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1829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2.06CN102918294A*CN102918294A*(21)申请号 201180026262.X(22)申请日 2011.05.202010-121240 2010.05.27 JPF16D 65/56(2006.01)B61H 15/00(2006.01)F16D 55/224(2006.01)F16D 65/14(2006.01)F16D 65/18(2006.01)(71)申请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大野智也 小泽洋一郎 中村丈一(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2、(普通合伙) 11277代理人刘新宇 张会华(54) 发明名称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提供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该制动缸装置具有间隙调整机构,能够廉价地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使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连结于制动输出部(21)的螺纹轴(24)容纳在安装于活塞(22)的引导管(25)的内部。推力弹簧(26)对螺纹轴(24)向制动方向施力。对于螺纹配合于螺纹轴(24)的顶端侧的离合器螺母(27),配置成前方止挡件(28)自前方侧能够抵接于该离合器螺母(27),第一离合器(29)和第二离合器(32)自后方侧能够抵接于该离合器螺母(27)。调整止挡件(3。
3、0)以能够相对于离合器螺母(27)及引导管(25)沿着螺纹轴(24)的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缸主体(20)能够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调整弹簧(31)的一端侧抵接于固定有调整止挡件(30)的第二离合器(32),且能够对离合器螺母(27)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力。(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2.11.27(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1/061609 2011.05.2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1/148863 JA 2011.12.01(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4页 附图2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4、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24 页 附图 22 页1/3页21.一种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包括:缸主体,其内部形成为空心;活塞,其在上述缸主体内划分出压力室,并且受到活塞弹簧的作用力,通过向上述压力室供给压力流体,该活塞克服上述活塞弹簧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上述缸主体相对移动;制动输出部,其以能够与上述活塞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或者以能够借助随着上述活塞的移动而使产生于该活塞的力增加的增力机构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且该制动输出部能够向自上述缸主体突出的制动方向和靠近该缸主体的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螺纹轴,其连结于上述制动输出部,并且在该螺纹轴的外周上形成有螺纹;引导管。
5、,其安装于上述活塞或者上述增力机构,并且该引导管的内部用于容纳上述螺纹轴;推力弹簧,其以能够对上述螺纹轴朝向上述制动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引导管或者上述活塞;离合器螺母,其螺纹配合在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配置在比上述缸主体靠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的位置;前方止挡件,其配置为能够自作为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的前方侧与上述离合器螺母抵接,从而限制该离合器螺母相对于上述引导管移动,该前方止挡件能够随着上述引导管的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上的移动向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对该离合器螺母和上述螺纹轴施力;第一离合器,其以自相对于上述离合器螺母而言与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相反的一侧、即后方侧能够与上述前方止挡。
6、件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抵接于上述离合器螺母的方式配置;调整止挡件,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离合器螺母及上述引导管沿着上述螺纹轴的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且该调整止挡件的相对于上述缸主体能够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第二离合器,其供上述调整止挡件固定,且配置为能够自上述后方侧抵接于上述离合器螺母;以及调整弹簧,其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调整止挡件或上述第二离合器,并且能够对上述离合器螺母朝向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轴以朝向与上述制动输出部相反的一侧开口的方式将内部形成为空心,上述推力弹簧通过从内侧对上述螺纹轴施力而对螺纹配合于该螺纹轴的上述离合器螺母朝。
7、向上述前方止挡件施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推力弹簧引导件,该推力弹簧引导件形成为以能够与上述引导管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的轴状的部分,并用于插入到设置为螺旋状弹簧的上述推力弹簧的内侧来限制该推力弹簧在压曲方向上的变形,上述推力弹簧引导件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螺纹轴的内侧滑动自由地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止挡件及上述第一离合器分别设置为一体形成的独立构件,并分别固定于上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18294 A2/3页3述引导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止挡。
