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969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76154.2

申请日:

2015.08.06

公开号:

CN105252718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C 45/33申请日:20150806|||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5/33; B29C45/40

主分类号:

B29C45/33

申请人: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过

地址:

318020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经济开发区西工业园区经四(2)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代理人:

王官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包括上、下复板,上复板下设定模和斜导柱,下复板上设模脚和上、下顶针板,上、下顶针板之间设顶针,模脚上设动模上设侧抽芯滑块,侧抽芯滑块中开斜导孔与斜导柱配合,其特征在于侧抽芯滑块中制侧抽孔、上销孔、下销孔、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侧抽孔中设侧斜楔,侧斜楔一头与油缸活塞杆连接,侧斜楔中制定位孔,侧斜楔另一头制上、下斜导面,上斜导面上设上倒扣滑块,下斜导面下设下倒扣滑块,上、下销孔中设定位销,定位销穿过上、下倒扣滑块和侧斜楔,上弹簧槽中设上弹簧与上倒扣滑块接触,下弹簧槽中设置下弹簧与下倒扣滑块接触。

权利要求书

1.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在上复板中设置定位圈(3)和浇口衬套(4),上复板下设置定模(5),上复板与定模之间设置斜导柱(6),在下复板中开有穿孔(7),下复板上设置模脚(8),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9)和下顶针板(10),上、下顶针板之间设置顶针(11),注射机顶杆(12)穿过穿孔(7)与下顶针板下面相接触,在模脚上设置动模(13),动模上设置侧抽芯滑块(14),侧抽芯滑块中开有斜导孔(15),斜导孔与斜导柱(6)相配合,在侧抽芯滑块与定模(5)和动模(13)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6),塑料件上制有侧壁(17),侧壁上制有上倒扣(18)和下倒扣(19),上、下倒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抽芯滑块(14)中制有侧抽孔(20)、上销孔(21)、下销孔(22)、上弹簧槽(23)和下弹簧槽(24),在侧抽孔中设置侧斜楔(25),侧斜楔的一头与油缸(26)的活塞杆相连接,侧斜楔中制有定位孔(27),侧斜楔另一头制有上斜导面(28)和下斜导面(29),在上斜导面上设置上倒扣滑块(30),上倒扣滑块与塑料件(16)的上倒扣(18)相配合,在下斜导面(29)下设置下倒扣滑块(31),下倒扣滑块与塑料件(16)的下倒扣(19)相配合,所述的上、下销孔(21、22)中设置定位销(32),定位销穿过上倒扣滑块(30)、下倒扣滑块(31)和侧斜楔(25),并与定位孔(27)左右两侧内壁定位接触,所述上弹簧槽(23)中设置上弹簧(33),上弹簧与上倒扣滑块(30)相接触,下弹簧槽(24)中设置下弹簧(34),下弹簧与下倒扣滑块(31)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弹簧槽(23)与上销孔(21)相通,下弹簧槽(24)与下销孔(22)相通,定位销(32)同时穿过上销孔(21)、上弹簧槽(23)、上倒扣滑块(30)、定位孔(27)、下倒扣滑块(31)、下弹簧槽(24)和下销孔(22)。

说明书

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当塑料件注塑成型后,若塑料件的侧壁上制有上倒扣和下倒扣,且上、下倒扣为相互对应,已有技术是将上、下倒扣的深度做小,再通过强脱直接脱出倒扣,因此倒扣容易出现拉断等情况,导致产品报废,报废率高,并且由于将倒扣深度做小,其扣紧能力差,塑料件与其它部件装配时,装配不可靠,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有人设计了在动模的侧抽芯滑块1′中设置倾斜向下的上斜顶2′和倾斜向上的下斜顶3′(如图5所示),上斜顶与上倒扣4′配合,下斜顶与下倒扣5′配合,上、下斜顶另一头分别连接弹簧6′和限位销7′,当侧抽芯滑块向外侧移动时,利用弹簧顶住上、下斜顶,使上、下斜顶先不向外抽出,但上、下斜顶会沿着斜导孔的倾斜方向向内侧脱出倒扣,再由侧抽芯滑块将上、下斜顶向外侧抽出,但该结构由于在合模时上、下斜顶会顶在动模的壁面上,因此只适用于侧壁开孔的产品,而无法用于侧壁同时制有实面和上、下倒扣的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模顺利,成品率高,适用于塑料件的侧壁同时制有实面和上、下倒扣的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

