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169130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61716.9

申请日:

2014.10.21

公开号:

CN104580818A

公开日:

2015.04.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N 1/46申请日:20141021|||公开

IPC分类号:

H04N1/46; H04N1/60

主分类号:

H04N1/46

申请人:

日本冲信息株式会社

发明人:

须藤誉夫; 石井美和子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3-218390 2013.10.21 JP; 2013-240738 2013.11.21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代理人:

谢攀; 陈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第一显影剂图像被套印在打印于介质上的第二显影剂图像上。用户通过输入部(106、170)输入应当被打印的第一显影剂图像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放大比或缩小比。放大和缩小比基本上竖直地和水平地应用。数据解析器(103、111)执行打印数据的解析。放大/缩小部(104、112、114)基于解析结果根据打印数据产生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图像形成部(105、130)在可变放大过程之后将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转印和定影到介质上,并且然后将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转印和定影在介质上,以使得第一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放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被套印在打印于打印介质的页面上的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上,所述装置包括:输入部(106、170),用户通过其输入应当被打印的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放大比和缩小比之一,所述放大比和缩小比在第一方向上和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数据解析器(103、111),其被配置成执行打印数据的解析;放大/缩小部(104、112、114),其被配置成基于所述打印数据的解析的结果根据所述打印数据来产生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以及图像形成部(105、130),其被配置成在所述可变放大过程之后将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转印和定影到所述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将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转印和定影在所述打印介质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放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解析器(103),其被配置成解析包含在所述打印数据中的颜色信息;其中所述放大/缩小部(104)对所述打印数据执行数据处理以根据所述打印数据单独地产生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的第一项图像数据和用于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的第二项图像数据,并且然后缩小所述第一项图像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在大小方面被缩小,所述第一项图像数据在所述打印数据的解析结果满足条件时被缩小。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位置校正指定部(107),其被配置成允许用户指定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打印介质上位移的位置校正量值;其中所述放大/缩小部(104)根据所述位置校正量值对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之一在所述打印介质(158)上的打印位置进行校正。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位置校正指定部(107)允许用户指定第一方向上的所述打印介质(158)上的位置校正量值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条件使得所述颜色信息包括第一颜色以及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不同于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条件使得所述颜色信息包括第一颜色以及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不同于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条件使得所述颜色信息包括第一颜色以及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中的至少一个第二颜色,所述第一颜色不同于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为白色。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放大/缩小比存储部(202),其被配置成存储放大/缩小比;以及控制器(113),其被配置成指令所述放大/缩小比存储部(202)利用第一方向上的放大/缩小比中的第一个执行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的放大和缩小之一并且利用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放大/缩小比中的第二个执行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的放大和缩小之一,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的放大和缩小之一根据所述第一图像被转印和定影和所述第二图像被转印和定影采用的次序以及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放置采用的次序而被执行。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是不同于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彩色显影剂材料图像。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控制器(113)确定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应当在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被转印和定影之后被转印和定影时,所述控制器(113)指令所述放大/缩小部(112、114)利用存储在所述放大/缩小比存储部(202)中的放大/缩小比之一来缩小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述控制器(113)确定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应当在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被转印和定影之前被转印和定影时,所述控制器(113)指令所述放大/缩小部(112、114)缩小用于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是由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的彩色显影剂材料图像。14.  一种打印数据产生装置,包括:输入部(170),用户通过其输入用于应当被打印的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放大比和缩小比之一,所述放大比和缩小比在第一方向上和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放大/缩小部(114),其被配置成对描述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和描述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之一执行可变放大过程;打印数据产生部(101a),其被配置成产生包含所述第二图像数据的打印数据,对所述第二图像数据执行所述可变放大过程以使得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根据放大比和缩小比之一在大小方面改变,所述打印数据包含指示放大比和缩小比之一的可变放大信息;其中所述打印数据产生部(101a)在由第一显影剂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应当被转印和定影到所述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由第二显影剂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应当被转印和定影在所述打印介质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放置时,产生所述打印数据;以及其中所述打印数据产生部(101a)在由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形成的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应当被转印和定影到所述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被转印和定影在所述打印介质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所述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放置时产生所述打印数据。15.  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14的打印数据产生装置,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根据由所述打印数据产生装置所产生的打印数据来形成图像。

