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68697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13431.0

申请日:

2015.04.30

公开号:

CN104795652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2/77申请日:20150430|||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2/77(2011.01)I; H01R13/02; H01R13/40

主分类号:

H01R12/77

申请人:

苏州微岚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磊; 陈友志; 王成刚

地址:

215316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玉城北路111号3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恒锐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6

代理人:

张会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以及围设于所述收容腔四周的框状本体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本体部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入收容腔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反向延伸的回转部,所述回转部上设有向上凸伸出收容腔的用以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部,所述本体部包括左右分布的两侧部,所述相邻导电端子左右对称分布且分别固持于所述两侧部上。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组装方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以及围设于所述收容腔四周的框状本体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本体部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入收容腔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反向延伸的回转部,所述回转部上设有向上凸伸出收容腔的用以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部,所述本体部包括左右分布的两侧部,所述相邻导电端子左右对称分布且分别固持于所述两侧部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导电端子在左右方向上形状对称。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部上。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设有自固持部向下延伸的弯折部以及自所述弯折部进一步水平延伸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用以向下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向下凸伸有用以插接至所述电路板的定位柱。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与主体部之间设有转折端部,所述导电端子的转折端部和相邻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在前后方向上相齐平。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上设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部。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倾斜部末端。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外侧向外凸伸有顶持凸块以及位于顶持凸块旁侧的向内凹陷的卡扣凹部。10.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一种手机用板对板电连接器,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以固定于另一电路板上。

