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723695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56469.1

申请日:

2015.02.02

公开号:

CN104724711A

公开日:

2015.06.2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 IPC(主分类):C01B 33/04申请公布日:201506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1B 33/04申请日:20150202|||公开

IPC分类号:

C01B33/04

主分类号:

C01B33/04

申请人:

上海万寅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华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台湾特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嵩嶽

地址:

200031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720号众联别墅E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以硅粉和镁粉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化镁;B、以硅化镁与氯化氨反应,在液氨及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烷类气体及六氨氯化镁;C、将六氨氯化镁通过分离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液氨;D、将氯化镁经电解而生成镁粉及氯气;E、将步骤D的氯气与步骤C的液氨反应生成氯化氨,将得到的氯化氨用于步骤B中使用。本发明方法完全在无氯及无卤素的环境下完成,可以完全免除后续使用中对于氯及卤素的风险,而且所有副产品及中间产品均可以回收再使用,以达环境保护之最高要求。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以硅粉和镁粉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化镁;
Si+2Mg------→Mg2Si
催化剂
B、以硅化镁与氯化氨反应,在液氨及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烷类气体及六 氨氯化镁,反应式为:
NH3
Mg2Si+NH4Cl----------------→SinHm+MgCl2·6NH3
催化剂
其中m=2n+2
C、将六氨氯化镁通过分离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液氨;
MgCl2·6NH3----------→MgCl2+6NH3
D、将氯化镁经电解而生成镁粉及氯气;
MgCl2--------→Mg+Cl2
E、将步骤D的氯气与步骤C的液氨反应生成氯化氨,将得到的氯化氨用 于步骤B中使用,
Cl2+H2--------→2HCl
NH3+HCl-------→NH4Cl。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催化剂为选自铝 盐、锌盐、铹盐、贵金属盐之一或其多种混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盐为铂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类气体降 温到-60℃至-120℃,分离出硅丙烷;再降温到-120℃至-170℃,分离出硅乙 烷:然后再降温到-170℃至-240℃,分离出硅甲烷。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甲烷升温至-170℃以上, 使硅甲烷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降温,于-180℃至-220℃温度中得到高纯度 硅甲烷;将硅乙烷升温至-120℃以上,使硅乙烷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降温, 于-130℃至-160℃温度中得到高纯度硅乙烷;将硅丙烷升温至-60℃以上,使 硅丙烷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降温,于-70℃至-110℃温度中得到高纯度硅 丙烷。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硅甲烷、硅乙烷、硅 丙烷通过分子筛进行纯化。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得到的液氨用于步骤B 中使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得到的镁粉用于步骤A 中使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硅烷类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全面制程全回收副产品再使 用之硅烷类产品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微电子产品制造过程,硅用以隔离电子精密组件中各导电层。由于组件, 例如芯片,一再追求精密度,规格设计越来越细,从微米级进步到纳米级,所以 硅隔离层已经无法用机械方法切割形成,而必须用气相层积法形成,所以硅烷类 的使用形成必须之材料。
传统的硅甲烷制备方法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硅镁法,或称小松法,以硅粉及 镁粉为初始材料,先合成硅化镁,Si+2Mg----→Mg2Si。再以硅化镁与氯化氨依 用量比例反应,在液氨的环境下,生成硅甲烷气相及六氨氯化镁固相残渣,反应 式为:

很明显,此方法可以制得硅甲烷供使用。而且六氨氯化镁为一固相物品,所 以氯元素不会在气相的硅甲烷特气中存在。但是,六氨氯化镁为一种固态废料, 若进行废料处理,对于环保而言,显有不当。再者,此传统制造方法仅能生成硅 甲烷,至于硅乙烷、硅丙烷等相关产品无法生成。
第二种方法是以三氯氢硅提纯法(即俗称UCC法)。此方法之制程,首先以硅 粉与氯化氢(俗称盐酸)反应生成三氯氢硅,Si+3HCl----------→HSiCl3+H2。再 以三氯氢硅与氢气反应,藉由氢气与氯元素结合而形成二氯氢硅及氯化氢, HSiCl3+H2---→H2SiCl2+HCl。依序再以二氯氢硅与氢气反应,藉由氢气与氯元素 结合而形成单氯氢硅及氯化氢,H2SiCl2+H2---→H3SiCl+HCl。然后,单氯氢硅再 与氢气反应,也就是由氢气与氯元素结合而形成硅甲烷及氯化氢, H3SiCl+H2-----→SiH4+HCl。
此方法可以生成硅甲烷。然而,硅乙烷、硅丙烷等的产品则无法由本方法制 得。而且,此方法一直需要有盐酸在其中反应,显然制程的危险性与腐蚀性皆大 幅提高。另,在此方法中,各反应物及生成物均以气相反应产出,所以在分离取 出硅甲烷时,硅甲烷气体中通常较容易存在氯元素。众所周知,在电子组件中, 最怕存在氯元素,即使存在量很微小,对于精密电子组件的腐蚀性仍存在很大的 风险。所以,当高科技电子产品进步到纳米级时,使用具有氯元素风险的材料将 不被允许。尤其是在电子组件中形成硅隔离层时,由于形成时间短,形成隔离薄 膜层更薄,形成温度需降低,薄膜表层的平整度要求更高。这些要求,硅甲烷的 特性已经有所不足而很难被使用,只有硅乙烷甚至硅丙烷才能满足这些高科技电 子产品的持续发展要求。
换言之,无论半导体、存取内存、液晶显示屏、太阳能电池、节能玻璃等 行业,已经渐渐从硅甲烷的使用转向硅乙烷,而且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已经是所 有人的共识,因此,一种新颖有效满足上述需求的制造方法必须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以硅粉和镁粉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化镁,