说明书

说明书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接在先前已经被打印在介质上的图像上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操作以使得显影剂图像首先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通过热和压力被定影。当热被施加于打印介质上的显影剂图像时,打印图像和打印介质可以收缩一定百分比。例如,当前面的图像被形成在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比前面的图像小的随后的图像被直接打印在前面的图像上时,随后的图像也可以收缩但是可能收缩与前面的图像不同的百分比。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结果所得的图像并不与出现在例如个人计算机(PC)的监视器上的图像精确地相同。这是由于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前面的图像和随后的图像之间的大小方面的关系与出现在例如个人计算机的监视器上的前面的图像和随后的图像之间的大小方面的关系不同的事实。
常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用于测量打印介质和/或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大小的并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传感器在图像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之前测量打印介质的大小,并且然后在图像已经被打印之后测量打印介质和被打印图像的大小,由此确定它们的缩小比。随后的图像以与前面的图像基本相同的缩小比被打印。
用于测量图像和打印介质的大小或尺寸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增加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和部件的数量。
由于打印介质的收缩而导致的缺陷不仅在双工打印中发生而且在打印特殊颜色图像(例如,白色或透明)时发生。包括白色和透明的调色剂的特殊颜色调色剂被设计以使得特殊颜色调色剂不与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调色剂混合。特殊颜色调色剂层涂抹在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图像上或者下。因而,为了打印特殊颜色图像,特殊颜色图像需要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或者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这依赖于图像被转印和定影的次序以及用于打印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部采用的次序。
利用其中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以该次序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特殊颜色图像(例如,透明)可以被转印在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的最上之上。如果特殊颜色图像要被打印为作为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的最下的背景,则仅仅特殊颜色图像需要在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被转印和定影之前被转印和定影。当多个图像要采用多个步骤被转印和定影在打印介质上时,图像中的一个或多个需要在打印之前在大小方面被放大或缩小,由此使由于在定影期间的热而造成的打印介质的收缩所导致的缺陷最小化。
特殊颜色图像需要根据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来产生。换言之,特殊颜色、黑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图像最初具有相同大小,并且然后图像中的一些需要被放大或缩小。当图像被缩小时,图像被薄化或斑纹化(mottled)。如果图像使用例如根据期望的输出分辨率的抖动模式来在大小方面被放大或缩小,则抖动时段趋于与其曾是的进行偏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前述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不需要采用对打印介质和/或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大小和尺寸进行测量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测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缩小比。
本发明的再另一目的是使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和部件的数量最小化。
又另一目的是使在前面的图像在前一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在打印介质上以及然后随后的图像在下一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在前面的图像上时的图像质量的退化最小化。
第一显影剂图像被套印在打印在介质上的第二显影剂图像上。用户通过输入部(106、170)输入应当被打印的第一显影剂图像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放大比或缩小比。放大和缩小比基本上竖直地和水平地被应用。数据解析器(103、111)执行对打印数据的解析。放大/缩小部(104、112、114)基于所述解析的结果根据打印数据产生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图像形成部(105、130)在可变放大过程之后将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转印和定影到介质上,并且然后将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转印和定影在介质上,以使得第一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放置。
根据下文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适用性的其他范围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当理解虽然具体实施方式和特定示例指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其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这是因为根据该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将根据下文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变得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并且因而不限制本发明,并且其中:
图1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的概要;
图2是图示打印机的概要的框图;
图3是打印机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图4图示显示在人类接口上的白色打印设置屏幕;
图5A和5C图示当选择“白色在彩色上”模式以及选择“彩色在白色上”模式时的打印结果;
图5B和5D图示当选择“彩色在白色上”模式时的打印结果;
图6图示PC的屏幕上的图像;
图7A和7B图示当纸张未收缩并且因此白色图像在不应用任何图像缩小比的情况下被套印时的打印结果;
图7C和7D图示当纸张收缩但是白色图像在不具有任何图像缩小比的情况下被套印时的打印结果;
图7E和7F示出当纸张收缩并且白色图像在应用图像缩小比的情况下被打印时的“白色在彩色上”模式中的打印结果;
图8图示显示在PC上的测试图案;
图9A图示在测量打印图像的图像缩小比中所使用的参考片;
图9B图示盘已经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打印在其上的测试纸张,其中所述盘的中心从参考片的中心向右偏离;
图9C图示覆盖到测试纸张上的参考片,其中参考片的中心与盘的中心对齐;
图9D图示盘已经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打印在其上的测试纸张,其中所述盘的中心从参考片的中心向左偏离;
图9E图示覆盖到测试纸张上的参考片,其中参考片的中心与盘的中心对齐;
图10图示出现在人类接口上的缩小比输入屏幕;
图11A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一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
图11B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一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
图11C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二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
