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032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0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89058.X

申请日:

2015.04.20

公开号:

CN104820257A

公开日:

2015.08.0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00申请日:20150420|||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00;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G02B6/00

申请人: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天龙

地址:

100176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环中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代理人:

鞠永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侧面,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设置有网点,框架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网点面和导光板的侧面的网点的反射,从出光面射出。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采用网点和网点面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以及采用框架反射光线的效果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易于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通过反射片反射光线的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四周是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网点面都相交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所述非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与入光面不同的面,所述入光面为光线从所述导光板进入的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垂直;或者,
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存在倾角。

3.  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
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网点面都相交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所述非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与入光面不同的面,所述入光面为光线从所述导光板进入的面,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所述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网点面和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网点的反射,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垂直;或者,
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存在倾角。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侧反射片,
所述侧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框架之间,用于反射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射出的光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与所述侧反射片的接触面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底反射片,
所述底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所在侧。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侧反射片,所述侧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框架之间,用于反射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射出的光线;
所述底反射片和所述侧反射片成一体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和遮光片,
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在侧;
所述遮光片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面的边缘,且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遮光片的覆盖范围内。

10.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3至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背光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英文: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广泛应用于显示领域,LCD通过两块导电玻璃基板形成电场,驱动位于该两块导电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实现显示功能,液晶分子本身并不发光。背光源(英文:Back Light Unit,简称:BLU)是一种位于LCD背后,用于为LCD提供背光的光源,液晶分子通过对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调制,使得LCD显示图形或字符,背光源的发光效果直接影响LCD的显示效果。
请参考图1,其示出的是现有的背光源01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背光源01:包括:底反射片011、框架012、导光板(英文:light guide plate,简称:LGP)013、光学膜片组014、灯管组(图中未示出)、遮光片015和铁框016。其中,导光板013的一侧为出光面A,另一侧为网点面B,四周是与出光面A和网点面B都相交的侧面,示例地,网点面B为设置有点状凸起的面。光学膜片组014设置在导光板013的出光面A所在侧,遮光片015设置在光学膜片组014远离导光板013的一面的边缘,底反射片011设置在导光板013的网点面B所在侧,框架012设置在导光板013的侧面,铁框016设置在框架012的外侧。其中,当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时,灯管组(图1未示出)设置在导光板013与框架012之间,当背光源为直下式背光源时,灯管组(图1未示出)设置在导光板013与底反射片011之间,灯管组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013后,从导光板013的出光面A射出,并通过光学膜片组014,打在显示面板上。其中,网点面B能够对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使进入网点的多条呈不同走向的散射光线交汇,有效提高出光面A的亮度。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光的利用率,避免光线从导光板013的侧面射出,一方面,当背光源01的尺寸较大时,在导光板013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对能够从导光板013的侧面射出的光线进 行反射,使得光线从出光面A射出,另一方面,当背光源01的尺寸较小时,采用框架012对能够从导光板013的侧面射出的光线进行反射。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随着LGP的薄型化,LGP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LGP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而受制于框架本身的材质,采用框架反射光线的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LGP的薄型化,在LGP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越来越难以实施;而采用框架反射光线的反射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
所述导光板的四周是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网点面都相交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所述非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与入光面不同的面,所述入光面为光线从所述导光板进入的面。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垂直;或者,
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存在倾角。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
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与所述出光面和所述网点面都相交的侧面,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所述非入光面为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中与入光面不同的面,所述入光面为光线从所述导光板进入的面,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所述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所述网点面和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网点的反射,从所述出光面射出。
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垂直;或者,
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出光面存在倾角。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侧反射片,
