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9349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95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08202.1

申请日:

2011.07.19

公开号:

CN102441586A

公开日:

2012.05.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21C 47/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日本开发顾问有限公司变更后:JDC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长崎县变更后:日本长崎县|||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C 47/02申请日:20110719|||公开

IPC分类号:

B21C47/02

主分类号:

B21C47/02

申请人:

日本开发顾问有限公司

发明人:

桥川义人

地址:

日本长崎县

优先权:

2010.10.07 JP 2010-22729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吕林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施加卷取张力予裁剪带板a之带轮式及长圆型筒式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乃在于易磨耗之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面装设由具有与环带推压体4、5同等或更佳之导热性之金属制薄板构成之摩擦板8以防止环带推压面之磨耗,减少摩擦板之更换频度以及其所需之人工及材料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具有 : 将多条之各裁剪带板从上下两面挟压之上下一对之无端环带沿裁剪带板的宽向并排 设置复数对, 及将该并排设置之上下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朝向裁剪带板的上下两面分别推 压且具有可将该环带推压面发生之摩擦热冷却之冷却室形成于其内部之环带推压体或长 圆型压力赋予体分别配设于上下之无端环带的内侧, 并使上下之各无端环带之外侧表面之 摩擦系数大于上述环带内侧表面之摩擦系数, 通过与向卷取侧移动之各裁剪带板之紧密接 合驱动各无端环带, 并与移动之各裁剪带板成一体使各无端环带独立循环移动, 利用环带 推压面与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之间之滑移产生摩擦力对裁剪带板赋予卷取张力之构造, 其 特征乃在 : 将由具有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同等或更佳之导热性之金属制薄板 构成之摩擦板装卸自如的配置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面的表 面。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其中该摩擦板是配合 无端环带之宽度分割复数条并排配置者。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其中该摩擦板之 表面侧是形成有具有自润滑性成分之薄膜者。