8、件及上述第一离合器中的至少任一者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调整套筒,该调整套筒设置为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周围且具有挠性的筒状的构件,且被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调整止挡件或上述第二离合器的上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朝向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力,通过形成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卡合部与形成于上述离合器螺母的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上述离合器螺母与上述调整套筒构成为一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套筒的上述卡合部从内侧卡合于形成在上述离合器螺母的内周侧的上述被卡合部,形成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内周与上述螺。
9、纹轴的螺纹牙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弹簧以其另一端侧对安装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弹簧座施力的方式配置,上述弹簧座以形成在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在该引导管的径向上的尺寸为大致零的方式配置,或者以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簧座中包含有轴承。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弹簧止挡件,该弹簧止挡件用于使上述调整。
10、弹簧的另一端侧相对于上述调整弹簧的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调整止挡件或上述第二离合器的一端侧进行相对位移而使该调整弹簧产生弹性变形的位移量限制在预定量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离合器的与上述离合器螺母相对的面和上述离合器螺母的与上述第二离合器相对的面中的至少任一个面上形成有能够将上述第二离合器与上述离合器螺母卡合的齿。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轴在顶端部设有能够与操作用的工具卡合的操作用卡合部,并且该顶端部以贯穿上述制动输出部而面向外侧的方式配置,该制动缸装置还设有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顶。
11、端侧的外周,并且用于使上述螺纹轴和上述制动输出部卡合,上述卡合机构具有外周卡合部和卡合弹簧,该外周卡合部具有能够与上述制动输出部卡合的卡合齿并且固定于上述螺纹轴的外周,该卡合弹簧朝向上述制动方向对上述外周卡合部施力,以使上述卡合齿卡合于上述制动输出部。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18294 A3/3页413.一种盘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盘形制动装置包括卡钳主体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该卡钳主体装备有该制动缸装置且以能够相对于车辆沿车轴方向位移的方式安装,通过上述制动缸装置的工作,利用安装于上述卡钳主体的一对制动衬块来夹住车轴侧的盘而产生制动力。权 利 要 求 书CN 。
12、102918294 A1/24页5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及具有该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背景技术0002 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能够产生制动力的位置)为止的间隙。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中设有压杆及能够与该压杆一起移动的引导构件,该压杆在其外表面形成有凹凸面。而且,在引导构件与压杆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卡合于凹凸面的O型环,在对引导构件施加预定以上的力时,O型环越过。
13、凹凸面的凸部,从而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如此,间隙调整机构由凹凸面和卡合于该凹凸面的O型环构成,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实现具有容易调整、管理滑动阻力的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0003 另一方面,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一种与上述不同的、具有未使用O型环的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的间隙调整机构中设有圆筒状鞘杆及压杆,该鞘杆借助轴承以相对于活塞旋转自由的方式支承在该活塞上,并在外周上形成有直线键槽及螺旋键槽,该压杆安装于压杆座,该压杆座螺纹配合于鞘杆的内周。另外,通过与爪卡合而被限制了旋转方向的棘轮机构的齿轮的齿嵌入到鞘杆的各键槽中。
14、。于是,在进行制动动作时,在活塞的行程为预定的行程以上的情况下,爪与棘轮齿轮的卡合位置会错开。由此,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1203号公报0005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59158号公报0006 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中的上述间隙调整机构是利用O型环的弹性变形的机构,因此,在间隙调整机构工作时,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使用由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的特殊材质形成的O型环来构成间隙调整机构,会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中的间隙调整机构并未使用O型环,因。
15、此,基本不需要用于对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抑制的成本。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间隙调整机构的情况下,在与配置于作为压杆的顶端侧的前方侧处的制动输出部相反的那一侧、作为活塞侧的后方侧,需要以使鞘杆能够自由旋转的方式对鞘杆进行支承的轴承。因而,成为在谋求内部供活塞配置的缸主体的后方侧的直径尺寸小型化的主要限制原因。发明内容0007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制动缸装置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能够使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另说 明 书CN 102918294 。