本发明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在上复板中设置定位圈和浇口衬套,上复板下设置定模,上复板与定模之间设置斜导柱,在下复板中开有穿孔,下复板上设置模脚,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上、下顶针板之间设置顶针,注射机顶杆穿过穿孔与下顶针板下面相接触,在模脚上设置动模,动模上设置侧抽芯滑块,侧抽芯滑块中开有斜导孔,斜导孔与斜导柱相配合,在侧抽芯滑块与定模和动模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塑料件上制有侧壁,侧壁上制有上倒扣和下倒扣,上、下倒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抽芯滑块中制有侧抽孔、上销孔、下销孔、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在侧抽孔中设置侧斜楔,侧斜楔的一头与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接,侧斜楔中制有定位孔,侧斜楔另一头制有上斜导面和下斜导面,在上斜导面上设置上倒扣滑块,上倒扣滑块与塑料件的上倒扣相配合,在下斜导面下设置下倒扣滑块,下倒扣滑块与塑料件的下倒扣相配合,所述的上、下销孔中设置定位销,定位销穿过上倒扣滑块、下倒扣滑块和侧斜楔,并与定位孔左右两侧内壁定位接触,所述上弹簧槽中设置上弹簧,上弹簧与上倒扣滑块相接触,下弹簧槽中设置下弹簧,下弹簧与下倒扣滑块相接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当塑料件注塑成型后,先通过油缸的活塞杆带动侧斜楔向外侧移动,由于侧斜楔的另一头制有上斜导面和下斜导面,且上斜导面与上倒扣滑块相接触,下斜导面与下倒扣滑块相接触,因此当侧斜楔向外侧移动时,上弹簧向下推动上倒扣滑块,使上倒扣滑块沿着上斜导面逐渐向下脱出塑料件的上倒扣,下弹簧向上推动下倒扣滑块,使下倒扣滑块沿着下斜导面逐渐向上脱出塑料件的下倒扣,当侧斜楔向一侧移动至一定位置时,侧斜楔中的定位孔右侧内壁与定位销相接触,定位销对侧斜楔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其继续向外侧移动,此时下复板带动模脚、动模、上顶针板、下顶针板、侧抽芯滑块和塑料件向后移动,模具开模,在侧抽芯滑块向后移动的同时,侧抽芯滑块的斜导孔与斜导柱配合,侧抽芯滑块沿着斜导柱的倾斜方向向外侧移动,侧抽芯滑块带动侧斜楔和上、下倒扣滑块向外侧移动,使上、下倒扣滑块脱离塑料件,最后由注射机顶杆带动上、下顶针板,上、下顶针板带动顶针将塑料件顶出脱模;当模具合模时,下复板带动模脚、动模、上顶针板、下顶针板、侧抽芯滑块和塑料件向前移动,由斜导柱带动侧抽芯滑块向内回复原位,而同时油缸的活塞杆向内推动侧斜楔,侧斜楔的上斜导面推动上倒扣滑块克服上弹簧力向上回复原位,下斜导面推动下倒扣滑块克服下弹簧力向下回复原位,当侧斜楔的定位孔左侧内壁与定位销相接触时,定位销对侧斜楔进和上、下倒扣滑块定位,防止侧斜楔和上、下倒扣滑块向内顶到动模上,侧斜楔和上、下倒扣滑块与动模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使注塑成型的塑料件侧壁制有实面,且在实面上制有上、下倒扣。

