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搅拌桩成桩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场地软土地基处理中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背景技术
由于软土的强度低,不能承受较大负载。同时软土压缩性高,易造成建筑物基础产生较大沉降,因此软土作为建筑物地基十分不利,需要加固处理。深层搅拌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加固处理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特别的深层搅拌机械,在软土地层深处就地把土和固化剂(水泥、石灰等材料)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足够强度的固结体。
现有的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其中A机架(高度大于18米)就地定位;B搅拌头钻进下沉至设计标高,把原状土结构打松;C边提杆边喷水泥浆液上升,把软土与水泥浆液强制拌和;D重复搅拌钻进下沉,使水泥和土拌和更均匀;E重复搅拌上升,也可再喷浆。现行的施工机械及成桩工艺有局限性:
1.机架高大,高度大于18米,占地面积数十平方米,必须离开建筑物3米距离以上才能施工,3米以内就无法使用。
2.施工前必须破坏已有地表,开挖施工槽,影响交通。
3.开挖地表就会产生振动和噪声,同时泥浆溢流,污染环境。
4.所形成的搅拌桩直径固定,不能灵活变化,有时造成材料与工期浪费,增加投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配备了变径搅拌桩钻头,改变了整套深层搅拌机械,形成了一种新的变径搅拌桩成桩工艺。
本发明的变径搅拌桩成桩工艺是(见图2所示):
1.变径搅拌桩施工钻头上部接上与设计桩长同等长度钻杆(口径最小可到5公分)并与钻机钻杆连接定位;
2.在钻机钻杆转动下,钻头的活动部件与垂直方向倾斜成某一角度,边下沉边打松桩径可变的设计桩位范围内的原状土;
3.边提杆上升边喷固结剂浆液;
4.再从已形成的搅拌桩桩顶钻进下沉至桩底;
5.重复提杆上升边喷固结剂浆液,或不喷固结剂浆液;
6.提升到桩顶,成桩完毕。
一种变径搅拌桩钻头,由连接轴和活动部件用销轴连接组成,其特征是:连接轴,由螺杆和圆柱体形成,螺杆中心有一灌浆孔,圆柱体有一与活动部件连接的长槽,与长槽垂直方向有一连接销轴孔;
活动部件,其一端端部为圆弧形和有一腰圆连接孔,另一端为一十字形钻头,中部为麻花形螺旋钻体。
本发明的优越功效如下:
1.使用常规小型钻机(如SGZ型)高度小(小于2米),占地面积小(仅1-2平方米),距建筑物0。3米距离就能施工,因此适应性强,在钻头上采用逐段连接钻杆,钻杆长度可按需(设计桩长)控制。
2.由于使用变径搅拌桩钻头,因此不用开挖施工槽,只需在地面上钻出直径最小仅5公分的小孔,不影响交通。
3.不挖施工槽,不破坏地表,就没有振动、噪音及污染。
4.由于使用逐段连接钻杆及变径搅拌桩施工钻头,使得搅拌桩的直径与长度均可按设计需要控制,灵活方便,节约工程量,降低造价。
5.由于转速较高,可以重复搅拌,增大搅拌桩的均匀度,成桩所化的时间比现有设备所化时间少。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搅拌桩施工机械及工艺流程
图2为本发明的搅拌桩施工机械及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变径搅拌桩钻头结构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0-连接轴 20-活动部件
11-连杆 21-连接孔
12-灌浆孔 22-麻花形螺旋钻体
13-长槽 23-十字形钻头
14-销轴孔具体实施方式
除本发明的前述施工工艺外,其中与钻机钻杆配合应用的关键部件是:变径搅拌桩钻头(见图3所示),由连接轴10和活动部件20用销轴连接组成,其特点是:连接轴10由螺杆11和圆柱体形成,螺杆中心有一灌浆孔12,圆柱体有一与活动部件连接的长槽13,与长槽13垂直方向有一个连接销轴孔14;活动部件20的一端端部为圆弧形和有一腰圆连接孔21,另一端为十字形钻头23,中部为麻花形螺旋钻体。在工作实施中,活动部件可偏离中心垂直线形成某一角度(θ),其最大角度可达90°(见图3所示)。
必须指出,本发明的实施工艺,其变径搅拌桩钻头,在实施中可根据设计要求,改变不同的倾斜角度,达到不同直径地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