图11D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二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
图12是图示缩小比指定部和位置校正指定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打印机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框图;
图15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般性配置;
图16是图示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过程的流程图;
图17A和17B图示个人计算机的打印机驱动器的设置屏幕;
图18图示如何确定放大比或缩小比;
图19A-19F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由打印图像产生部所产生的打印图像数据的示例;
图20A和20B图示放大后的打印图像;
图21A-21C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图像的位置对齐;以及
图22A-22C图示当未被放大的CMYK图像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时CMYK图像看起来如何。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1的概要。网络系统1包括电子照相打印机100和与打印机100通信的个人计算机PC 2。
打印机100从PC 2接收打印数据,并且根据打印数据产生图像数据。显影剂图像基于图像数据而被形成在感光鼓(未示出)上,并且显影剂图像然后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例如,纸张)上。打印机100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或打印引擎,其使用青色(C)、洋红色(M)、黄色(Y)、黑色(K)和白色(W)显影剂材料来产生全彩色图像。打印数据包含指示要被打印的颜色的颜色信息。
打印数据包括CMYK图像数据和W图像数据。CMYK图像数据包含用于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图像数据。打印机100能够执行套印。换言之,CMYK图像数据和W图像数据之一作为底印(underprint)图像被打印在纸张的前表面上。CMYK数据和W图像数据中的另一个然后作为套印图像被打印在底印图像上。套印包括两个打印过程:第一遍打印过程,其中图像基于第一图像数据被打印;以及第二遍打印过程,其中另一图像基于第二图像数据而被套印在底印图像页面上。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打印图像”涵盖了被打印在纸张上的任何图像,包括底印图像、套印图像、以及底印图像和套印图像这二者。
图2是图示打印机100的概要的框图。打印机100包括接收部101、存储器102、解析器103、图像处理部104、缩小比指定部106、位置校正指定部107、以及打印部105。接收部101通过图1中所示的网络1从PC 2接收打印数据。存储器102存储通过接收部101接收的打印数据。
解析器103对保持在存储器102中的打印数据中所包含的颜色信息执行解析以确定打印数据是否包含用于白色图像的数据。如果打印数据包含用于白色图像的数据,则图像处理部104根据打印数据产生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用户被允许选择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之一作为第一图像数据以及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中的另一个作为第二图像数据。
图像处理部104根据由用户通过缩小比指定部106所指定的图像缩小比对由第二图像数据描述的图像的大小进行收缩。根据由用户通过位置校正指定部107指定的位置校正量值,图像处理部104对其中第二图像应当被打印的打印位置进行校正。图像缩小比是指由于在第一遍打印过程期间被施加到显影剂图像的热而造成打印图像连同纸张一起在大小上收缩时的收缩程度。术语“位置校正量值”是指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在打印介质上应当位移的位置量值。位置校正量值等于当打印图像的位置从其在第一遍打印过程期间应当被打印的地方偏离时的打印位置的偏离量值,或者当打印图像从其在第二遍打印过程期间应当被打印的地方偏离时的打印位置的偏离量值。
缩小比指定部106允许用户指定第二遍打印过程中所使用的第二图像数据的图像缩小比。位置校正指定部107允许用户指定第一和第二图像数据在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第一方向)上和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
打印部105基于第一图像数据将第一显影剂图像打印在纸张上,并且然后将收缩后的第二显影剂图像套印在第一图像上。打印部105还利用位置校正量值来打印第二显影剂图像,这将在后面描述。具有上述配置的打印机100包括利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实现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在存储于存储器102中的控制程序的控制下执行打印机100的总体控制。
图3是打印机100的示意性截面视图。人类接口167从用户接收命令,并且将各种消息显示给用户。多用途托盘159和托盘单元157向图像鼓单元151-155馈送纸张158。图像鼓单元151-155在其上支承由对应颜色的显影剂材料形成的显影剂图像,并且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承载于带156上的纸张158上。定影单元150通过热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在纸张158上。排出辊162在纸张158离开定影单元150之后将纸张158排出到堆叠体(stacker)上。运输路径168将纸张158从托盘单元157或多用途托盘159引导到排出辊162。套印路径169引导纸张158,以使得纸张158在第二遍打印过程期间前进通过图像鼓单元151-155。路由器161在纸张158已经经过定影单元150之后切换纸张158的行进方向。介质传感器163-166检测纸张158的存在和不存在。
人类接口167采取具有命令/数据输入部(例如,触摸屏)的显示设备的形式。人类接口167向用户显示信息并且从用户接收命令和各种信息项。人类接口167显示白色打印设置屏幕170(图4)、缩小比设置屏幕171(图10)和位置校正量值输入屏幕(图11)。人类接口167允许用户选择用于套印(后面描述的彩色在白色上模式以及白色在彩色上模式)的设置并且指定图像缩小比和位置校正量值。托盘单元157和多用途托盘159通过运输路径168将纸张158馈送到图像鼓单元151-155。
图像鼓单元151-155形成对应图像数据的显影剂图像,并且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承载于带156上的纸张158上。定影单元150通过热将显影剂图像定影在纸张158上。该热可以导致纸张158和打印图像收缩。排出辊162排除离开定影单元150的纸张158。
运输路径168是其中纸张158在由箭头F所示的方向上从托盘单元157或多用途托盘159行进至排出辊162的路径。套印运输路径169是在定影单元150的下游位置处从运输路径168分出的路径。纸张158在第二遍打印过程期间在套印运输路径169中前进,以使得纸张158再次经过图像鼓单元151-155。
路由器161被布置在套印运输路径169从运输路径168分出的位置处。当套印被执行时,路由器161导致纸张158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前进到套印运输路径169中,以使得纸张158再次按顺序前进通过图像鼓单元151-155。路由器161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引导纸张158通过运输路径168。介质传感器163-166被布置成沿着运输路径168朝向堆叠体和套印运输路径169,并且检测纸张158的存在和不存在。
{套印}
由打印机100执行的套印将参照图4和5来描述。图4图示显示在人类接口167上的白色打印设置屏幕。白色打印设置屏幕提示用户选择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之一作为底印图像或第一图像,以及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中的另一个作为套印图像或第二图像。
用户通过选择框170a选择“白色在彩色上”模式或“彩色在白色上”模式,并且按下命令按钮170b。一旦用户按下取消按钮170c,则选择框170a返回到作为默认设置的“白色在彩色上”模式。图5A和5C分别图示当选择“白色在彩色上”模式时以及当选择“彩色在白色上”模式时的打印结果。图5B和5D图示当选择“彩色在白色上”模式时的打印结果。
当选择“白色在彩色上”模式时,打印机100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将CMYK图像作为底印图像打印在纸张158上,并且然后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将白色图像W套印在底印图像上。参照图5A,盘状青色图像C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底印在纸张上。参照图5B,比青色底印图像C小的盘状白色图像W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固体打印在青色底印图像C上。
