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7200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8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6594.6

申请日:

2003.12.08

公开号:

CN1546086A

公开日:

2004.11.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中辰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安徽省巢湖市长江东路43号 邮编: 238000变更后: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安徽省巢湖市长江东路43号 邮编: 23800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48; A61P9/10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48; A61P9/10

申请人:

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中辰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宗义; 李来润; 娄贯平; 张日武; 范弋; 陶良宝; 任军; 蒋小云

地址:

238000安徽省巢湖市长江东路4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何梅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川芎挥发油25.0~35.0重量份和丹皮总酚33.0~43.0重量份为原料药构成。本发明方剂具有行气通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的软胶囊剂型,有效成分高度富集,药物精制,有效成分易进入人体内,疗效高、安全性好。采用规范化的科学工艺制备而成,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减少杂质,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通过制订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使其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权利要求书

1: 1、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川芎挥发油25.0~35.0重量份和丹皮总酚 33.0~43.0重量份为原料药构成。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软胶囊剂,其特征是药剂中含有的成型 剂按重量份包括:甘油10.1~20.1、聚乙二醇400 28
2: 9~291.9,以及胶皮溶液85~95。 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取川芎挥发油与丹皮总酚混合物的油状半成品,加入甘油、聚乙二醇400,搅拌研磨 混匀;与成型的胶皮共同压制成软胶囊,阴干、去油、70%-90%乙醇清洗、晾干、分装即 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软胶囊剂的制备,其特征是: 所述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川芎加水,油水分离器内预加1.5%药材量的醋酸乙酯促进分 层,水蒸汽蒸馏提取,分离油层,回收醋酸乙酯,得川芎挥发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软胶囊剂的制备,其特征是: 所述丹皮总酚的提取:牡丹皮加水,水蒸汽蒸馏提取,收集蒸馏液,静置使丹皮总酚 析出,过滤,得丹皮总酚结晶,晾干,得丹皮总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软胶囊剂的制备,其特征是所述油状 半成品的制备:将川芎油加热至70-80℃,丹皮总酚融入其中,得油状半成品。

说明书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血管病的75%,有一定的病死率,80%的存活者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约40%重度致残。估计每年因本病造成的损失与医疗费用高达100亿元以上,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

    缺血性脑中风(脑血栓、脑梗塞、脑缺血)在出现中风先兆时的预防和急性期治疗以及中风后遗症的调理治疗中,贯穿了中风发病的整个过程。中风先兆症乃中风发病前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先兆征候,可见头疼、眩晕、脑鸣、面红目赤、口角颤动、手指抖动、麻木、血压升高;中风急性发作时若梗塞面积较大则出现神志昏迷;中风后遗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头晕目眩,舌泽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应特别重视超早期及后遗症的治疗,尽早恢复缺血区地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就目前来说,着眼于这方面的有效药物急待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配方,特别是利用此类中药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是,按重量份的原料药构成为:川芎挥发油25.0~35.0和丹皮总酚33.0~43.0。

    本发明软胶囊剂的特点是所述药剂中含有的成型剂按重量份包括:甘油10.1~20.1、聚乙二醇400 281.9~291.9,以及胶皮溶液85~95。

    本发明软胶囊剂制备方法的特点是:

    取川芎挥发油与丹皮总酚混合物的油状半成品,加入甘油、聚乙二醇400,搅拌研磨混匀;与成型的胶皮共同压制成软胶囊,阴干、去油、70%-90%乙醇清洗,晾干、分装即得。

    川芎挥发油取自于川芎,药理实验证明川芎挥发油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明显疗效。本方所用有效成分部位群为川芎挥发油,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可提取出大部分挥发油。为尽量提取完全,对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方式,萃取溶剂用量进行选择,同时对萃取溶剂的种类作出比较,确定最佳工艺。

