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升降通讯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动升降通讯塔.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94543A43申请公布日20110615CN102094543ACN102094543A21申请号201110038066622申请日20110215E04H12/18200601E04H12/20200601E04H5/0220060171申请人无锡市华鹰移动照明有限公司地址214174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堰桥)开发区工业园标准厂房A1幢72发明人王建勇于震川张琴裴会娜74专利代理机构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32104代理人曹祖良54发明名称气动升降通讯塔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升降通讯塔,包括至少三只竖直设置的不在同一个竖直面内的气动升降桅杆,每只所述气动升降。
2、桅杆包括多级气缸,最下面一级气缸固定在桅杆框架内,每级气缸的连接处设置有抱闸,每级气缸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盘,同一层面相邻的所述连接盘之间设置有连接杆,相邻的所述气动升降桅杆上的相邻层面的所述连接盘之间通过拉索交叉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以大大提高负载重量;安装搭载方便,并且安全可靠;可以拆卸、移动,多次使用、重复架设;节省能源,环保效果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2094549A1/1页21一种气动升降通讯塔,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三只竖直设置的不在同一个竖直面内的气动升降桅杆(3),每只所述气动升降桅杆(3)包括。
3、多级气缸,最下面一级气缸固定在桅杆框架(2)内,每级气缸的连接处设置有抱闸(7),每级气缸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盘(4),同一层面相邻的所述连接盘(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相邻的所述气动升降桅杆(3)上的相邻层面的所述连接盘(4)之间通过拉索(6)交叉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升降通讯塔,其特征是同一层面相邻的所述连接杆(5)之间设置有撑杆(9)。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升降通讯塔,其特征是每根所述拉索(6)上设置有收紧器(10)。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升降通讯塔,其特征是所述桅杆框架(2)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相对的设置有第一支架(12)及第二支架(15),所述第。
4、一支架(12)与所述第二支架(15)之间设置有抱箍(13)。5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气动升降通讯塔,其特征是所述桅杆框架(2)固定在基站舱房(1)上。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升降通讯塔,其特征是所述气动升降桅杆(3)的顶层上设置有通讯设备(8)。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升降通讯塔,其特征是所述气动升降桅杆(3)有三只,呈正三角形排列。权利要求书CN102094543ACN102094549A1/3页3气动升降通讯塔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通讯塔,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动升降通讯塔。背景技术0002通讯塔在民用、国防通讯上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移动通讯领域。现有的通讯塔主要为钢架结构,其架设方法一。
5、般采用现场焊接,需要搭脚手架、使用重型起重机。现有通讯塔的主要问题是,设施庞大、笨重,运输不便;占地面积大;架设工程量大,危险性高;不适于建设非永久性、可移动的、可反复使用的中小型通讯基站。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动升降通讯塔,该通讯塔结构简单、架设方便,可移动、可反复使用。0004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气动升降通讯塔,包括至少三只竖直设置的不在同一个竖直面内的气动升降桅杆,每只所述气动升降桅杆包括多级气缸,最下面一级气缸固定在桅杆框架内,每级气缸的连接处设置有抱闸,每级气缸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盘,同一层面相邻的所述连接盘之间设置有连接杆,相邻的所述气动升降桅杆上的相邻层面。
