧面,
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调转标记214;而限位止挡体22内部具有贯通的
轴孔220,一侧面的边缘为凸设有止挡凸缘,且限位止挡体22上并
锁设有多个螺杆221(螺杆221的数量与转盘14上的螺孔141数量
相同)。

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侧盖12上的第一中心孔101内的转
盘14、穿出的轮轴15,供调整旋钮2活动套设、组装,通过旋转钮
21的内孔210中装设的限位止挡体22,以多个螺杆221分别对位锁
入转盘14表面的各螺孔141内,限位止挡体22的轴孔220套设于轮
轴15上,再于轮轴15一端的外螺纹151处,利用锁固螺帽16的内
螺孔160对位锁设于外螺纹151,以将调整旋钮2定位于轮毂1一侧,
而调整旋钮2的限位止挡体22即借由一侧边的止挡凸缘,抵持于旋
转钮21的内孔210外侧的倾斜面2101,以将旋转钮21锁设于转盘
14外侧,且旋转钮21外表面两相对的调转标记214,分别对位于侧
盖12表面任两个相对的指示标记112,并供旋转钮21可以顺着限位
止挡体22活动旋转、不脱离,再利用转盘14的键槽140内滑键142
外表面的凸块143,嵌入旋转钮21内侧面的导引手段211内,即借
由轮毂1、调整旋钮2组构成本发明的操控结构。

而上述的轮毂1,于侧盖12的第一中心孔101外侧面环设有一
个或多个卡制槽111,本实施例以四个两两相对的卡制槽111作为说
明,各卡制槽111为分别朝第一中心孔101处凹陷,以供多个卡制槽
111于第一中心孔101外侧呈十字状排列;再者,轮毂1内部容置空
间10所装设的驱动单元13,可为各种马达,如:有刷马达、无刷马
达、伺服马达、步进马达或线圈感应式马达等具动力的等效动力源,
并可带动减速装置130动作,而减速装置130由主动齿轮131、一个
或多个行星齿轮132及环齿轮133所组成,主动齿轮131受到驱动单
元13带动即旋转动作,且主动齿轮131啮合搭配一个或多个行星齿
轮132与环齿轮133,环齿轮133设置于驱动单元13的电机上以达
到减速效果,且本实施例中以一个或多个行星齿轮132及一个或多个
环齿轮133设置于转盘14内侧,借此带动转盘14减速旋转并带动轮
毂1旋转,该轮毂1于基座11、侧盖12外部装设预设车辆(如轮椅、
代步车、手推车或三轮车等)的车轮3,上述减速装置130可设有一
层或多层,举凡能达到减速效果的装置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内,惟减速装置130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且驱动单元13亦可不
设置减速装置130而直接带动转盘14。

如图2~7所示,本发明的操控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可利用轮毂
1外侧组装的调整旋钮2,供使用者以手抓握旋转钮21外圆周的各指
槽212处,并旋转、扭动旋转钮21,并将旋转钮21上的两相对调转
标记214旋转至对位于另两相对的指示标记112,且通过旋转钮21
内侧的导引手段211带动卡制的凸块143,随着旋转钮21的旋动供
凸块143在导引手段211的开放侧2111、卡制侧2112间滑动、位移,
当导引手段211带动凸块143滑移至远离第一中心孔101的卡制侧
2112时,连动凸块143的滑键142由转盘14的键槽140、往外滑移
至局部卡制入第一中心孔101外侧的卡制槽111内,即借由滑键142
卡制在转盘14的键槽140与侧盖12的卡制槽111内,则当驱动单元
13工作并通过减速装置130带动转盘14转动时,转盘14与侧盖12
因受到滑键142卡制而让轮毂1随之转动,则车轮3便会随之转动来
让预设车辆移动。

若欲解除轮毂1的卡制状态,只要抓握住调整旋钮2的旋转钮
21外部各指槽212,再将旋转钮21往相反方向转动,以将旋转钮21
上的两相对调转标记214,回转至复位、对正于原来的两相对的指示
标记112,即可利用导引手段211将凸块143,由远离中心孔101的
卡制侧2112,带动往导引手段211另一接近第一中心孔101的开放
侧2111,并在凸块143于导引手段211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块143
连动滑键142移动,使局部滑键142退出卡制槽111,供滑键142复
位、回归至转盘14的键槽140内,则可快速又准确地解除转盘14与
侧盖12的卡制,因为侧盖12脱离转盘14及其连接的减速装置130,
所以在以手动方式施力转动轮毂1及车轮3时,便不需要带动转盘
14及减速装置130,则可减少耗费的力气。

