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牡丹籽榨油过程中的精炼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在牡丹籽榨油过程中的精炼工艺。
背景技术
榨油机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机器。榨油机原料,也就是油料作物按照种类分为植物原料和动物原料,在一般生产过程中,我们主要以植物原料为主。而植物原料又分豆科类和籽科类和麻科类,花生为豆料作物,历史上曾叫长生果、落花参、落地松、长寿果、无花果等。花生滋养补胃,延年益寿,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品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品种繁多,一般花生的化学成分为:水分5.33%~9.16%,油分44.27%~53.86%,碳水化合物9.89%~23.62%,蛋白质23.96%~33.94%,磷脂0.5%~1.5%,粗纤维2.67%~5.26%,灰分1.75%~2.58%,由此看出,花生含有大量的油分和蛋白质,是良好的油料作物,其中蛋白质23.96%~33.94%比瘦猪肉、牛肉和羊肉的蛋白质高1.5-2.5倍;比大米、面粉高5-13倍,且蛋白的消化系数很高,它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B1B6和维生素D、E及钙磷等矿物质。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二。长期以来花生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花生脂肪含量较高,食用时口感过腻,从而导致人体一系列多脂肪疾病的发生。华北地区榨油原料一般多为花生。油菜籽,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南北广为栽培,四季均有供产。油菜中含多种营养素,所含的维生素C丰富。北方小油菜原产中国西部,分布于中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菜油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是人体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菜油中维生素E含量丰富,达60毫克/100克油,尤其是甲型维生素E含量高达13毫克/100克油,为大豆油的2.6倍,而且在长期储存和加热后减少不多,可作为食品中维生素E的来源。油菜籽含油45%,亚油酸含量也上升到20%左右,至使低芥酸菜油的脂肪酸组成与茶油、花生油相似。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五年生亩产可达300公斤,亩综合效益可达万元,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甘肃油用牡丹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一年种百年收,成本低。由于牡丹籽榨油后出现油质异味等状况,无法满足人们使用,造成其价值无法体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由于牡丹籽榨油后出现油质异味等状况,无法满足人们使用,造成其价值无法体现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在牡丹籽榨油过程中的精炼工艺,该工艺能够使得最终得到的牡丹籽油油质达到食用标准,无异味、色泽明亮,使得消费者放心食用,价值高,解决了现有由于牡丹籽榨油后出现油质异味等状况,无法满足人们使用,造成其价值无法体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在牡丹籽榨油过程中的精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脱胶水化:在搅拌下升温至60℃,加入油中含磷量的4—5倍的沸水,水中溶入油重0.2%—0.3%的食盐,水温高于油温,当胶粒开始聚集,即开始慢速搅拌,并升温至75℃,当液面呈明显油路时,即停止搅拌,静置3—5小时,直至水化油脚与油脂分离合格,放出油脚,得脱胶油进入下一程序;
(2)油脂脱酸:将清毛油泵入锅内,搅拌均匀,使油温升至60℃,同时进行快速搅拌,转速为60转/分,将计量好的碱液均匀喷洒入油中,继续快速搅拌,使其与油充分混合,而后改为慢速搅拌,转速为30转/分,同时将温度升至75℃,至油与皂粒呈明显分离、易于沉淀时,停止鼓气,让皂粒沉降,静置3小时,然后用稍高于油温的热水进行洗涤,以除尽油中残存的皂粒等杂质,当油温降至60℃开始过滤,进入下一程序;
(3)脱色:采用活性白土以及添加活性炭作脱色剂,脱色油脂从贮油罐借助真空作用被吸入脱色锅内,在真空下加热至90℃,油中的空气和水分随之被脱去,再吸入液态脱色吸附剂,脱色吸附剂在油重的1—5%之间,在真空为绝对压力8千帕的充分搅拌条件下,油与剂接触约30分钟后,冷却至70℃,用泵送入过滤机中,除去脱色剂,得到脱色油;
(4)脱臭:首先开启节气喷射真空泵的蒸汽阀门和冷却水阀门,将脱臭锅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设定值时,开进油阀,利用真空将脱色油吸入脱臭锅,再开启导热油阀门,将锅内温度升至190℃,升温达到100℃时,即开启直接蒸汽,使锅中油充分翻动,喷直接蒸汽约3小时,整个脱臭过程中的真空,必须保持残压0.13—0.8千帕,直接喷射量约为加工油脂重量的5%—15%,脱臭时间到达前30分钟,关闭导热油升温系统,油脱臭完成后,关闭直接蒸汽,开启冷却冷门,油冷却70℃以下,最后关真空泵,破真空,泵出脱臭清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艺能够使得最终得到的牡丹籽油油质达到食用标准,无异味、色泽明亮,使得消费者放心食用,价值高,解决了现有由于牡丹籽榨油后出现油质异味等状况,无法满足人们使用,造成其价值无法体现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基于在牡丹籽榨油过程中的精炼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脱胶水化:在搅拌下升温至60℃,加入油中含磷量的4—5倍的沸水,水中溶入油重0.2%—0.3%的食盐,水温高于油温,当胶粒开始聚集,即开始慢速搅拌,并升温至75℃,当液面呈明显油路时,即停止搅拌,静置3—5小时,直至水化油脚与油脂分离合格,放出油脚,得脱胶油进入下一程序;
(2)油脂脱酸:将清毛油泵入锅内,搅拌均匀,使油温升至60℃,同时进行快速搅拌,转速为60转/分,将计量好的碱液均匀喷洒入油中,继续快速搅拌,使其与油充分混合,而后改为慢速搅拌,转速为30转/分,同时将温度升至75℃,至油与皂粒呈明显分离、易于沉淀时,停止鼓气,让皂粒沉降,静置3小时,然后用稍高于油温的热水进行洗涤,以除尽油中残存的皂粒等杂质,当油温降至60℃开始过滤,进入下一程序;
(3)脱色:采用活性白土以及添加活性炭作脱色剂,脱色油脂从贮油罐借助真空作用被吸入脱色锅内,在真空下加热至90℃,油中的空气和水分随之被脱去,再吸入液态脱色吸附剂,脱色吸附剂在油重的1—5%之间,在真空为绝对压力8千帕的充分搅拌条件下,油与剂接触约30分钟后,冷却至70℃,用泵送入过滤机中,除去脱色剂,得到脱色油;
(4)脱臭:首先开启节气喷射真空泵的蒸汽阀门和冷却水阀门,将脱臭锅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设定值时,开进油阀,利用真空将脱色油吸入脱臭锅,再开启导热油阀门,将锅内温度升至190℃,升温达到100℃时,即开启直接蒸汽,使锅中油充分翻动,喷直接蒸汽约3小时,整个脱臭过程中的真空,必须保持残压0.13—0.8千帕,直接喷射量约为加工油脂重量的5%—15%,脱臭时间到达前30分钟,关闭导热油升温系统,油脱臭完成后,关闭直接蒸汽,开启冷却冷门,油冷却70℃以下,最后关真空泵,破真空,泵出脱臭清油。
该工艺能够使得最终得到的牡丹籽油油质达到食用标准,无异味、色泽明亮,使得消费者放心食用,价值高,解决了现有由于牡丹籽榨油后出现油质异味等状况,无法满足人们使用,造成其价值无法体现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