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开的折叠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门,特别是一种可旋开的折叠门。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门如图1所示,是由两扇由多片两侧铰链的板片1所组成的折叠门2,且该多片铰链的板片1以导轮滑设于上、下导轨4、5内,该两扇折叠门2的中间设有闸锁。开门时,打开闸锁将折叠门2折叠推向两侧,并用卡持机构将其卡持;关门时,掰动卡持机构使处于非卡持状态,将左右两扇折叠门2拉合,并用闸锁锁固。这种折叠门多用作店铺或车库闸门,其虽具有牢固及使用方便的优点,但折叠后的门仍在门的左右占据一定的空间,不能使前面全部敞开,故有改进的必要。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折叠后可旋开的可旋开的折叠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旋开的折叠门,包括两扇由多片两侧铰链的板片所组成的折叠门,折叠门的最外边是活动外边板管,折叠门的最里边是固定内边板管;且该多片铰链的板片及活动外边板管以导轮滑设于导轨内,该两扇门地中间设有闸锁,且于导轨两侧适当位置处设有卡持机构;其特征是:
该上、下导轨是由三段组成,即左、右可转动分离上导轨和中段固定上导轨,左、右可转动分离下导轨和可卸下导轨;且于左、右可转动分离上、下导轨的一侧平行固设一转向轨,该转向轨近墙端以门轴门枢装置固定于墙壁,其中,上门轴穿过上门枢的轴承与一导轨固接,该导轨的下面沿轴向开有长孔,导轨的另一端于长孔内装有滑轮支杆,上面固设一支架,该支杆由长孔中向下伸出与可转动分离上导轨固接,该支架铰接一连杆,该连杆的另一端与固接于门枢上方墙上的支座枢接。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
该左、右可转动分离上导轨与下导轨与内边板管之间的直角处固设有三角板。
该卡持机构是在三角板上设有卡环,且于折叠门的外边板管上设有挂钩。
该卡持机构是在外边板管内设有偏心扭盘,该偏心扭盘连接偏心推动杆,该偏心推动杆分别与滑设于外边板管内的上、下推动杆连接,且于上、下导轨上设有供上、下推动杆插入的卡孔。
该左、右可转动分离上、下导轨与可卸上、下导轨间是设成斜面结合。
上、下门轴分别设于上、下转向轨的端部,其中,上门轴的下部设有滑轮,上门轴穿过上转向轨的长孔及设于墙上的上门枢的轴承与导轨固接,下门轴的下端以滚珠轴承枢设于下门枢内。
下门轴上套设一导轮,下转向轨架设于该导轮上。
可转动分离下导轨的近门轴的端部设有以滚珠轴承枢设的万向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清脱,启闭宽度自如,折叠后可转90。轻巧推入少占室内空间。
为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显著进步有进一步了解,兹列举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折叠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可旋转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7、8是安装于导轨端部的滑轮支杆与支架的结构图,其中图7是图6的侧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
图9是上门轴门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上门枢安装示意图。
图11是下门轴门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N-N剖视图。
图13是图11M-M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侧视图。
图15、16、17是本发明的折叠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6是图15的侧视图,图17是图15的A-A剖视图。
图18、19是显示本发明的折叠门折叠后角板锁扣固定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9是图18的P-P剖视图。
图20是图3的B向剖视图,显示折叠门折叠后的状况。
图21是本发明折叠门偏心扭盘推动杆卡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15、16、17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可旋开的折叠门,包括两扇由多片两侧铰链的板片1所组成的折叠门2,折叠门的最外边是活动外边板管21,折叠门的最里边是固定内边板管22;且该多片铰链的板片1以导轮3滑设于导轨内,该两扇门的中间设有闸锁,且于导轨两侧适当位置处设有卡持机构;以上所述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发明的特征是:
该上下导轨是由三段组成,即左、右可转动分离上导轨41和中段固定上导轨42,左、右可转动分离下导轨51和可卸下导轨52;且于左、右可转动分离上、下导轨41、51的一侧平行固设上、下转向轨61、62。如图3、4、5所示,该转向轨61、62近墙端以门轴门枢装置固定于墙壁,上门轴71穿过上门枢81的枢孔811与一导轨9固接,该导轨9的下面沿轴向开有长孔91,导轨9的另一端于长孔91内装有滑轮支杆10,上面固设一支架11,该支杆10由长孔91中向下伸出与可转动分离上导轨41固接,该支架11铰接一连杆12,该连杆12的另一端与固接于门枢上方墙上的支座13枢接。
如图15、16、18、19、20、21所示,该左、右可转动分离上导轨41、下导轨51与内边板管22的直角处固设有三角板14;所说的卡持机构是于三角板14上设有卡环18,且于折叠门2的外边板管21上、下设有挂钩19。当折叠门2向两端折合后以折叠门2外边板管21上所设挂钩19钩扣于三角板14上的卡环18而扣定成一整体。上述卡持机构还可以是在外边板管21内设有偏心扭盘23,该偏心扭盘23连接偏心推动杆24、25,该偏心推动杆24、25分别与滑设于外边板管21内的上、下推动杆26、27连接,且于上、下导轨41、51上设有供上、下推动杆26、27插入的卡孔。在图示实施例中,折叠门上部还可设有窗户,窗户的下框设有中导轨92,则于中导轨92上设有供上推动杆26插入的卡孔,在中导轨92与上导轨41之间滑设有顶杆28。当折叠门向两端折合后,旋转折叠门2外边板管21内所设的偏心扭盘23,通过偏心推动杆24、25使上、下推动杆26、27分别插入上、下导轨41、51上所设卡孔而卡持成一体。对于设有窗户的折叠门,则上推动杆26插入中导轨92上所设卡孔并推动顶杆28使插入上导轨41上所设卡孔内而达卡持成一体。
该左、右可转动分离上、下导轨41、51与可卸上、下导轨42、52间是设成斜面结合。在关门时将可卸下导轨52插入,使斜面对合成一整体。开门时,当折叠门向两端折合进入上、下导轨41、51后,将可卸下导轨52卸去,以免影响行人与车辆行走。
如图9、10、11、12所示,该上、下门轴71、72分别设于上、下转向轨61、62端部,其中,上门轴71的下部设有滑轮711,上门轴71穿过上转向轨61的长孔611及设于墙上的上门枢81的轴承与导轨9固接,下门轴72的下端以滚珠轴承15枢设于下门枢82内。
下门轴72上套设一导轮16,下转向轨62架设于该导轮16上。
下导轨51的近门轴的端部设有以滚珠轴承枢设的万向轮17。其作用是,使折叠门旋转轻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