16、A2/24页6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0008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包括:缸主体,其内部形成为空心;活塞,其在上述缸主体内划分出压力室,并且受到活塞弹簧的作用力,通过向上述压力室供给压力流体,该活塞克服上述活塞弹簧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上述缸主体相对移动;以及制动输出部,其以能够与上述活塞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或者以能够借助随着上述活塞的移动而使产生于该活塞的力增加的增力机构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且该制动输出部能够向自上述缸主体突出的制动方向和靠近该缸主体的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第一技术方案的的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螺纹轴,其连。
17、结于上述制动输出部,并且在该螺纹轴的外周上形成有螺纹;引导管,其安装于上述活塞或者上述增力机构,并且该引导管的内部用于容纳上述螺纹轴;推力弹簧(pusher spring),其以能够对上述螺纹轴朝向上述制动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引导管或者上述活塞;离合器螺母,其螺纹配合在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配置在比上述缸主体靠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的位置;前方止挡件,其配置为能够自作为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的前方侧与上述离合器螺母抵接,从而限制该离合器螺母相对于上述引导管移动,该前方止挡件能够随着上述引导管的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上的移动向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对该离合器螺母和上述螺纹轴施力;第一离合。
18、器,其以自相对于上述离合器螺母而言与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相反的一侧、即后方侧能够与上述前方止挡件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抵接于上述离合器螺母的方式配置;调整止挡件,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离合器螺母及上述引导管沿着上述螺纹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上述缸主体能够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第二离合器,其供上述调整止挡件固定,且配置为能够自上述后方侧抵接于上述离合器螺母;以及调整弹簧,其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调整止挡件或上述第二离合器,并且能够对上述离合器螺母朝向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力。0009 采用本发明,在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向压力室供给压力流体,活塞克服活塞弹簧的作用力而移动,借助引导管、第一离合器、离。
19、合器螺母及螺纹轴使制动输出部向制动方向移动,输出制动力。另外,在设有增力机构的情况下,来自活塞的力经由增力机构传递。另一方面,通过排出压力室的压力流体,活塞在活塞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借助引导管、前方止挡件、离合器螺母及螺纹轴使制动输出部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解除制动。而且,在因制动衬块的磨损等导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变大时,利用包括离合器螺母、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螺纹轴、引导管、推力弹簧、前方止挡件、调整止挡件及调整弹簧的间隙调整机构来自动调整上述的间隙。0010 在调整间隙时,首先,在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限制调整止挡件的移动范围,在调整弹簧中将。
20、能够对离合器螺母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加的力蓄积为调整弹簧的蓄力。并且,此时,离合器螺母与固定有调整止挡件的第二离合器的抵接被解除,在第二离合器和离合器螺母之间形成间隙。然后,在进行制动解除动作时,若引导管开始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则由于利用推力弹簧对螺纹轴向制动方向施力,因此,产生如下的状态:螺纹轴及制动输出部未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利用调整弹簧的蓄力对离合器螺母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力。此时,对于离合器螺母,产生离合器螺母与第一离合器的抵接被解除、并且也未抵接于前方止挡件的状态,而且由于离合器螺母也未抵接于第二离合器,因此成为离合器螺母能够相对于螺纹轴旋转的状态。然后,在调整弹簧的。
21、蓄力的作用下,离合器螺母说 明 书CN 102918294 A3/24页7以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于螺纹轴旋转。然后,离合器螺母与第二离合器之间的间隙消失,离合器螺母与第二离合器抵接,成为离合器螺母不能旋转的状态,随着引导管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制动输出部与前方止挡件、离合器螺母及螺纹轴一起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制动被解除。如此,由于在制动解除动作的中途离合器螺母相对于螺纹轴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因此,在螺纹轴的位置比制动解除动作之前的状态向制动方向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结束制动解除动作。即,过渡到与制动动作之前的状态相比螺纹轴及制动输出部移动到自缸主体突出的位置的状态。。
22、由此,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0011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间隙调整机构包括离合器螺母、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螺纹轴、引导管、推力弹簧、前方止挡件、调整止挡件及调整弹簧。因此,并不是利用橡胶等的弹性变形来进行间隙调整的制动缸装置,能够廉价地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构造。而且,由于在将引导管安装于活塞或者增力机构的构造中不需要设置轴承,因此,能够谋求缸主体的后方侧的直径尺寸的小型化。0012 因而,采用本发明,能够廉价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制动缸装置不易受到温度。
23、、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0013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制动缸装置,在不进行利用间隙调整机构的自动的间隙调整动作的状态下,不论在制动动作时还是制动解除时,都维持第二离合器与离合器螺母相抵接的状态,从而防止第二离合器与离合器螺母脱离。即,在不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状态下,离合器螺母在一端侧与调整止挡件或第二离合器抵接或连结的调整弹簧的作用下被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力,从而维持第二离合器与离合器螺母相抵接的状态。由此,在间隙调整动作时以外的时刻,防止离合器螺母相对于螺纹轴旋转,从而防止因振动等导致离合器螺母相对于螺纹轴的位置错位。0014 第二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