当选择“彩色在白色上”模式时,打印机100如图5C中所示的那样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将盘状白色图像W作为底印图像而打印在纸张158上,并且然后如图5D中所示的那样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将盘状青色图像C套印在底印白色图像W上。图5D中所示的盘状青色图像C具有与图5C中所示的盘状白色底印图像W相同的直径。例如,当CMYK图像要被打印在暗介质(例如,“暗T恤”)上时,如果CMYK图像被直接打印在暗T恤上,则CMYK图像由于暗背景而看起来是变色的。已知事实是如果白色底印图像W首先被打印在暗介质上并且然后CMYK图像被套印在白色底印图像W上,则CMYK图像看起来是非常鲜艳。
由于纸张的收缩而造成的图像质量的退化将参照图6和7来描述。图6图示显示在PC 2的屏幕上的图像。差的打印质量是由于如下事实而造成的: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打印的图像(例如,青色及洋红色)与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打印的图像(例如,白色)的尺寸之比可能不同于显示在PC屏幕上的青色及洋红色图像与白色图像的尺寸之比。
PC屏幕上的图像包括青色盘C、具有比青色盘小的直径的洋红色盘M、以及具有比洋红色盘M小的直径的白色盘W,这些盘以该次序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地放置并且布置在PC屏幕的中部。图7A-7F图示当用于图6中所示的图像的打印数据实际上由打印机100进行打印时由于纸张的收缩而造成的图像质量的退化。
图7A和7B图示当纸张不收缩并且因此白色图像W在不应用任何图像缩小比的情况下被套印在洋红色图像M上时的打印结果。
图7C和7D图示当纸张收缩但是白色图像W在不具有任何图像缩小比的情况下被套印到洋红色图像M上时的打印结果。
图7E和7F示出当纸张收缩并且白色图像W在应用图像缩小比的情况下被打印到洋红色图像M上时的打印结果,所述图像采用其中青色和洋红色图像被首先被打印并且然后白色图像W被套印在青色和洋红色图像上的“白色在彩色上”模式而被打印。纸张收缩主要由于包含在其中的一些水分的损失。当纸张158经过图3中所示的定影单元150时,纸张中的一些水分由于施加到其的热而蒸发。纸张的缩小比很大地依赖于纸张被存储和/或打印机100操作在其处的环境条件,诸如温度和湿度。
如图7A中所示,洋红色盘M和青色环C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打印在纸张上,以使得青色环C的内周与洋红色盘M接触。如图7B中所示,具有比洋红色盘M小的直径的白色盘W然后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套印在洋红色盘M上。应注意,打印在纸张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基本上与显示在PC屏幕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相同。然而,应注意图7A和7B中所示的打印结果是理想情况。
将给出其中纸张实际上收缩的真实情况的描述。
参照图7C,洋红色盘M和青色环C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打印在纸张158上,以使得青色环C的内周与洋红色盘M接触。在第一遍打印过程期间纸张158由于定影单元150所施加的热而收缩,并且洋红色M和青色C图像同样如此。如图7D所示,白色盘W然后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套印在洋红色图像M上,但是白色盘W不会显著地收缩,原因在于纸张158已经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收缩了。
这导致打印在纸张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不同于显示在PC屏幕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从而导致差的打印质量。
参照图7E,洋红色盘M和青色环C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打印在纸张上,以使得青色环C的内周与洋红色盘M接触。在第一遍打印过程期间纸张由于定影单元150所施加的热而收缩,并且经打印的洋红色M和经打印的青色C图像同样如此。如图7D中所示,白色盘W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套印在洋红色图像M上,其利用与纸张相同的缩小比被打印。因此,打印在纸张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基本上等于显示在PC屏幕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从而提供良好的打印质量。
{确定图像缩小比}
参照图8和9,现在将给出如何确定打印图像的图像缩小比和打印图像的位置偏离量值的描述。图8图示显示在PC 2上的测试图案61。测试打印数据被用于确定打印图像的图像缩小比和打印图像的位置偏离量值。测试图案61具有从测试纸张61的一个短边延伸到另一个的中线61d、从测试纸张61的一个长边延伸到另一个的另一中线61g、以及具有直径X mm和在中线61d和61g相交的位置处的中心61c的盘61a。
图9A-9E图示打印图像的图像缩小比和打印图像的位置误差量值的测量。
图9A图示在测量打印在纸张上的图像的图像缩小比中所使用的参考片62。参考片62是例如A4大小的透明物,在其上具有不同直径的多个同心圆被打印并且在标尺62a处被部分地定标。
将给出如何测量打印图像的图像缩小比的描述。
假定透明的参考片62不会由于热而收缩。标尺62a以1%的增量来定标,并且被用来检测打印图像的图像缩小比。具有直径X mm的最大圆示出未收缩的图像大小。具有0.9X直径的圆具有90%的图像缩小比,即打印图像具有最大圆的大小的90%的大小。具有0.8X直径的圆具有80%的图像缩小比,即打印图像具有最大圆的大小的80%的大小。
图9B图示测试纸张63,已经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在其上打印了盘63a,其中所述盘的中心63c从参考片62的中心62b向右偏离。附图标记D表示从测试纸张63的一个短边延伸到另一个的中线。测试纸张63被用于测量在第一遍打印过程期间所遭遇的位置误差中。测试片64例如为A4大小的纸张。测试片63具有从一个短边延伸到另一个的中线63d,以及从一个长边延伸到另一个的另一中线63g,中线63d和63g在点63c处相交。中线63d和63g分别对应于测试图案61的中线61d和61g(图8)。测试图案61的盘61a对应于测试纸张63的盘63a。用户将参考片62覆盖到测试纸张63上(其中点63与中心62b对齐),并且读取针对标尺62a的打印在测试纸张63上的盘63a的轮廓(contour)。100%的读数暗示着在第一遍打印过程期间纸张未收缩。在第一实施例中,图像缩小比为90%。
{对位置校正量值进行测量}
图9C图示覆盖到测试纸张63上的参考片62,其中参考片62的中心62b与盘63a的中心63c对齐。
图9D图示测试纸张64,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已经在其上打印盘64a,其中所述盘的中心64c从参考片62的中心62b向左偏离。附图标记D表示从测试纸张63的一个短边向另一个延伸的中线。纸张64在其上不具有显影剂图像的情况下首先被馈送到定影单元150中。换言之,纸张64只是经受热而收缩。随后,盘64a被打印在纸张64上。测试纸张64被用于测量在第二遍打印过程期间所遭遇的位置误差中。测试纸张64同样是例如A4大小的纸张。
图9E图示覆盖到测试纸张64上的参考片62,其中参考片62的中心62b与盘64a的中心64c对齐。
将给出如何测量打印图像的位置校正量值的描述。用户测量作为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所遭遇的位置误差的第一遍位置误差,以及作为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所遭遇的位置误差的第二遍位置误差。位置误差在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和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被测量。
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一遍位置误差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
用户在测试纸张63上画出中线G(图9B),中线G从测试纸张63的一个长边延伸到另一个。用户然后使用例如尺子来测量中线G和中线63g之间的距离。
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一遍位置误差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
用户在测试纸张63上画出中线D(图9B),中线D从测试纸张63的一个短边向另一个延伸。用户然后使用例如尺子来测量中线D与中线63d之间的距离。
第二遍位置误差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使用测试纸张64而不是纸张63来获得。
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二遍位置误差的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
