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6861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0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25487.0

申请日:

2014.07.09

公开号:

CN104773633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6B 11/00申请日:20140709|||公开

IPC分类号:

B66B11/00; B66B13/30; B66B7/02

主分类号:

B66B11/00

申请人:

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

发明人:

毕玉朝; 陈晓红; 陈小芳

地址:

215500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江苏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儒滨西路8号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包括井道、曳引机、对重架、对重过渡轮、限速器、绳头组合、轿厢、层门、限位装置、涨紧装置、缓冲器、轿架、曳引钢丝绳、防止装置和控制柜;所述井道相邻二面设置有层门,所述轿厢活动连接在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对重导轨上设置有对重架和对重块,所述井道顶部设置有限速器和绳头组合;所述井道底部设置有限位装置、涨紧装置;所述曳引机支座上设置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上设置有曳引轮,所述井道底部设有缓冲器和防止装置,所述控制柜中设置了塔弹簧静音结构;本发明优化结构,利用轿厢角部空间;采用曳引机井道底部安装并且反置装配,制造成本低,安装过程简单,适用范围更广,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井道、曳引机、导轨支架、 对重导轨、对重架、对重轮、过渡轮支座、对重过渡轮、轿厢过渡轮、限 速器、绳头组合、轿厢门机门板、轿厢、层门、限位装置、涨紧装置、缓 冲器座、缓冲器、轿架、曳引钢丝绳、轿顶轮、曳引轮、曳引机连接件、 曳引机压板、曳引机支座、加强件、防止装置、轿厢导轨和控制柜;所述 井道相邻二面设置有层门,所述井道左侧对称设置有二根导轨支架,所述 导轨支架上设置有对重导轨;所述井道的对角方向设置有二根对角导轨支 架,所述对角导轨支架上设置有轿厢导轨;所述轿厢导轨通过对角导轨支 架固定在混凝土圈梁上,所述轿厢活动连接在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对重 导轨通过所述导轨支架固定在混凝土圈梁上,所述对重导轨上设置有对重 架,所述对重架活动连接在所述对重导轨上,所述对重架内设置有对重块, 所述对重架上方设置有对重轮;所述轿厢导轨上设置有轿架,所述轿架上 设置有轿厢,所述轿厢与所述层门对应面设置有轿厢门机门板;所述井道 顶部设置有限速器和绳头组合;所述对重导轨顶部设置有过渡轮支座,所 述过渡轮支座上设置有对重过渡轮,所述对重过渡轮旁边倾斜设置有轿厢 过渡轮;所述井道底部轿厢下方设置有限位装置、涨紧装置;所述限位装 置外侧设置有一套防止装置,所述对重导轨外侧设置有另一套防止装置; 所述井道底部的对重导轨之间设置有曳引机支座,所述曳引机支座置于所 述井道底坑地平面,两端用所述加强件固定;所述曳引机支座上设置有曳 引机,所述曳引机上方设置有曳引机压板,所述曳引机压板通过曳引机连 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曳引机上设置有曳引轮;所述井道底部还设置有缓冲 器座,所述缓冲器座上方设置有缓冲器;所述轿厢与层门上还设置有多个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层门控制定位传感器、门机伺服传感器、轿门感 应器、承重传感器、防止装置传感器;所述井道外设置有控制柜,所述控 制柜中设置了塔弹簧静音结构设计,所述控制柜与所述各个传感器通过线 缆电气连接;所述曳引机通过电缆与所述控制柜电气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 厢截面对角导轨方向为三角形结构,二个对角部分设置为曳引钢丝绳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 架斜式设置,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轿厢上方对角设置有轿顶 轮,所述轿顶轮设置有二个,沿倾斜方向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 引机安装在所述井道底部,且为倒置安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 引钢丝绳的绕绳方式为:所述曳引钢丝绳绕在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上,所 述曳引钢丝绳的一端向井道顶延伸,绕过所述对重过渡轮向井道底延伸, 进一步的绕过所述对重架上的所述对重轮再转向井道顶方向延伸,所述曳 引钢丝绳顶端通过所述绳头组合固定在所述过渡轮支座上;所述曳引钢丝 绳的另一端向井道顶方向延伸,并绕过所述轿厢过渡轮向井道底部延伸, 绕过固定在所述轿架上的2个轿顶轮再向井道顶延伸,所述曳引钢丝绳顶 端通过所述绳头组合固定在过渡轮支座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 位装置在所述井道底部和顶部各装一套,所述限速器装在井道顶部,所述 涨紧装置安装在井道底部与所述限速器相对应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 冲器支座固定在所述井道底部地坪上,所述轿厢和对重架垂直下方各设置 有一套所述缓冲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 引机反置安装在所述曳引机压板上,通过四根曳引机连接件一端连接曳引 机压板,另一端固定在曳引机支座上。

