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684706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8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9093.X

申请日:

2015.04.23

公开号:

CN104787152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B62H 1/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变更后: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沈梅路99弄1-9号3幢2楼B座变更后:201318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曹黎路38弄25号1138室|||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H 1/02申请日:20150423|||公开

IPC分类号:

B62H1/02

主分类号:

B62H1/02

申请人:

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继平; 徐军

地址:

201318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沈梅路99弄1-9号3幢2楼B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51

代理人:

郭桂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驻车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自平衡两轮车驻车的驻脚;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前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前端,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后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后端;其中,所述驻脚的前端与车体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驻脚的后端以所述前端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使得所述驻脚的后端在抬起状态和落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当所述驻脚的后端受到向上的顶起力时,其处于所述抬起状态;当所述顶起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驻脚的后端处于所述落下状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前述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通过本发明能够在方便自平衡两轮车驻车的同时,实现行驶过程中的平稳驾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驻车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自平衡两轮车驻车的驻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前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前端,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后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后端;其中,所述驻脚的前端与车体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驻脚的后端以所述前端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使得所述驻脚的后端在抬起状态和落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当所述驻脚的后端受到向上的顶起力时,其处于所述抬起状态;当所述顶起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驻脚的后端处于所述落下状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脚通过压簧与所述驻脚上方的车体结构连接,所述压簧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结构,或者,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后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脚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驻脚上方的车体结构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驻脚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于一腔室中并沿所述腔室做上下方向的运动,所述腔室设于所述驻脚上方的车体结构处;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结构,或者,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后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驻车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限位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驻脚的下方,用于限定所述驻脚的后端在所述落下状态时的最低位置。5.  一种自平衡两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驻车机构;所述驻脚的前端与车体底盘转动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平衡两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脚的数目为多个,且同时设置于车体底盘的同一侧。