    丹皮总酚取自于牡丹皮,丹皮总酚为易挥发性成分。在水溶液中极易结晶,直接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液放置过夜,即可析出结晶,纯度可达98%以上。结晶40℃以下干燥筛中晾干,即可得备用品。为了尽量提取完全,可对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方式进行选择,同时对丹皮总酚析出时间也作出比较,确定最佳工艺。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方剂具有行气通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

    2、本发明利用此类中药的有效部位制成软胶囊剂型,有效成分高度富集,药物较为精制,有效成分易进入人体内,疗效高、安全性好。

    3、本发明胶囊采用规范化的科学工艺制备而成,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减少杂质,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通过制订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使其产品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功能:行气通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用于脑血栓、脑栓塞,缺血性中风证属络热血瘀者的预防与治疗。头晕目眩、意识障碍、口角颤动、手指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中,按川芎挥发油25.0~35.0重量份与丹皮总酚33.0~43.0重量份任意组方。包括下表所列示:  川芎挥发油(g)    丹皮总酚(g)    1    25.0     33.0    2    35.0     43.0    3    25.0     43.0    4    35.0     33.0    5    27.0     44.0    6    33.0     33.0

    具本实施中,取川芎挥发油30.0g与丹皮总酚38.0g混合物的油状半成品,加入302g含5%甘油的聚乙二醇400,搅拌混匀,胶体磨研磨10分钟,与成型的胶皮共同压制成软胶囊,干燥室阴干、去油、70%-90%乙醇清洗,晾干、分装即得。其中:

    川芎挥发油的提取:川芎10kg,加6倍量水,油水分离器内预加1.5%药材量的醋酸乙酯促进分层,水蒸汽蒸馏提取12小时,分离油层,回收醋酸乙酯,得川芎挥发油30g。

    丹皮总酚的提取:牡丹皮3.33kg,加8倍量水,水蒸汽蒸馏提取10小时,收集蒸馏液,静置24小时使丹皮总酚析出,过滤,得丹皮总酚结晶,于40℃以下干燥筛中晾干,得丹皮总酚38g。

    油状半成品的制备:将川芎油加热至70-80℃,具体可以为80℃,丹皮总酚融入其中,得油状半成品。

    胶皮溶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制备:将明胶、甘油及水放入容器中加热至70~80℃,搅拌,使之充分溶化,保温1~2小时,静置,使泡沫上浮,去除泡沫,滤过,60℃保温,即得胶皮溶液。

    关于有效部位的确定及处方合理性试验:

    受试药物:川芎各部位(川芎挥发油+水煎物、川芎挥发油、去挥发油的水煎物),丹皮各部位(丹皮总酚+水煎物、丹皮总酚、去总丹皮总酚的水煎物),复方(川芎挥发油+丹皮总酚);

    药品与试剂:尼莫地平,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990516;阿斯匹林,10克/瓶,南京制药厂,批号:990718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方法与结果:

    1、川芎各部位对大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脑含水量的影响:

    ①方法: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聚乙二醇400溶媒对照组、川芎挥发油+水煎物组、川芎挥发油组、去挥发油的水煎物组及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共5组,每组10只,♀♂各半。各组分别ig溶媒或相应的药物(1ml·100g-1),一天一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乙醚麻醉,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形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3h后断头处死,取全脑称重后置110℃烤箱烤至恒重以计算脑含水量。

    ②结果:如表1所示,ig川芎挥发油+水煎物、川芎挥发油均可抑制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川芎去挥发油的水煎物抑制大鼠双侧总动脉结扎致脑水肿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1川芎各部位对大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脑含水量的影响(x-±s,n=10)

         组别         动物数(只)    剂量(mg.kg-1)    脑组织含水量(%)

       假手术组           10            -              79.28±0.38

         对照             10            -              82.06±0.56ΔΔ

       尼莫地平           10            20             80.66±0.50**

    川芎挥发油+水煎物     10            40             81.35±0.46**

      川芎挥发油          10            40             81.07±0.72**

    去挥发油的水煎物      10            40             82.01±0.50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与假手术组相比,ΔΔP<0.01。