B、以硅化镁与氯化氨反应,在液氨及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烷类气体及六 氨氯化镁,反应式为:

其中m=2n+2
C、将六氨氯化镁通过分离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液氨;
MgCl2·6NH3----------→MgCl2+6NH3
D、将氯化镁经电解而生成镁粉及氯气;
MgCl2--------→Mg+Cl2
E、将步骤D的氯气与步骤C的液氨反应生成氯化氨,将得到的氯化氨用 于步骤B中使用,
Cl2+H2------→2HCl
NH3+HCl-------→NH4Cl。
进一步,所述步骤B的催化剂为选自铝盐、锌盐、铹盐、贵金属盐之一或其 多种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贵金属盐为铂盐。
进一步,将步骤B得到的硅烷类气体降温到-60℃至-120℃,分离出硅丙烷; 再降温到-120℃至-170℃,分离出硅乙烷:然后再降温到-170℃至-240℃, 分离出硅甲烷。
进一步,将硅甲烷升温至-170℃以上,使硅甲烷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 降温,于-180℃至-220℃温度中得到高纯度硅甲烷;将硅乙烷升温至-120℃ 以上,使硅乙烷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降温,于-130℃至-160℃温度中得到 高纯度硅乙烷;将硅丙烷升温至-60℃以上,使硅丙烷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 降温,于-70℃至-110℃温度中得到高纯度硅丙烷。
进一步,将硅甲烷、硅乙烷、硅丙烷通过分子筛进行纯化。
进一步,步骤C得到的氨用于步骤B中使用。
进一步,步骤D得到的镁粉用于步骤A中使用
本发明方法所有副产品及中间产品均可以回收再使用,以达环境保护之最高 要求。
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生成硅甲烷,亦可以生成硅乙烷和硅丙烷产品。
本发明方法完全在无氯及无卤素的环境下完成,可以完全免除后续使用中对 于氯及卤素的风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首先以硅粉及镁粉在催化剂的环境下生成硅化镁,

B、以硅化镁与氯化氨反应,在液氨及催化剂的环境下,生成硅烷类及六氨 氯化镁,反应式为:

其中m=2n+2
C、六氨氯化镁为一固相产品,再经加以分离反应而得到氯化镁及液氨,液 氨可以再投入上述制程B及以下制程E中使用:
MgCl2·6NH3----------→MgCl2+6NH3
D、氯化镁并再经电解而生成镁粉及氯气,镁粉为固相,可以投入上述制程 中的A中使用:

E、氯气再与液氨合成反应生成氯化氨,氯化氨得以投入上述制程中的B使 用,其中液氨来自于上述制程中的C,换言之,制程C生成之氨可以供制程B及 E使用:
Cl2+H2-------→2HCl
NH3+HCl------→NH4CL
从上述反应式中可以看出骤B中生成硅烷类的产品,由于硅甲烷、硅乙烷、 硅丙烷等气体,虽然都是气体,但是分子量各有不同,致使液化/气化所需温度 不同。运用其物理特性不同,经过分离可以分别得到硅甲烷、硅乙烷、硅丙烷等 产品,以让各不同烷类产品独立存在方得以应不同使用需求。
本发明之所以在制造反应后可以得到烷类产品,而不仅是硅甲烷而已,主要 是在反应中应用了催化剂,催化剂主要为金属盐,例如,铝盐、锌盐、铹盐、贵 金属盐等。贵金属盐可以为铂盐等。催化剂可以选自上述各种金属盐之一种或多 种混合使用。
上述硅烷类产品为一混合气体。将硅烷类混合气体分离出硅甲烷、硅乙烷、 硅丙烷等的方法,可以先将硅烷类混合气体降温至液相,再逐步升温,依序收集 气相之硅甲烷、硅乙烷、硅丙烷等,而达到分离出单一硅烷类产品的目的。相同 的,可以从气相的硅烷类混合气体予以降温,依序使硅丙烷、硅乙烷、硅甲烷液 化而达到分离出单一硅烷类产品的目的。
为使硅甲烷、硅乙烷及硅丙烷高精密度纯化,可将硅甲烷、硅乙烷、硅丙烷 再一次以温度差予以纯化。硅甲烷、硅乙烷及硅丙烷之纯化也可以运用分子筛予 以纯化。当然,为取得更高精密度纯化的目的,温度差、分子筛不仅可以单独使 用,亦可以二者组合使用。至于其他等效之纯化方法都可以加以运用。
实施例1
依照上述方法进行步骤A、B、C、D、E。其中,步骤B使用的催化剂为锌盐 和铹盐个混合物;步骤C的分离是通过降温依序分离出硅丙烷、硅乙烷、硅甲烷。 首先将硅烷类混合气体降温至-120℃,分离出硅丙烷;再降温至-170℃,分离 出硅乙烷:然后再降温至-240℃,分离出硅甲烷。因此,硅甲烷、硅乙烷及硅 丙烷均以液相呈现。
各种硅烷类产品产出后,需经精度纯化作业,以符合高科技电子产品的高精 密纯度,在分离作业中,再一次将硅甲烷升温至-170℃以上,使硅甲烷从液相 变成气相,然后再降温,于-220℃之温度中取得硅甲烷,因此,非属本温度之 不纯将被移除,使纯度提升。相同的,将硅乙烷升温至-120℃以上,使硅乙烷 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降温,于-160℃之温度中取得硅乙烷,因此,非属本 温度之不纯将被移除,使纯度提升。同理,将硅丙烷升温至-60℃以上,使硅丙 烷从液相变成气相,然后再降温,于-110℃之温度中取得硅丙烷,因此,非属 本温度之不纯将被移除,使纯度提升。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B使用的催化剂为锌盐;步骤C中硅烷 类混合气体降温至-60℃,分离出硅丙烷;再降温到-120℃,分离出硅乙烷:然 后再降温到-170℃,分离出硅甲烷。纯化作业中,硅甲烷再降温至-180℃,硅 乙烷再降温至-130℃,硅丙烷再降温至-70℃。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B使用的催化剂为铂盐;步骤C中硅烷 类混合气体降温至-90℃,分离出硅丙烷;再降温到-145℃,分离出硅乙烷:然 后再降温到-205℃,分离出硅甲烷。纯化作业中,硅甲烷再降温至-200℃,硅 乙烷再降温至-145℃,硅丙烷再降温至-90℃。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B使用的催化剂为铝盐;步骤C中硅烷 类混合气体降温至-100℃,分离出硅丙烷;再降温到-130℃,分离出硅乙烷: 然后再降温到-215℃,分离出硅甲烷。纯化作业中,硅甲烷再降温至-190℃, 硅乙烷再降温至-150℃,硅丙烷再降温至-100℃.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B使用的催化剂为铝盐、锌盐和铹盐; 步骤C中硅烷类混合气体降温至-70℃,分离出硅丙烷;再降温到-150℃,分离 出硅乙烷:然后再降温到-220℃,分离出硅甲烷。纯化作业中,硅甲烷再降温 至-210℃,硅乙烷再降温至-150℃,硅丙烷再降温至-80℃。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步骤B使用的催化剂为铝盐、铂盐、锌盐和 铹盐;步骤C中硅烷类混合气体降温至-90℃,分离出硅丙烷;再降温到-145℃, 分离出硅乙烷:然后再降温到-205℃,分离出硅甲烷。纯化作业中,硅甲烷再 降温至-200℃,硅乙烷再降温至-135℃,硅丙烷再降温至-90℃。
由于本发明已将单一硅烷产品分离出来,所以高精密度纯化作业比混合种类 气体精度纯化作业容易,亦简化了后续的制造方法,而经过高精度纯化后,可以 得到纯度高达99.999%,甚至99.9999%以上的产品,从而满足高科技电子产品 在制造时对于硅烷类原料之需求。
以上的详细说明用以揭示本发明之技术内容及特征,并辅以实施例说明,使 本领域技术人员据此得以实施,然而上述说明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 举凡简单之置换或等效技术之取代,仍应隶属本发明之范畴。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硅烷类产品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以硅粉和镁粉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化镁;B、以硅化镁与氯化氨反应,在液氨及催化剂存在下生成硅烷类气体及六氨氯化镁;C、将六氨氯化镁通过分离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液氨;D、将氯化镁经电解而生成镁粉及氯气;E、将步骤D的氯气与步骤C的液氨反应生成氯化氨,将得到的氯化氨用于步骤B中使用。本发明方法完全在无氯及无卤素的环境下完成,可以完全免除后续使用中对于氯及卤素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无机化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