说明书

说明书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FPC)又称为软性线路板,是以聚酯薄膜或聚酰亚胺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曲挠性的印刷电路,通过在可弯曲的轻薄塑料片上,嵌入电路设计,使在窄小和有限空间中堆嵌大量精密元件,从而形成可弯曲的挠性电路。此种电路可随意弯曲、折叠重量轻,体积小,散热性好,安装方便,冲破了传统的互联技术。
目前手机行业内广泛使用的FPC与印刷电路板(PCB)端连接的有板对板连接器(BTB)方式。板对板连接器方式需要一对匹配的连接器,座子(SOCKET)通过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工艺贴装在印刷线路板上,插头(HEADER)通过SMT工艺贴装在FPC端,组装时将插头扣入座子内即可。这种连接方式需要一对连接器,而且印刷电路板端和FPC端都需要SMT贴装工艺,生产成本和物料成本都比较高。
然而,随着电子类产品的逐渐小型化,其内所使用元器件的体积越来越小,厚度也越来越薄,现有技术中的板对板连接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利于电子类产品的小型化的趋势。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之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体积较小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 绝缘本体包括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以及围设于所述收容腔四周的框状本体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本体部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入收容腔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反向延伸的回转部,所述回转部上设有向上凸伸出收容腔的用以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部,所述本体部包括左右分布的两侧部,所述相邻导电端子左右对称分布且分别固持于所述两侧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导电端子在左右方向上形状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固持部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端子的主体部设有自固持部向下延伸的弯折部以及自所述弯折部进一步水平延伸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用以向下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向下凸伸有用以插接至所述电路板的定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部与主体部之间设有转折端部,所述导电端子的转折端部和相邻导电端子的弯折部在前后方向上相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部上设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部。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倾斜部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侧部外侧向外凸伸有顶持凸块以及位于顶持凸块旁侧的向内凹陷的卡扣凹部。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为一种手机用板对板电连接器,所述柔性电路板用以固定于另一电路板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左右对称排布且位于绝缘本体收容腔内用以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体积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分离出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分离出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壳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本体部           11           顶面           111
底面             112          定位柱         1121
第一侧部         13           第二侧部       14
顶持凸块         15           卡扣凹部       16
第一侧端部       17           第二侧端部     18
收容腔           10           导电端子       2
固持部           21           凹槽           211
主体部           22           弯折部         23
焊接部           24           转折端部       25
回转部           26           倾斜部         27
接触部           28           壳体           3
平板部           31           弯折抵持部     32
料带部           311          夹持脚         33
第一夹持脚       3301         第二夹持脚     3302
缺口部           331          延伸部         332
凸部             33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8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板对板电连接器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 述电连接器100应用于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与固定于客户电路板(未图示)上的柔性电路板(未图示)相接触,且所述电连接器100焊接于另一电路板(未图示)上,即,所述电连接器100下方用以电性连接底部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上方用以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未图示),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固定与顶部电路板(未图示)。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100可实现柔性电路板与底部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请参图2至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用以收容导电端子2的收容腔10以及围设于所述收容腔10四周的框状本体部11。所述框状本体部11设有两侧部和两侧端部,具体的,所述框状本体部11设有左右分布且较长的第一侧部13和第二侧部14以及前后分布且较短的第一侧端部17和第二侧端部18,所述第一侧部13、第一侧端部17、第二侧部14和第二侧端部18依次相连接。如此设置,所述框状本体部11围设的收容腔10可用以收容所述导电端子2。
所述本体部11还设有顶面111和底面112,所述第一侧部13和第二侧部14上设有自底面112向下凸伸的定位柱1121,所述定位柱1121用以插接定位于底部电路板的定位孔(未图示)中。如此设置,所述有利于绝缘本体1与底部电路板之间的稳定固持。所述第一侧部13和第二侧部14的外侧向外凸伸有顶持凸块15以及位于顶持凸块15旁侧的向内凹陷的卡扣凹部16。所述顶持凸块15及卡扣凹部16用以与壳体3相互配合。
请参图3至6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1本体部11上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进一步延伸入收容腔10的主体部22、自主体部22反向延伸的回转部26,所述回转部26上设有向上凸伸出收容腔10的接触部28,所述相邻导电端子2左右对称分布且分别固持于所述两侧部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依次间隔一左一右分布,如此设置,所述相邻导电端子2在左右方向上对称分布,可使所述接触部28在向上顶持柔性电路板和顶部电路板时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左右方向应力较为平均,从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应力不均导致电连接器100与底部电路板之间发生脱离。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依次间隔多个而形成左右分布,同样能实现所述技术目的。
所述相邻导电端子2在左右方向上形状对称。如此设置,在制造时仅需制造同一形状的导电端子2,在组装时,将所述相邻导电端子2左右对称摆置即可,从而便于制造,利于降低成本。
所述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采用Insert-Molding工艺一体成型。即,所述固持部21一体成型于所述本体部1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部21一体成型于所述两侧部上。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述固持部21的两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211,如此设置,所述固持部21与绝缘本体1之间的固持更为稳固。所述导电端子2的主体部22设有自固持部21向下延伸的弯折部23以及自弯折部23进一步水平延伸的焊接部24,如此设置,所述弯折部23可使所述焊接部24向下凸伸出所述收容腔10或齐平于所述收容腔10底部,从而便于将所述焊接部24与底部电路板相焊接。所述焊接部24向下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如此设置,所述焊接部24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收容腔10内部,使所述电连接器100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较小,避免由于焊接部24位于绝缘本体1外侧而使电连接器100整体宽度较大,进而符合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
所述回转部26与主体部22之间设有转折端部25,所述导电端子2的转折端部25和相邻导电端子2的弯折部23在前后方向上相齐平。即,所述同一导电端子2的固持部21固持于其中一侧部上,而其所述转折端部25较为靠近另一侧部,如此设置,所述导电端子2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较宽的宽度,使所述回转部26较长,进而使所述回转部26末端的接触部28具有较好的弹性,缓解导电端子2应力疲劳,从而延长所述导电端子2的使用寿命。
所述回转部26上设有向上倾斜延伸的倾斜部27,所述接触部28位于所述倾斜部27末端用以向上接触柔性电路板。如此设置,所述接触部28向上接触柔性电路板时具有更佳的弹性,从而更加延长所述导电端子2的使用寿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2PIN数可扩充或减少。
请参图1、图2、图7及图8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 体1上的壳体3,所述壳体3包括位于绝缘本体1上方的用以供机械手吸取的平板部31以及自平板部31向下弯折延伸的用以夹持于绝缘本体1两侧的夹持脚33。如此设置,所述壳体3可便于客户组装制程中吸取。
所述壳体3左侧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1左侧的第一侧部13相配合的第一夹持脚3301和第二夹持脚3302,所述壳体3右侧同样设有用以与绝缘本体1右侧第二侧部14相配合的第一夹持脚3301和第二夹持脚3302,如此,所述第一夹持脚3301和第二夹持脚3302可使壳体3单侧与对应侧部之间的夹持较为稳固。所述第一夹持脚3301以及第二夹持脚3302之间设有自平板部31向下弯折的用以向下顶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弯折抵持部32。如此设置,可避免所述壳体3向下过度靠近绝缘本体1。
所述夹持脚33设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332以及位于延伸部332旁侧的缺口部331,所述缺口部331向下顶持于侧部外侧的所述顶持凸块15上。如此设置,所述缺口部331可防止所述夹持脚33进一步向下运动。所述延伸部332设有凸伸入所述卡扣凹部16的凸部333。如此,所述凸部333可阻碍夹持脚33向上脱离绝缘本体1,从而使夹持脚33在上下方向上稳定夹持于绝缘本体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333是自延伸部332向内侧一体冲压凸起而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333也可在延伸部332内侧进行焊点、向内刺破等方式形成。
所述同侧的第一夹持脚3301和第二夹持脚3302上的缺口部331和延伸部332在前后方向上对称分布。如此设置,所述第一夹持脚3301和第二夹持脚3302可在前后方向上稳定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避免壳体3在绝缘本体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脚3301和第二夹持脚3302上的两缺口部331夹设于两延伸部332内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脚3301和第二夹持脚3302上的两延伸部332夹设于两缺口部331内侧。
所述夹持脚33与弯折抵持部32之间设有用以连接料带(未图示)的料带部311,如此,使所述壳体3结构合理,制造方便。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 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连接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连接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连接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连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连接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揭示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收容导电端子的收容腔以及围设于所述收容腔四周的框状本体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固持于绝缘本体本体部上的固持部、自固持部进一步延伸入收容腔的主体部、自主体部反向延伸的回转部,所述回转部上设有向上凸伸出收容腔的用以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部,所述本体部包括左右分布的两侧部,所述相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