    ③结论:川芎挥发油与川芎挥发油+水煎物均可明显降低大鼠急性脑缺血时的脑含水量,但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而水煎物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时的脑含水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因而可以认为,川芎中对急性脑缺血起保护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川芎挥发油。

    2、丹皮各部位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CT)的影响:

    ①方法:小鼠随机分成聚乙二醇400溶媒对照组、丹皮总酚+水煎物组、丹皮总酚组、去丹皮总酚的水煎物组及阳性药(阿斯匹林)对照组,共5组,每组10只,♀♂各半。各组分别ig溶媒或相应的药物(0.1ml·10g-1),一天一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用毛细管于小鼠眼眶内眦处取血,并开始记时,待血液充满一段毛细管后,每隔15秒折断毛细管,见有纤维蛋白丝出现时,准确记录凝固时间。

    ②结果:如表2所示,ig丹皮总酚+水煎物、丹皮总酚均可明显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去丹皮总酚的水煎物,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2丹皮各部位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CT)的影响(x-±s,n=10)

         组别             动物数(只)    剂量(mg.kg-1)    脑组织含水量(%)

         对照                 10           -               1.73±0.24

       阿斯匹林               10           30              2.30±0.37**

    丹皮总酚+水煎物           10           50              2.16±0.30**

       丹皮总酚               10           50              2.18±0.28**

    去丹皮总酚的水煎物        10           50              1.84±0.26

    与对照组相比,**P<0.01。

    ③结论:丹皮总酚+水煎物、丹皮总酚均可明显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但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而水煎物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不明显。因而可以认为,丹皮中抗凝血的有效部位主要在于丹皮总酚。

    3、拆方各组对大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脑含水量的影响:

    ①方法: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聚乙二醇400溶媒对照组、复方(川芎挥发油+丹破总酚)50,25mg.kg-1二个剂量组、川芎挥发油组、丹皮总酚组及尼莫地平阳性药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各半。各组分别ig溶媒或相应的药物(1ml·100g-1),一天一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乙醚麻醉,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形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3h后断头处死,取全脑称重后置110℃烤箱烤至恒重以计算脑含水量。

    ②结果:如表3所示,ig25、50mg.kg-1复方(川芎挥发油+丹皮总酚)、川芎挥发油均可抑制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脑水肿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表3拆方各组对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脑含水量的影响(x-±s,n=10)

         组别              动物数(只)      剂量(mg.kg-1)       脑组织含水量(%)

       假手术组                10                               79.38±0.46

         对照                  10                -              82.26±0.62ΔΔ

       尼莫地平                10                20             80.39±0.44**

    复方(川芎挥发油+           10                40             81.22±0.58**

       丹皮总酚)               10                20             81.51±0.51**

      川芎挥发油               10                40             81.01±0.32**

      丹皮总酚                 10                40             81.86±0.60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ΔΔP<0.01。

    4、拆方各组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CT)的影响:

    ①小鼠随机分成聚乙二醇400溶媒对照组、复方(川芎挥发油+丹皮总酚)50,25mg.kg-1二个剂量组、川芎挥发油组、丹皮总酚组及阳性药物(阿斯匹林)对照组,共6组,每组10只,♀♂各半。各组分别ig溶媒或相应的药物(0.1ml·10g-1),一天一次,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用毛细管于小鼠眼眶内眦处取血,并开始记时,待血液充满一段毛细管后,每隔15秒折断毛细管,见有纤维蛋白丝出现时,准确记录凝固时间。

    ②结果:如表4所示,ig50mg.kg-1复方(川芎挥发油+丹皮总酚)、丹皮总酚均可明显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Ig25mg.kg-1复方(川芎挥发油+丹皮总酚)、川芎挥发油,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4拆方各组对正常小鼠凝血时间(CT)的影响(x-±s,n=10)

       组别            动物数(只)      剂量(mg.kg-1)    脑组织含水量(%)