24、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轴以朝向与上述制动输出部相反的一侧开口的方式将内部形成为空心,上述推力弹簧通过从内侧对上述螺纹轴施力而对螺纹配合于该螺纹轴的上述离合器螺母朝向上述前方止挡件施力。0015 采用本发明,对螺纹轴施力的推力弹簧配置在形成为空心构造的螺纹轴的内侧,对螺纹配合于螺纹轴的离合器螺母朝向前方止挡件施力。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制动缸装置的空间来配置推力弹簧。由此,在制动缸装置中,能够提高空间效率,能够进一步谋求小型化。0016 第三技术方案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推力弹簧引导件,该推力弹簧引导件形成为以能够与上述引导管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的轴状。
25、的部分,并用于插入到设置为螺旋状弹簧的上述推力弹簧的内侧来限制该推力弹簧在压曲方向上的变形,上述推力弹簧引导件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螺纹轴的内侧滑动自由地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内侧。0017 采用本发明,设有推力弹簧引导件,该推力弹簧引导件在螺旋状的推力弹簧内侧延伸,从而限制推力弹簧在压曲方向上的变形。因此,作为间隙调整机构,即使在所调整的间隙尺寸变大而需要较长的推力弹簧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防止该推力弹簧的压曲。另外,能够与引导管一起移动地设置的推力弹簧引导件的顶端部滑动自由地配置在螺纹轴的说 明 书CN 102918294 A4/24页8内侧。因此,利用设有轴状的推力弹簧引导件这样的简单的构造,能。
26、够容易地实现将螺纹轴与活塞的位置关系维持成在相同轴线上位移的关系的构造。0018 第四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止挡件与上述第一离合器分别设置为一体形成的独立构件,并分别固定于上述引导管。0019 采用本发明,前方止挡件及第一离合器分别设置为一体的独立构件,并分别固定于引导管。因此,不需要将配置在离合器螺母的前后的前方止挡件及第一离合器设成分割构造并利用另外的结合部件来进行结合。同样,也不需要将在前后配置有前方止挡件及第一离合器的离合器螺母设成分割构造并利用另外的结合部件来进行结合。由此,能够简化与前方止挡件、第一离合器及离合器螺母相关的构造。
27、,其结果,制动缸装置整体上能够谋求小型轻量化。另外,由于前方止挡件及第一离合器分别是一体的独立构件且是固定于引导管的构造,因此,能够设定为使前方止挡件的内周及第一离合器的内周更靠近螺纹轴的外周的尺寸结构,从而能够谋求制动缸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0020 第五技术方案根据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前方止挡件及上述第一离合器中的至少任一者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0021 采用本发明,分别形成为一体的独立构件的前方止挡件及第一离合器中的至少任一者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引导管的内周。因此,对于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引导管的前方止挡件及第一离合器,维护时的更换变得容易,能够谋求提升维护。
28、性。0022 第六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五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调整套筒,该调整套筒设置为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周围且具有挠性的筒状的构件,且被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调整止挡件或上述第二离合器的上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朝向上述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施力,通过形成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卡合部与形成于上述离合器螺母的被卡合部之间的卡合,上述离合器螺母与上述调整套筒构成为一体。0023 采用本发明,调整弹簧配置在调整止挡件或第二离合器与配置在螺纹轴的周围的筒状调整套筒之间,随着调整套筒相对于调整止挡件及第二离合器移动,在进行间隙调整动作时,调整弹簧会蓄积使离合器螺母相对于。
29、螺纹轴向与制动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的力。而且,调整套筒设置为具有挠性的构件,通过使调整套筒侧的卡合部与离合器螺母侧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一体化。因此,通过使具有挠性的调整套筒暂时弹性变形,能够使卡合部卡合于被卡合部,从而不使用另外的连结构件就能够将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一体化。如此,在使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一体化的构造中,由于不需要另外的连结构件,因此,能够谋求制动缸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0024 第七技术方案根据第六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套筒的上述卡合部从内侧卡合于形成在上述离合器螺母的内周侧的上述被卡合部,形成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内周与上述螺纹轴的螺纹牙的顶部之间的。
30、间隙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0025 采用本发明,调整套筒从离合器螺母的内侧卡合,调整套筒的内周与螺纹轴的螺纹牙顶部之间的间隙尺寸被设定得小于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的径向尺寸(凹凸部分在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重叠量)。因此,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离合器螺母与说 明 书CN 102918294 A5/24页9螺纹轴之间配置有具有挠性的调整套筒的卡合部,并且设定成能够防止调整套筒的卡合部向螺纹轴侧变形而脱离被卡合部的尺寸关系。由此,尽管是简单的卡合构造,仍能够将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牢固地一体化。0026 第八技术。
