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结构.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7386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4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27726.8

申请日:

2003.08.08

公开号:

CN1580943A

公开日:

2005.02.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3B21/46

主分类号:

G03B21/46

申请人: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许年辉; 吴上炫; 苏文贤

地址:

台湾省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何秀明;李晓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进气结构设置在具有发热元件的投影装置内,该进气结构包括进气口、导风管及风扇,其中进气口开设在投影装置的机壳上,导风管入口端连接于进气口,出口端位于发热元件一侧,而风扇位于发热元件附近;通过风扇抽风使外界空气流由进气口经导风管集中进风至装置内,并直接导向并流经发热元件,使空气流可发挥最大效果以冷却发热元件,从而提高发热元件的冷却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进气结构,设置于具有至少一发热元件的投影装置内,所述进 气结构包括: 至少一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投影装置上; 至少一导风管,其入口端连接在所述进气口,出口端位于所述发热元 件附近;以及 一风扇,位于所述发热元件附近,使外界空气流经发热元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具有曲折气流流通 路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的出口端连接至少 一分歧管。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具有直风道。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的出口端连接至少 一分歧管。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出口端接近所述发 热元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风扇位于发热元件和导风 管附近,以导引外界空气流流经发热元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入口端面积依照进 气口面积设置。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导风管数目依照发热元件 数目设置。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发热元件与导风管出口 间的距离为1~10mm。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可以是集成柱。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可以是继电器。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可以是聚光镜。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可以是电子元 件。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结构,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可以是色轮。

说明书


进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气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投影装置的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图2和图3,公知的投影装置10的进气结构11在投影装置10下盖12上开设数个进气孔111,并在进气孔111附近设置一风扇112,将光学引擎壳体14内的发热元件13如:集成柱(integration rod)、继电器、聚光镜等等设置在进气孔111附近,当启动风扇112时将外界空气流由进气孔111抽至投影装置10内,而空气流流经发热元件13附近,藉以冷却发热元件13。

    然而进气孔111与风扇112间并没有导流设计,因此外界空气流将以最短或阻抗最小的路径并无拘束地流入风扇112,使得散热气流不能集中于发热元件13,以便发挥最大的散热效果来冷却发热元件13;而目前解决方式是利用增加风扇数量、转速或增大进气孔111的面积来增加空气流量,以提高发热元件13的冷却效率,但这种方式易导致装置10内的光线和噪音由进气孔111泄漏出去,致使风扇噪音提高从而影响视听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结构,利用导风管设置来集中进风量,使空气流可发挥最大效果来冷却发热元件,避免增加风扇数量和转速,从而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结构,利用导风管引导空气至发热元件附近,使冷却空气可直接流经发热元件,达到提高强制对流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结构,利用导风管的设置,缩小进气面积,有效阻绝漏光和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进气结构设置在一具有发热元件的投影装置内,该进气结构包括进气口、导风管和风扇,其中进气口开设在投影装置上,导风管入口端连接于进气口,出口端位于发热元件一侧,而风扇位于发热元件附近;利用风扇抽风使装置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力,迫使外界空气流由进气口经导风管集中进风至装置内,直接导向并流经发热元件,使空气流可发挥最大效果来冷却发热元件,从而降低发热元件的温度。

    【附图说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其余功效,现举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公知投影装置进风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公知投影装置进风结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3是公知投影装置进风结构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进风结构地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进风结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进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进风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4和图5,本发明进气结构30设置在一投影装置20内,投影装置20内设有发热元件21,如:集成柱、继电器、聚光镜、电子元件或色轮等等,发热元件21装设在光学引擎壳体22内。

    进气结构30包括一进气口31、一导风管32以及一风扇33;其中进气口31设于投影装置20底部;导风管32为一直风道的中空管体,导风管32的数目可依照发热元件21的数目或不同集中位置设置,且入口端321连接于进气口31,进气口31的面积依照导风管32的面积设定,使导引空气流由进气口31集中经导风管32进入投影装置20内,导风管32出口端322位于发热元件21上,并尽量接近发热元件以提高直接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导风管32位于发热元件21(如:集成柱)下侧,并与发热元件21有一定距离(约1~10mm);风扇33位于发热元件21附近,使导引外界空气流流至投影装置20内且可流经发热元件21。

    参阅图6,当启动风扇33时使投影装置20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力而形成负压,迫使外界空气流由进气口31进入后通过导风管32导引排至投影装置20内,直接流经位于导风管32出口端322的发热元件21,以改变热边界层厚度并提高强制对流,以增加传热效率,达到有效冷却发热元件21,最后由风扇33带走散热空气。

    由于导风管32的设置,可集中由进气口31进入的空气,并完全导向位于导风管32出口处322的发热元件21,利用横向流冷却来提高散热效率,因此,可使外界空气流充分发挥效能来冷却投影装置20内的发热元件21,与公知的无导引设计的进气结构相比较,本发明的进气结构30不需要增加进气口31的面积来提高进风量,或者增加风扇数量、转速即可有效地将发热元件21的温度降低20~30℃,发热元件21维持在容许温度下,确保其功能运作正常,可靠度和寿命不致因高温而衰减。

    另外,由于利用导风管32的设计使进风集中,提高冷却发热元件21的效果和进风量,使进气口31的面积可比公知进气结构的面积缩减,所以可减低漏光和噪音。

    参阅图7所示,导风管32A也可是具有曲折气流流通路径的中空管体,以更有效地阻绝漏光或噪音,本实施例中将导风管32A的出口端322A进行垂直弯折,并在出口端322A连接数个分歧管323,将空气流导向分布于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21A、21B、21C,分歧管323的数目、以及分布位置根据发热元件21设置,再由风扇33将散热空气抽离,以冷却发热元件。

    以上所述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较佳实施例,凡依照本发明所做出的任何变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下都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

进气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进气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进气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气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气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进气结构设置在具有发热元件的投影装置内,该进气结构包括进气口、导风管及风扇,其中进气口开设在投影装置的机壳上,导风管入口端连接于进气口,出口端位于发热元件一侧,而风扇位于发热元件附近;通过风扇抽风使外界空气流由进气口经导风管集中进风至装置内,并直接导向并流经发热元件,使空气流可发挥最大效果以冷却发热元件,从而提高发热元件的冷却效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