说明书

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梯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角门家用电 梯。
背景技术
常规的电梯有单开门和贯通门两种开门方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上述两种开门方式的电梯已不能满足某些特定建筑物的设计需求,为此有 必要设计新型开门方式的电梯来满足市场需求;单开门乘客电梯只有一个 门进出轿厢,贯通门乘客电梯有二个门(前后门)进出轿厢;
常规乘客电梯多采用单轿门结构,也有部分乘客或载货电梯采用贯通 式双轿门结构,上述电梯轿厢的左、右两侧均有空间按常规方式对称布置 导轨和安全钳装置,对重和驱动装置也可按常规方式布置,而90°转角开 门电梯的只有左(或右)、后侧有空间,因此电梯导轨不便于对称设置在轿 厢的左右两侧,进而影响安全钳装置的对称设置,此外,电梯的对重装置 和驱动装置也因此不能按常规的方式布置安装;通常的90°转角开门乘客 电梯采用液压驱动方式,其缺点是1)导轨抗弯模量要求较常规电梯要大 很多,导轨规格尺寸和支架密度必须加大,增加了材料及加工成本;2)电 梯导靴与导轨的静、动摩擦力增大,加上液压系统的液压能到机械能转换 损耗,因此电机功率较常规电梯大很多,能耗增加很多;3)因为偏心运行, 电梯运行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发生启动抖动和运行振动现象,舒适感较差。
上述开门方式的电梯由于整体结构设计配合不理想,造成家用电梯整 体占用空间较大,浪费空间资源,因此设计空间占有小的电梯门结构非常 有必要;相当部分住宅建筑物要求直角(即成90度角)进出轿厢,而所 述单开门乘客电梯和贯通门乘客电梯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而给生活与 工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针对现有 技术中的不足,对家用电梯进行优化整体结构设计,将轿厢与曳引绳配套 设计,利用轿厢的角部空间设置曳引绳通道;采用曳引机井道底部安装并 且反置装配,轿厢的结构为转角门设计,即相邻的两个边开门,制造成本 低,结构紧凑,能够充分利用井道空间,安装过程简单;可全系列参数化 设计标准转角开门(直角开门与三方开门)乘客电梯及同类型的非标乘客 电梯,适用范围更广,满足了某些特定建筑物的设计需求大大提高了空间 的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包 括井道、曳引机、导轨支架、对重导轨、对重架、对重轮、过渡轮支座、 对重过渡轮、轿厢过渡轮、限速器、绳头组合、轿厢门机门板、轿厢、层 门、限位装置、涨紧装置、缓冲器座、缓冲器、轿架、曳引钢丝绳、轿顶 轮、曳引轮、曳引机连接件、曳引机压板、曳引机支座、加强件、防止装 置、轿厢导轨和控制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道相邻二面设置有层门,所述井道左侧对称设置有二根导轨支 架,所述导轨支架上设置有对重导轨;所述井道的对角方向设置有二根对 角导轨支架,所述对角导轨支架上设置有轿厢导轨;所述轿厢导轨通过对 角导轨支架固定在混凝土圈梁上,所述轿厢活动连接在所述轿厢导轨上; 所述对重导轨通过所述导轨支架固定在混凝土圈梁上,所述对重导轨上设 置有对重架,所述对重架活动连接在所述对重导轨上,所述对重架内设置 有对重块,所述对重架上方设置有对重轮;所述轿厢导轨上设置有轿架, 所述轿架上设置有轿厢,所述轿厢与所述层门对应面设置有轿厢门机门板; 所述井道顶部设置有限速器和绳头组合;所述对重导轨顶部设置有过渡轮 支座,所述过渡轮支座上设置有对重过渡轮,所述对重过渡轮旁边倾斜设 置有轿厢过渡轮;所述井道底部轿厢下方设置有限位装置、涨紧装置;所 述限位装置外侧设置有一套防止装置,所述对重导轨外侧设置有另一套防 止装置;所述井道底部的对重导轨之间设置有曳引机支座,所述曳引机支 座置于所述井道底坑地平面,两端用所述加强件固定;所述曳引机支座上 设置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上方设置有曳引机压板,所述曳引机压板通过 四根曳引机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曳引机上设置有曳引轮;所述井道底部 还设置有缓冲器座,所述缓冲器座上方设置有缓冲器;所述轿厢与层门上 还设置有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层门控制定位传感器、门机伺服传 感器、轿门感应器、承重传感器、防止装置传感器;所述井道外设置有控 制柜,所述控制柜中设置了塔弹簧静音结构设计,所述控制柜与所述各个 传感器通过线缆电气连接;所述曳引机通过电缆与所述控制柜电气连接。