       对照               10                 -            1.68±0.26

     阿斯匹林             10                 30           2.38±0.34**

    川芎挥发油            10                 50           2.15±0.27**

    +丹皮总酚             10                 25           1.98±0.36*

     丹皮总酚             10                 50           2.13±0.32**

    川芎挥发油            10                 50           1.93±0.24*

    与对照组相比,*P<0.05。**P<0.01。

    结论:两个拆方实验表明,丹皮总酚对抑制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脑水肿的发生作用不明显,川芎挥发油有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的作用;而复方(川芎挥发油+丹皮总酚)在抑制大鼠双侧颈动脉结扎致脑水肿的发生与延长正常小鼠的凝血时间均有显著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因此川芎挥发油与丹皮总酚配伍后具有一互补性,并增加了药效。

    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认为,此复方对急性脑中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关于川芎不同萃取溶剂的选择:

    川芎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时,蒸馏液为油水混合物,不易分层,在提取器中加入适当溶剂,可及时将蒸馏出的挥发油萃出,使油水混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取川芎药材三份,各2000g,挥发油提取器中分别加入氯仿、醋酸乙酯∶石油醚(2∶1)、醋酸乙酯各30ml,水蒸汽蒸馏提取10小时,油层回收萃取溶剂,挥发油分别加10ml甲醇溶解,各取1ml甲醇液定容至100ml,高效液相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在提取器中用醋酸乙酯直接萃取,简单易行,且挥发油成分的含量高。而且从安全性方面考虑,萃取溶剂选择醋酸乙酯较为合适。结果见表5。

                        表5溶剂对挥发油成分提取的影响

             溶剂             氯仿       醋酸乙酯∶石油醚(2∶1)   醋酸乙酯

        藁本内酯峰面积    1.480×106          1.554×106       1.651×106

    溶剂量的选择

    比较油水分离器中所加入醋酸乙酯量,结果表明:1.5%的醋酸乙酯量已能使油分离完全。结果见表6。

          表6溶剂量对挥发油成分提取的影响(2000g药材,醋酸乙酯)

        溶剂量(ml)         10        20        30          40

        挥发油量(g)       5.944     6.120     6.421       6.425

    川芎提取正交工艺

    1、正交试验设计

    为了选择最佳水蒸气蒸馏的条件,设计正交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藁本内酯)为考察指标,进行了9次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7。

                      表7川芎水蒸气蒸馏因素水平表

            表7中A、B、C各因素的正交设计及试验次数见表8。

                       表8    川芎水蒸气蒸馏提取正交表

    根据表8,若试验因素水平为A1B1C1,即表示该试验号川芎药材300g,加0%倍药材量的盐,加6倍量水(1800ml),油水分离器中加醋酸乙酯4.5ml,水蒸气蒸馏8小时,收集挥发油,回收溶剂,计算藁本内酯提取率。其余依此类推。

    2、考核指标的选择

    本正交试验选用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藁本内酯为参照,以药材对照,各正交试验样品与之比较,计算藁本内酯相对提取率,将其作为提取是否完全的考核指标。

    3、数据处理及分析根据正交设计表8,共进行了9次试验,有关试验数据及其计算见表9、表10。

                       表9川芎水蒸气蒸馏正交试验结果

    注:提取率为正交试验样品中藁本内酯含量与药材中藁本内酯含量的百分比。

                     表10  川芎水蒸气蒸馏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加 盐 量       8.88      2.00      4.44     6.01    不显著

           加 水 量       3.10      2.00      1.55     2.10    不显著

           提取时间     104.91      2.00     52.45    71.01     显著

           误    差       1.48      2.00      0.74

    4、结论

    由表10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加盐量与加水量对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影响,提取时间对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影响。

    由表9的简单计算可以看出,K1a>K2a>K3a,K1b>K2b>K3b,K3c>K2c>K1c,故药材提取条件为:不加盐,6倍量水,蒸馏提取12小时。

    丹皮总酚提取工艺的优选

    牡丹皮中的丹皮总酚经水蒸气蒸馏,放置过夜后可直接析出,因此直接以析出的丹皮总酚与药材重量的比值作为指标即可。

    丹皮总酚提取正交工艺

    1、正交试验设计

    为了选择最佳水蒸气蒸馏的条件,设计了正交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以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丹皮总酚为考察指标,进行了9次试验,各因素水平见表11。