而轮毂1在侧盖12上的第一中心孔101外侧面,环设有一个或
多个卡制槽111(可呈齿状的一个、相对式的两个或放射线状的四个、
六个、八个或八个以上等不同数量,可依据不同应用预设车辆的设计
而变化卡制槽111的数量、型态或排列方式等,本实施例中以四个、
呈十字状排列为例作说明,但并未因此局限本发明的卡制槽111应用
数量、型态或排列方式等),以供轮毂1带动车轮3转动时,在任一
个卡槽111对位转盘14的键槽140时,即可供调整旋钮2的旋转钮
21转动,以利用导引手段211带动凸块143连动滑键142,使滑键
142在键槽140与卡制槽111间滑动、位移,达到快速又准确地卡制
或解除轮毂1以供切换电动或手动行进的目的,且卡制或解除的操
作,均相当简易、方便。

而在正常的运作状态时,调整旋钮2的旋转钮21呈卡制状态,
其滑键142的凸块143位于旋转钮21的卡制侧2112,且滑键142卡
持于侧盖12所设第一中心孔周缘的卡制槽111内,所以各行星齿轮
132及环齿轮133随着主动齿轮131、驱动单元13及内部相关的电磁
刹车松开一同运作时,装设有行星齿轮132的转盘14便会随之减速
转动,并让滑键142卡持的轮毂1随之同步转动,即可让轮毂1外部
的车轮3转动来使预设车辆移动、行进;若车轮3内部的驱动单元
13或相关的电磁刹车等发生故障或电力没电,而无法驱动车轮3转
动、行进时,则可将调整旋钮2的旋转钮21旋转,且可让旋转钮21
所设的卡制侧2112旋转离开滑键142的凸块143,并使开放侧2111
旋转位移至对正滑键142的凸块143,因为卡制侧2112远离内孔210
而开放侧2111接近内孔210,便可带动滑键142位移接近内孔210
并退出卡制槽111,则可供驱动单元13、主动齿轮131、行星齿轮132、
环齿轮133及转盘14等构件与轮毂1呈分离状态,即可利用手动方
式带动车轮3转动、行进;则车轮3可以利用电动或手动方式(如轮
椅用车轮旁的辅助扶手圈)推进,且装设车轮3的车辆(例如:轮椅、
代步车、手推车或三轮车等),可拥有多种驱动行进的作业模式,方
便车辆选择应用适当的行进方式。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中的轮毂1于转盘14外表
面,相对键槽140及滑键142的另一侧设有弹性卡扣144,而弹性卡
扣144为于转盘14表面设有容置孔1440,并于容置孔1440内依序
置入弹性体1441(本实施例的弹性体1441可为弹簧)、卡持球体1442,
且相对弹性卡扣144于调整旋钮2的旋转钮21表面设有分别位于导
引手段211两端外部的第一卡孔2113、第二卡孔2114,而供转盘14
的滑键142以凸块143嵌入位于旋转钮21的导引手段211一端开放
侧2111时,弹性卡扣144中的卡持球体1442卡制于导引手段211另
一端卡制侧2112外部的第二卡孔2114处,则当旋转调整旋钮2的旋
转钮21时,弹性卡扣144的卡持球体1442受到旋转钮21表面的压
缩,将卡持球体1442顶推入容置孔1440内、同时顶持弹性体1441
产生弹性变形,而将旋转钮21的导引手段211一端开放侧2111,旋
动离开转盘14上滑键142的凸块143,而将导引手段211的卡制侧
2112旋转移动至滑键142的凸块143处,即供转盘14上弹性卡扣144
对位第一卡孔2113位置,弹性卡扣144的卡持球体1442受到弹性体
1441的反弹推力,使卡持球体1442顶持进入第一卡孔2113,可以供
旋转钮21在转盘14外部旋动、进行卡制或解除的动作时,通过弹性
卡扣144的卡持球体1442在导引手段211外围两侧的第一卡孔2113
与第二卡孔2114间移动,造成手部转动旋转钮21时产生卡制定位的
扭动触感,同时利用卡持球体1442卡制在第一卡孔2113、第二卡孔
2114处形成暂时卡制作用,让旋转钮21定位在开放侧2111或卡制
侧2112的位置处时,不会受到外力推动或驱动单元13的带动而随轮
毂1转动或松脱,避免旋转钮21在转盘14外侧滑动,以供旋转钮
21达到确实开放或停止的定位。

