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68568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02662.1

申请日:

2015.04.27

公开号:

CN104795675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H01R 13/629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龙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变更后:深圳龙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上村社区民生工业城123、124栋变更后:518106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上村社区民生工业城123、124栋|||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629申请日:20150427|||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629; H01R13/04

主分类号:

H01R13/629

申请人:

龙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明人:

翁福廷

地址:

518106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上村社区民生工业城123、124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代理人:

张艳美; 郝传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部、运动部及针轴,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和呈对称设置的两侧臂,两所述侧臂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三者共同围出供所述运动部沿轴向做伸缩运动的空间,所述运动部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所述运动部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轴连接,所述针轴位于所述运动部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在与外部电子元器件接触或断开的过程中,所述针轴驱使所述运动部在所述空间内做轴向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针轴与电子元器件垂直不偏摆的连接。本发明形似弹簧的结构,可实现垂直不偏摆的连接,确保了连接的可靠,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部、运动部及针轴,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和呈对称设置的两侧臂,两所述侧臂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三者共同围出供所述运动部沿轴向做伸缩运动的空间,所述运动部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所述运动部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轴连接,所述针轴位于所述运动部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在与外部电子元器件接触或断开的过程中,所述针轴驱使所述运动部在所述空间内做轴向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针轴与电子元器件垂直不偏摆的连接。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至少由一个金属的板材盘旋而成,且所述运动部的顶端为一平面。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由一个所述板材盘旋而成,该运动部包括旋转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针轴设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60°至100°,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底板呈平行且同轴的设置。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置于所述空间内并位于所述运动部对应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由两所述侧臂中的一者向上延伸并反折而成,所述顶板的自由端与两所述侧臂中的另一者相连接,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且同轴设置,所述针轴从所述顶板的中心孔穿出。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挂 结构,所述防挂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卡块和卡槽,所述卡块由所述顶板的自由端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成,或者,所述卡块由所述顶板的自由端的端部向下折弯而成,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侧臂处。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挂结构,所述防挂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卡块和卡槽,所述卡槽开设于两所述侧臂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卡块由所述旋转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及连接板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角度为90°,所述连接板呈等高的设置。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由两个所述板材盘旋而成,所述运动部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运动部和第二运动部,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的底端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对应地位于所述底板相向的两端,所述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轴连接,且所述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为一平面,所述第一运动部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运动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均包括旋转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针轴设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60°至100°,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底板呈平行且同轴的设置。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部由两个所述板材盘旋而成,所述运动部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运动部和第二运动部,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的底端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对应地位于所述底板相向的两端,所述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 轴连接,且所述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为一平面,所述第一运动部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运动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的旋转角度均为90°,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均与所述底板垂直并呈同轴的设置。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为冲压折弯所成的一体成型。