              表11牡丹皮水蒸气蒸馏因素水平表

    表11中A、B、C各因素的正交设计及试验次数见表8。

    根据表12,若试验因素水平为A1B1C1即表示该试验号牡丹皮药材300g,加0%倍药材量的盐,加8倍量水(2400ml),水蒸气蒸馏6小时。蒸馏液放置过夜,析出丹皮总酚,过滤,低温干燥,计算提取率。其余依此类推。

                      表12  牡丹皮水蒸气蒸馏提取正交表

    2、考核指标的选择

    本正交试验选用从蒸馏液中析出纯度极高的成分丹皮总酚结晶重量作为指标,以药材重量作为基数,各正交试验样品与之比较,计算丹皮总酚结晶的重量与药材的重量比值(提取率),将其作为提取是否完全的考核指标。

    3、数据处理及分析

    根据正交设计表12,共进行了9次试验,有关试验数据及其计算见表13、表14。

                      表13牡丹皮水蒸气蒸馏正交试验结果

                  表14   牡丹皮水蒸气蒸馏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加 盐 量     0.0109        2        0.0055       7.05    不显著

         加 水 量     0.0051        2        0.0025       3.28    不显著

         提取时间     0.0355        2        0.0178      22.93     显著

         误    差     0.0015        2        0.0008

    4、结论

    由表14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加盐量与加水量对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影响,提取时间对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影响。

    由表13的简单计算可以看出,K1a>K2a>K3a,K1b>K2b>K3b,K3c>K2c>K1c,即药材不加盐,加8倍量水,蒸馏提取10小时,丹皮总酚提取率最高。

    丹皮总酚析出时间的优选

    牡丹皮用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后,蒸馏液为油水混合物,放置一定时间后,丹皮总酚自水中析出。为使丹皮总酚析出完全,对析出时间作了比较。取牡丹皮900g,加8倍量水,蒸馏提取10小时,药液分成三份,每份1000ml,放置12,24,36小时,计算从水中析出的丹皮总酚含量。

                              表15丹皮总酚析出时间考察

                          时间(小时)             丹皮总酚(g)

                              12                    3.02

                              24                    3.54

                              36                    3.56

    由上表可以看出,蒸馏液放置36小时后丹皮总酚析出量最多,但是蒸馏液放置24小时与放置36小时后丹皮总酚析出量相差很小,考虑到实际生产,故选择静置24小时。因此药材选择加水8倍量,蒸馏提取10小时,收集蒸馏液,放置24小时,此时丹皮总酚析出较完全。

    胶体磨研磨时间的考察

    把油状半成品与聚乙二醇400混合,为保证混合均匀,须研磨一定时间,下表考察胶体磨研磨时间对药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见表16:

                  表16  胶体磨研磨时间对药液的影响结果表

                            研磨时间   药液温度

                组别          (min)      (℃)     药液性状

                 1              5         22        分层

                 2             10         34        均匀

                 3             15         39        均匀

                 4             20         44        均匀

                 5             25         50        均匀

    从表16可以看出,研磨时间太短,药液混合不均匀,易发生分层现象,不利于压丸,但磨时间太长,对挥发油的保留不利,故综合评价,胶体磨研磨10分钟较好。

    不同比例聚乙二醇-甘油基质对软胶囊的影响

    我们把不同比例的聚乙二醇-甘油基质的软胶囊内容物以同一批胶皮压制成软胶囊,同时进行定型、洗丸、干燥,并在同样条件下放置三个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以5%甘油的聚乙二醇溶液为基质,囊壳物理性质稳定,所受影响较小。因此选用以5%甘油的聚乙二醇溶液作为软胶囊的基质。