实施例三

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中位于转盘14外的
旋转钮21,亦可于导引手段211两端的开放侧2111及卡制侧2112
内部,分别设置磁铁(可为普通磁铁、强力磁铁或永久磁铁等),开
放侧2111内部为磁铁2131,卡制侧2112内部为磁铁2132,而供旋
转钮21在转盘14外转动时,当旋转钮21以导引手段211的一端开
放侧2111或另一端卡制侧2112分别转动至顶靠滑键142的凸块143
时,即可分别利用开放侧2111或卡制侧2112内部的磁铁2131或2132
吸引凸块143或滑键142所埋设的磁铁213,亦可将旋转钮21暂时
卡制在转盘14上,不易松动或移动,以供转盘14被旋转钮21确实
限位,就不会因受到外力推动或驱动单元13的带动而随轮毂1转动
或松脱离开轮毂1,便可让旋转钮21达到确实开放或停止的定位。

实施例四

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中调整旋钮2的旋
转钮21于远离减速装置130的外侧壁凹设有由内孔210朝外直线延
伸(沿径向向外)的滑移槽215,限位止挡体22则于外周缘朝内凹
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固槽222,限位止挡体22的外侧再罩覆锁固有容
置于内孔210中的盖板23,盖板23上设有对正滑移槽215且延伸超
过卡固槽222的穿孔231,其穿孔231末端则设有穿置槽232,穿置
槽232的宽度大于穿孔231其他部位的宽度,再于盖板23外侧壁装
设有推抵组件24,该推抵组件24延伸有位于穿孔231中往复位移的
导柱241,导柱241内侧面向内延伸、形成穿过穿置槽232伸入滑移
槽215中的滑栓242,推抵组件24远离轮轴15的一端设有抵持部243,
且滑移槽215内装设有两端分别抵持滑移槽壁面及滑栓242以推抵滑
栓242卡入卡固槽222的弹性组件25(本实施例的弹性组件25可为
弹簧),另,推抵组件24更可于滑栓242邻近弹性组件25一侧设有
穿设于弹性组件25一端形成定位的导正凸块244,借由导正凸块244
让弹性组件25不易滑落,以方便进行组装。

当限位止挡体22的卡固槽222对正且连通于滑移槽215时,借
由推抵组件24的滑栓242受弹性组件25推动而由滑移槽215滑动,
使滑栓242一端位移进入卡固槽222,由于滑栓242位于滑移槽215
及卡固槽222中,则使用者施力于旋转钮21时,旋转钮21便无法被
转动,而当使用者确实要转动旋转钮21时,则先施力于推抵组件24
的抵持部243,将推抵组件24朝远离限位止挡体22的方向推动,则
推抵组件24的导柱241便会在盖板23的穿孔231中位移,而推抵组
件24的滑栓242则于滑移槽215中朝远离限位止挡体22的方向位移
脱离卡固槽222,同时滑栓242会抵压弹性组件25产生弹性变形,
因为此时滑栓242完全进入滑移槽215、即脱离卡固槽222的另一端,
所以旋转钮21便可顺利被使用者转动,因为旋转钮21的转动方向与
推抵组件24的推抵方向是不同的,便可避免无意间碰触而转动旋转
钮21,让预设车辆突然在电动与手动方式转换时误动作而导致乘坐
人员产生受伤的情况,所以推抵组件24便具有安全开关的功效,进
而达到提升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而当使用者又不需要转动旋转钮21来切换电动与手动方式时,
则将旋转钮21转动使其滑移槽215对正限位止挡体22的卡固槽222,
此时,弹性组件25的弹性恢复力便会推动滑栓242,使滑栓242一
端随着导引手段211的导引、位移进入卡固槽222内形成卡制,则旋
转钮21便会被锁住。

上述的推抵组件24可呈片状、杆状或球状等不同形状,且推抵
组件24的滑栓242先由盖板23的穿置槽232穿入至另一侧,再将推
抵组件24位移使导柱241进入穿孔231,且将盖板23及推抵组件24
装设于旋转钮21及限位止挡体22外侧,使推抵组件24的滑栓242
进入旋转钮21的滑移槽215内并抵压于弹性组件25使其产生弹性变
形,再将盖板23锁固于旋转钮21,由于盖板23的穿置槽232为延
伸位于限位止挡体22的卡固槽222邻近轴孔220一侧,所以在盖板
23锁固后,其推抵组件24的滑栓242便会受到限位止挡体22止挡
而无法位移到穿置槽232,所以推抵组件24便可确实定位而不会脱
离。