所述轿厢截面对角导轨方向为三角形结构,二个对角部分设置为曳引 钢丝绳通道,从而合理优化,节约空间。
所述轿架斜式设置,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轿厢上方对角 设置有轿顶轮,所述轿顶轮设置有二个,沿倾斜方向设置。
所述曳引机安装在所述井道底部,且为倒置安装,所述曳引钢丝绳的 绕绳方式如下:所述曳引钢丝绳绕在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上,所述曳引钢 丝绳的一端向井道顶延伸,绕过所述对重过渡轮向井道底延伸,进一步的 绕过所述对重架上的所述对重轮再转向井道顶方向延伸,所述曳引钢丝绳 顶端通过所述绳头组合固定在所述过渡轮支座上;所述曳引钢丝绳的另一 端向井道顶方向延伸,并绕过所述轿厢过渡轮向井道底部延伸,绕过固定 在所述轿架上的2个轿顶轮再向井道顶延伸,所述曳引钢丝绳顶端通过所 述绳头组合固定在过渡轮支座上,如图4所示,为所述曳引钢丝绳绕绳方 式图。
本发明的装配流程:
所述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底部,所述对重导轨架设在井道里,所述对重 架的两侧各有一根,所述对重导轨通过导轨支架固定,导轨支架一端固定 对重导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井道墙体上;所述轿厢过渡轮和对重过渡轮 安装在所述过渡轮支架上,所述过渡轮支架固定在对重导轨顶部;所述轿 厢的对角方向外侧各设置有一根轿厢导轨,所述轿厢导轨上设置有轿架, 所述轿架托住所述轿厢,所述轿厢门机门板安装在所述轿厢上,所述层门 安装在每层楼的开门处,所述限位装置在所述井道底部和顶部各装一套, 所述限速器装在井道顶部,所述涨紧装置安装在井道底部与所述限速器相 对应的位置;所述缓冲器安装在所述缓冲器支座上,所述缓冲器支座固定 在所述井道底部地坪上,所述轿厢和对重架垂直下方各设置有一套所述缓 冲器;所述对重轮固定在所述对重架上,所述轿顶轮固定在所述轿架上。
所述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底部,并且反方向设置;所述曳引机反置安装 在所述曳引机压板上,通过四根曳引机连接件一端连接曳引机压板,另一 端固定在曳引机支座上,所述曳引机支座放置在井道底坑地平面,两端用 所述加强件固定;所述曳引钢丝绳运行对曳引机产生向上的拉力,这样可 以有效防止曳引机由于这个拉力脱离曳引机支座而引发事故。
所述轿厢的结构为转角门,即相邻的两个边开门,这样满足了某些特 殊井道开门的需求,将开门方式的种类增加;增加客户的选择面,采用旁 开式开门方式,这样有效解决了门机相撞的问题。
所述过渡轮支架安装在导轨上.这样可以减少对井道的要求。
本发明整体结构紧凑,减少了井道的空间。
所述限位装置中的开关安装在盒体内,设计美观,并且减少电线裸露 在外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家用电梯进行 优化整体结构设计,将轿厢与曳引绳配套设计,利用轿厢的角部空间设置 曳引绳通道;采用曳引机井道底部安装并且反置装配,轿厢的结构为转角 门设计,即相邻的两个边开门,制造成本低,结构紧凑,能够充分利用井 道空间,安装过程简单;可全系列参数化设计标准转角开门(直角开门与 三方开门)乘客电梯及同类型的非标乘客电梯,适用范围更广,满足了某 些特定建筑物的设计需求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本发明可在彼此垂直 的两个方向上实现开门,结构紧凑,本专利的两个开门均为旁开门,能够 充分利用井道空间,安装过程也较为简单。电梯安装在建筑物转角的时候, 乘客可以从电梯的不同开门进出。与现有的电梯仅有一个开门相比,本专 利的电梯轿厢的开门为两个;该两个开门布置在轿厢相邻的两侧;这样, 在电梯安装在建筑物的转角处时,乘客从一个开门进入电梯,从另一个开 门出去。乘客进出电梯分别使用不同的开门,避免了一个开门不能满足使 用需求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主视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左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俯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曳引绳绕绳方式示 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井道       2.曳引机    3.导轨支架      4.对重导轨