说明书


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将宽幅的金属带板线圈母材沿着带板的纵方向连续的裁剪成复数 条并将其再卷取之在纵切作业线 (slitter line) 上使用之技术, 尤其是关于在带板之裁剪 后之卷取作业时对多数条的所有裁剪带板赋予 ( 施加 ) 适切而均匀之卷取张力所用之多条 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拥有之有关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先前技术有日本 专利第 2051421 号、 第 3769730 号及第 3947714 号, 及美国专利第 3735937 号。在这些专利 中, 其环带推压部之构造皆为将冷却水用之孔洞分别一体的设置, 即若为上部环带推压体 时设在其正上面而若为下部环带推压体则设在其正下面。 由于冷却水是通过设置于外部之 泵循环, 故全体呈完全密闭之箱形构造。 另外, 为了将宽幅之金属带板裁剪成多数条而卷取 时, 对该等多数之裁剪条之各条施加 ( 赋予 ) 均匀适当之张力, 在箱形构体之内部空间设置 纵型的补强板使从上下方向经由无端环带挟持裁剪带板之推压体的挠变 (deflection) 控 制于最小而上述补强板具有坚固的构造兼作放热板, 与空洞内之冷却水接触。
     此种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是将使用异种材料叠层构成之表背 面具有摩擦系数差之特殊无端环带之摩擦系数较大之带外侧表面通过摩擦接触密接于剪 裁带板, 同时通过无端环带之带内侧面与推压体之推压面之相对摩擦阻力发生张力于裁剪 带板, 此发生张力之功 (work) 之大半转变成摩擦热使金属制之推压面的温度上升。此时若 不将此摩擦热有效的去除, 推压面之温度会累积上升而损伤由合成纤维材料与合成树脂系 材料等叠层构成之无端环, 使其变为不能使用。 因此需要将该摩擦热连续有效的去除, 抑制 推压体之推压面的温度上升。
     为了防止损伤无端环带之过热状态使能连续运转, 以往是将推压面的正上面或其 下面作为冷却水室并在其内部配设复数之兼作放热板之补强板, 使冷却水循环有效的接触 于放热板而连续的去除由推压体之推压面与环带内侧表面之滑动摩擦产生之摩擦热。
     为了使产生于推压体之推压面之摩擦热有效的传到冷却室及为使推压体之挠变 于最小之二目的, 以往是将推压体构成密闭的箱型构造及在其中配设接触环带内侧表面之 推压面及冷却水室。即, 摩擦热之发生部位为被上下之推压体挟持之上下之环带内侧表面 及上下之推压面, 其热之大半经由热传导率高于合成树脂系材料之无端环带之金属之推压 面移动至推压面之背面侧, 进而移动至接触于兼作推压面之背面侧及放热板之补强板之冷 却水。
     为了尽可能有效的传送该摩擦热至冷却水, 推压面及与冷却水接触之推压面的背 面侧之间之厚度愈薄愈佳, 但考虑在使上下之推压体的挠变最小下在推压面全面施加均等 之面压使产生均匀之摩擦力所要之强度以及考虑后述之因摩擦而磨耗时之推压面的修补 研磨时之磨耗厚度 ( 磨分 ), 将上述之厚度设计为最小。 以往曾使用推压面及其背面侧之间 之厚度较厚之装置实际操作, 但在夏季温度高时曾有过在连续运转中遭遇到无端环带过热
     损伤事故, 之后就尽量将推压面及其背面侧之间之厚度设计成较薄。
     再说, 将此种装置长期使用时, 由于与受压力摩擦行走之无端环带接触之推压面 逐渐磨耗而突显凹凸成为多条裁剪带板之蛇行或张力不均匀原因, 影响卷取作业。遇到此 种情况时, 虽然需更换含有与推压面成为一体之冷却水室构造之推压体全体构造, 但由于 在冷却水用之空洞中配设有用以高效率的冷却来自推压面之热之放热板及通过无端环带 将推压力均等的传送至裁剪成多条之裁剪带板之具有不挠变的刚性强度之推压体, 且推压 面经由精巧之加工机械施有均一之平面完工处理, 因此此种推压体全体构造之更换不但需 高额之费用且对装置全体分解亦需繁复之作业及高昂之费用。
     摩耗量少以致推压面之凹凸较小时, 可在拆卸专门工厂通过机械实施推压面之表 面研磨及硬质镀铬完工处理后再组装供继续使用, 但此等作业仍需相当日数, 而在此期间 因不能停止联机操作故需花费高额之费用预先制作推压体构造全体, 然后纔能进行更换作 业, 且另需对拆下之磨损推压体进行修复后作为预备品保管备用。
     为了对所有之无端环带均等的加压使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 除对推压面之表面的 摩擦面施以高度之平面完工处理外, 并形成硬质之铬镀膜, 但因在干燥状态之摩擦面, 该推 压面与无端环带内侧表面的摩擦系数不安定致使通过无端环带之裁剪带板之张力变为不 安定。 更有甚者, 在干燥之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由于摩擦系数过大, 无法获得无端环带之 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之摩擦系数之差, 使环带变为不转动而因裁剪带板的滑移使带板表面 发生擦伤成为严重之麻烦问题, 为此必须适时润滑摩擦面。依习知技术是附设一润滑剂涂 布装置, 用以在无端环带的运转中对该环带之内侧表面施加润滑剂而将推压面之表面的摩 擦面保持润滑状态。
     但在接触于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之带轮沟或长圆筒外周会沾上润滑剂, 致使在推 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发生润滑不足或润滑不匀情况, 此种情况在高负荷下连续运转之裁剪 作业在线引起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之过热成为无端环带之损伤或因裁剪带板与无端环 带间之滑移使带板表面刮伤或污染, 甚且由张力不均导致裁剪带板之卷取不良等问题。为 尽量回避此等问题, 在裁剪中常需暂停作业线实行润滑剂之补给, 如此显著降低生产率。
     按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因为是利用推压体之推压面与无端环 带内侧表面之摩擦阻力, 故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在无端环带连续行走之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 面形成有耐磨耗性之硬质镀铬膜, 但如上所述, 经长期使用会徐徐的起磨耗现象, 本应为平 面之摩擦面会起凹凸之偏摩擦, 结果发生带板之蛇行现象或裁剪成多条之各带板之卷取张 力的不均一问题。因磨耗导致推压面之凹凸突显时必须更换, 但如上所述, 该推压体, 为了 去除摩擦热, 是与冷却水室构成一体, 其结构为复杂、 坚固且为了获取均等之面压施有精密 之完工处理, 此装置虽依大小价格不一, 但一组至少需日币 100 万圆以上。除此之外, 此种 一体型之推压体之更换作业费时费工, 同时在更换期间生产设备停止运作, 影响生产。
     再说, 一般之裁剪加工线是配合金属带板最大宽度, 例如选择 3 呎 (900mm) 型、 4呎 (1200mm) 型、 5 呎 (1500mm) 型、 6 呎 (1800mm) 型 ( 最近有超过宽 2000mm) 之一者设置在线 设备, 但实际上要裁剪的带板通常多半是较设置之设备之最大宽度为小, 因此较常用之多 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中央部附近之推压面部分之磨耗较厉害而其它部 分 ( 两侧部分 ) 磨耗较少, 即有偏磨耗情形。在此种偏磨耗发生时仍需把推压体全体更换。
     另外为了使推压体与无端环带之摩擦阻力安定以实现高速连续操作, 推压面之表面之摩擦面的润滑乃属重要, 为此已有将特殊之润滑剂施布于无端环带内侧表面之倡仪, 但润滑剂在摩擦热之高热下为流动性油脂, 因此会在无端环带之转动中因离心力从无端环 带内侧表面通过其两侧端部流出飞溅到其外侧表面侧而沾附于接触于该外侧表面之裁剪 带板表面将其污染, 此对表面涂漆或镀布金属之带板言伤害更大。 反之, 若是在操作中缺乏 润滑剂, 则会使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因过热而受到损伤, 因此即使是在基板之卷取中亦需 停止运转进行润滑油之补给或清除从无端环带之端部流出之多余的润滑油。 为克服上述问 题, 业界渴望有一种能不使用液态润滑油即可维持润滑状态于一定之装置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先前技术之上述待解决的课题研创者, 其目的在通过装设金属制薄 板之摩擦板于易磨耗之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带推压面, 提供可防止带推压面 之磨耗, 从而免除随伴带推压面之磨耗所需之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研磨作业或 更换作业之一种改良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 本发明提供请求项 1 揭示之一种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 张力赋予装置, 其构成包括 : 将可自上下两面挟压多条之各裁剪带板之上下一对无端环带在裁剪带板的宽方 向复数的并排设置 ;
     在上述上下无端环带的内侧分别配设可将上述并排设置之上下无端环带之内侧 表面朝向裁剪带板的上下面分别推压且在内部设有用以冷却在环带推压面产生之摩擦热 之冷却水室之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 同时使上下之各无端环带之环带外侧表面 之摩擦系数大于上述环带内侧表面之摩擦系数, 通过与朝向卷取侧移动之各裁剪带板之紧 密接触驱动各无端环带并与该移动之各裁剪带板一体使各个无端环带独立的循环移动, 通 过环带推压面及内侧表面间之滑动摩擦力施加卷取张力予裁剪带板所用之多条无端环带 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其特征乃在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 面装卸自如的装设具有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同等或更佳导热性之金属 制薄板构成之摩擦板。
     依该请求项 1 之一可取实施态样是将该摩擦板配合无端环带之宽度分割成复数 片配设, 同时在该摩擦板的表面形成具有自润滑性成分之薄膜。
     依本发明之解决方案, 将金属制薄板叠合配置于环带推压面之摩擦板方式, 可收 到下述之效果 :
     1) 由于摩擦板为金属制薄板且具有与环带推压体及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材质同 等或更佳之导热性, 故将其叠合配置亦因快速之热传导发挥良好之冷却效果 ;
     2) 由于摩擦板为金属制薄板因此容易实行裁剪切断或压弯等加工, 故可以价廉的 制备所要之构件 ;
     3) 由于摩擦板为金属薄板故将其两端部施以弯曲加工即可把环带内侧表面轻易 的导入及引出挟持部, 故可防无端环带之损伤。
     由于有必要使抗弯强度成为最小且顾虑到冷却水用之密闭箱构造之熔接加工性, 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仍如以往采用钢制构造, 但摩擦板则可从市售之价廉的材 料选用, 即从与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材质同等或比其具有较佳之导热性之符
     合 JIS 规格之冷压钢板或铜及铜合金板、 铝板等冷压薄板材料选用。
     又, 若是使用具有氟树脂被膜钢板或钼或石墨等自润滑性成分之烧结层之被膜之 金属制薄板则不需要来自外部之润滑剂, 故不但不需要润滑剂及润滑剂涂布装置, 同时可 使维修及检查工作变为极容易。
     另外, 由于采用金属制薄板叠合于环带推压面之方式, 故可使摩擦板配合无端环 带之宽度形成为分割方式, 可只对磨耗厉害之摩擦部分作选择性更换, 故作业简易可节省 维修保养费, 增进生产率。
     上述之由金属制薄板分割而得之摩擦板片是作为标准品储备供大小不同之张力 赋予装置适用, 因此可供世界各地之厂商方便的使用。
     依上述方式将金属制薄板之摩擦板片叠合配置于推压面时不但不会降低强度及 热效率而可简易的形成可更换之摩擦面, 即摩擦面磨耗时可用事先储备之摩擦板快速的更 换, 避免生产线之停摆。 此外, 由于将可通过压制轻易实现弯曲加工之薄金属板叠合配置于 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因此作业简单价格便宜。 又, 若是使摩擦板之一表面由氟 树脂被膜钢板形成或形成具有自润滑性成分之薄膜即可使受推压之摩擦面与环带内侧表 面间产生充份而均匀之润滑性, 解除蛇行或张力不均匀等问题。 此外, 由于本发明装置非采 用传统之对环带内侧表面涂布润滑油脂之方式, 因此不会有环带受油脂污染进而使裁剪带 板表面受到污染影响制品质量之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 1 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 1 之带轮方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之纵剖面图。
     图 2 为图 1 所示装置之部份扩大纵剖面图。
     图 3(A) ~ (C) 为图 2 中所示摩擦板之端部侧 (A 部分 ) 的变形例之部分纵断面图, 其中图 3(A) 为通过粘着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 ; (B) 为通过嵌入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 ; (C) 为通过螺栓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
     图 4 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 2 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 置之纵剖面图。
     图 5 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 2 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 置之部分切缺正面图。
     图 6 为图 4 中 A-A 线剖面图。
     图 7 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 2 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 置之部分纵剖面图。
     图 8(A) ~ (C) 为图 7 中所示摩擦板之端部侧 (A 部分 ) 的变形例之部分纵断面图, 其中图 8(A) 为通过粘着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 ; (B) 为通过嵌入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 ; (C) 为通过螺栓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
     图 9(A) ~ (D) 为图 7 中所示摩擦板之端部侧 (A 部分 ) 的嵌入固定说明图, 其中 图 9(A) 为摩擦板之端部侧的部分纵剖面图 ; (B) 为图 9(A) 中之 B 部分的摩擦板先端部之 部分放大图 ; (C) 为 9(A) 中之 B 部分之嵌入沟的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 (D) 为在图 9(A) 之 B 部分之嵌入沟中插置摩擦板之先端部之部分放大纵剖面图。
     图 10 显示本发明实施例 1 及 2 之装设于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 推压面之摩擦板的部分剖面图。
     图 11 显示本发明实施例 1 及 2 之装设于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 推压面之在其表面侧形成有润滑性薄膜之摩擦板的部分剖面图。
     图 12(A) ~ (E) 显示本发明实施例 1 及 2 所使用各种不同宽度之摩擦板及无端环 带之部分剖面图。
     图 13 为惯用之带轮式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纵剖面图。
     图 14 为惯用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纵剖面 图。
     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佐以附图具体的说明本发明之实施形态。 按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 予装置有带轮式 (pulley type) 及无带轮之长圆型筒式两种。 实施例 1 为说明带轮式装置, 实施例 2 为说明长圆型筒式装置。 实施例 1
     图 1 ~图 3 及图 10 ~图 12 示带轮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是用以将所定之卷取张力赋予 ( 施加于 ) 被未图示之裁剪带板卷取装卷收之裁剪带板 a 之 装置, 而此装置是设置于未图标之裁剪带板卷取置之前方之裁剪带板 a 的移动通路途中。
     带轮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是主由 : (1) 上下对向且循环移 动自如地在宽方向并排配设之大致长圆形状的无端环带 1 ; (2) 供上述之上下无端环带 1 各 各以大致长圆形状态循环移动自如的配设之一对上部带轮 2 及下部带轮 3 ; (3) 用以分别推 压上下各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之上下一对之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5 ; 及 (4) 朝向上下之各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对上述环带推压体 4、 5 施加压力之上部压 力赋予体 6 及下部压力赋予体 7 所构成。又, 上述之上下一对之各带轮 2、 3 及各压力赋予 体 6、 7 是由未图示之支架支持, 而各压力赋予体 6、 7 之施加压力是通过未图示之液压缸实 行。
     上部压力赋予体 6 通过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将并排配设于上部侧之复数的无端环带 1 向下方推压, 而下部压力赋予体 7 则通过下部环带推压体 5 将并排配设于下部侧之复数的 无端环带 1 通过反力向上方推压。即, 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与下部压力赋予体 7 共同合作通 过上下之无端环带 1 间接的从上下方向以同一之推压力挟压通过上下对向配设之各无端 环带 1 之间之裁剪带板 a 而对被卷取于未图示之裁剪带板卷取装置之裁剪带板 a 施加 ( 赋 予 ) 一定之卷取张力。
     无端环带 1 是循环移动自如的配置于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 且此无端环带 1 在 横方向, 即对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成直交方向并排配设有复数条, 且这些无端环带 1 是上 下对向的配置。如图 1 所示, 上下配置之无端环带 1 中, 其上部之无端环带 1 是跨设于上部 带轮 2、 2 间而下部之无端环带 1 则跨设于下部带轮 3、 3 间, 各个无端环带 1、 1 纵向断面大 致呈长圆形状。