31、方案根据第七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弹簧以其另一端侧对安装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弹簧座施力的方式配置,上述弹簧座以形成在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在该引导管的径向上的尺寸为大致零的方式配置,或者以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0027 采用本发明,由于弹簧座以其与引导管之间的间隙为大致零或者滑动接触于引导管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借助弹簧座将螺纹轴支承于引导管,从而能够防止螺纹轴相对于引导管倾斜。0028 第九技术方案根据第八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特征在于,在上述弹簧座中包含有轴承。0029 采用本发明,由于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借助弹簧座中的轴承对。
32、调整套筒施力,因此,在利用调整弹簧的蓄力对调整套筒施力时,离合器螺母会与调整套筒一起顺畅地旋转并向制动方向移动。0030 第十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九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弹簧止挡件,该弹簧止挡件用于使上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相对于上述调整弹簧的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调整止挡件或上述第二离合器的一端侧进行相对位移而使该调整弹簧产生弹性变形的位移量限制在预定量以下。0031 采用本发明,设有弹簧止挡件,该弹簧止挡件将调整弹簧产生弹性变形时的位移量限制在预定量以下,从而进行用于间隙调整动作的蓄力。因此,在以往那样的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工作中,在不会产生制动力那样的。
33、动作(若在制动缸装置应用于盘形制动器的情况下,则在进行以往那样的间隙调整动作的工作中,是制动衬块不会抵接于盘那样的工作。另外,由于间隙调整是利用因制动衬块抵接于盘而产生的力进行的,因此,若未抵接就不能进行间隙调整)、即所谓的空转状态下的工作中,即使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时,也能够利用弹簧止挡件来限制调整弹簧的行程。因此,调整弹簧不会被过度地压缩或者伸长,即使在空转的状态下,也能够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另外,为了容易地进行制动衬块的更换作业,将间隙扩大到能够进行间隙调整的范围以上,因此,若是以往,则在进行制动衬块的更换作业时,需要手动地对每一台进行间隙调整。但是,采用本发明,如上所述,调整弹簧。
34、不会被过度地压缩或者伸长,即使在空转的状态下,也能够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因此,通过以车辆或者加挂车辆整体一举反复进行多次相当于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的动作,能够自动调整全部的制动缸装置的间隙。由此,在进行制动衬块的更换时,也不需要手动地对每一台制动缸装置进行间隙调整,对于车辆或者加挂车辆的全部制动缸装置,能够统一自动地进行间隙调整,在伴随有制动衬块的更换的作业中,能够大幅度地削减工时、作业量,能够谋求较高的效率化。0032 第十一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十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方离合器的与上述离合器螺母相对的面和上述离合器螺母的与上述第二离合器相对的面中的至少。
35、任一个面上形成有能够将上述第二离合器与上述离合器螺母卡合的齿。说 明 书CN 102918294 A6/24页100033 采用本发明,在维持第二离合器与离合器螺母抵接的状态而未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状态下,第二离合器与离合器螺母借助形成在彼此相对的面上的齿卡合,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振动等导致离合器螺母相对于螺纹轴旋转。0034 第十二技术方案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第十一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轴在顶端部设有能够与操作用的工具卡合的操作用卡合部,并且该顶端部以贯穿上述制动输出部而面向外侧的方式配置,该制动缸装置还设有卡合机构,该卡合机构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的外周,并且用于。
36、使上述螺纹轴和上述制动输出部卡合,上述卡合机构具有外周卡合部和卡合弹簧,该外周卡合部具有能够与上述制动输出部卡合的卡合齿并且固定于上述螺纹轴的外周,该卡合弹簧朝向上述制动方向对上述外周卡合部施力,以使上述卡合齿卡合于上述制动输出部。0035 采用本发明,在贯穿制动输出部而面向外侧配置的顶端部上设置操作用卡合部,利用配置在螺纹轴的顶端侧的外周的卡合机构使螺纹轴与制动输出部卡合。并且,卡合机构具有卡合弹簧和具有卡合齿的外周卡合部,通过卡合弹簧向制动方向对外周卡合部施力,借助卡合齿使螺纹轴和制动输出部卡合。因此,通过克服卡合弹簧的弹簧力而解除外周卡合部与制动输出部借助卡合齿的卡合,从而解除螺纹轴与制。
37、动输出部的卡合,并且利用操作用的工具旋转操作螺纹轴,从而能够手动地使螺纹轴旋转。由此,能够容易地使螺纹轴与离合器螺母的位置关系恢复到作为进行调整间隙之前的状态的初始状态。0036 另外,作为其他观点的技术方案,还能够构成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即,第十三技术方案的盘形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盘形制动装置包括卡钳主体和第一技术方案第十二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该卡钳主体装备有该制动缸装置且以能够相对于车辆沿车轴方向位移的方式安装,通过上述制动缸装置的工作,利用安装于上述卡钳主体的一对制动衬块来夹住车轴侧的盘而产生制动力。0037 采用本发明,能够廉价。
38、地提供一种包括设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盘形制动装置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0038 采用本发明,能够廉价地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制动缸装置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另外,能够廉价地提供具有该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附图说明0039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形制动装置的侧视图。0040 图2是图1所示的盘形制动装置的俯视图。0041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0042 图4是表示从箭头C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制动输出部及螺纹轴的顶端部的状态的图。0043 图5是将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局部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说 明 书CN 102918294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