本发明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所述的上弹簧槽与上销孔相通,下弹簧槽与下销孔相通,定位销同时穿过上销孔、上弹簧槽、上倒扣滑块、定位孔、下倒扣滑块、下弹簧槽和下销孔。上销孔、上弹簧槽、下弹簧槽和下销孔在同一轴线上,定位销即能对侧斜楔的左右移动起到定位作用,又能对上、下弹簧和上、下倒扣滑块起到导向作用,使上、下弹簧的伸缩和上、下倒扣滑块的移动导向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下倒扣滑块脱出上、下倒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侧抽芯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已有侧抽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在上复板中设置定位圈3和浇口衬套4,上复板下设置定模5,上复板与定模之间设置斜导柱6,在下复板中开有穿孔7,下复板上设置模脚8,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9和下顶针板10,上、下顶针板之间设置顶针11,注射机顶杆12穿过穿孔7与下顶针板下面相接触,在模脚上设置动模13,动模上设置侧抽芯滑块14,侧抽芯滑块中开有斜导孔15,斜导孔与斜导柱6相配合,在侧抽芯滑块与定模5和动模13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6,塑料件上制有侧壁17,侧壁上制有上倒扣18和下倒扣19,上、下倒扣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抽芯滑块14中制有侧抽孔20、上销孔21、下销孔22、上弹簧槽23和下弹簧槽24,在侧抽孔中设置侧斜楔25,侧斜楔的一头与油缸26的活塞杆相连接,侧斜楔中制有定位孔27,侧斜楔另一头制有上斜导面28和下斜导面29,在上斜导面上设置上倒扣滑块30,上倒扣滑块与塑料件16的上倒扣18相配合,在下斜导面29下设置下倒扣滑块31,下倒扣滑块与塑料件16的下倒扣19相配合,所述的上、下销孔21、22中设置定位销32,定位销穿过上倒扣滑块30、下倒扣滑块31和侧斜楔25,并与定位孔27左右两侧内壁定位接触,所述上弹簧槽23中设置上弹簧33,上弹簧与上倒扣滑块30相接触,下弹簧槽24中设置下弹簧34,下弹簧与下倒扣滑块31相接触。当塑料件16注塑成型后,先通过油缸26的活塞杆带动侧斜楔25向外侧移动,由于侧斜楔的另一头制有上斜导面28和下斜导面29,且上斜导面与上倒扣滑块30相接触,下斜导面与下倒扣滑块31相接触,因此当侧斜楔25向外侧移动时,上弹簧33向下推动上倒扣滑块30,使上倒扣滑块沿着上斜导面28逐渐向下脱出塑料件16的上倒扣18,下弹簧34向上推动下倒扣滑块31,使下倒扣滑块沿着下斜导面29逐渐向上脱出塑料件的下倒扣19,当侧斜楔25向一侧移动至一定位置时,侧斜楔中的定位孔27右侧内壁与定位销32相接触,定位销对侧斜楔起到定位作用,防止其继续向外侧移动,此时下复板2带动模脚8、动模13、上顶针板9、下顶针板10、侧抽芯滑块14和塑料件16向后移动,模具开模,在侧抽芯滑块向后移动的同时,侧抽芯滑块的斜导孔15与斜导柱6配合,侧抽芯滑块沿着斜导柱的倾斜方向向外侧移动,侧抽芯滑块带动侧斜楔25和上、下倒扣滑块30、31向外侧移动,使上、下倒扣滑块脱离塑料件16,最后由注射机顶杆12带动上、下顶针板9、10,上、下顶针板带动顶针11将塑料件顶出脱模;当模具合模时,下复板2带动模脚8、动模13、上顶针板9、下顶针板10、侧抽芯滑块14和塑料件16向前移动,由斜导柱6带动侧抽芯滑块向内回复原位,而同时油缸26的活塞杆向内推动侧斜楔25,侧斜楔的上斜导面28推动上倒扣滑块30克服上弹簧33力向上回复原位,下斜导面29推动下倒扣滑块31克服下弹簧34力向下回复原位,当侧斜楔25的定位孔27左侧内壁与定位销32相接触时,定位销对侧斜楔和上、下倒扣滑块30、31定位,防止侧斜楔和上、下倒扣滑块向内顶到动模13上,侧斜楔和上、下倒扣滑块与动模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使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6侧壁17制有实面,且在实面上制有上、下倒扣18、19。

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注塑模具侧边斜楔上下内倒扣双脱模机构,包括上、下复板,上复板下设定模和斜导柱,下复板上设模脚和上、下顶针板,上、下顶针板之间设顶针,模脚上设动模上设侧抽芯滑块,侧抽芯滑块中开斜导孔与斜导柱配合,其特征在于侧抽芯滑块中制侧抽孔、上销孔、下销孔、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侧抽孔中设侧斜楔,侧斜楔一头与油缸活塞杆连接,侧斜楔中制定位孔,侧斜楔另一头制上、下斜导面,上斜导面上设上倒扣滑块,下斜导面下设下倒扣滑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