     无端环带 1 之外侧表面 1b 与裁剪带板 a 成一体发挥移动裁剪带板 a 之功能。对 此, 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则利用上部压力赋予体 6 推压之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带体推 压面 4a 与下部压力赋予体 7 推压之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推压面 5a 间之滑动, 产生摩擦力 使裁剪带板 a 发生卷取张力之功能。为此, 将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构成得比外侧表面 1b 具较小摩擦系数, 易于滑移。
     无 端 环 带 1 之 内 侧 表 面 1a 以 合 成 纤 维 织 布 形 成 使 织 布 之 各 纤 维 间 及 线 圈 (stitch) 凹部渗含润滑剂而无端环带 1 之外侧表面 1b 则由摩擦系数高之可挠性材料叠层 构成。
     将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构成上述之含润滑剂时, 不但可使摩擦系数小且织布 不像固体的板状材质, 具有较大之可挠性, 故当其受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推压时无端环带 1 之回阻力小。上述织布可选自聚酯、 尼龙、 维尼龙 (vinylon) 等纤维织 品。
     另外, 无端环带 1 之外侧表面 1b 是以具有比内侧表面 1a 大的摩擦系数之材料形 成, 即使用耐磨性之例如低摩擦系数之软质合成树脂系纤维材料来形成无端环带 1 之内侧 表面, 而使用摩擦系数高之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合成树脂片材叠层作为外侧表面。 一对之上部带轮 2 是隔着上部压力赋予体 6 分别配置于其前后侧。在该上部压力 赋予体 6 之前后侧且在无端环带 1 之宽方向分别并排配设有带轮轴 2a, 在此等带轮轴 2a 上 分别回转自如的轴支有上部带轮 2, 且该前侧之带轮 2a 是以其两侧连结支持于上部压力赋 予体 6 之前侧的两端侧, 而后侧之带轮 2a 是以其两端侧连结支持于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之后 侧的两端侧。
     配设于裁剪带板 a 上侧的各无端环带 1 是跨设在轴支于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之后侧 的各带轮轴 2a 之上部带轮 2 之间。各上部带轮 2 是独立向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可回转 的被轴支, 于是各无端环带 1 能独立的向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循环移动。
     一对之各上部带轮 2 具有圆形形状, 及在其周缘侧分别形成有沟形之导缘 (guide flange)2b, 于是各无端环带 1 由此沟形导缘 2b 导引, 防止与相邻之无端环带 1 接触。 另外, 为防止轴支于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之前后侧的各带轮轴 2a 之各上部带轮 2 向无端环带 1 之 宽度偏移, 在相邻上部带轮 2 之间装设图中未显示之滚珠轴承或扣环于带轮轴 2a 上。
     在跨设有无端环带 1 之一对之各上部带轮 2 是游转自如的轴支于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之前后侧之各带轮轴 2a, 在各上部带轮 2 并不设置使无端环带 1 循环移动之驱动源, 即无 端环带 1 是只通过与移动之裁剪带板 a 的摩擦接合 (friction engagement) 循环移动, 换 言之, 跨设于各上部带轮 2 间之无端环带 1 除非与裁剪带板 a 接触, 不会自己循环移动。
     上述之上部压力赋予体 6 是以插通配置于裁剪带板 a 之上部之多数无端环带 1 之 内侧的状态配设。以此种状态配设之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之下部同样以插通多数之无端环带 1 之内侧的状态配设上部环带推压体 4。为了使挠曲强度最小的必要性以及冷却水用之密 闭箱构造之熔接加工性之问题, 以钢制造该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在此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下面, 由侧面看形成有水平直线状之推压无端环带 1 之 内侧表面 1a 之环带推压体 4a。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及上部压力赋予体 6 是以其长度方向对 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成直交方向配设且插通上部侧之无端环带 1 之内侧。
     在其下面具有环带推压面 4a 之上部环带推压体 4 的内部设有横断各无端环带 1
     之方向之冷却水室 4b。 在此冷却水室 4b 内部通上水使冷却水室 4b 冷却即可通过上部环带 推压体 4 之推压面 4a 防止被推压之无端环带因摩擦热而过热。易言之, 通过带推压面 4a 使发生之摩擦热逃散至冷却水室 4b 防止无端环带 1 之过热。
     为了尽量高效率的使摩擦热传至冷却水室 4b 之冷却水, 在能耐推压力的范围内 尽可能的将带推压面 4a 及与作为接触于冷却水之冷却水室 4b 之底面侧的带推压面背面侧 4c 间之厚度形成为薄状。
     冷却水室 4b 的内部通过补强板 4d 补强隔开, 此补强板 4d 具有放热板之功能, 即 可将摩擦板 8 通过带推压面 4a 传来之热放散至冷却水室 4b 内之功能。补强上部环带压体 4 之内部之冷却水 4b 的补强板 4d, 可发挥内部因冷却水室 4b 而呈空洞之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形状保持功能。即, 在将无端环带 1 往下方推压之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上有上下方向之压 缩力作用, 但由于补强板 4d 可阻抗该作用力因而可发挥防止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向其长度方 向挠曲或弯曲之功能。
     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下面的带推压面 4a, 如上所述, 会因摩擦而逐渐突显其凹凸, 成为多条裁剪带板 a 之蛇行或张力不均原因影响制品条带之卷取作业及质量。为此, 在此 环带推压面 4a 之表面装卸自如的装设下述之摩擦板 8。
     一对之下部带轮 3 是夹着上述之下部压力赋予体 7 分别配设于其前后侧。在下部 压力赋予体 7 之前后侧则分别沿无端环带 1 之宽方向并排设有带轮轴 3a, 而在该前后侧之 各带轮轴 3a 则分别独立且回转自如的轴支有下部带轮 3 ; 其中该前侧之带轮轴 3a 之两端 侧是连结支持于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前侧的两端侧, 而后侧之带轮轴 3a 之两端侧则连结支 持于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后侧的两端侧。
     配置于裁剪带板 a 之下侧之各无端环带 1 是跨设于轴支于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前 后侧之各带轮轴 3a 之下部带轮 3 之间。即, 各下部带轮 3 是被轴支成可独立朝向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回转 ; 如此各无端环带 1 便可独立的朝向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循环移动。
     一对之各下部带轮 3 具有圆形形状, 及在其周缘侧分别形成有沟形之导缘 (guide flange)3b, 于是各无端环带 1 由此沟形导缘 3b 导引, 防止与相邻之无端环带 1 接触。 另外, 为防止轴支于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前后侧的各带轮轴 3a 之各下部带轮 3 向无端环带 1 之 宽度偏移, 在相邻上部带轮 3 之间装设图中未显示之滚珠轴承或扣环于带轮轴 3a 上。
     在跨设有无端环带 1 之一对之各下部带轮 3 是游转自如的轴支于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前后侧之各带轮轴 3a, 在各下带轮 3 并不设置使无端环带 1 循环移动之驱动源, 即无端 环带 1 是只通过与移动之裁剪带板 a 的摩擦接合 (friction engagement) 循环移动, 换言 之, 跨设于各上部带轮 2 间之无端环带 1 除非与裁剪带板 a 接触, 不会自己循环移动。
     上述之下部压力赋予体 7 是以插通配置于裁剪带板 a 之下部之多数无端环带 1 之 内侧的状态配设。以此种状态配设之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上部同样以插通多数之无端环带 1 之内侧的状态配设下部环带推压体 5。为了使挠曲强度最小的必要性以及冷却水用之密 闭箱构造之熔接加工性之问题, 以钢制造该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在此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上面, 由侧面看形成有水平直线状之推压无端环带 1 之 内侧表面 1a 之环带推压体 5a。下部环带推压体 5 及下部压力赋予体 7 是以其长度方向对 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成直交方向配设且插通上部侧之无端环带 1 之内侧。
     在其上面具有环带推压面 5a 之下部环带推压体 5 的内部设有横断各无端环带 1之方向之冷却水室 5b。 在此冷却水室 5b 内部通上水使冷却水室 4b 冷却即可通过下部环带 推压体 5 之推压面 5a 防止被推压之无端环带因摩擦热而过热。易言之, 通过带推压面 5a 使发生之摩擦热逃散至冷却水室 4b 防止无端环带 1 之过热。
     为了尽量高效率的使摩擦热传至冷却水室 5b 之冷却水, 在能耐推压力的范围内 尽可能的将带推压面 4a 及与作为接触于冷却水之冷却水室 5b 之顶面侧的带推压面背面侧 5c 间之厚度形成为薄状。
     冷却水室 5b 的内部通过补强板 5d 补强隔开, 以补强板 5d 具有放热板之功能, 即 可将摩擦板 8 通过带推压面 5a 传来之热放散至冷却水室 5b 内之功能。补强下部环带推压 体 5 之内部之冷却水 5b 的补强板 5d, 可发挥内部固冷却水室 5b 而呈空调之下部环带推压 体 5 之形状保持功能。即, 在将无端环带 1 往上方推压之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上有上下方向 之压缩力作用, 但由于补强板 5d 可阻抗该作用力因而可发挥防止下部环带推压体 4 向其长 度方向挠曲或弯曲之功能。
     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上面的带推压面 5a, 如上所述, 会因摩擦而逐渐突显其凹凸, 成为多条裁剪带板 a 之蛇行或张力不均原因影响制品条带之卷取作业及质量。为此, 在此 环带推压面 5a 之表面装卸自如的装设下述之摩擦板 8。 摩擦板 8 是由具有与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5 同等或以上之良好热 导性金属薄板构成, 此摩擦板 8 是装卸自如的装设于环带推压体 4、 5 之环带推压面 4a、 5a 的表面。此等摩擦板 8 取代上下之环带推压面 4a、 5a 直接接触无端环带 1 之带内侧表面 1a, 发挥阻止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下面侧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上面侧分别一体构成之各 环带推压面 4a、 5a 快速摩耗的功能。
     摩擦板 8 是以密接状态装设于推压面 4a、 5a 之表面。又, 当该摩擦板 8 被推压在 裁剪带板 a 上时受该推压力的作用该由金属薄板形成之摩擦板 8 将会强力的密接于环带推 压体面 4a、 5a 之表面, 结果发生于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与摩擦板 8 间之摩擦热即会因 该密接, 从摩擦板 8 顺利的传到环带推压面 4a、 5a。摩擦板 8 装设于环带推压面 4a、 5a 的表 面之态样乃如图 3 所示, 可为粘着固定 ( 如 3(A) 所示 )、 嵌入沟中固定 ( 如 3(B) 所示 ) 或 通过螺栓固定 ( 如 3(C) 所示 )。
     在粘着固定时 ( 图 3(A)), 于作为环带推压面 4a、 5a 之表面或作为摩擦板 8 之粘着 侧之背面侧的任一方或双方涂覆接着剂。此接着剂需选用不阻碍导热性者。又, 在嵌入沟 中固定时 ( 图 3(B)), 需于在对应于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之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前后两端 侧的下部侧面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前后两端侧的上部侧面分别形成供摩擦板 8 之两端部 嵌入之卡合沟 4e、 5e。又, 若在上部之环带推压面 4a 装设摩擦板 8, 需将摩擦板 8 之水平向 的两端侧向上弯曲而将其先端部向内弯曲嵌入卡合沟 4e 中。同样的, 若在下部之环带推压 面 5a 装设摩擦板 8 时, 需将摩擦板 8 之水平向的两端向下弯曲并将其先端向内直角弯曲而 嵌入卡合沟 5e 中。若为通过螺栓固定时 ( 图 3(C)) ; 于对应于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之上 部环带推压体 4 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前后两端侧下部侧面利用螺栓 8b 固定摩擦板 8 的 弯曲两端部。
     为了使推压体 4、 5 不降低挠曲强度且又不降低传送摩擦热至冷却水室 4b、 5b 之 导热性, 于环带推压体 4、 5 之环带推压面 4a、 5a 之表面的摩擦面配置由厚度数毫米 ( 例如 0.5 ~ 2.5mm 左右 ) 之薄金属板构成之摩擦板 8, 以利其受磨耗时易于更换。
     一如在前面之 < 先前技术 > 中所述, 环带推压面 4a、 5a 与接触于冷却水室 4b、 5b 之环带推压面背侧 4c、 5c 之间之厚度是考虑导热性、 挠曲强度及备磨耗时需研磨去除之分 量 ( 即磨分 )( 通常最多约 3 毫米 ) 而设计, 但为了防止无端环带 1 之过热困扰保持连续运 转, 应保持上述厚度。于是针对此磨分考虑压制弯曲加工等加工性或由叠合配置薄板状摩 擦板 8 于上下之环带推压体 4、 5 引起之摩擦热的传送损失, 对叠合配置之金属制薄板之摩 擦板 8 的板厚限定为约 0.5 ~ 2.5mm 左右。
     适合制作摩擦板 8 之金属制薄板材为例如导热性良好之 JIS 规格 (JIS G 3141) 之冷压钢板及钢带, 或 JIS 规格 (JIS H 310) 之铜及铜合金板, JIS 规格 (JIS H 4000) 之 铝及铝合金板等冷压材。 这些金属制薄板材最好为经辊压加工成具平滑光亮表面且由磨耗 防止观点言最好为硬质完工处理之调质处理材。 在此亦因应需要备置后述之润滑油涂布装 置 9, 而附着于无端环带 1 之带内侧表面 1a 之润滑剂 9a 会将摩擦板 8 之表面润滑, 但经长 期间之使用发生起因于磨耗之张力不均时, 可只将此磨耗之金属制薄板更换。
     摩擦板 8 是由板厚度例如 0.5 ~ 2.5mm 之金属制薄板构成, 产生摩擦热之上部环 带推压体 4 之下面侧, 即环带推压面 4a 与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4c 之间之厚度以及叠置于该 处之摩擦板 8 之合计厚度是与以往之环带推压面 4a 与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4c 之间之厚度相 等或以下。同样的, 产生摩擦热之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上面侧, 即环带推压 5a 与环带推压 面背面侧 5c 之间之厚度以及叠层于该处之摩擦板 8 之合计厚度是与以往之环带推压面 5a 与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5c 之间之厚度相等或以下。 由上下之环带推压体 4、 5 挟持压接之上述金属制薄板 ( 摩擦板 8) 是通过无端环 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之摩擦力产生卷取张力, 因此易密接在环带推压面 4a、 5a 之表面, 而与 以往之一体型构造者同样, 将卷取带板 a 时产生之摩擦热传送至环带推压体 4、 5 之内部之 冷却水室 4b、 5b 侧, 故冷却效果不会降低。
     另外, 依本发明, 为确保相当于以往之环带推压体 4、 5 之强度, 将该环带推压体 4、 5 在研磨分的范围内减小厚度而代以在上下之环带推压体 4、 5 上叠置金属制薄板 ( 摩擦板 8), 故环带推压体 4、 5 之刚性强度仍可充份保持。
     又, 当与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直接接触之摩擦板 8 之表面磨耗时只需单纯的 更换金属制薄板之摩擦板 8, 不必将与冷却水室 4b、 5b 构成一体之复杂且价昂之推压体 4、 5 全体更换, 而且能以短时间及简单的作业实行装置之维修工作。
     上述之上下无端环带 1 是被上下环带推压体 4、 5 挟压状态被裁剪带板 a 牵引而作 连续回转。为避免环带内侧表面 1a 在环带推压体 4、 5 之角部受到割伤, 需将无端环带 1 之 入口侧及出口侧之环带推压体 4、 5 的角部作作圆顺状。此时, 由于摩擦板 8 是由数毫米厚 之金属制薄板制成, 故可通过压制简单的弯曲加工在该摩擦板 8 之两侧形成弯曲部 8c, 以 防止环带内侧表面 1a 刮伤。
     上述之摩擦板 8 是由具有与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5 同等或更高之 导热性材料形成。由于需使上下部环带推压体 4、 5 之抗弯强度在最小限以及考虑冷却水用 之密闭箱构体之熔接加工性, 采用钢来制造, 于是制造此摩擦板 8 之材料可从具有与该等 上下部环带推压体 4、 5 同等或更高之导热性之符合 JIS 规格之冷轧钢板或铜及铜合金板、 铝板等冷轧薄板材中任意的选用。
     构成无端环带 1 及裁剪带板 a 之滑移或蛇行现象之原因之一为摩擦面之润滑不均
     或润滑不足, 对此目前惯用之对环带内侧表面 1a 之润滑剂 9a 的配置或供给方法有着重大 缺失, 以致涂布于环带内侧表面 1a 之润滑剂在环带回转接触于带轮 2 之沟底部或长圆形的 筒外周时会将其排除, 无法使真正需要润滑之摩擦面获得充份之润滑效果, 为此依本发明 之一实施例为以具有润滑效果之材料构成摩擦板 8 本体或只其表面侧 8b。
     即采用具有自润滑效果之钼或石墨或氟树脂等材料形成薄膜 ( 例如厚度约 0.5 毫 米 ), 将其被覆于金属制薄板形成摩擦板 8, 如此不需另备润滑剂涂布装置 9 对环带内侧表 面 1a 提供润滑剂便可在被推压之摩擦面直接产生润滑效果。
     摩擦板 8 可为具有可将上下环带推压体 4、 5 之长度方向全体叠置覆盖之大宽幅 的一板片 ( 参照图 12(A)), 但将其分割成具有相当于各无端环带 1 之宽之宽幅 ( 参照图 12(B)), 或将其分割成相当于复数之无端环带 1 之宽度之方式 ( 参照图 12(C) ~ (E)), 则当 相当于频繁使用之一些无端环带 1 之摩擦板 8 发生偏磨耗时, 只将该部分之摩擦板 8 更换 即可, 因此可收价廉且保修管理简便之利点。