用户在测试纸张64上画出中线G(图9D),中线G从测试纸张64的一个长边延伸到另一个。用户然后利用尺子来测量中线G和中线64g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第二遍位置误差的位置校正量值。
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第二遍位置误差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
用户在测试纸张64上画出中线D(图9D),该中线从测试纸张64的一个短边延伸到另一个。用户然后利用尺子来测量中线D和中线64d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第二遍位置误差的位置校正量值。
参照图10和11A-11D,将给出如何设置打印图像的图像缩小比和位置校正量值的描述。图10图示出现在人类接口167(图3)上的缩小比输入屏幕171。用户通过选择框171a选择80-100%的范围中的图像缩小比之一,并且然后按下命令按钮171b。图像缩小比的默认设置为100%,即没有收缩。当按下取消按钮171c时,图像缩小比返回到100%。
如以上所描述的,用户测量图像缩小比,并且然后通过选择框171a将经测量的图像缩小比输入到打印机100中,以使得打印在纸张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与显示在PC屏幕上的青色C和洋红色M图像与白色图像W的尺寸之比基本上相同。该配置消除了针对采用在第一和第二遍打印过程之后检测纸张的尺寸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的需要。该配置可以作为标准功能被并入到打印机100中。
图11A-11D图示出现在人类接口167(图3)上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172。图11A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一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172。图11B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一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172。在输入位置校正量值之后,用户按下命令按钮172b。打印位置的校正的默认设置是关闭(例如,±0mm)。当按下取消按钮172c时,位置校正量值返回到默认设置。
图11C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二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172。图11D图示用户通过其输入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用于第二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的位置校正输入屏幕172。在输入位置校正量值之后,用户按下命令按钮172b。打印位置的校正的默认设置是关闭(例如,±0mm)。当按下取消按钮172c时,校正量值返回到默认设置。
图12是图示缩小比指定部和位置校正指定部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像缩小比和位置校正量值的测量将参照图2、8-11和12来描述。该测量是在打印图像之前进行的。
S101:接收部101从PC 2接收用于测试图案61的打印数据。
S102:图像处理部104根据接收部101中接收到的测试图案61产生图像数据。
S103:打印部105根据因而产生的图像数据形成显影剂图像,并且然后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从而产生图9B中所示的测试纸张63。
S104:用户测量测试纸张63的图像缩小比。如参照图9所解释的,用户将参考片62覆盖到测试纸张63上(其中参考片62的中心62b与点63c对齐),并且然后读取针对标尺62a的盘63a的轮廓。
S105:用户测量第一遍打印过程中的位置校正量值。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如图9B中所示,用户在测试纸张63上画出中线G,并且然后使用尺子来测量中线G和中线63g之间的距离。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如图9D中所示,用户在测试纸张64上画出中线D,并且然后使用尺子来测量中线D和中线64d之间的距离。
S106:用户确定用于第二遍打印过程的位置校正量值。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如图9D中所示,用户在测试纸张64上画出中线G,并且测量中线G和中线64g之间的距离。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可以按照如下过程来获得:如图9D中所示,用户在测试纸张64上画出中线D,并且测量中线D和中线64d之间的距离。
S107:用户通过缩小比输入屏幕171输入在S104处所获得的图像缩小比。用户还通过位置校正输入屏幕分别输入在S105和S106处所获得的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和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
{通过打印机进行的打印过程}
图13是图示打印机100的操作的流程图。由打印机100执行的打印过程将参照图2、6、8-11和13来描述。
S201:接收部101从PC 2接收打印数据。
S202:存储器102存储所接收的打印数据。
S203:解析器103对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打印数据中所包含的颜色信息进行解析,以确定颜色信息是否包含除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和/或黑色K之外的白色W。如果颜色信息包含白色W,那么程序继续进行至S204;如果没有,那么程序跳至S209。
S204:图像处理部104根据打印数据单独地产生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W图像数据。
S205:控制器确定是否已经指定小于100%的图像缩小比。如果答案为是,那么程序继续进行至S206。如果答案为否,那么程序跳至S207。
S206:图像处理部104使要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打印的图像数据收缩,图像数据根据由用户输入的图像缩小比进行收缩。
S207:控制器确定是否已经设置不同于关闭的任何位置校正量值。如果答案为否,那么程序跳至S210。如果答案为是,那么程序继续进行至S208。
S208:图像处理部104对要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打印的图像数据的打印位置进行校正,所述打印位置根据所输入的位置校正量值而被校正。
S209:打印部105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将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之一作为底印图像进行打印,并且然后将CMYK图像数据和白色图像数据中的另一个配准地套印在底印图像上。
S210:图像处理部104根据存储在存储器102中的打印数据产生CMYK图像数据。
S211:打印部105将CMYK图像数据打印在纸张上。
如以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用户对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打印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的图像缩小比进行测量。这消除了针对在收缩之前和之后测量纸张或打印在纸张上的图像的尺寸的传感器的需要。这减小了在打印机100中使用的部件的成本和数量。用户还测量与纸张的较长维度平行的方向上和与纸张的较短维度平行的方向上的位置校正量值,并且然后通过设置屏幕将位置校正量值输入到打印机100中。该配置防止了套印图像的位置从它们应当处于的地方偏离,从而增强了图像的打印质量。
已经就其中图像缩小比和位置校正量值通过人类接口而输入的装置描述了第一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主机计算机(例如,连接到网络的PC 2)也可以将已经包含图像缩小比和位置校正量值的打印数据发出。尽管已经就打印机描述了图像形成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是多功能打印机或复印机。
第二实施例
图14是图示图像形成系统10的框图。图像形成系统10包括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打印机100以及作为通过通信线102彼此通信的主机装置的个人计算机(PC)101。PC 101具有产生打印数据并且将打印数据传送到打印机100的打印机驱动器101a(软件)。打印数据包括要被打印的文档。文档包含采用页面描述语言(PDL)编写的打印设置信息和图像数据(PDL数据),其可以由后面描述的打印机100中的数据解析器111来解析。
打印机100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或打印引擎,每个根据在打印机驱动器101a中所产生的打印数据来打印对应颜色的图像。打印机100包括数据接收部110、数据解析器111、打印图像产生部112、控制器113、可变放大处理部114、图像形成部130、人类接口170、打印图像存储部200、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以及可变放大存储部202。数据接收部110通过通信线102从PC 101接收打印数据,并且然后将打印数据传递到数据解析器111。