    胶皮溶液的制备

    按一定比例量将明胶、甘油、水及棕氧化铁放入容器中加热至70~80℃,搅拌,使充分溶化,保温1~2小时,静置,使泡沫上浮,去除泡沫,滤过,60℃保温,即得胶皮溶液。

    软胶囊的制备

    1、制丸

    将制好的胶皮溶液置于明胶液贮槽中,开启软胶囊制粒机,先用液体石蜡对软胶囊内容物装量进行调试,合格后,将提取物和聚乙二醇-400(含5%甘油)的混合体放入机器顶部药物贮槽器内,先关闭液体石蜡进料阀,再开动药物进料阀,含药物的软胶囊即压制完成。压出的软胶囊,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L胶囊剂项下装量差异规定进行每粒内容物装量差异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连续开机生产。压制好的软胶囊落入以细铜丝作底料的滚桶式干燥机中,不停滚动6~8小时使成型。

    2、整丸与干燥

    将成型的软胶囊置于擦丸机中,擦去表面的液体石蜡,于10℃以下低温吹风20小时后取出。用乙醇清洗软胶囊表层后吹干洗液,于40~50℃下干燥约24小时。

    3、选丸与成品

    清洗后的软胶囊挑出废丸,合格的软胶囊再用乙醇洗涤1~3次至外表洁净为度。将其置干燥筛中,在40~50℃下吹干,即得软胶囊成品。

    本发明软胶囊剂按下列方法质量鉴别:

    定性鉴别

    1、川芎的鉴别取软胶囊内容物0.05g,加甲醇10ml溶解,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藁本内酯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醋酸乙酯(2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牡丹皮的鉴别取软胶囊内容物0.05g,加甲醇10ml溶解,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总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乙烷-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盐酸溶液(2gFeCl3溶以35ml95%乙醇+5ml盐酸)。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三氟乙酸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于低温冷藏的藁本内酯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制成每1ml约含0.05mg的溶液,即得;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丹皮总酚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制成每1ml约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胶囊10粒,剪破囊壳,将内容物混匀,取0.1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入甲醇适量,溶解,以甲醇定容至100ml,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一点法计算,即得。

    本品每粒含藁本内酯(C12H14O2)计,不得少于8.47mg/粒。含牡丹皮以丹皮总酚(C9H10O3)计,不得少于26.65mg/粒。

    本发明软胶囊剂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在大鼠大脑中动脉结扎模型上,本发明中的半成品挥发油(川丹代号为CD)与EGB(银杏叶提取物)一样,能显著改善MCAO致大鼠的异常神经症状,减轻脑组织梗塞重量,抑制缺血脑组织中LDH活性的下降,在12~48mg.kg-1范围内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上,12,48mg.kg-1本发明中的半成品(川丹代号为CD)挥发油与50mg.kg-1 EGB(银杏叶提取物)一样,可抑制大鼠脑水肿的发生;12mg.kg-1还可显著抑制脑血管通透性的升高。

    在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模型上,48mg.kg-1本发明中的半成品挥发油(川丹代号为CD)可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的时间。与EGB(银杏叶提取物)一样,本发明中的半成品挥发油在9~36mg.kg-1范围内能显著增加杂种犬颈内动脉血流量,36mg.kg-1本发明半成品挥发油的作用可维持在90min以上,其作用长于50mg.kg-1 EGB。

    此外,本发明半成品挥发油能显著抑制胶原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反应;12~48mg.kg-1半成品挥发油可明显降低大鼠颈总动脉-静脉旁路模型中血栓的湿重,48,12mg.kg-1半成品挥发油还可明显降低血栓的干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半成品挥发油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加脑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有关。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川芎挥发油25.035.0重量份和丹皮总酚33.043.0重量份为原料药构成。本发明方剂具有行气通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的软胶囊剂型,有效成分高度富集,药物精制,有效成分易进入人体内,疗效高、安全性好。采用规范化的科学工艺制备而成,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和减少杂质,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