     在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之上部中央视需要设置一用以润滑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的润滑剂涂布装置 9, 同样在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下部中央视需要设置一用以润滑无端环 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的润滑剂涂布装置 9。上述润滑剂涂布装置 9 备有凹形润滑剂容器 9b 可直接将润滑剂 9a 涂布于内侧表面 1a。上部压力赋予体 6 之上部中央之润滑剂 9a 是向上 方收容而下部压力赋予体 7 之下部中央之润滑剂 9a 是向下方收容。 即, 将常温时为固态, 高温时 ( 在超过融点时 ) 变为液态之石腊含浸于棒状之不织 布或多孔性泡沫体作为润滑剂 9a 密接配置于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侧, 使受到无端环 带 1 回转产生之摩擦热时该润滑剂 ( 石腊 ) 速溶出而润滑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降低摩 擦系数。该无端环带 1 在回转中因其内侧表面 1a 被润滑, 故不必频频停止生产线的作业对 内侧表面 1a 实施润滑。
     次根据上述之构成说明本发明之实施形态。
     在构成带轮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上部压力赋予体 6 的 下部设有上部环带推压体 4 而在其下面之环带推压体 4a 的表面装有摩擦板 8 ; 同样的, 在 下部压力赋予体 7 的下部设有下部环带推压体 5 而在其上面之环带推压面 5a 的表面装有 摩擦板 8。
     摩擦板 8 之装设如上所述, 可用粘着固定、 嵌沟式固定或螺栓固定等方式实行。 又, 摩擦板 8 可因应裁剪带板 a 的宽度大小可为宽幅的单一板片, 亦可为依无端环带 1 之每 一条宽度分割或依无端环带 1 之每复数条分割者。使用之摩擦板 8 为宽幅的单一板片时, 装设作业仅一次即足。使用分割的板片时只在其因磨耗而需更换时将该磨耗之摩擦板 8 分 割片更换即可, 因此材料费较便宜。开始卷取裁剪带板 a 之卷取时, 因移动之裁剪带板 a 的 表背面与上下之无端环带 1 的外侧表面 1b 密接摩擦, 于是使跨设于上下各一对之上部带轮 2 及下部带轮 3 间之大致长圆型上下各无端环带 1 即沿裁剪带板 a 之卷取方向作循环移动。 此时, 该等上下无端环带 1 与移动之各裁剪带板 a 之间不发生滑移而一体的以同一速度分 别独立的循环移动。
     另外, 在装设于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环带推压体 4a 之表面的摩擦板 8 与装设于下 部环带推压体 5 之环带推压体面 5a 之表面的摩擦板 8 之各表面与上下无端环带 1 之内侧 表面 1a 间之滑动产生摩擦力, 即在推压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之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及
     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产生所谓之制动 (brake) 的功能, 使位置于裁剪带板卷取装置 ( 未图标 ) 与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间之各裁剪带板 a 产生必要之卷取张力。
     又, 装设于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环带推压面 4a 之摩擦板 8 与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 面 1a 摩擦产生之摩擦热通过摩擦板 8 从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环带推压面 4a 传至环带推压 面背面侧 4c, 进而将其一部分传至冷却水室 4b 之补强板 4c。上述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4c 是 成为设置于上部环带推压体 4 内部之冷却水室 4b 之底面, 而由于上述补强板 4c 兼作冷却 水室 4b 之放热板, 因此摩擦热被流通在该冷却水室 4b 之冷却水冷却。
     同样的, 装设于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环带推压面 5a 之摩擦板 8 与无端环带 1 之内 侧表面 1a 摩擦产生之摩擦热通过摩擦板 8 从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环带推压面 5a 传至环带 推压面背面侧 5c, 进而将其一部分传至冷却水室 5b 之补强板 5c。上述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5c 是成为设置于下部环带推压体 5 内部之冷却水室 5b 之底面, 而由于上述补强板 5c 兼作 冷却水室 5b 之放热板, 因此摩擦热被流通在该冷却水室 5b 之冷却水冷却。
     如上所述, 由装设于上下之环带推压体 4、 5 之环带推压面 4a、 5a 之各摩擦板 8 与 上下之各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摩擦产生之摩擦热通过各摩擦板 8 而分别传至设置于 上下之环带推压体 4、 5 内部之冷却水室 4b、 5b 之水冷却, 避免无端环带 1 因过热而发生故 障。
     又, 当摩擦板 8 磨耗时, 从上部环带推压体 4 之环带推压面 4a 或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之环带推压面 5 拆下该磨耗的摩擦板 8 换上新的摩擦板 8。此项更换工作不像以往需将 上部环带推压体 4 或下部环带推压体 5 从装置整个拆下, 故作业简单、 快速可大幅减低更换 所需之成本。
     此外, 可以将金属制薄板弯曲加工之摩擦板 8 叠置于环带推压面 4a、 5a, 且可用具 有自润滑功能之材料烧结层 (sintered layer) 形成金属制薄板作为摩擦板 8 之表面侧则 摩擦部本身具有润滑效果, 其无需另备环带内侧表面 1a 之润滑剂涂布装置 9, 同时, 由于无 流动性之液状润滑油脂, 故无端环带 1 及裁剪带板 a 均无受污染之虞。
     再者, 如采用如图 12 所示方式, 将数条之无端环带 1 作为一组将分割之金属薄板 制之摩擦板 8 叠设于环带推压面 4a、 5a 则可将摩擦板 8 作成小型标准组件廉价的量产以应 市场需求。如所周知, 卷取装置之中央附近之使用频率较高, 故该部份之摩擦板 8 的摩擦较 烈。但, 依上述技法可对磨耗之摩擦板任意而机动的实行更换及保修作业。
     实施例 2
     图 4 ~图 12 显示之长圆型筒状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是用以将 所定之卷取张力施加于卷取于未图示之裁剪带板卷取装置之裁剪带板 (slit belt sheet) a 之装置, 而此装置是设置于未图标之裁剪带板卷取装置之前面之裁剪带板 a 的移动通路 之途中。
     长圆型筒状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是主由 : (1) 上下对向且循环 移动自如地在宽方向并排配设之无端环带 11 ; 及 (2) 供上述之上下无端环带 11 各各以大 致长圆形状态循环移动其外周且分别推压上下各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一对之上 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及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所构成。又, 上述之上下一对各长圆 型压力赋予体 20、 30 是由未图示之支架支持, 而各压力赋予体 20、 30 之施加压力是通过未 图示之液压缸实行。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将配设于上部侧之无端环带 11 向下方推压, 而下部压力赋予 体 30 将配设于下部侧之无端环带 11 向上方推压。即, 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与下部压力赋予 体 30 共同合作通过无端环带 11 间接的从上下方向以同一之推压力挟压通过上下对向配设 之各无端环带 11 之间之裁剪带板 a 而对被卷取于未图示之裁剪带板卷取装置之裁剪带板 a 施加 ( 赋予 ) 一定之卷取张力。
     无端环带 11 是循环移动自如的配置于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 且此无端环带 11 在横方向, 即对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直交方向并排配设有复数条, 且这些无端环带 1 是上 下对向的配置。
     上述各无端环带 11 是分别沿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循环移动自如的配设于上 部侧之断面大致长圆型之压力赋予体 20 之外周及下部侧之断面大致长圆型之压力赋予 体 30 之外周。在配设有无端环带 11 之上述压力赋予体 20、 30 上并无装设使无端环带 11 循环移动之驱动源, 无端环带 11 是只靠其与移动之裁剪带板 a 间之摩擦接合 (friction engagement) 循环移动。
     无端环带 11 之外侧表面 11b 与裁剪带板 a 成一体发挥移动裁剪带板 a 之功能。 对 此, 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则利用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与下部压力赋予体 30 间之滑动 产生之摩擦力而使裁剪带板 a 发生卷取张力。为此, 将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构成得 比外侧表面 11b 具较小摩擦系数使易于滑移。
     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以合成纤维织布形成使织布之各纤维间及线圈 (stitch) 凹部渗含润滑剂而无端环带 11 之外侧表面 11b 则由摩擦是较高之可挠性材料叠 层构成。
     将此织布使用于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时可使织布之各纤维间及线圈凹部 预先渗合润滑剂、 减小摩擦系数且织布不像固体的板状材质, 具有较大之可挠性, 故当其受 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及下部 30 之推压时无端环带 11 之回阻力小。上述织布可选自聚酯、 尼 龙、 维尼龙等纤维织品。
     另外, 无端环带 11 之外侧表面 11b 是以具有比内侧表面 11a 大的摩擦系数之材料 形成, 即使用耐摩性之例如低摩擦系数之软质合成树脂系纤维材料来形成无端环带 11 之 内侧表面, 而使用高摩擦系数之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合成树脂片材叠层作为外侧表面。
     此外, 亦可采用于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及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及下部压力 赋予体 30 之滑动面涂布润滑油之方法使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摩擦系数比外侧表 面 11b 之摩擦系数小。
     上述之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是以插通配置于上部侧之多数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的状 态配设。 以此状态配设之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是由 : (1) 可将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向 下推之纵剖面直线状之环带推压部 21 ; (2) 平行设置于该环带推压部 21 之上方之纵剖面直 线状的环带导引部 22 及 (3) 分别形成于上部之环带导引部 22 及下部环带推压部 21 之两 端侧的纵剖面弧状 ; 例如半圆弧状之环带反转部 23 一体构成。
     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如图 4 所示, 是由上部之环带导引部 22 及下部之环带推压部 21 及其两端侧之例如半圆弧状之环带反转部 23 形成例如断面长圆形状。上述环带反转部 23 可为半圆弧状之形状以外之形状、 部分椭圆弧状或部分抛物线状之形状, 在此场合, 上部 压力赋予体 20 之断面会呈大致长圆形状。此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是以其长度方向对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成直交的方向插通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配设。
     在横方向复数并排配设之无端环带 11 是在长圆型断面之上部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之外周独立循环移动。该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之周面是作成长圆形状可供各无端环带 11 在其周面顺利循环移动。
     环带推压部 21 的下面之环带推压面 21a 是经由无端环带 11 以对裁剪带板 a 的移 动方向具有一定长之面压推压裁剪带板 a 而施加卷取张力予该裁剪带板 a 之部分。为此, 将该环带推压部 21 及其下面之环带推压面 21a 形成具有一定长之直线状且平行于裁剪带 板 a 的移动方向之推压面, 同时可均匀推压横方向复数并排配设之各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 面 11a。
     环带内侧表面 11a 因环带推压部 21 之推压使其外侧表面 11b 接触于裁剪带板 a 之 状态时, 无端环带 11 即不会发生滑移, 可与裁剪带板 a 成一体作同一速度的循环移动。与 无端环带 11 接触之环带推压部 21 之表面是形成为平坦面且经加工使其与无端环带 11 之 内侧表面 11a 之摩擦尽量小。
     在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之外周沿其周方向以隔着一定间隔设有复数之环带 导引用突起 24, 用以分别导引横向并排设置之复数的各无端环带 11 及防止环带 11 的宽方 向的蛇行或偏移。环带导引用突起 24 可以适当间隔在两环带反转部 23 设置复数个, 但视 需要亦可设置于环带导引部 22。此环带导引用突起 24 通常使用销钉 (pin) 亦可使用板状 之销。 在下面具有环带推压部 21 之环带推压面 21a 的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内部沿 横断各无端环带 11 之方向设有复数之冷却水室 25, 用以防止在该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的外周循环移动之无端环带 11 因摩擦发生过热, 即通过环带推压面 21a 将摩擦热导入冷 却水室 25 中, 防止无端环带 11 之过热。
     如上所述, 为了使摩擦热尽可能高效率的传到冷却水室 25 之冷却水, 将环带推压 面 21a 及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21b( 即冷却水室 25 之底面侧 ) 间之厚度在能耐推压力的范围 内尽量形成较薄。
     冷却水室 25 之内部由补强板 25a 隔着, 此补强板 25a 亦具有将通过环带推压面 21a 从摩擦板 40 传来之热放散到冷却水室 25 内之放热板功能。又, 上述补强板 25a 亦具有 保持上部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之形状的功能, 即, 用以将无端环带 11 向下方推压之上部长圆 型压力赋予体 20 是从上下方向受到压缩力, 此补强板 25a 具有可抵抗该压缩力, 防止该压 力赋予体 20 发生长度方向之挠曲或弯曲之功能。
     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之环带推压部 21 的下面之环带推压面 21a, 如上所述, 会因摩耗而变为凹凸不平使被卷取之裁剪带板 a 发生蛇行或张力不均影响卷取作业。为 此, 在该环带推压面 21a 的表面可装卸自如的装设有后述之摩擦板 40。
     上述之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是以插通配置于下部侧之多数无端环带 11 之内 侧的状态配设。以此状态配设之下部压力赋予体 30 是由 (1) 可将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向上推之縰部面直线状之环带推压部 31 ; (2) 平行设置于该环带推压部 31 之下方之纵 剖面直线状的环带导引部 32 及 (3) 分别形成于上部之环带推压部 31 及下部环带导引部 32 之两端侧之剖面弧状 ( 例如半圆弧状 ) 之环带反转部 33 一体构成。
     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如图 4 所示, 是由上部之环带推压部 31 及下部之环带
     导引部 32 及其两端侧之例口半圆弧状之环带反转部 33 形成例如断面长圆形状。上述环带 反转部 33 可为半圆弧状之形状以外之形状、 部分椭圆弧状或部分抛物线状之形状, 在此场 合, 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断面会呈大致长圆形状。此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是 以其长度方向对裁剪带板 a 之移动方向成直交的方向插通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配设。
     在横方向复数并排配设之无端环带 11 是在长圆型断面之下部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外周独立循环移动。该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周面是作成长圆形状可供各无端环 带 11 在其周面顺利循环移动。
     环带推压部 31 的上面之环带推压面 31a 是经由无端环带 11 以对裁剪带板 a 的移 动方向具有一定长之面压推压裁剪带板 a 而施加卷取张力予该裁剪带板 a 之部分。为此, 将该环带推压部 31 及其上面之环带推压面 31a 形成具有一定长之直线状且平行于裁剪带 板 a 的移动方向之推压面, 同时可均匀推压横方向复数并排配设之各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 面 11a。
     环带内侧表面 11a 因环带推压部 31 之推压使其内侧表面 11a 接触于裁剪带板 a 之 状态时, 无端环带 11 即不会发生滑移, 可与裁剪带板 a 成一体作同一速度的循环移动。与 无端环带 11 接触之环带推压部 31 之表面是形成为平坦面且经加工使其与无端环带 11 之 内侧表面 11a 之摩擦尽量小。 在下部长圆形压力赋予体 30 之外周沿其周方向以隔着一定间隔设有复数之环带 导引用突起 34, 用以分别导引横向并排设置之复数的各无端环带 11 及防止环带 11 的宽方 向的蛇行或偏移。环带导引用突起 34 以适当间隔在两环带反转部 33 设置复数个, 但视需 要亦可设置于环带导引部 32。此环带导引用突起 34 通常使用销钉亦可使用板状之销。
     在上面具有环带推压部 31 之环带推压面 31a 的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内部沿 横断各无端环带 11 之方向设有复数之冷却水室 35, 用以防止在该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的外周循环移动之无端环带 11 因摩擦发生过热, 即通过环带推压面 31a 将摩擦热导入冷 却水室 35 中, 防止无端环带 11 之过热。