数据解析器111对从数据接收部110接收的打印数据执行解析,并且然后将特殊颜色打印信息存储到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并将可变放大信息存储到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数据解析器111将PDL数据发送到打印图像产生部112。特殊颜色打印信息和可变放大信息构成打印设置信息。特殊颜色打印命令是关于如何使用特殊颜色调色剂(例如白色调色剂或透明调色剂)来对打印图像进行打印的信息。可变放大信息是关于当介质在定影期间由于施加到显影剂图像的热而收缩时的程度或量值的信息。特殊颜色打印命令和可变放大信息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
打印图像产生部112基于包含在打印数据中的PDL数据和保持在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的特殊颜色打印信息来产生打印图像数据(位映射数据)。打印图像产生部112然后将打印图像数据存储到打印图像存储部200中并且通知控制器113已经产生了打印图像数据。在第二实施例中,打印图像产生部112产生第一图像(下文被称作“特殊颜色图像”)和第二图像(下文被称作“CMYK图像”),所述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基于包含在打印数据中的PDL数据和存储在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的特殊颜色打印信息而产生。特殊颜色图像或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CMYK图像或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之一被置于第一显影剂材料图像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的另一个上。
响应于来自打印图像产生部112的已经产生了打印图像数据的通知,控制器113从特殊颜色存储部201读取特殊颜色打印信息。控制器113然后关于如下内容做出决定:打印单页是否需要图像到介质上的多于一个转印操作和图像的多于一个定影操作,以及特殊颜色图像是否需要被多于一次地转印和被多于一次地定影。如果决定结果需要打印图像的可变放大过程,则控制器113指令可变放大处理部114根据存储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信息来执行一些图像的可变放大过程。一旦完成一些图像的可变放大过程,则控制器113指令图像形成部130打印已经对其执行可变放大过程的图像。
如以上所描述的,控制器113指令可变放大处理部114基于存储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放大比之一来设置用于彩色打印图像或特殊颜色图像的放大比。通过考虑用于形成相应颜色图像的图像鼓在运输路径的方向上对齐采用的次序以及特殊颜色图像(例如,K-C-M-Y-W或W-K-C-M-Y)和CMYK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被放置采用的次序(例如,特殊颜色图像在CMYK图像上或者CMYK图像在特殊颜色图像上)来设置放大比。当完成可变放大过程时,控制器113指令图像形成部130对已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的图像进行打印。用于彩色打印图像或特殊颜色图像的放大比在第一遍打印过程和/或第二遍打印过程之前被设置。
在控制器113的控制下,可变放大处理部114通过根据存储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信息来放大或缩小一些图像而产生打印图像数据,并且然后将打印图像数据存储到打印图像存储部200中。当完成可变放大过程时,可变放大处理部114通知控制器113已经完成了可变放大过程。在第二实施例中,可变放大处理部114根据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可变放大信息来放大或缩小由打印图像产生部112所产生的特殊颜色图像和彩色打印图像,并且然后将特殊颜色图像和彩色打印图像存储到打印图像存储部200中。
根据来自控制器113的指令,图像形成部130从打印图像存储部200读取打印图像数据、基于打印图像数据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例如,纸张)上、并且最终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人类接口170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器件以及例如操作按钮的输入器件,以使得用户可以操作人类接口来执行用于确定放大比或缩小比的测试打印。放大比和缩小比可以不仅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01a而且通过用户从显示在人类接口170上的菜单的选择而被存储到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
打印图像存储部200存储由打印图像产生部112产生的打印图像数据以及由可变放大处理部114产生的打印图像数据。特殊颜色存储部201存储作为用于打印数据的打印设置信息的特殊颜色打印信息。可变放大存储部202存储作为用于打印数据的打印设置信息的可变放大信息或者由用户通过人类接口170输入的可变放大信息。
图15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概要。打印机100包括图像鼓150-154,其分别形成黑色K、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和白色W的调色剂图像,并且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158上。定影单元155通过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158上。运输带156在由箭头A所示的运输方向上运输打印介质158。托盘单元157保持打印介质158的堆叠。路由器160将打印介质158的路径切换到其中打印介质158前进至排出辊163到堆叠体上的路径、或者其中打印介质158前进通过传感器161、162和159回到图像鼓150-154的路径。
在第二实施例中,图像鼓150-154关于打印介质沿着运输路径的运输方向从上游到下游对齐。图14中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30控制以上所述的各部以将根据打印图像数据产生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且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打印介质上。打印机100能够在转印和定影的多个打印循环中将图像打印在相同的打印介质上。
将给出上述配置的操作的描述。
图17A和17B图示打印机驱动器101a的设置屏幕41,其在图14中所示的PC 101上操作。设置屏幕41将首先参照图17A和17B进行描述。当打印使用特殊颜色来执行时,用户从设置屏幕41的“使用模式”411选择“不使用”、“整个页面”、“数据部分”、“仅特殊颜色调色剂”以及“由应用指定”之一。图17A图示当选择了“数据部分”时的“使用模式”。换言之,特殊颜色被用于CMYK数据。
当特殊颜色是例如套印在CMYK图像(彩色图像)上或者打印在CMYK图像下面的白色时,用户从“套印次序”412选择“特殊颜色在CMYK上”。图17A图示当选择了“特殊颜色在CMYK上”时的“使用模式”411。图15中所示的打印机100将黑色K、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和白色W的图像以该次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在该情况中,如果特殊颜色要被打印在CMYK图像上,则需要单个转印操作和单个定影操作来打印图像。然而,如果CMYK图像要被打印在特殊颜色上,则需要两个转印操作和两个定影操作: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并且然后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
如图17A所示,如果用户选择“特殊颜色在CMYK上”,则不需要指定放大比并且因此“在由X所示的方向上的缩小比”和“在由Y所示的方向上的缩小比”变灰。如图17B所示,如果用户选择“特殊颜色在CMYK下方”,则“在X方向上的缩小比”和“在Y方向上的缩小比”不变灰,以使得用户可以指定放大比。
利用图14所示的PC 101,如果用户通过图17B中所示的设置屏幕41做出选择并且命令打印,则PC 101的打印机驱动器101a通过通信线102将作为打印数据的信息项传送至打印机100:通过使用模式411选择的用于将特殊颜色涂色在“数据部分”上的信息、指示在“套印次序”412处所指定的“特殊颜色在CMYK之下”的信息、指示放大比的信息(在X方向上99.6%并且在Y方向上99.4%)、以及PDL数据。
图18图示如何确定放大比或缩小比。将参照图18给出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01a的设置屏幕41而选择的放大比的描述。特定的放大比或缩小比通过将特殊颜色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而获得。例如,特殊颜色打印如图18所示的那样在不具有放大和缩小的情况下被执行,从而估计适当的放大比或缩小比。在图18中,在X和Y方向上延伸的标尺的图像51在第一打印操作中被转印和定影。5.0英寸的方形图像52然后在第二打印操作中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被定影,以使得可以针对标尺的图像51来测量方形图像52。粗略指示53可以在第一打印操作中或在第二打印操作中被打印,并且应当利用易于读取的调色剂来打印。
