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连接端子结构.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69179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7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98975.7

申请日:

2013.10.22

公开号:

CN104577412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R 13/20申请公布日:20150429|||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20; H01R13/24; H01R12/57(2011.01)I; H01R13/46

主分类号:

H01R13/20

申请人:

成都龙腾中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樊勇; 龙宁

地址:

610000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紫竹北街51号附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通讯连接端子结构,设置于一通讯元件和电路板之间,包含一平板状的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贯通整个壳体的端子定位孔,所述端子定位孔中设有一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含结合片、定位部和接触部,所述结合片为垂直延伸的片状,所述定位部为平行延伸的板状,一第一弯曲部从结合片的两个侧边中间延伸连接于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结合片的下端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连接球;所述接触部为水平向上倾斜的片状;本发明能实现稳固的定位和固定,避免了不必要的脱落,方便了使用;且连接端子定位准确,避免过度伸入和脱离,能有效进行固定。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通讯连接端子结构,设置于一通讯元件和电路板之间,所述通讯 元件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一导电连接片,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对应于所 述第一导电连接片和第二导电连接片,所述通讯连接端子结构连接所述第一 导电连接片的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在通讯元件和电路板之间建立电连接,其特 征在于: 所述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包含一平板状的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 贯通整个壳体的端子定位孔,所述端子定位孔中设有一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包含结合片、定位部和接触部,所述结合片为垂直延伸的 片状,其向上延伸出两个侧边,所述定位部为平行延伸的板状,一第一弯曲 部从结合片的两个侧边中间延伸连接于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结 合片的下端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连接球; 所述接触部为水平向上倾斜的片状,其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后通过一第二 弯曲部连接至所述定位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从所述定位部向下弯曲后再水平 延伸以连接至所述第二弯曲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 为方形或圆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 为塑料制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球为 锡球。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 末端设有向上的凸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向 上倾斜的角度为10-20度。

说明书

说明书通讯连接端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连接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 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作为电子产品之间进行通讯的连接端子结构, 也成了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品之一。
现有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其连接通常较为简单,但焊接不牢,长期抵靠 也致使失去弹性,容易导致数据传输的中断和信息的损坏。
为此,本发明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 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通讯连接端子结构,以 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其连接通常较为 简单,但焊接不牢,长期抵靠也致使失去弹性,容易导致数据传输的中断和 信息的损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讯连接端子结构,设置于一通讯 元件和电路板之间,所述通讯元件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一导电连接片,所述电 路板的上表面设有一对应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片的第二导电连接片,所述通 讯连接端子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导电连接片和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在通讯元件和 电路板之间建立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包含一平板状的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 贯通整个壳体的端子定位孔,所述端子定位孔中设有一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包含结合片、定位部和接触部,所述结合片为垂直延伸的 片状,其向上延伸出两个侧边,所述定位部为平行延伸的板状,一第一弯曲 部从结合片的两个侧边中间延伸连接于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结 合片的下端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连接球;
所述接触部为水平向上倾斜的片状,其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后通过一第二 弯曲部连接至所述定位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从所述定位部向下弯曲后再水平 延伸以连接至所述第二弯曲部。
其中:所述绝缘壳体为方形或圆形。
其中:所述绝缘壳体为塑料制成。
其中:所述连接球为锡球。
其中:所述接触部的末端设有向上的凸部。
其中:所述接触部向上倾斜的角度为10-20度。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能实现稳固的定位和固定,避免了不必要的脱落,方便了使用;
2、连接端子定位准确,避免过度伸入和脱离,能有效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通讯连接端子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本发明连接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通讯连接端子结构。
所述通讯连接端子结构设置于一通讯元件8和电路板9之间,所述通讯 元件8的下表面设有一第一导电连接片81,所述电路板9的上表面设有一对 应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片81的第二导电连接片,所述通讯连接端子结构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连接片81和第二导电连接片,以在通讯元件8和电路板9之间 建立电连接。
所述通讯连接端子结构包含一平板状的绝缘壳体7,所述绝缘壳体7根 据需要可设为方形或圆形。
其中,所述绝缘壳体7为塑料制成。
所述绝缘壳体7内设有贯通整个壳体7的端子定位孔71,所述端子定位 孔中设有一连接端子6。
参见图2,所述连接端子包含结合片61、定位部62和接触部63,所述 结合片61为垂直延伸的片状,其向上延伸出两个侧边,由此,所述结合片 61形成一开口向上的框形,所述定位部62为平行延伸的板状,一第一弯曲 部64从结合片61的两个侧边中间延伸连接于所述定位部62,由此,所述定 位部62距离所述结合片61的下端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 连接球66,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球66为锡球。
所述接触部63为水平向上倾斜的片状,其一端垂直向下延伸后通过一第 二弯曲部65连接至所述定位部62,所述第二弯曲部从所述定位部52向下弯 曲后再水平延伸以连接至所述第二弯曲部65。
由此,通过接触部63的向上倾斜,形成一个弹性接触,避免了不必要的 脱离。
其中,所述接触部63的末端还设有向上的凸部,以提高接触性能。
其中,所述接触部63向上倾斜的角度为10-20度。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能实现稳固的定位和固定,避免了不必要的脱离,方便了使用;
2、连接端子定位准确,避免过度伸入和脱离,能有效进行固定。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 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 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 模式以实施本发明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发明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 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通讯连接端子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讯连接端子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讯连接端子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讯连接端子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讯连接端子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通讯连接端子结构,设置于一通讯元件和电路板之间,包含一平板状的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贯通整个壳体的端子定位孔,所述端子定位孔中设有一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含结合片、定位部和接触部,所述结合片为垂直延伸的片状,所述定位部为平行延伸的板状,一第一弯曲部从结合片的两个侧边中间延伸连接于所述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结合片的下端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一连接球;所述接触部为水平向上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