     如上所述, 为了使摩擦热尽可能高效率的传到冷却水室 35 之冷却水, 将环带推压 面 31a 及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31b( 即冷却水室 35 之底面侧 ) 间之厚度在能耐推压力的范围 内尽量形成较薄。
     冷却水室 35 之内部由补强板 35a 隔着, 此补强板 35a 亦具有将通过环带推压面 31a 从摩擦板 40 传来之热放散到冷却水室 25 内之放热板功能。又, 上述补强板 35a 亦具有 保持上部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形成的功能, 即, 用以将无端环带 11 向上方推压之下部长圆 型压力赋予体 30 是从上下方向受到压缩力, 此补强板 35a 具有可抵抗该压缩力, 防止该压 力赋予体 30 发生长度方向之挠曲或弯曲之功能。
     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环带推压部 31 的下面之环带推压面 31a, 如上所述, 会因摩耗而变为凹凸不平使被卷取之裁剪带板 a 发生蛇行或张力不均影响卷取作业。为 此, 在该环带推压面 31a 的表面可装卸自如的装设有后述之摩擦板 40。
     摩擦板 40 是由具有与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之环带推压部 21 及下部长圆型 压力赋予体 30 之环带推压部 31 同等或以上之良好导热性金属板构成, 此摩擦板 40 是装卸 自如的装于环带推压部 21、 31 之环带推压面 21a、 31a 的表面。此等摩擦板 40 取代上下之 环带推压面 21a、 31a 直接接触无端环带 1 之带内侧表面 1a, 发挥阻止上部环带推压部 21 之
     下面侧及下部环带推压部 31 之上面侧分别一体构成之各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之快速摩耗 的功能。
     摩擦板 40 是以密接状态装设于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之表面。又, 当该摩擦板 40 被推压在裁剪带板 a 上时受该推压力的作用该由金属薄板形成之摩擦板 40 将会强力的密 接于环带推压体面 21a、 31a 之表面, 结果发生于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与摩擦板 40 间 之摩擦热即会因该密接, 从摩擦板 40 顺利的传到环带推压面 21a、 31a。 摩擦板 40 装设于环 带推压面 21a、 31a 的表面之能样乃如图 8 所示, 可为粘着固定 ( 如 8(A) 所示 )、 嵌入沟中固 定 ( 如 8(B) 所示 ) 或通过螺栓固定 ( 如 8(C) 所示 )。
     粘着固定时 ( 参照图 8(A)), 于作为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之表面或作为摩擦板 40 之粘着侧之背面侧之任一方或双方涂覆接着剂。此接着剂需选用不阻碍导热性者。又, 摩 擦板 40 之两端部需使向先端厚度逐渐变薄以避免伤及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又, 嵌入沟中固定 ( 参照图 8(B)) 摩擦板 40 时, 则于与对应于裁剪带板 a 之移动 方向之环带推压部 21 的前后两端侧相接之环带反转部 23 的下部侧及于与环带推压部 31 之前后两端侧相接之环带反转部 33 的上部侧分别形成供摩擦板 40 之两端部嵌入之嵌合沟 23a、 33a。若要于上部环带推压面 21a 装设摩擦板 40, 则将摩擦板 40 之水平向之两端部向 上方稍微倾斜弯曲而将其先端嵌入嵌合沟 23a 中即可固定。同样的, 若要于下部之环带推 压面 31a 装设摩擦板 40, 则将摩擦板 40 之水平向之两端部向下方稍微倾斜弯曲而将其嵌入 嵌合沟 33a 中即可固定。将摩擦板 40 稍微弯曲时, 因仍在金属制薄板之弹性范围内, 故装 设后可密接于上下之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为了容易将摩擦板 40 之两端部嵌入嵌合沟 33a 中, 如图 9 所示, 将其先端部 40d 加工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 θ1(45 度, 例如图 9(B) 所示 )。此倾斜角度 θ1 之较佳范围为 30 ~ 60 度。同时, 配合此倾斜角, 在供摩擦板 40 之两端部插入之对应于上述先端部 40d 之 上下各嵌合沟 23a、 33a 之沟端部 23b、 33b 亦同样加工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 θ2( 例如稍大 于 45 度 ) 之嵌入部 ( 参照图 9(C))。此沟端部 23b、 33b 之倾斜角度 θ2 比先端部 40d 之倾 斜角度 θ1 具有大约例如 0.5 ~ 2 度之角度差 θ3( 参照图 9(D)) ; 即倾斜角度 θ2 >倾斜 角度 θ1, 且角度差 θ3 = θ2 ~ θ1 = 0.5 ~ 2 度。
     若利用螺栓固定摩擦板 40( 参照图 8(C)) 时, 使摩擦板 40 之两端分别沿着其倾斜 方向朝向环带反转部 23 之下部侧及环带反转部 33 之上部侧弯曲而利用螺栓 40b 固定摩擦 板 40 之两端部 ( 参照图 8(B))。摩擦板 40 之两端部是向先端逐渐变薄。将固定用之螺栓 40b 设置于各无端环带 11 之中间之间隙时则不会阻碍无端环带 11 之回转。
     为了使上下之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30 不降低挠曲强度且又不降低传移摩擦热 至冷却水室 25、 35 之导热性, 于环带推压体 21、 31 之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之表面的摩擦面 配置由厚度数毫米 ( 例如 0.5 ~ 2.5mm 左右 ) 之薄金属板构成之摩擦板 40, 以利其受磨耗 时易于更换。
     一如在前面之 < 先前技术 > 中所述, 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与接触于冷却水室 25、 35 之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21c、 31c 之间之厚度是考虑导热性、 挠曲强度及备磨耗时需研磨去除 之分量 ( 即磨分 )( 通常最多约 3 毫米 ) 而设计, 但为了防止无端环带 11 之过热困扰保持 连续运转, 应保持上述厚度。于是针对此磨分考虑压制弯曲加工等加工性由叠合配置薄板 状摩擦板 40 于上下之压力赋予体 20、 30 引起之摩擦热的传输损失, 对叠合配置之金属制薄板之摩擦板 40 的板厚限定为约 0.5 ~ 2.5mm 左右。
     适合制作摩擦板 40 之金属制薄板材为例如导热性良好之 JIS 规格 (JIS G 3141) 之冷间压延钢板及铜带, 或 JIS 规格 (JIS H 3100) 之铜及铜合金板, JIS 规格 (JIS H 4000) 之铝及铝合金皮丢冷间压延材。 这些金属制薄板材最好为经辊压加工成具平滑光亮表面且 由磨耗防止观点言最好为硬质完工处理之调质处理材。 在此亦因应需要备置后述之润滑剂 50, 附着于无端环带 1 之带内侧表面 1a 之润滑剂 50 会将摩擦板 40 之表面润滑, 但经长期 间之使用发生起因于磨耗之张力不均时, 可只将此磨耗之金属制薄板之摩擦板 40 更换。
     摩擦板 40 是由板厚度例如 0.5 ~ 2.5mm 之金属制薄板构成, 产生摩擦热之上部长 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之下面侧, 即环带推压面 21a 与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21c 之间之厚度以及 叠置于该处之摩擦板 40 之合计厚度是与以往之环带推压面 21a 与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21c 之间之厚度相等或以下。同样的, 产生摩擦热之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上面侧, 即环 带推压面 31a 与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31b 之间之厚度以及叠层于该处之摩擦板 40 之合计厚 度是与以往之环带推压面 31a 与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31b 之间之厚度相等或以下。
     由上下之压力赋予体 20、 30 挟持压接之上述金属制薄板 ( 摩擦板 40) 是通过无 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摩擦力产生卷取张力, 因此易密接在环带推压面 21a、 21a 之 表面, 而与以往之一体型构造者同样将卷取裁剪带板 a 时产生之摩擦热传送至压力赋予体 20、 30 之内部之冷却水室 25、 35 侧, 故冷却效果不会降低。
     另外, 依本发明, 为确保相当于以往之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30 之强度, 将该压力 赋予体 20、 30 在研磨分的范围内减小厚度而代以在上下之压力赋予体 20、 30 上叠置金属制 薄板 ( 摩擦板 8), 故压力赋予体 20、 30 之刚性强度仍可充份保持。
     又, 当与无端环带 1 之内侧表面 1a 直接接触之摩擦板 40 之表面磨耗时只需单纯 的更换金属制薄板之摩擦板 40, 不必将与冷却水室 25、 35 构成一体之复杂且价昂之压力赋 予体 20、 30 全体更换, 而且能以短时间及简单的作业实行装置之维修工作。
     上述之上下无端环带 11 是被上下之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30 挟压状态被裁剪带 板 a 牵引而作连续回转。 为避免环带内侧表面 11a 在该压力赋予体 20、 30 之角部受到刮伤, 需将无端环带 11 之入口侧及出口侧之该压力赋予体 20、 30 的角部作作圆顺状。此时, 由于 摩擦板 40 是由数毫米厚之金属制薄板制成, 故可通过压制简易的弯曲加工而在该摩擦板 40 之两侧形成弯曲部 40d, 以防止环带内侧表面 11a 刮伤。
     上述之摩擦板 40 是由具有与上部环带推压体 21 及下部环带推压体 31 同等或更 高之热导性之材料形成。由于需使上下部环带推压体 21、 31 之抗弯强度在最小限以及考虑 冷却水用之密闭箱构体之熔接加工性, 采用钢来制造, 于是制造此摩擦板 40 之材料可从具 有与该等上下部环带推压体 21、 31 同等或更高之导热性之符合 JI S 规格之冷轧钢板或铜 及铜合金板、 铝板等轧薄板材中任意的选用。
     构成无端环带 11 及裁剪带板 a 之滑移或蛇行现象之原因之一为摩擦面之润滑不 均或润滑不足, 对此目前惯用之对环带内侧表面 11a 之润滑剂 50 的配置或供给方法有着重 大缺失以致当环带内侧表面 11a 回转接触于涂布于环带内侧表面 11a 之润滑剂会被排除, 无法使真正需要润滑之摩擦面获得充份之润滑效果, 为此依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为以具有润 滑效果之材料构成摩擦板 40 本体或只其表面侧 40b。
     即采用具有自润滑效果之钼或石墨或氟树脂等材料形成薄膜 ( 例如厚度约 0.5 毫米 ), 将其被覆于金属制薄板制形成摩擦板 40, 如此不需另备润滑剂涂布装置 9 对环带内侧 表面 11a 提供润滑剂便可在被推压之摩擦面直接产生润滑效果。
     摩擦板 40 可为具有可将上下环带推压部 21、 31 之长度方向全体叠置覆盖之大宽 幅的一板片 ( 参照图 12(A)), 但将其分割成具有相于各无端环带 1 之宽之宽幅 ( 参照图 12(B)), 或将其分割成相当于复数之无端环带 1 之宽度之方式 ( 参照图 12(C) ~ (E)), 则当 相当于频繁使用之一些无端环带 1 之摩擦板 40 发生偏磨耗时, 只将该部分之摩擦板 40 更 换即可, 因此可收价廉且保修管理简便之利点。
     在上部压力赋予体 20 之上部之环带导引部 22 之中央视需要设置一用以润滑无端 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的润滑剂 50, 同样在下部压力赋予体 30 之下部之环带导引部 32 之 中央视需要设置一用以润滑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的润滑剂 50。上述润滑剂 50 是收 容于形成于环带导引部 22 之中央之凹形润滑剂容器 22a 中, 可直接将润滑剂 50 涂布于环 带 11 的内侧表面 11a。同样, 在下部压力赋予体 30 之下部之环带导引部 32 之中央视需要 设有润滑剂 50, 用以润滑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用以润滑上部之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润滑剂 50 是朝向上方被收容于形 成于环带导引部 22 的中央之凹状润滑剂容器 22a 中。从该润滑剂容器 22a 向上方突出之 润滑剂 50 上部可与循环移动于环带导引部 22 上侧之无端环带的内侧表面 110 直接接触。
     又, 用以润滑下部之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润滑剂 50 则朝向下方被收容 于形成于环带导引部 32 之中央之凹状润滑剂容器 32a 中。从该润滑剂容器 32a 向下方突 出之润滑剂 50 下部可与循环移动于环带导引部 32 下侧之无端环带 11 的内侧表面 11a 接 触。
     即将常温时呈固体而高温超过融点时呈液体之石腊含浸于形成棒状之不织布或 多孔性泡沫体之润滑剂 50 接触配设于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侧, 通过无端环带 11 之 回转产生之摩擦热使含浸于内部之石腊溶出润滑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降低摩擦系 数。无端环带 11 因此润滑剂 50, 在回转中其内侧表面 11a 受到润滑, 故不需频频停止生产 线润滑无端环带内侧表面 11a, 对生产性 (productivity) 之提高有贡献。
     爰说明实施例上述发明之形态及其作用于下 :
     于构成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上部长圆型压力 赋予体 20 的下部设置环带推压部 21 而在此环带推压部 21 之下面之环带推压面 21a 装设 有摩擦板 40 ; 同样的, 在位置于设在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上部之环带推压部 31 的上 部之环带推压面 310 表面亦装设有摩擦板 40。
     摩擦板 40 之装设, 如上所述, 是选自粘着固定、 嵌入沟中固定或螺栓固定之任一 方法。 装设之摩擦板 40 的大小视裁剪带板 a 之宽度可为宽幅之单一片或可为分割后之每一 片或每数片宽度。若摩擦板 40 为宽幅之单一片时, 装设作业只需一次, 若是分割成数小宽 片时, 摩擦板 40 受磨耗时只将磨耗之部份更换即可, 如此可节省作业工时及材料成本费。
     开始卷取裁剪带板 a 时, 由于该裁剪带板 a 之表背面与上下之无端环带 11 之外侧 表面 11b 密接摩擦, 使上下之各无端环带 11 沿着各一对之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及下 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外周以大致长圆形状态循环移动。此时, 上下之无端环带 11 与 移动之各裁剪带板 a 之间发生滑动可一体以同一速度各各独立的循环移动。
     另一方面, 通过装设于环带推压面 21a 之表面之摩擦板 40 及装设于环带推压部 31之环带推压面 31a 表面之摩擦板 40 之各表面与上下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间之滑 动所产生之摩擦力, 即通过推压因与移动之裁剪带板 a 之摩擦接合而循环移动之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环带推压部 21、 31, 发挥所谓之制动功能, 使裁剪带板卷取装置与长圆 型筒式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间之各裁剪带板 a 发生必要之卷取张力。
     再者, 由装设于上部环带推压部 21 之环带推压面 21a 之摩擦板 40 与上部之无端 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摩擦产生之摩擦热是通过摩擦板 40 从上部之环带推压部 21 之环带 推压面 21a 传到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21b, 进而将其一部分传送至冷却水室 25 之补强板 25a。 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21b 成为设于上部环带推压部 21 侧之内部之冷却水室 25 的底面侧且补 强板 25a 兼作冷却水室 25 之放热板, 因此摩擦热受流动于冷却水室 25 之冷却水的冷却。
     同样旳, 由装设于下部环带推压部 31 之环带推压面 31a 之摩擦板 40 与下部之无 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摩擦产生之摩擦热是通过摩擦板 40 从下部之环带推压部 31 之 环带推压面 31a 传到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31b, 进而将其一部分传送至冷却水室 35 之补强板 35a。环带推压面背面侧 31b 成为设于下部环带推压部 31 侧之内部之冷却水室 35 的顶面 侧且补强板 35a 兼作冷却水室 35 之放热板, 因此摩擦热受流动于冷却水室 35 之冷却水水 的冷却。
     如上所述, 装设于上下之环带推压部 21、 31 之各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之各摩擦板 40 与上下之各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间发生之摩擦热通过各摩擦板 40 而放散到分别 设于上下之环带推压部 21、 31 之内部之冷却水室 25、 35 之冷却水中, 因而可防止无端环带 11 因过热而受损。
     又, 当摩擦板 40 因受无端环带 11 之内侧表面 11a 之推压而磨耗时, 从上部之环带 推压部 21 之环带推压面 21 或从下部之环带推压部 31 之环带推压面 31a 拆下磨耗的摩擦 板 40 而将新的摩擦板 40 装设于环带推压面 21a 或环带推压面 31a。此更换作业可不需从 本体装置拆下上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20 或下部长圆型压力赋予体 30 之状态下进行, 故可 职免以往更换作业之烦琐手续及工资。
     此外, 可以将金属制薄板弯曲加工之摩擦板 40 叠置于环带推压面 21a、 31a, 且可 用具有自润滑功能之材料烧结层形成金属制薄板作为摩擦板 40 之表面侧 40b 则摩擦部本 身具有润滑效果, 其无需另备环带内侧表面 11a 之润滑剂 50, 同时, 由于无流动性之液状润 滑油脂, 故无端环带 11 及裁剪带板 a 均无受污染之虞。
     再者, 如采用如图 12 所示方式, 将数条之无端环带 1 作为一组将分割之金属薄板 制之摩擦板 40 叠设于环带推压面 21a、 31a 则可将摩擦板 40 作为小型标准组件廉价的量产 应市场需求。如所周知, 卷取装之中央附近之使用频率较高, 故该部份之摩擦板 40 的摩擦 较烈。因此, 依上述技法可对磨耗之摩擦板任意而机动的实行更换及保修作业。