在已经打印了标尺的图像51和方形图像52之后,针对标尺的图像51来测量方形图像52在X和Y方向上的尺寸,并且然后根据粗略指示53来确定X和Y方向上的缩小比,因而确定放大比。例如,如果方形图像52的尺寸针对标尺的图像51的读数是5.0英寸,则缩小比为99.8%。如果读数是5.02英寸,则缩小比为99.6%。
如果标尺的图像51利用特殊颜色(例如,白色)来打印以使得标尺的图像51不能被容易地读取,则在已经收缩的打印介质82a在定影后一段时间回到其原始大小之后使用尺子来测量方形图像52在X和Y方向上的边长。
用于测量打印介质的缩小的打印操作可以并入在打印机100中,以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图14和15中所示的人类接口170来激活打印操作。
图16是图示打印机100的图像形成过程的流程图。将参照图14、15和16给出打印机100的图像形成过程的描述。
S1:数据接收部110通过通信线102从PC 101接收打印数据,并且然后将所接收的打印数据传递到数据解析器111。
S2:数据解析器111对从数据接收部110接收的打印数据执行解析并且关于数据是打印设置信息还是PDL数据做出决定。如果数据是打印设置信息,则程序继续进行至S3。如果数据是PDL数据,则程序继续进行至S4。
S3:数据解析器111将特殊颜色打印命令存储到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并将放大比或缩小比存储到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程序跳回到其中数据解析器111等待PDL数据的S2。
S4:数据解析器111将PDL数据发送至打印图像产生部112,其继而产生要被打印的打印图像数据。打印图像产生部112基于保持在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的特殊颜色打印命令、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放大比、以及PDL数据来产生用于一个页面的打印图像数据,并且然后将因而产生的用于一个页面的打印图像数据存储到打印图像存储部200中。
将给出由打印图像产生部112产生的打印图像数据的描述。
图19A-19F图示由打印图像产生部112在S4处产生的打印图像数据的示例。图20A和20B图示放大后的打印图像。PDL数据描述图19A中所示的CMYK图像。图19B-19F分别图示青色图像、洋红色图像、黄色图像和黑色图像。保持在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的特殊颜色打印命令被假定成指定利用特殊颜色来涂色“数据部分”并且已经设置了“特殊颜色在CMYK之下”。
打印图像产生部112根据“用于CMYK图像的特殊颜色”和用于特殊颜色(例如,图19F中所示的白色)的打印图像数据来产生用于相应颜色的打印图像的打印图像数据(图19B-19E)。如果从使用模式411选择“不使用”,则不产生用于特殊颜色的打印图像数据。如果从使用模式411选择“仅特殊颜色调色剂”,则不产生用于青色、洋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的打印图像数据。
S5:打印图像产生部112通知控制器113已经产生了用于一个页面的打印图像数据。
S6:当接收到已经产生了用于一个页面的打印图像数据的信息时,控制器113检查是否应当设置用于特殊颜色图像的放大比。
如果保持在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的特殊颜色打印命令的使用模式指示“不使用”或“仅特殊颜色调色剂”,则仅打印特殊颜色和CMYK之一。因而,控制器113确定:因为图像的打印需要仅一个转印操作和仅一个定影操作,所以不需要设置用于特殊颜色图像的放大比或缩小比。因此,程序继续进行至S11。相比而言,如果保持在特殊颜色存储部201中的特殊颜色打印命令的使用模式不指示“不使用”或“仅特殊颜色调色剂”,则控制器确定:应当打印特殊颜色和CMYK这二者,并且程序继续进行至S11。
S7:控制器113关于是否应当在一遍打印过程中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并且应当在另一遍打印过程中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做出决定。该决定是考虑用于形成相应颜色图像的图像鼓在运输路径的方向上对齐采用的次序以及特殊颜色图像(例如,K-C-M-Y-W或W-K-C-M-Y)和CMYK图像一个在另一个上方地被放置采用的次序(例如,特殊颜色图像在CMYK图像上或者CMYK图像在特殊颜色图像上)而做出的。如果答案为是,则程序继续进行至S8。如果答案为否,则程序跳至S11。
利用其中CMYK图像首先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且特殊颜色图像(W)然后被转印到CMYK图像上的打印机100,如果“套印次序”412指示“特殊颜色在CMYK上”,则控制器确定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可以通过执行一个转印操作和一个定影操作来打印。如果“套印次序”412指示“特殊颜色在CMYK之下”,则控制器确定应当首先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并且然后应当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换言之,应当在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之前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
假设图像鼓150-154被对齐成使得用于白色的图像鼓154布置在图像鼓150-153的最上游。如果“套印次序”412指示“特殊颜色在CMYK之下”,则控制器113确定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可以通过执行一个转印操作和一个定影操作来打印。如果“套印次序”412指示“特殊颜色在CMYK上”,则控制器确定应当首先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并且然后应当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换言之,应当在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之后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
S8:控制器113确定是否应当在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之前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如果答案为是,则程序继续进行至S9。如果答案为否,则程序继续进行至S10。
S9:控制器113指令可变放大处理部114根据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放大比或缩小比来对保持在打印图像存储部200中的特殊颜色图像进行放大。如果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缩小比在X方向上为99.6%且在Y方向上为99.4%,则可变放大处理部114通过在X方向上等于100.4%且在Y方向上等于100.6%的放大比来将图20A中所示的特殊颜色图像(白色)放大成图20B中所示的特殊颜色图像。
如以上所述,如果控制器113确定特殊颜色图像应当在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之前被转印和定影在打印介质上,则控制器113指令可变放大处理部114根据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放大比来对特殊颜色图像进行放大。一旦可变放大处理部114完成可变放大过程,则程序继续进行至S11。
S10:控制器113指令可变放大处理部114根据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缩小比来对保持在打印图像存储部200中的特殊颜色图像进行缩小。
例如,如果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放大比在X方向上为99.6%并且在Y方向上为99.4%,则可变放大处理部114通过在X方向上等于9.6%并且在Y方向上等于99.4%的缩小比来缩小特殊颜色图像(白色)。以此方式,如果控制器113确定应当在转印和定影CMYK图像之后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则控制器113指令可变放大处理部114通过保持在可变放大存储部202中的缩小比来缩小特殊颜色图像。
一旦可变放大处理部114完成可变放大过程,则程序继续进行至S11。
S11:控制器113指令图像形成部130对保持在打印图像存储部200中的打印图像进行打印。根据来自控制器113的指令,图像形成部130从打印图像存储部200读取打印图像数据。如果要打印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这二者,则图像形成部130将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配准地打印在打印介质上。
将参照图21给出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的配准的描述。