说明书

说明书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端子,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顶针式连接器是一种具有精密弹簧结构的电子连接器,由于其所占空间较小,所以应用在精密连接器中可以降低连接器的重量以及整个装置的体积,可以让连接器更加精细美观。并且其使用弹簧压缩量较大,可以保持稳定的连接点、获得稳定的电气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等电子产品中。在手机中也可以作为电池连接器用于电池与手机主板之间的连接。
顶针式连接器根据应用不同有不同的外观,但是整体上一般由接触针轴、弹簧、针管三个基本部件通过精密设备预压铆接后形成弹簧式探针,其制造工艺极其精细复杂,从车床加工,电镀,组装,每道工序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加工隐患。尤其是其组装工艺繁琐且复杂,不良的组装工艺可导致针头歪斜,针高低长短差距过大,管口脱皮、或耐久性过短等严重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接触可靠、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经济实用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可靠、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经济实用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部、运动部及针轴,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和呈对称设置的两侧臂,两所述侧臂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三者共同围出供所述运动部沿轴向做伸缩 运动的空间,所述运动部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所述运动部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轴连接,所述针轴位于所述运动部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在与外部电子元器件接触或断开的过程中,所述针轴驱使所述运动部在所述空间内做轴向的伸缩运动,实现所述针轴与电子元器件垂直不偏摆的连接。
较佳地,所述运动部至少由一个金属的板材盘旋而成,且所述运动部的顶端为一平面。
较佳地,所述运动部由一个所述板材盘旋而成,该运动部包括旋转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针轴设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60°至100°,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底板呈平行且同轴的设置。
较佳地,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置于所述空间内并位于所述运动部对应上方的顶板,所述顶板由两所述侧臂中的一者向上延伸并反折而成,所述顶板的自由端与两所述侧臂中的另一者相连接,且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且同轴设置,所述针轴从所述顶板的中心孔穿出。
较佳地,具有所述顶板的所述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还包括防挂结构,所述防挂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卡块和卡槽,所述卡块由所述顶板的自由端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成,或者,所述卡块由所述顶板的自由端的端部向下折弯出而成,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侧臂处。
较佳地,所述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还包括防挂结构,所述防挂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卡块和卡槽,所述卡槽开设于两所述侧臂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卡块由所述旋转板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卡块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较佳地,所述旋转板及连接板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角度为90°,所述连接板呈等高的设置。
较佳地,所述运动部由两个所述板材盘旋而成,所述运动部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运动部和第二运动部,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的底端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对应地位于所述底板相向的两端,所述 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轴连接,且所述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为一平面,所述第一运动部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运动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均包括旋转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连接处,且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针轴设于所述旋转板上,所述旋转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60°至100°,所述旋转板与所述底板呈平行且同轴的设置。
较佳地,所述运动部由两个所述板材盘旋而成,所述运动部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运动部和第二运动部,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的底端均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对应地位于所述底板相向的两端,所述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轴连接,且所述第二运动部的顶端为一平面,所述第一运动部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二运动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的旋转角度均为90°,所述第一运动部及第二运动部均与所述底板垂直并呈同轴的设置。
较佳地,所述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为冲压折弯所成的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具有同轴设置的支撑部、运动部及针轴,相互连接的两所述侧臂及底板共同围出供所述运动部垂直运动的空间。所述运动部为形似弹簧的螺旋结构,且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结合与所述运动部相连接的所述针轴位于运动部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使得在外部电子元器件与所述针轴接触的过程中,所述针轴驱使所述运动部在所述空间内做轴向的伸缩运动,实现了所述针轴与电子元器件垂直不偏摆的连接。有效的保证了接触的可靠。并且由于所述运动部为呈螺旋结构的整体设计,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组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旋转板的旋转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的压缩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运动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四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沿图10中A-A方向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公开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部10、运动部20及针轴30。支撑部10包括底板11和呈对称设置的两侧臂12,两侧壁12与底板11相连接且三者共同围出供运动部20沿轴向做伸缩运动的空间10a。