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41586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9CN102441586A*CN102441586A*(21)申请号 201110208202.1(22)申请日 2011.07.192010-227296 2010.10.07 JPB21C 47/02(2006.01)(71)申请人日本开发顾问有限公司地址日本长崎县(72)发明人桥川义人(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代理人吕林红(54) 发明名称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是关于施加卷取张力予裁剪带板a之带轮式及长圆型筒式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

2、取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乃在于易磨耗之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面装设由具有与环带推压体4、5同等或更佳之导热性之金属制薄板构成之摩擦板8以防止环带推压面之磨耗,减少摩擦板之更换频度以及其所需之人工及材料费。(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9 页 附图 8 页xxxxxxxx 1/1页21.一种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具有:将多条之各裁剪带板从上下两面挟压之上下一对之无端环带沿裁剪带板的宽向并排设置复数对,及将该并排设置之上下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朝向裁剪带板的上下两面分别推压且具有。

3、可将该环带推压面发生之摩擦热冷却之冷却室形成于其内部之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分别配设于上下之无端环带的内侧,并使上下之各无端环带之外侧表面之摩擦系数大于上述环带内侧表面之摩擦系数,通过与向卷取侧移动之各裁剪带板之紧密接合驱动各无端环带,并与移动之各裁剪带板成一体使各无端环带独立循环移动,利用环带推压面与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之间之滑移产生摩擦力对裁剪带板赋予卷取张力之构造,其特征乃在:将由具有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同等或更佳之导热性之金属制薄板构成之摩擦板装卸自如的配置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面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