5.对重架     6.对重轮    7.过渡轮支座    8.对重过渡轮
9.轿厢过渡轮 10.限速器   11.绳头组合     12.轿厢门机门板
13.轿厢      14.层门     15.限位装置     16.涨紧装置
17.缓冲器座  18.缓冲器   19.轿架         20.曳引钢丝绳
21.轿顶轮    22.曳引轮   23.曳引机连接件 24.曳引机压板
25.曳引机支座 26.加强件  27.防止装置     28.轿厢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 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 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 范围。
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角门 家用电梯,包括井道1、曳引机2、导轨支架3、对重导轨4、对重架5、 对重轮6、过渡轮支座7、对重过渡轮8、轿厢过渡轮9、限速器10、绳头 组合11、轿厢门机门板12、轿厢13、层门14、限位装置15、涨紧装置16、 缓冲器座17、缓冲器18、轿架19、曳引钢丝绳20、轿顶轮21、曳引轮22、 曳引机连接件23、曳引机压板24、曳引机支座25、加强件26、防止装置 27、轿厢导轨28和控制柜。
所述井道1相邻二面设置有层门14,所述井道1左侧对称设置有二根 导轨支架3,所述导轨支架3上设置有对重导轨4;所述井道1的对角方向 设置有二根对角导轨支架,所述对角导轨支架上设置有轿厢导轨28;所述 轿厢导轨28通过对角导轨支架固定在混凝土圈梁上,所述轿厢13活动连 接在所述轿厢导轨28上;所述对重导轨4通过所述导轨支架3固定在混凝 土圈梁上,所述对重导轨3上设置有对重架5,所述对重架5活动连接在 所述对重导轨3上,所述对重架5内设置有对重块,所述对重架5上方设 置有对重轮6;所述轿厢导轨28上设置有轿架19,所述轿架19上设置有 轿厢13,所述轿厢13与所述层门14对应面设置有轿厢门机门板12;所述 井道1顶部设置有限速器10和绳头组合11;所述对重导轨4顶部设置有 过渡轮支座7,所述过渡轮支座7上设置有对重过渡轮8,所述对重过渡轮 8旁边倾斜设置有轿厢过渡轮9;所述井道1底部轿厢13下方设置有限位 装置15、涨紧装置16;所述限位装置15外侧设置有一套防止装置27,所 述对重导轨4外侧设置有另一套防止装置27;所述井道1底部的对重导轨 4之间设置有曳引机支座25,所述曳引机支座25置于所述井道1底坑地平 面,两端用所述加强件26固定;所述曳引机支座25上设置有曳引机2, 所述曳引机2上方设置有曳引机压板24,所述曳引机压板24通过四根曳 引机连接件23固定连接,所述曳引机2上设置有曳引轮22;所述井道1 底部还设置有缓冲器座17,所述缓冲器座17上方设置有缓冲器18;所述 轿厢13与层门14上还设置有多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层门控制定位 传感器、门机伺服传感器、轿门感应器、承重传感器、防止装置传感器; 所述井道1外设置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中设置了塔弹簧静音结构设计, 所述控制柜与所述各个传感器通过线缆电气连接;所述曳引机2通过电缆 与所述控制柜电气连接。
所述轿厢13截面对角导轨方向为三角形结构,二个对角部分设置为曳 引钢丝绳20通道,从而合理优化,节约空间。
所述轿架19斜式设置,活动连接于所述轿厢导轨28上,所述轿厢13 上方对角设置有轿顶轮21,所述轿顶轮21设置有二个,沿倾斜方向设置。
所述曳引机2安装在所述井道1底部,且为倒置安装,所述曳引钢丝 绳20的绕绳方式如下:所述曳引钢丝绳20绕在所述曳引机2的曳引轮22 上,所述曳引钢丝绳20的一端向井道1顶延伸,绕过所述对重过渡轮8向 井道1底延伸,进一步的绕过所述对重架5上的所述对重轮6再转向井道 1顶方向延伸,所述曳引钢丝绳20顶端通过所述绳头组合11固定在所述 过渡轮支座7上;所述曳引钢丝绳20的另一端向井道1顶方向延伸,并 绕过所述轿厢过渡轮9向井道1底部延伸,绕过固定在所述轿架19上的2 个轿顶轮21再向井道1顶延伸,所述曳引钢丝绳20顶端通过所述绳头组 合11固定在过渡轮支座7上,如图4所示,为所述曳引钢丝绳20绕绳方 式图。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步骤:
所述曳引机2安装在井道1底部,所述对重导轨4架设在井道1里, 所述对重架5的两侧各有一根对重导轨4,所述对重导轨4通过导轨支架3 固定,所述导轨支架3一端固定对重导轨4,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井道1墙 体上;所述轿厢过渡轮9和对重过渡轮8安装在所述过渡轮支架7上,所 述过渡轮支架7固定在对重导轨4顶部;所述轿厢13的对角方向外侧各设 置有一根轿厢导轨28,所述轿厢导轨28上设置有轿架19,所述轿架19托 住所述轿厢13,所述轿厢门机门板12安装在所述轿厢13上,所述层门14 安装在每层楼的开门处,所述限位装置15在所述井道1底部和顶部各装一 套,所述限速器10装在井道顶部,所述涨紧装置16安装在井道底部与所 述限速器10相对应的位置;所述缓冲器18安装在所述缓冲器支座17上, 所述缓冲器支座17固定在所述井道底部地坪上,所述轿厢13和对重架5 垂直下方各设置有一套所述缓冲器18;所述对重轮6固定在所述对重架5 上,所述轿顶轮21固定在所述轿架19上。
所述曳引机2安装在井道1底部,并且反方向设置;所述曳引机2反 置安装在所述曳引机压板24上,通过四根曳引机连接件23一端连接曳引 机压板24,另一端固定在曳引机支座25上,所述曳引机支座25放置在井 道1底坑地平面,两端用所述加强件26固定;所述曳引钢丝绳20运行对 曳引机2产生向上的拉力,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曳引机2由于这个拉力脱离 曳引机支座25而引发事故。
所述轿厢13的结构为转角门,即相邻的两个边开门,这样满足了某些 特殊井道开门的需求,将开门方式的种类增加;增加客户的选择面,采用 旁开式开门方式,这样有效解决了门机相撞的问题。
所述过渡轮支架7安装在对重导轨4上.这样可以减少对井道1的要 求;整体电梯结构紧凑,减少了井道的空间;所述限位装置15中的开关安 装在盒体内,设计美观,并且避免了电线裸露在外面。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对家用电梯进 行优化整体结构设计,将轿厢与曳引绳配套设计,利用轿厢的角部空间设 置曳引绳通道;采用曳引机井道底部安装并且反置装配,轿厢的结构为转 角门设计,即相邻的两个边开门,制造成本低,结构紧凑,能够充分利用 井道空间,安装过程简单;可全系列参数化设计标准转角开门(直角开门 与三方开门)乘客电梯及同类型的非标乘客电梯,适用范围更广,满足了 某些特定建筑物的设计需求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本发明可在彼此垂 直的两个方向上实现开门,结构紧凑,本专利的两个开门均为旁开门,能 够充分利用井道空间,安装过程也较为简单。电梯安装在建筑物转角的时 候,乘客可以从电梯的不同开门进出。与现有的电梯仅有一个开门相比, 本专利的电梯轿厢的开门为两个;该两个开门布置在轿厢相邻的两侧;这 样,在电梯安装在建筑物的转角处时,乘客从一个开门进入电梯,从另一 个开门出去。乘客进出电梯分别使用不同的开门,避免了一个开门不能满 足使用需求的情况。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 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 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 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 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 范围。

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角门家用电梯,包括井道、曳引机、对重架、对重过渡轮、限速器、绳头组合、轿厢、层门、限位装置、涨紧装置、缓冲器、轿架、曳引钢丝绳、防止装置和控制柜;所述井道相邻二面设置有层门,所述轿厢活动连接在所述轿厢导轨上;所述对重导轨上设置有对重架和对重块,所述井道顶部设置有限速器和绳头组合;所述井道底部设置有限位装置、涨紧装置;所述曳引机支座上设置有曳引机,所述曳引机上设置有曳引轮,所述井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