图21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打印图像的位置对齐。假定图17B中的使用模式411指示“整个页面”,并且“套印次序”412指示“特殊颜色在CMYK之下”,并且放大比为“X方向上的缩小比为99.6%”且“Y方向上的缩小比为99.4%”,并且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被单独地转印和定影,则打印图像的转印位置或打印位置使得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总是定位在打印介质的中部。
图21A中所示的CMYK图像81c被放大成特殊颜色图像81b。图21A和21B图示在放大之后被打印在打印介质81a上的使得特殊颜色图像81b在X方向和Y方向上处于中心的特殊颜色图像81b。换言之,特殊颜色图像81b位于打印介质81a上,其中在X方向上在其两端处具有相等的页面空白(margin)并且在Y方向上在其两端处具有相等的页面空白。
参照图21B,当特殊颜色图像81b被转印到打印介质81a上并且打印介质经过继而对特殊颜色图像81b进行定影的定影单元155时,打印介质81a和特殊颜色图像81b二者由于施加于其的热而收缩,这如图21C所示。点线示出在其收缩之前的打印介质81a。打印介质由于第一转印操作和定影操作而造成的缩小比是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01a的设置屏幕41而设置的缩小比。
图22A-22C图示当未被放大的CMYK图像81c被转印到打印介质82a上时CMYK图像81c看起来如何。在该情况中,打印的CMYK图像81c具有与已经由于定影而收缩的特殊颜色图像82b相同的大小。
具有相同大小的CMYK图像81c和特殊颜色图像82b已经被转印到其上的打印介质82a经过定影单元155,并且特殊颜色图像82b和CMYK图像81c被定影。然后打印介质82a被排出到打印机100之外。已经收缩的打印介质82a在定影后一段时间回到其原始大小,以使得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彼此精确地配准并且出现在打印介质81a的中部。
结果所得的图像的放大可以通过如下过程而抵消:例如将PC 101配置成使得打印机驱动器101a在PDL被发送到打印机100之前使其中的PDL数据缩小预定的缩小比,在该情况中,当在特殊颜色图像被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被定影之后将CMYK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且然后定影时,打印机驱动器101a产生包含用于CMYK图像的PDL数据和关于输入的缩小比的信息的打印数据。
由图像形成部130执行的打印控制将参照图15来描述。当图像可以通过单个转印操作和单个定影操作来打印时,图像形成部130将打印介质158从托盘单元157拉进到运输带156上。打印介质158按顺序前进通过图像鼓150-154,以使得对应颜色的图像被转印到打印介质158上。打印介质158然后经过定影单元155,以使得打印介质158上的图像被定影。路由器160被切换以将打印介质158引导至排出辊163,其继而将打印介质158排出到打印机100之外。
当打印需要两个转印操作和两个定影操作时,图像形成部130将打印介质158从托盘单元157拉进到运输带156上,并且图像鼓154将白色图像转印在打印介质158上。打印介质158然后经过定影单元155,以使得打印介质158上的白色图像被定影。路由器160被切换以将打印介质158引导通过传感器161、162和159回到图像鼓150-154。图像鼓150-153将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图像转印到已经被定影在打印介质158上的特殊颜色图像(白色)上。打印介质158经过定影单元155,以使得打印介质158上的青色、洋红色、黄色和黑色图像被定影。路由器160然后被切换以将打印介质158引导到排出辊163,其继而将打印介质158排出到打印机100之外。这完成了打印。
在第二实施例中,打印介质的缩小比通过打印机驱动器101a的设置屏幕41来设置。打印介质的缩小比还可以通过从菜单选择缩小比经由将选择输入到打印机100的人类接口170中来设置。利用其中在打印介质的相同表面上多次执行转印操作和定影操作的打印机,特殊颜色图像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利用所选择的放大比被转印和定影,并且CMYK图像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在特殊颜色图像上,以使得打印介质上的结果所得的图像不显著地退化。
应注意,未对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或者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之后被转印和定影的CMYK图像执行可变放大过程。作为替代,对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的特殊颜色图像执行可变放大过程,原因在于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的特殊颜色图像具有相对高的密度。因而,抖动周期的偏离例如是不可检测的,从而使打印质量的退化最小化。此外,具有相同大小的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可以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而维持CMYK图像的图像质量。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特殊颜色图像被转印和定影并且然后CMYK图像被转印和定影时,特殊颜色图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并且然后被转印和定影,而CMYK图像未经受可变放大过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由例如透明调色剂形成的特殊颜色图像可以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地多次转印和定影,从而调整特殊颜色图像的光泽或者允许图像压花(embossing)。
当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并且然后特殊颜色图像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重叠地转印和定影时,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的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可以不经受可变放大过程,但是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和第二遍打印过程之后的特殊颜色图像可以经受可变放大过程。例如,假定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特殊颜色图像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并且特殊颜色图像在第三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第一遍打印过程中的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可以不经受可变放大过程,并且第二和第三遍打印过程中的特殊颜色图像可以在大小方面被缩小并且然后被转印和定影。
假定特殊颜色图像(金色)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并且特殊颜色图像(金色)还在第二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并且CMYK图像在第三遍打印过程中被转印和定影,即CMYK图像被套印在形成为背景的多个特殊颜色图像上。第一遍打印过程中的特殊颜色图像(金色)可以被放大,并且第二遍打印过程中的特殊颜色图像(金色)和第三遍打印过程中的CMYK图像可以不经受可变放大过程。
在用于检查放大或缩小比的测试打印中,特殊颜色图像(例如,白色或透明的)可以利用青色或其它颜色的图像来取代,从而便于读取缩小比以及最小化成本。
在第二实施例中,图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以使得图像利用用于第一遍打印过程的所选择的放大比或缩小比来放大或缩小。另一图像然后被转印到在第一遍打印过程中所打印的图像上,并且然后被定影。这种打印方式使当多个图像在多个步骤中被转印和定影时图像质量退化的可能性最小化。
同样,特殊颜色图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以使得特殊颜色图像利用用于第一遍打印过程的所选择的放大比或缩小比来放大或缩小。以该方式,具有相同大小的特殊颜色图像和CMYK图像可以被打印在打印介质上,而维持CMYK图像的质量。

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数据产生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第一显影剂图像被套印在打印于介质上的第二显影剂图像上。用户通过输入部(106、170)输入应当被打印的第一显影剂图像和第二显影剂材料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放大比或缩小比。放大和缩小比基本上竖直地和水平地应用。数据解析器(103、111)执行打印数据的解析。放大/缩小部(104、112、114)基于解析结果根据打印数据产生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经受可变放大过程。图像形成部(105、130)在可变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