另,其限位止挡体22的卡固槽222为呈半圆凹陷状,且推抵组
件24的滑栓242邻近限位止挡体22一侧为呈相同于卡固槽222的半
圆凸出状,则当推抵组件24的滑栓242受到弹性组件25推动时,其
卡固槽222若对正于滑移槽215,则滑栓242便会滑移进入卡固槽222
并相贴合形成定位,而若推抵组件24或弹性组件25在过程中卡住,
使得滑栓242的半圆凸出状一侧仅有局部进入卡固槽222内,则转动
旋转钮21时,因为半圆凹陷状卡固槽222的一侧壁面会施力推抵于
滑栓242的半圆凸出状一侧,利用半圆壁面受力来导引推动滑栓242
退回滑移槽215中,因此就可避免因推抵组件24卡住而产生无法解
锁的问题,所以旋转钮21就可以顺利被使用者转动,如此利用键槽
140与滑键142、导引手段211滑移到卡制侧2112与开放侧2111同
时配合滑栓242与卡固槽222的卡固定位不脱离,以达到确实卡制或
解锁的作用。另,卡制槽111的数量越多越快速卡制或解锁,滑键
142在导引手段211内的动作距离即可相对缩短,旋转钮21的旋转
角度也相对缩小。

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发
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于轮
毂1的基座11、侧盖12内部设有容置空间10,并于容置空间10两
侧分别设有向外贯通的第一、二中心孔101、102,内部装设驱动单
元13,利用驱动单元13带动主动齿轮131、配合一个或多个行星齿
轮132及一个或多个环齿轮133转动减速,且一个或多个行星齿轮
132分别装设于转盘14内侧面,转盘14为位于第一中心孔101内,
再于转盘14外侧面设有键槽140、键槽140内装置具凸块143的滑
键142,而相对转盘14的键槽140及滑键142于侧盖12的第一中心
孔101外侧面,环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制槽111,以供旋动旋转钮21
时,利用旋转钮21内侧面导引手段211的滑槽带动凸块143、滑键
142由键槽140滑移至相对位置的卡制槽111内,即可达到利用旋转
钮21旋动而连动滑键142卡制轮毂1,供轮毂1与转盘14形成卡制
或解除,轮毂1及车辆车轮3可简易切换供驱动单元或手动方式带动,
进而达到方便手动推车辆的目的,以上动作皆为利用旋转钮21顶开
滑键142,使滑键142让轮毂1与转盘14形成卡制或解除作用,旋
转钮21的导引手段211亦可为凸块或椭圆轮来顶开滑键142来达到
卡制或解除;此外,更可于滑键142推抵处设置弹性组件25、借以
推抵或拉引滑键142归位,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目的、功效等,
及相关的设备、装置,皆应受本发明所涵盖,如滑槽行程的缩短、推
抵组件24结构的变化、盖板23的使用与否、滑键142构造的变更等,
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
围内。

故,本发明为主要针对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的设计,
为借由轮毂的一侧中心孔组装转盘,并于转盘外侧面设有键槽来装设
滑键,且中心孔外侧环设有相对键槽的一个或多个卡制槽,再配合转
盘外侧装设的调整旋钮,用旋转钮旋转带动滑键往卡制槽内滑移、卡
固,而达到利用旋转钮将轮毂与转盘卡制,以供驱动单元带动预设车
辆的车轮为主要保护重点,且若欲解除轮毂的卡制,只要再将旋转钮
转动以通过滑槽带动滑键离开卡制槽,即可供轮毂与预设车辆车轮利
用手动方式带动,达到方便切换驱动单元带动或手动方式带动预设车
辆行进的功效。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
即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
所为的简易修饰、替换及等效原理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发明的专
利保护范围内。

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控制车辆车轮转动或停止的结构,具体地说一种车辆车轮卡制及解除的操控结构,包括轮毂、转盘、调整旋钮及驱动单元,轮毂内部容置空间两侧设有中心孔向外贯通,且一侧中心孔外侧面环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制槽,并于容置空间内装设驱动单元,利用驱动单元带动转盘,转盘外侧面设有键槽以旋转对位于各卡制槽,键槽内活动装设有滑键,转盘中心设有轮轴穿设轮毂外侧且供组装调整旋钮的旋转钮,旋转钮内侧面设有导引手段带动滑键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