所述侧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框架之间,用于反射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射出的光线。
可选地,所述框架与所述侧反射片的接触面平行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底反射片,
所述底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所在侧。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还包括:侧反射片,所述侧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与所述框架之间,用于反射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射出的光线;
所述底反射片和所述侧反射片成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背光源还包括:光学膜片组和遮光片,
所述光学膜片组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在侧;
所述遮光片设置在所述光学膜片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面的边缘,且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在所述出光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遮光片的覆盖范围内。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选方式所述的背光源。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侧面,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框架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网点面和导光板的侧面的网点的反射,从出光面射出。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采用网点和网点面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以及采用框架反射光线的效果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易于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通过反射片反射光线的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02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导光板02的一侧为出光面M,另一侧为网点面N,四周是与出光面M和网点面N都相交的侧面W,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非入光面为导光板02的侧面W中与入光面不同的面,入光面为光线从导光板02进入到导光板02的面。
其中,若背光源为直下式背光源,光线从导光板02的另一侧进入导光板02,即光线从导光板02的网点面N进入导光板02,导光板02的侧面W中所有面均设置有网点;若背光源为侧入式背光源,光线从导光板02的侧面中的任一面进入导光板,导光板02的侧面W中除任一面之外的面均设置有网点,其中,该任一面即为导光板02的入光面。
网点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使进入网点的多条呈不同走向的散射光线交汇,有效提高出光面的亮度。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网点的疏密程度和大小,使得导光板02均匀发光。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通过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的问题,达到了不粘贴侧反射片也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的效果,提高了光 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网点面N的边缘为留白区,其中,留白区即为未设置网点的区域。由于在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装配在导光板02的上方,且显示面板的边缘通常为黑色的封边区域,在显示装置组装完成后,显示面板的黑色封边区域覆盖在网点面N的边缘,即使在网点面N的边缘设置网点,该网点也无法实现反射光线的功能,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在网点面N的边缘设置网点,这样可以节省设置网点所采用的材料。
可选地,请参考图3,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02的截面图,参见图3,导光板02的侧面W与出光面M垂直。
由于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的侧面与出光面垂直,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现有的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实现对光线的反射,无需对现有的导光板进行改造,避免了对导光板进行改造,且相比于现有技术,实现了更好的反射效果。
可选地,请参考图4,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导光板02的截面图,参见图4,导光板02的侧面W与出光面M存在倾角,该倾角可以为a。其中,该倾角不等于90度,对于出光面M而言,该侧面W为斜面,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可以增大导光板02的侧面W的面积,使得在导光板02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易于实施。其中,当侧面W为斜面时,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导光板02的网点面N边缘的留白区,将现有的垂直于出光面M的侧面W设置为与出光面M存在倾角。
需要说明的是,图4示出的是该倾角a小于90度时的情况,实际应用中,该倾角还可以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来对光线进行反射,且将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设置为斜面后,可以在导光板02的侧面W粘贴侧反射片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在网点反射的基础上,通过侧反射片进一步对光线进行反射,从而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导光板02可以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法,采用透明压克力板材制作而成,压克力板化学名称是甲基丙烯酸甲脂,其具有很高的透光率和扩冲击能力强,采用该材料制成的导光板具有很强的导光功能。网点面N以及 导光板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上的网点可以是采用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材料,利用网版印刷的方式在导光板02的另一侧以及其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印上扩散点形成,该扩散点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或者,网点面N以及导光板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上的网点还可以是在导光板02射出成型时,在甲基丙烯酸甲脂中加入少量不同折射率的颗粒状材质,直接在导光板02的另一侧以及其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上形成密布的微小凸点;或者,还可以采用蚀刻的方式,在导光板02的另一侧以及其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上形成网点,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网点的形成方式做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通过将导光板的侧面设置为斜面,使得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易于实施,且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通过网点和侧反射片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以及采用框架反射光线的效果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易于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通过反射片反射光线的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请参考图5,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05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背光源05包括:图2所示的导光板02、框架051和灯管组(图5中未示出)。
导光板02的一侧为出光面M,另一侧为网点面N,四周是与出光面M和网点面N都相交的侧面W,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非入光面为导光板02的侧面W中与入光面不同的面,入光面为光线从导光板02进入导光板02的面,框架051设置在导光板02的侧面。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网点面N和导光板02的侧面W的网点的反射,从出光面M射出。
其中,导光板02的侧面W与出光面M垂直;或者,导光板02的侧面W与出光面M存在倾角,图5中以导光板02的侧面W与出光面M存在倾角,且以该倾角小于90度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当导光板02的侧面W与出光面M存在倾角时,为了使导光板02的侧面W与框架051紧密接触,框架051与导光板02的接触面平行于导光板02的侧面W。