6、的所述连接盘之间通过拉索交叉连接。0005同一层面相邻的所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撑杆。0006每根所述拉索上设置有收紧器。0007所述桅杆框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相对的设置有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抱箍。0008所述桅杆框架固定在基站舱房上。0009所述气动升降桅杆的顶层上设置有通讯设备。0010所述气动升降桅杆有三只,呈正三角形排列。0011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1、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以大大提高负载重量;2、安装搭载方便,并且安全可靠;3、可以拆卸、移动,多次使用、重复架设;4、节省能源,且不存在液压油泄露等问题,环保效果好。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
7、意图。0013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14图3为图1中的拉索的连接示意图。0015图4为本发明中的桅杆框架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5为图4的俯视图。0017图6为图4的右视图。说明书CN102094543ACN102094549A2/3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0019图1图6中,包括基站舱房1、桅杆框架2、气动升降桅杆3、连接盘4、连接杆5、拉索6、抱闸7、通讯设备8、撑杆9、收紧器10、底板11、第一支架12、抱箍13、螺栓14、第二支架15、螺栓16等。0020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气动升降通讯塔,采用气动升降桅杆3作为通讯塔的主体,包括。
8、至少三只竖直设置的不在同一个竖直面内的气动升降桅杆3。气动升降桅杆3的顶层上设置有通讯设备8。0021气动升降桅杆3最好采用三只,呈正三角形排列,三角形的边距根据塔高确定,越高边距越大。当然,本发明还可以使用更多个气动升降桅杆3来组合,组成的通讯塔结构以正多边形的布局最为稳定。0022每只气动升降桅杆3包括多级气缸,每级气缸的连接处设置有抱闸7,最下面一级气缸固定在桅杆框架2内。气动升降桅杆3通过充气使各级气缸上升,通过锁紧抱闸7产生的制动力保持高度。桅杆框架2固定在基站舱房1上,当然也可直接固定在地面基础上。0023每级气缸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盘4,同一层面相邻的连接盘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连接。
9、杆5用铝合金圆管制作,在圆管的两端焊接连接头,将连接头与连接盘4用螺栓固定。如图2所示,同一层面相邻的连接杆5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撑杆9。连接杆5和撑杆9最好采用铝合金管。0024如图3所示,相邻的气动升降桅杆3上的相邻层面的连接盘4之间通过拉索6交叉连接,起到稳定每一层面的作用。每根拉索6上设置有收紧器10,起收紧拉索6的作用。拉索6最好采用钢丝绳制作。0025如图4图6所示,桅杆框架2包括底板11,底板11上相对的设置有第一支架12及第二支架15。第一支架12及第二支架15用矩形钢管焊接成长方形框架。第一支架12与第二支架15之间设置有抱箍13,抱箍13可以设置有多组。每组抱箍13。
10、包括分别通过螺栓16固定第一支架12及第二支架15上的半圆抱箍13,两个半圆抱箍13之间通过螺栓14连接成一体,将气动升降桅杆3固定在其中。0026桅杆框架2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对气动升降桅杆3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气动升降桅杆3运输、安装时受外力撞击而发生变形;二是方便气动升降桅杆3与通讯基站舱房1固定连接。由于气动升降桅杆3是铝合金制造成的圆柱体,不能在气动升降桅杆3上进行焊接、打孔,无法与其他物体直接进行连接,加桅杆框架2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0027本发明是一种由机械自锁式气动升降桅杆3、连接杆5和拉索6构成,以气泵为动力,推动桅杆3分级上升、分层架设的新型通讯设施,其架设过程如下。
11、以三只气动升降桅杆3为例,当气动升降桅杆3与通讯基站舱房1呈等边三角形的固定连接后,安装顶层一级的铝合金连接杆5,并将通讯天线等通讯设备8安装在顶层上。三只气动升降桅杆3除顶级外,其余各级用抱闸7锁定;启动气泵,同时向三只桅杆3充气;当三只桅杆3的第一级(即最上面的一级)升至最高点时,关闭气泵,锁紧抱闸7,安装第二级连接杆5和拉索6;打开气阀,排除桅杆3内空气。松开第二级抱闸7,按上述方法实现第二级塔层的架设。给桅杆3充气,进行上升架设时,气压高低可根据负载的大小来决定。0028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可以弥补杆状通讯塔稳定性差的缺说明书CN102094543ACN102094549A3/3页5陷,可以大大提高负载重量;2、安装搭载方便,无需使用重型起重设备和其他专用设施,并且安全可靠;对地形地貌要求不高,尤其适合于在山区或其他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各种形式的建筑物上搭设,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和空间,节约资源;3、可以拆卸、移动,多次使用、重复架设;4、节省能源,且不存在液压油泄露等问题,环保效果好。说明书CN102094543ACN102094549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94543ACN102094549A2/3页7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94543ACN102094549A3/3页8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945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