4、其中该摩擦板是配合无端环带之宽度分割复数条并排配置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其中该摩擦板之表面侧是形成有具有自润滑性成分之薄膜者。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41586 Axxxxxxxx 1/19页3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是关于将宽幅的金属带板线圈母材沿着带板的纵方向连续的裁剪成复数条并将其再卷取之在纵切作业线(slitter line)上使用之技术,尤其是关于在带板之裁剪后之卷取作业时对多数条的所有裁剪带板赋予(施加)适切而均匀之卷取张力所用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背景技术0002 本申请人拥有之。

5、有关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先前技术有日本专利第2051421号、第3769730号及第3947714号,及美国专利第3735937号。在这些专利中,其环带推压部之构造皆为将冷却水用之孔洞分别一体的设置,即若为上部环带推压体时设在其正上面而若为下部环带推压体则设在其正下面。由于冷却水是通过设置于外部之泵循环,故全体呈完全密闭之箱形构造。另外,为了将宽幅之金属带板裁剪成多数条而卷取时,对该等多数之裁剪条之各条施加(赋予)均匀适当之张力,在箱形构体之内部空间设置纵型的补强板使从上下方向经由无端环带挟持裁剪带板之推压体的挠变(deflection)控制于最小而上述补强板具有坚固的构造兼作。

6、放热板,与空洞内之冷却水接触。0003 此种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是将使用异种材料叠层构成之表背面具有摩擦系数差之特殊无端环带之摩擦系数较大之带外侧表面通过摩擦接触密接于剪裁带板,同时通过无端环带之带内侧面与推压体之推压面之相对摩擦阻力发生张力于裁剪带板,此发生张力之功(work)之大半转变成摩擦热使金属制之推压面的温度上升。此时若不将此摩擦热有效的去除,推压面之温度会累积上升而损伤由合成纤维材料与合成树脂系材料等叠层构成之无端环,使其变为不能使用。因此需要将该摩擦热连续有效的去除,抑制推压体之推压面的温度上升。0004 为了防止损伤无端环带之过热状态使能连续运转,以往是将推压面的。

7、正上面或其下面作为冷却水室并在其内部配设复数之兼作放热板之补强板,使冷却水循环有效的接触于放热板而连续的去除由推压体之推压面与环带内侧表面之滑动摩擦产生之摩擦热。0005 为了使产生于推压体之推压面之摩擦热有效的传到冷却室及为使推压体之挠变于最小之二目的,以往是将推压体构成密闭的箱型构造及在其中配设接触环带内侧表面之推压面及冷却水室。即,摩擦热之发生部位为被上下之推压体挟持之上下之环带内侧表面及上下之推压面,其热之大半经由热传导率高于合成树脂系材料之无端环带之金属之推压面移动至推压面之背面侧,进而移动至接触于兼作推压面之背面侧及放热板之补强板之冷却水。0006 为了尽可能有效的传送该摩擦热至冷。

8、却水,推压面及与冷却水接触之推压面的背面侧之间之厚度愈薄愈佳,但考虑在使上下之推压体的挠变最小下在推压面全面施加均等之面压使产生均匀之摩擦力所要之强度以及考虑后述之因摩擦而磨耗时之推压面的修补研磨时之磨耗厚度(磨分),将上述之厚度设计为最小。以往曾使用推压面及其背面侧之间之厚度较厚之装置实际操作,但在夏季温度高时曾有过在连续运转中遭遇到无端环带过热说 明 书CN 102441586 Axxxxxxxx 2/19页4损伤事故,之后就尽量将推压面及其背面侧之间之厚度设计成较薄。0007 再说,将此种装置长期使用时,由于与受压力摩擦行走之无端环带接触之推压面逐渐磨耗而突显凹凸成为多条裁剪带板之蛇行或。

9、张力不均匀原因,影响卷取作业。遇到此种情况时,虽然需更换含有与推压面成为一体之冷却水室构造之推压体全体构造,但由于在冷却水用之空洞中配设有用以高效率的冷却来自推压面之热之放热板及通过无端环带将推压力均等的传送至裁剪成多条之裁剪带板之具有不挠变的刚性强度之推压体,且推压面经由精巧之加工机械施有均一之平面完工处理,因此此种推压体全体构造之更换不但需高额之费用且对装置全体分解亦需繁复之作业及高昂之费用。0008 摩耗量少以致推压面之凹凸较小时,可在拆卸专门工厂通过机械实施推压面之表面研磨及硬质镀铬完工处理后再组装供继续使用,但此等作业仍需相当日数,而在此期间因不能停止联机操作故需花费高额之费用预先制。

10、作推压体构造全体,然后纔能进行更换作业,且另需对拆下之磨损推压体进行修复后作为预备品保管备用。0009 为了对所有之无端环带均等的加压使其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除对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施以高度之平面完工处理外,并形成硬质之铬镀膜,但因在干燥状态之摩擦面,该推压面与无端环带内侧表面的摩擦系数不安定致使通过无端环带之裁剪带板之张力变为不安定。更有甚者,在干燥之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由于摩擦系数过大,无法获得无端环带之外侧表面与内侧表面之摩擦系数之差,使环带变为不转动而因裁剪带板的滑移使带板表面发生擦伤成为严重之麻烦问题,为此必须适时润滑摩擦面。依习知技术是附设一润滑剂涂布装置,用以在无端环带的运转中对该。

11、环带之内侧表面施加润滑剂而将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保持润滑状态。0010 但在接触于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之带轮沟或长圆筒外周会沾上润滑剂,致使在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发生润滑不足或润滑不匀情况,此种情况在高负荷下连续运转之裁剪作业在线引起推压面之表面的摩擦面之过热成为无端环带之损伤或因裁剪带板与无端环带间之滑移使带板表面刮伤或污染,甚且由张力不均导致裁剪带板之卷取不良等问题。为尽量回避此等问题,在裁剪中常需暂停作业线实行润滑剂之补给,如此显著降低生产率。0011 按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因为是利用推压体之推压面与无端环带内侧表面之摩擦阻力,故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在无端环带连续行走之推压面之表。

12、面的摩擦面形成有耐磨耗性之硬质镀铬膜,但如上所述,经长期使用会徐徐的起磨耗现象,本应为平面之摩擦面会起凹凸之偏摩擦,结果发生带板之蛇行现象或裁剪成多条之各带板之卷取张力的不均一问题。因磨耗导致推压面之凹凸突显时必须更换,但如上所述,该推压体,为了去除摩擦热,是与冷却水室构成一体,其结构为复杂、坚固且为了获取均等之面压施有精密之完工处理,此装置虽依大小价格不一,但一组至少需日币100万圆以上。除此之外,此种一体型之推压体之更换作业费时费工,同时在更换期间生产设备停止运作,影响生产。0012 再说,一般之裁剪加工线是配合金属带板最大宽度,例如选择3呎(900mm)型、4呎(1200mm)型、5呎(。

13、1500mm)型、6呎(1800mm)型(最近有超过宽2000mm)之一者设置在线设备,但实际上要裁剪的带板通常多半是较设置之设备之最大宽度为小,因此较常用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中央部附近之推压面部分之磨耗较厉害而其它部分(两侧部分)磨耗较少,即有偏磨耗情形。在此种偏磨耗发生时仍需把推压体全体更换。0013 另外为了使推压体与无端环带之摩擦阻力安定以实现高速连续操作,推压面之表说 明 书CN 102441586 Axxxxxxxx 3/19页5面之摩擦面的润滑乃属重要,为此已有将特殊之润滑剂施布于无端环带内侧表面之倡仪,但润滑剂在摩擦热之高热下为流动性油脂,因此会在无端环带之转。

14、动中因离心力从无端环带内侧表面通过其两侧端部流出飞溅到其外侧表面侧而沾附于接触于该外侧表面之裁剪带板表面将其污染,此对表面涂漆或镀布金属之带板言伤害更大。反之,若是在操作中缺乏润滑剂,则会使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因过热而受到损伤,因此即使是在基板之卷取中亦需停止运转进行润滑油之补给或清除从无端环带之端部流出之多余的润滑油。为克服上述问题,业界渴望有一种能不使用液态润滑油即可维持润滑状态于一定之装置的出现。发明内容0014 本发明是鉴于先前技术之上述待解决的课题研创者,其目的在通过装设金属制薄板之摩擦板于易磨耗之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带推压面,提供可防止带推压面之磨耗,从而免除随伴带推压面之。

15、磨耗所需之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研磨作业或更换作业之一种改良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0015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请求项1揭示之一种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其构成包括:0016 将可自上下两面挟压多条之各裁剪带板之上下一对无端环带在裁剪带板的宽方向复数的并排设置;0017 在上述上下无端环带的内侧分别配设可将上述并排设置之上下无端环带之内侧表面朝向裁剪带板的上下面分别推压且在内部设有用以冷却在环带推压面产生之摩擦热之冷却水室之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同时使上下之各无端环带之环带外侧表面之摩擦系数大于上述环带内侧表面之摩擦系数,通过与朝向卷取侧移动之。

16、各裁剪带板之紧密接触驱动各无端环带并与该移动之各裁剪带板一体使各个无端环带独立的循环移动,通过环带推压面及内侧表面间之滑动摩擦力施加卷取张力予裁剪带板所用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其特征乃在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面装卸自如的装设具有与上述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同等或更佳导热性之金属制薄板构成之摩擦板。0018 依该请求项1之一可取实施态样是将该摩擦板配合无端环带之宽度分割成复数片配设,同时在该摩擦板的表面形成具有自润滑性成分之薄膜。0019 依本发明之解决方案,将金属制薄板叠合配置于环带推压面之摩擦板方式,可收到下述之效果:0020 1)由于摩擦板为金属。

17、制薄板且具有与环带推压体及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材质同等或更佳之导热性,故将其叠合配置亦因快速之热传导发挥良好之冷却效果;0021 2)由于摩擦板为金属制薄板因此容易实行裁剪切断或压弯等加工,故可以价廉的制备所要之构件;0022 3)由于摩擦板为金属薄板故将其两端部施以弯曲加工即可把环带内侧表面轻易的导入及引出挟持部,故可防无端环带之损伤。0023 由于有必要使抗弯强度成为最小且顾虑到冷却水用之密闭箱构造之熔接加工性,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仍如以往采用钢制构造,但摩擦板则可从市售之价廉的材料选用,即从与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材质同等或比其具有较佳之导热性之符说 明 书CN 10244。

18、1586 Axxxxxxxx 4/19页6合JIS规格之冷压钢板或铜及铜合金板、铝板等冷压薄板材料选用。0024 又,若是使用具有氟树脂被膜钢板或钼或石墨等自润滑性成分之烧结层之被膜之金属制薄板则不需要来自外部之润滑剂,故不但不需要润滑剂及润滑剂涂布装置,同时可使维修及检查工作变为极容易。0025 另外,由于采用金属制薄板叠合于环带推压面之方式,故可使摩擦板配合无端环带之宽度形成为分割方式,可只对磨耗厉害之摩擦部分作选择性更换,故作业简易可节省维修保养费,增进生产率。0026 上述之由金属制薄板分割而得之摩擦板片是作为标准品储备供大小不同之张力赋予装置适用,因此可供世界各地之厂商方便的使用。0。

19、027 依上述方式将金属制薄板之摩擦板片叠合配置于推压面时不但不会降低强度及热效率而可简易的形成可更换之摩擦面,即摩擦面磨耗时可用事先储备之摩擦板快速的更换,避免生产线之停摆。此外,由于将可通过压制轻易实现弯曲加工之薄金属板叠合配置于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因此作业简单价格便宜。又,若是使摩擦板之一表面由氟树脂被膜钢板形成或形成具有自润滑性成分之薄膜即可使受推压之摩擦面与环带内侧表面间产生充份而均匀之润滑性,解除蛇行或张力不均匀等问题。此外,由于本发明装置非采用传统之对环带内侧表面涂布润滑油脂之方式,因此不会有环带受油脂污染进而使裁剪带板表面受到污染影响制品质量之问题发生。附图说明002。

