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吸波功能的纳米涂层的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领域,涉及纳米技术、溶胶技术、纳米薄膜制造技术及相关应用,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制备纳米溶胶及其成膜方法,可以在基材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电磁性能的纳米薄膜,赋予材料吸波功能。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粒径小于100纳米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从而具有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溶胶是指通过水解和聚合作用,在溶剂中形成的有机或无机的纳米或微米级的粒子即胶体粒子,这些粒子具有带相反电荷的吸附层和扩散层,称为双电层,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ζ电位,这些胶体粒子由于带有ζ电位而相互排斥,从而能以悬浮状态存在于溶剂中,即形成溶胶,ζ电位越高,微粒间斥力越大,溶胶越稳定;胶体粒子由于失去电荷,或者包覆在外圈的溶剂层被破坏,胶体粒子发生聚合,溶胶发生固化即形成凝胶。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制备具有吸波功能的纳米薄膜,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硝酸铁、硝酸镍、硝酸锰等作为前体,按照铁:镍:锰的摩尔比1:1:1的比例在乙醇中进行混合,加入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将金属离子进行络合,加入葡萄糖、蔗糖作为包覆剂,抑制纳米颗粒的团聚;
2)在100度左右的温度下蒸发溶剂,再加入1%至3%的硅烷偶联剂,加热到摄氏100度至200度,经过高速搅拌混合,制成硅烷活化复合纳米粉体;
3)选用硅酸乙酯和氧氯化锆作为前体,依据硅:锆摩尔比1:1的配比,在乙醇溶剂中通过水解,制备摩尔浓度在0.1mol/L至0.2mol/L的复合溶胶;
4)将复合纳米粉体加入制备好的复合溶胶中充分混合均匀,制成复合溶胶,涂覆到基材表面,经过自然干燥和烘烤,制成具有吸波性能的纳米薄膜。
溶胶制备过程中希望浓度越小越好,而溶胶涂覆时要求较高的浓度,以保证基材表面被充分的涂覆,这是一个相互矛盾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公开的方法是,添加(不仅限于)聚乙烯醇等作为溶胶的增溶剂,避免溶胶颗粒团聚或长大的前提下,提高溶胶的浓度。
为使溶胶在涂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自流平性能,以形成均匀的薄膜,本发明给出的一个优选方案是,添加有机氟树脂降低溶胶的表面张力。
为使在基材表面形成均匀、透明、与基材结合牢固的薄膜,喷涂好溶胶薄膜的基材,需要放置30分钟至1小时,使薄膜的组成物进行充分老化。
为满足有机高分子基材耐高温性能有限的要求,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将纳米复合溶胶涂覆到有机高分子材料表面,形成薄膜层,经摄氏100度至200度的烘烤,制成附着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功能纳米薄膜。
对于陶瓷、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将纳米复合溶胶涂覆到无机非金属材料表面,形成薄膜层,经摄氏500度至600度的烘烤,制成附着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表面的功能纳米薄膜。
对于诸如(但不仅限于)铝材、铜材、不锈钢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将纳米复合溶胶涂覆到金属材料表面,形成薄膜层,经摄氏200度至400度的烘烤,制成附着于金属材料表面的功能纳米薄膜。
实施例一:常用的微晶玻璃制品由于无法截断电磁波,通常不能用于电磁炉的炊具,通过在微晶玻璃制品表面涂覆一层具有吸波性能的纳米薄膜,可以制造出直接用于电磁炉的微晶玻璃炊具,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具有吸波性能的纳米复合溶胶;
2)将该纳米复合溶胶涂覆在微晶玻璃炊具表面;
3)在低于微晶玻璃软化点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烘烤,自然冷却,制成可用于电磁炉的微晶玻璃炊具。
实施例二:一种具有吸收雷达波性能的钛合金材料,其制造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本发明所属方法,制备化学组成包括铁酸镍、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锰的复合溶胶;
2)将该复合溶胶喷涂到钛合金表面,形成薄膜;
3)加热到摄氏300度至400度烘烤90分钟至120分钟,在钛合金表面形成纳米薄膜,不但能吸收雷达波,而且能对钛合金起防腐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