其中,灯管组可以设置在框架051与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入光面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导光板02的网点面N所在侧。若灯管组设置在框架051与导光板 02的侧面W中的入光面之间时,该背光源05可以称为侧入式背光源,灯管组设置在导光板02的网点面N所在侧时,该背光源05可以称为直下式背光源。其中,灯管组可以包括多个灯条,该多个灯条可以阵列排布在框架051与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入光面之间,示例地,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入光面可以设置灯槽,可以通过该灯槽将灯条固定在框架051与导光板02的侧面W中的入光面之间,或者,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设置固定灯管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框架051可以高于出光面M所在平面,也可以与出光面M所在平面平齐,图5示出的是框架051高于出光面M所在平面的情况,此时,框架051高出出光面M的部分可以称为挡墙,如图5所示的挡墙U;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中的背光源通常不包括挡墙,因此,当框架051与出光面M所在平面平齐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更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与出光面和网点面都相交的侧面,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网点面和导光板的侧面的网点的反射,从出光面射出。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的问题,达到了不粘贴侧反射片也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的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请参考图6,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05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源05在图5所示的背光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优选的部件,使得该背光源05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光效果。参见图6,该背光源05还包括:侧反射片052。
侧反射片052设置在导光板02的侧面W与框架051之间,该侧反射片052可以用于反射从导光板02的侧面W射出的光线,使得从导光板02的侧面W射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02,并从导光板02的出光面M射出。
由于框架051与导光板02的接触面平行于导光板02的侧面W,而侧反射 片052设置在导光板02的侧面W与框架051之间,因此,框架051与侧反射片051的接触面平行于导光板02的侧面W。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背光源05还包括:底反射片053。
底反射片053设置在导光板02的网点面N所在侧,优选地,为了便于侧反射片052的装配,底反射片053和侧反射片052可以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背光源05还包括:光学膜片组054和遮光片055。
光学膜片组054设置在导光板02的出光面M所在侧。实际应用中,光学膜片组054通常包括:扩散片0541、棱镜片0542和保护片0543,扩散片0541设置在导光板02的出光面M所在侧,棱镜片0542设置在扩散片0541上,保护片0543设置在棱镜片0542上。其中,扩散片0541可以对从导光板02的出光面M射出的光进行调整,使得通过扩散片0541的光线更加均匀,提高光线的质量;棱镜片0542可以由上棱镜片和下棱镜片叠加而成,其可以是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厚度在50到300微米之间,棱镜片0542的上表面均匀而整齐的覆盖着一层棱镜结构,棱镜片0542放置在扩散片0541上,其可以改善光的角度,将从扩散片0541射出的,向各个角度发散的光线汇聚到轴向角度上,在不增加总光通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轴向亮度;保护片0543用于保护棱镜片0542以及分布在其后的扩散片0541和导光板02等。其中,扩散片0541、棱镜片0542和保护片0543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遮光片055设置在光学膜片组054远离导光板02的一面的边缘,且导光板02的侧面W在出光面M上的投影落在遮光片055的覆盖范围内。其中,遮光片055的设置可以避免从保护片0543射出的光线的漏失,从而避免包括该背光源的显示装置漏光。
进一步地,背光源05还包括:铁框056。铁框056设置在框架051的外侧,其中,铁框056的结构及其作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框架051可以高于保护片0543远离导光板02的表面所在的平面,也可以与保护片0543远离导光板02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平齐,框架051高于保护片0543远离导光板02的表面所在的平面时,背光源05如图6所示,此时,框架051高出保护片0543远离导光板02的表面所在的平面的部分可以称为挡墙,如图6所示的挡墙V。
当框架051与保护片0543远离导光板02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平齐时,背光源05如图7所示,参见图7,框架051与保护片0543远离导光板02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平齐,遮光片055设置在光学膜片组054远离导光板02的一面的边缘与框架051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是以背光源05包括铁框056为例进行说明的,事实上,在背光源05还可以不包括铁框,仅由导光板02、框架051、灯管组、侧反射片052、底反射片053、光学膜片组054和遮光片055组成,此时,背光源05的结构可以如图8所示,参见图8可知,在该图8中,框架051不包括挡墙,且背光源05不包括铁框。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中的背光源通常不包括挡墙和铁框,因此,图8提供的背光源05更适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产品。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与出光面和网点面都相交的侧面,侧面与出光面存在倾角,且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网点面和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的网点的反射,从出光面射出。本发明通过将导光板的侧面设置为斜面,使得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易于实施,且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设置网点,通过网点和侧反射片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以及采用框架反射光线的效果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易于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通过反射片反射光线的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请参考图9,其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09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该显示装置09包括:显示面板091和背光源05。其中,显示面板091的边缘设置有黑色封边区域Q,背光源05可以为图5至图8任一所示的背光源,本实施例以该背光源05为图6所示的背光源为例进行说明,背光源05为图5、图7或图8所示的背光源时,可参考本实施例,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黑色封边区域Q的面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导光板02的侧面W在出光面M上的投影的面积。
该显示装置09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05也适用于双屏显示装置,双屏显示装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所在侧和网点面所在侧都设置有显示面板,以实现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的双屏显示,背光源05应用于双屏液晶显示装置时,其实现过程与本实施例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背光源05中的框架051包括挡墙V和铁框056为例进行说明的,框架051不包括挡墙V,且背光源05不包括铁框056时,显示装置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考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与出光面和网点面都相交的侧面,侧面与出光面存在倾角,且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有网点,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网点面和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的网点的反射,从出光面射出。本发明通过将导光板的侧面设置为斜面,使得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易于实施,且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设置网点,通过网点和侧反射片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由于导光板的侧面变得越来越窄,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的实施难度较大以及采用框架反射光线的效果较差的问题,达到了易于在导光板的侧面粘贴侧反射片,通过反射片反射光线的效果,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源包括:导光板、框架和灯管组,导光板的一侧为出光面,另一侧为网点面,四周是侧面,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设置有网点,框架设置在导光板的侧面;灯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网点面和导光板的侧面的网点的反射,从出光面射出。本发明通过在导光板的侧面中的非入光面上设置网点,采用网点和网点面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解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