20、8 图1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1之带轮方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纵剖面图。0029 图2为图1所示装置之部份扩大纵剖面图。0030 图3(A)(C)为图2中所示摩擦板之端部侧(A部分)的变形例之部分纵断面图,其中图3(A)为通过粘着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B)为通过嵌入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C)为通过螺栓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0031 图4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2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纵剖面图。0032 图5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2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部分切缺正面图。0033 图6为图4中A-A线剖面图。0034 图7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

21、2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部分纵剖面图。0035 图8(A)(C)为图7中所示摩擦板之端部侧(A部分)的变形例之部分纵断面图,其中图8(A)为通过粘着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B)为通过嵌入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C)为通过螺栓固定之部分纵剖面图。0036 图9(A)(D)为图7中所示摩擦板之端部侧(A部分)的嵌入固定说明图,其中图9(A)为摩擦板之端部侧的部分纵剖面图;(B)为图9(A)中之B部分的摩擦板先端部之部分放大图;(C)为9(A)中之B部分之嵌入沟的部分放大纵剖面图;(D)为在图9(A)之B部分之嵌入沟中插置摩擦板之先端部之部分放大纵剖面图。说 明 书CN 10。

22、2441586 Axxxxxxxx 5/19页70037 图10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及2之装设于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面之摩擦板的部分剖面图。0038 图1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及2之装设于环带推压体或长圆型压力赋予体之环带推压面之在其表面侧形成有润滑性薄膜之摩擦板的部分剖面图。0039 图12(A)(E)显示本发明实施例1及2所使用各种不同宽度之摩擦板及无端环带之部分剖面图。0040 图13为惯用之带轮式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纵剖面图。0041 图14为惯用之长圆型筒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之纵剖面图。0042 符号说明0043 0044 说 明 书C。

23、N 102441586 Axxxxxxxx 6/19页8具体实施方式0045 以下佐以附图具体的说明本发明之实施形态。按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有带轮式(pulley type)及无带轮之长圆型筒式两种。实施例1为说明带轮式装置,实施例2为说明长圆型筒式装置。0046 实施例10047 图1图3及图10图12示带轮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是用以将所定之卷取张力赋予(施加于)被未图示之裁剪带板卷取装卷收之裁剪带板a之装置,而此装置是设置于未图标之裁剪带板卷取置之前方之裁剪带板a的移动通路途中。0048 带轮式之多条无端环带式带板卷取张力赋予装置是主由:(1)上下对向且循。

24、环移动自如地在宽方向并排配设之大致长圆形状的无端环带1;(2)供上述之上下无端环带1各各以大致长圆形状态循环移动自如的配设之一对上部带轮2及下部带轮3;(3)用以分别推压上下各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之上下一对之上部环带推压体4及下部环带推压体5;及(4)朝向上下之各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对上述环带推压体4、5施加压力之上部压力赋予体6及下部压力赋予体7所构成。又,上述之上下一对之各带轮2、3及各压力赋予体6、7是由未图示之支架支持,而各压力赋予体6、7之施加压力是通过未图示之液压缸实行。0049 上部压力赋予体6通过上部环带推压体4将并排配设于上部侧之复数的无端环带1向下方推压,而下部压力。

25、赋予体7则通过下部环带推压体5将并排配设于下部侧之复数的无端环带1通过反力向上方推压。即,上部压力赋予体6与下部压力赋予体7共同合作通过上下之无端环带1间接的从上下方向以同一之推压力挟压通过上下对向配设之各无端环带1之间之裁剪带板a而对被卷取于未图示之裁剪带板卷取装置之裁剪带板a施加(赋予)一定之卷取张力。0050 无端环带1是循环移动自如的配置于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且此无端环带1在横方向,即对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成直交方向并排配设有复数条,且这些无端环带1是上下对向的配置。如图1所示,上下配置之无端环带1中,其上部之无端环带1是跨设于上部带轮2、2间而下部之无端环带1则跨设于下部带轮3、3。

26、间,各个无端环带1、1纵向断面大致呈长圆形状。说 明 书CN 102441586 Axxxxxxxx 7/19页90051 无端环带1之外侧表面1b与裁剪带板a成一体发挥移动裁剪带板a之功能。对此,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则利用上部压力赋予体6推压之上部环带推压体4之带体推压面4a与下部压力赋予体7推压之下部环带推压体5之推压面5a间之滑动,产生摩擦力使裁剪带板a发生卷取张力之功能。为此,将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构成得比外侧表面1b具较小摩擦系数,易于滑移。0052 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以合成纤维织布形成使织布之各纤维间及线圈(stitch)凹部渗含润滑剂而无端环带1之外侧表面1b则由摩。

27、擦系数高之可挠性材料叠层构成。0053 将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构成上述之含润滑剂时,不但可使摩擦系数小且织布不像固体的板状材质,具有较大之可挠性,故当其受上部环带推压体4及下部环带推压体5之推压时无端环带1之回阻力小。上述织布可选自聚酯、尼龙、维尼龙(vinylon)等纤维织品。0054 另外,无端环带1之外侧表面1b是以具有比内侧表面1a大的摩擦系数之材料形成,即使用耐磨性之例如低摩擦系数之软质合成树脂系纤维材料来形成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而使用摩擦系数高之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或合成树脂片材叠层作为外侧表面。0055 一对之上部带轮2是隔着上部压力赋予体6分别配置于其前后侧。在该上部压力赋予。

28、体6之前后侧且在无端环带1之宽方向分别并排配设有带轮轴2a,在此等带轮轴2a上分别回转自如的轴支有上部带轮2,且该前侧之带轮2a是以其两侧连结支持于上部压力赋予体6之前侧的两端侧,而后侧之带轮2a是以其两端侧连结支持于上部压力赋予体6之后侧的两端侧。0056 配设于裁剪带板a上侧的各无端环带1是跨设在轴支于上部压力赋予体6之后侧的各带轮轴2a之上部带轮2之间。各上部带轮2是独立向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可回转的被轴支,于是各无端环带1能独立的向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循环移动。0057 一对之各上部带轮2具有圆形形状,及在其周缘侧分别形成有沟形之导缘(guide flange)2b,于是各无端环带1由。

29、此沟形导缘2b导引,防止与相邻之无端环带1接触。另外,为防止轴支于上部压力赋予体6之前后侧的各带轮轴2a之各上部带轮2向无端环带1之宽度偏移,在相邻上部带轮2之间装设图中未显示之滚珠轴承或扣环于带轮轴2a上。0058 在跨设有无端环带1之一对之各上部带轮2是游转自如的轴支于上部压力赋予体6之前后侧之各带轮轴2a,在各上部带轮2并不设置使无端环带1循环移动之驱动源,即无端环带1是只通过与移动之裁剪带板a的摩擦接合(friction engagement)循环移动,换言之,跨设于各上部带轮2间之无端环带1除非与裁剪带板a接触,不会自己循环移动。0059 上述之上部压力赋予体6是以插通配置于裁剪带板。

30、a之上部之多数无端环带1之内侧的状态配设。以此种状态配设之上部压力赋予体6之下部同样以插通多数之无端环带1之内侧的状态配设上部环带推压体4。为了使挠曲强度最小的必要性以及冷却水用之密闭箱构造之熔接加工性之问题,以钢制造该上部环带推压体4。0060 在此上部环带推压体4之下面,由侧面看形成有水平直线状之推压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之环带推压体4a。上部环带推压体4及上部压力赋予体6是以其长度方向对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成直交方向配设且插通上部侧之无端环带1之内侧。0061 在其下面具有环带推压面4a之上部环带推压体4的内部设有横断各无端环带1说 明 书CN 102441586 Axxxxxxxx 。

31、8/19页10之方向之冷却水室4b。在此冷却水室4b内部通上水使冷却水室4b冷却即可通过上部环带推压体4之推压面4a防止被推压之无端环带因摩擦热而过热。易言之,通过带推压面4a使发生之摩擦热逃散至冷却水室4b防止无端环带1之过热。0062 为了尽量高效率的使摩擦热传至冷却水室4b之冷却水,在能耐推压力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将带推压面4a及与作为接触于冷却水之冷却水室4b之底面侧的带推压面背面侧4c间之厚度形成为薄状。0063 冷却水室4b的内部通过补强板4d补强隔开,此补强板4d具有放热板之功能,即可将摩擦板8通过带推压面4a传来之热放散至冷却水室4b内之功能。补强上部环带压体4之内部之冷却水4b的。

32、补强板4d,可发挥内部因冷却水室4b而呈空洞之上部环带推压体4之形状保持功能。即,在将无端环带1往下方推压之上部环带推压体4上有上下方向之压缩力作用,但由于补强板4d可阻抗该作用力因而可发挥防止上部环带推压体4向其长度方向挠曲或弯曲之功能。0064 上部环带推压体4之下面的带推压面4a,如上所述,会因摩擦而逐渐突显其凹凸,成为多条裁剪带板a之蛇行或张力不均原因影响制品条带之卷取作业及质量。为此,在此环带推压面4a之表面装卸自如的装设下述之摩擦板8。0065 一对之下部带轮3是夹着上述之下部压力赋予体7分别配设于其前后侧。在下部压力赋予体7之前后侧则分别沿无端环带1之宽方向并排设有带轮轴3a,而。

33、在该前后侧之各带轮轴3a则分别独立且回转自如的轴支有下部带轮3;其中该前侧之带轮轴3a之两端侧是连结支持于下部压力赋予体7之前侧的两端侧,而后侧之带轮轴3a之两端侧则连结支持于下部压力赋予体7之后侧的两端侧。0066 配置于裁剪带板a之下侧之各无端环带1是跨设于轴支于下部压力赋予体7之前后侧之各带轮轴3a之下部带轮3之间。即,各下部带轮3是被轴支成可独立朝向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回转;如此各无端环带1便可独立的朝向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循环移动。0067 一对之各下部带轮3具有圆形形状,及在其周缘侧分别形成有沟形之导缘(guide flange)3b,于是各无端环带1由此沟形导缘3b导引,防止与相。

34、邻之无端环带1接触。另外,为防止轴支于下部压力赋予体7之前后侧的各带轮轴3a之各下部带轮3向无端环带1之宽度偏移,在相邻上部带轮3之间装设图中未显示之滚珠轴承或扣环于带轮轴3a上。0068 在跨设有无端环带1之一对之各下部带轮3是游转自如的轴支于下部压力赋予体7之前后侧之各带轮轴3a,在各下带轮3并不设置使无端环带1循环移动之驱动源,即无端环带1是只通过与移动之裁剪带板a的摩擦接合(friction engagement)循环移动,换言之,跨设于各上部带轮2间之无端环带1除非与裁剪带板a接触,不会自己循环移动。0069 上述之下部压力赋予体7是以插通配置于裁剪带板a之下部之多数无端环带1之内侧的状态配设。以此种状态配设之下部压力赋予体7之上部同样以插通多数之无端环带1之内侧的状态配设下部环带推压体5。为了使挠曲强度最小的必要性以及冷却水用之密闭箱构造之熔接加工性之问题,以钢制造该上部环带推压体4。0070 在此下部环带推压体5之上面,由侧面看形成有水平直线状之推压无端环带1之内侧表面1a之环带推压体5a。下部环带推压体5及下部压力赋予体7是以其长度方向对裁剪带板a之移动方向成直交方向配设且插通上部侧之无端环带1之内侧。0071 在其上面具有环带推压面5a之下部环带推压体5的内部设有横断各无端环带1说 明 书CN 102441586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