运动部20呈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运动部20的底端与底板11连接,运动部20的顶端与针轴30连接,且针轴30位于运动部20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正是因为运动部20为形似弹簧的螺旋结构,且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结合与运动部20相连接的针轴30位于运动部20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因此使得在针轴30与外部电子元器件(图中未示出)接触或断开的过程中,针轴30驱使运动部20在空间10a内做轴向的伸缩运动,实现了针轴30与电子元器件垂直不偏摆的连接。有效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并且由于运动部20为呈螺旋结构的整体设计,结构简单,使得整个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的制造和组装都很容易,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较优地,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为冲压折弯所成的一体成型。运动部20至少由一个金属的板材盘旋而成,且运动部20的顶端为一平面。为了加强支撑性能,两侧臂12中至少一者上设有加强筋121,优选地,两侧臂12上均设有加强筋121。 更具体地:
在第一实施例中,运动部20由一个金属的板材盘旋而成。具体地,底板11上距离最远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延伸而形成两侧臂12。位于两侧臂12之间的底板11上的任意一端部,向上延伸并盘旋而形成运动部20。该运动部20包括旋转板21和连接板22。具体地,旋转板21及连接板22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连接板22设于旋转板21的旋转连接处,连接板22呈等高的设置,且连接板22垂直于底板11。针轴30设于旋转板21上。旋转板21的旋转角度θ的范围为60°至100°,较优地,旋转板21的旋转角度θ为90°。旋转板21与底板11呈平行且同轴的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因外力太大而导致的连接端子的损坏,本发明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还包括有防挂结构40。防挂结构40包括相配合的卡块41和卡槽42,卡槽42开设于两侧臂12中的至少一者上,卡块41由旋转板21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成,卡块41卡接于卡槽42内以实现防挂。具体请参考附图1。
请参考附图4至附图6,在第二实施例中,支撑部10还包括置于空间10a内并位于运动部20对应上方的顶板13。顶板13由两侧臂12中的一者向上延伸并反折而成,顶板13的自由端与两侧臂12中的另一者相连接,且顶板13与底板11相互平行且同轴设置,针轴30从顶板13的中心孔穿出。具体地,顶板13为一平面板,顶板13既可以作为运动部20垂直运动的止高平台,也可以作为在SMT加工时的吸附平面,便于操作。当然顶板13也可以设置为分别与两侧臂12相连接。
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为了防止因外力太大而导致的连接端子的损坏,具有顶板13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也包括有防挂结构40。防挂结构40包括相配合的卡块41和卡槽42。卡槽42开设于侧臂12处。其中,卡块41可以由顶板13的自由端的端部沿水平方向延伸而成。或者,卡块41也可以由顶板13的自由端的端部向下折弯而成。卡块41与开设于侧臂12处的卡槽42相卡接以实现防挂。进一步地,侧臂12向着顶板13折弯并与顶板13相抵接, 以进一步地实现防挂的目的。
请参考附图7和附图8,在第三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运动部20由两个金属的板材盘旋而成,盘旋呈螺旋状的运动部20包括相配合的第一运动部20a和第二运动部20b。第一运动部20a及第二运动部20b的底端均与11底板连接,且第一运动部20a及第二运动部20b对应地位于底板11相向的两端。具体地,底板11上距离最远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延伸而形成呈平行设置的两侧臂12。较优地,两侧臂12也可以相应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增加结构强度。位于两侧臂12之间的底板11的相向对应的两端部,分别向上延伸并盘旋而形成第一运动部20a和第二运动部20b。第二运动部20b的顶端与针轴30连接,且第二运动部20b的顶端为一平面。第一运动部20a的顶端位于第二运动部20b的下方,以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较优地,为了加强稳定支撑的效果,第一运动部20a的顶端也为一平面。具体地,第一运动部20a及第二运动部20b均包括旋转板21和连接板22。进一步地,旋转板21及连接板22的数量均至少为两个,连接板22设于旋转板21的旋转连接处,连接板22呈等高的设置,且连接板22垂直于底板11。针轴30设于第二运动部20b的旋转板21上。旋转板21的旋转角度的范围为60°至100°,较优地,连接板22为一弧形板,旋转板21的旋转角度为90°。旋转板21与底板11呈平行且同轴的设置。
请参考附图9至附图11,在第四实施例中,运动部20也是由两个金属的板材盘旋而成,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运动部20由板材呈纵向旋转,第一运动部20a及第二运动部20b旋转角度均为90°,第一运动部20a及第二运动部20b均与底板11垂直并呈同轴的设置。具体地,第二运动部20b的顶端与针轴30连接,且第二运动部20b的顶端为一平面。第一运动部20a的顶端位于第二运动部20b的下方,以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较优地,为了加强稳定支撑的效果,第一运动部20a的顶端也为一平面,该平面可直接折弯而成。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
当外部电子元器件与针轴30接触时,针轴30被下压,下压的针轴30驱使 与之相连接的运动部20发生形变,运动部20在两侧臂12及底板11围成的空间10a内做轴向的收缩的运动,与运动部20相连接的针轴30也由此向下运动,由此实现了针轴30与电子元器件垂直不偏摆的连接。有效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
并且,整个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的制造及组装也很方便,根据需要,将板材冲压成型后再折弯即可。具体地,可将冲压成型后的板材先折弯形成运动部20,同时使得针轴30位于运动部20的顶端,然后折弯形成两侧臂12,两侧臂12可直接与运动部20卡接,也可以是将两侧臂21中的一者反折以形成顶板13,其中针轴30从顶板13的中心孔穿出,再将顶板13与两侧臂21中的另一者相扣接,即可实现整个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的组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具有同轴设置的支撑部10、运动部20及针轴30,相互连接的两侧臂12及底板11构成可供运动部20垂直运动的空间10a。运动部20为形似弹簧的螺旋结构,且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结合与运动部20相连接的针轴30位于运动部20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使得在外部电子元器件与针轴30接触的过程中,针轴30驱使运动部20在空间10a内做轴向的伸缩运动,实现了针轴30与电子元器件垂直不偏摆的连接。有效的保证了接触的可靠。并且由于运动部20为呈螺旋结构的整体设计,结构简单,使得整个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100的制造和组装都很容易,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运动不偏摆的连接端子,包括同轴设置的支撑部、运动部及针轴,所述支撑部包括底板和呈对称设置的两侧臂,两所述侧臂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三者共同围出供所述运动部沿轴向做伸缩运动的空间,所述运动部呈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旋转中心沿轴向布置,所述运动部的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运动部的顶端与所述针轴连接,所述针轴位于所述运动部的上方且处于同轴设置的中心线上;在与外部电子元器件接触或断开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