说明书

说明书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驻车机构,特别是涉及自平衡两轮车的驻车机构。
背景技术
自平衡两轮车是一种新型的智能交通工具,能够为人们的短距离运输提供一个可靠、便捷、环保的移动平台。中国专利200610052273.6公开的自平衡两轮车,具有两个横向分布的车轮,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保持车辆平衡。驾驶者只要改变身体的角度往前或往后倾,自平衡两轮机器人就会根据倾斜的方向前进或后退,而速度则与驾驶者身体倾斜的程度呈正比。
在以往技术中,该种车辆的驻车方式,常常是在停车时,使车辆倾斜,车辆的底盘边缘与地面接触,与车轮一起支撑停止状态的车辆。现有技术对此做了改进,在车辆底盘的一侧位置设置一对驻脚,当车辆行驶时,驻脚并不与地面接触,不会影响平衡车的正常行驶;而停车时则倾斜车辆,使一对驻脚与地面接触,并与车轮一起对车辆进行支撑,从而避免车辆底盘长期与地面摩擦造成的结构磨损。
但是,现有的这种驻脚式的驻车机构仍然存在一个问题:一对驻脚固定于平衡车的底盘上,而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驻脚无法主动避开,这样不仅会对驻脚结构产生磨损,还存在驻脚与障碍物的摩擦过大导致颠簸或翻车等的不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驻车机构,在方便自平衡两轮车驻车的同时,实现行驶过程中的平稳驾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前述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驻车机构,包括:
用于支撑自平衡两轮车驻车的驻脚;
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前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前端,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后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后端;
其中,所述驻脚的前端与车体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驻脚的后端以所述前端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使得所述驻脚的后端在抬起状态和落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当所述驻脚的后端受到向上的顶起力时,其处于所述抬起状态;
当所述顶起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驻脚的后端处于所述落下状态。
较佳地,所述驻脚通过压簧与所述驻脚上方的车体结构连接,所述压簧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结构,或者,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后端。
较佳地,所述驻脚通过连接杆与所述驻脚上方的车体结构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驻脚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于一腔室中并沿所述腔室做上下方向的运动,所述腔室设于所述驻脚上方的车体结构处;
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的中部结构,或者,连接于所述驻脚的后端。
较佳地,所述的驻车机构进一步包括:
限位结构,其设置于所述驻脚的下方,用于限定所述驻脚的后端在所述落下状态时的最低位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平衡两轮车,其包括如前述的驻车机构;
所述驻脚的前端与车体底盘转动连接。
较佳地,所述驻脚的数目为多个,且同时设置于车体底盘的同一侧。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驻车机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能够实现自平衡两轮车的驻车功能。驻车机构设置于车辆底盘的前侧或后侧,当将车体向设置驻车机构的一侧方向倾斜时,驻脚触地,对车体进行支撑并完成驻车。
2、能够实现自平衡两轮车的平稳驾驶。在本发明的驻车机构中,驻脚为活动式结构,其后端可以前端为中心进行转动,即后端可以向上抬起和向下落 下。从而可以在遇到障碍物时,驻脚被障碍物顶起,通过障碍物后,驻脚回落,不会和障碍物发生硬性挤压,实现对障碍物的平稳过渡,进而实现自平衡两轮车的平稳驾驶。具体地,(1)可以通过压簧将驻脚与车体连接,当驻脚遇到障碍物时,驻脚前端与车体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会压缩压簧,使得驻脚被向上顶起;当通过障碍物后,在压簧的作用力下,驻脚复位回到初始位置。(2)可以通过活动的连接杆将驻脚与车体活动连接,当驻脚遇到障碍物时,驻脚前端与车体转动连接的转动轴会挤压连接杆,使得连接杆的顶端沿腔室向上运动,进而拉动驻脚向上抬起;当通过障碍物后,连接杆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从而带动驻脚复位回到初始位置。进一步地,车体上设置驻脚的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驻脚回落的最低位置,避免驻脚位置过低或触地。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驻脚的后端处于抬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驻脚的后端处于落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驻脚的后端处于抬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驻脚的后端处于落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驻车机构设置限位结构后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驻车机构应用于自平衡两轮车时,其后端在初始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驻车机构应用于自平衡两轮车时,其后端在抬起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驻脚1;
驻脚的前端101;驻脚的后端102;
转轴2;
压簧3;
连接杆4;
连接杆的顶端401;
腔室5;
限位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参照图1、图2,驻车机构包括了用于支撑自平衡两轮车驻车的驻脚1,驻脚的前端101靠近车体的前侧(以车辆行驶的前后方向为基准),驻脚的后端102靠近车体的后侧。其中,驻脚的前端101通过转轴2与车体(一般为车体底盘处)转动连接,在驻脚1的中间位置处,驻脚通过压簧3与驻脚1上方的车体结构连接。当遇到障碍物时,如图1所示,障碍物会对驻脚施加一顶起力,压迫驻脚的后端102以驻脚的前端101为中心,并借助于转轴2进行转动,压迫压簧3压缩,使得驻脚的后端102向上抬起。当通过障碍物后,如图2所示,顶起力逐渐减小时,压簧3复位并压迫驻脚的后端102回落至初始状态。在图1和图2中,驻脚的下方还设置有限位结构6,当驻脚的后端102回落时,限位结构6可限制驻脚的后端回落的位置过低,避免触地的情况。当驻脚1与限位结构6接触时,压簧可为自由状态或轻度的压缩状态。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参照图3、图4,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驻脚1的中间位置处,驻脚通过活动的连接杆4与驻脚1上方的车体结构连接。当遇 到障碍物时,如图3所示,障碍物会对驻脚施加一顶起力,压迫驻脚的后端102以驻脚的前端101为中心,并借助于转轴2进行转动,压迫连接杆4向上顶起,此时,连接杆的顶端401沿腔室5向上运动,拉动连接杆的下部向上并带动驻脚的后端102向上抬起。当通过障碍物后,如图4所示,顶起力逐渐减小时,连接杆4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并压迫驻脚的后端102回落至初始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连接杆在向上或向下运动时与腔室出现卡死情况,可限制连接杆的横向尺寸小于腔室内部的横向尺寸,即连接杆并不与腔室内部接触,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这样也可以保证连接杆在上下运动时不一定要沿着精确的竖向运动,可有一定角度的偏差。在图3和图4中,驻脚的下方还设置有限位结构6,当驻脚的后端102回落时,限位结构6可限制驻脚的后端回落的位置过低,避免触地的情况。当驻脚1与限位结构6接触时,活动杆的顶端到达腔室的底部或下部区域。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图中的驻脚为图1-4所示的折边结构,第一边通过转轴与车体连接,第二边与第一边成一角度并朝向下方延伸,便于第二边的下端部触地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驻脚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实现对车体的支撑,同时又能抬起和回落实现绕过障碍物的功能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制压簧或连接杆连接到驻脚的中间结构,还可以是驻脚的后端与压簧或连接杆连接。
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限位结构为图5所示的L型板,在对驻脚限位的同时便于与车体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的具体形状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自平衡两轮车的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7,自平衡两轮车在车体底盘的后侧(以车辆行驶方向划定)设有一对驻脚1。车辆在正常行驶时,驻脚1处于如图6所示的初始位置,当遇到障碍物时,驻脚1参照图7所示的状态抬起,安全通过障碍物。
在自平衡两轮车的其他实施例中,车体底盘的后侧还可设置更多个驻脚。在车体底盘的前侧,也可同时设置驻脚,便于多方向的支撑。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车机构及包括该驻车机构的自平衡两轮车.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驻车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自平衡两轮车驻车的驻脚;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前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前端,所述驻脚的靠近车体后侧的一端为驻脚的后端;其中,所述驻脚的前端与车体转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驻脚的后端以所述前端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使得所述驻脚的后端在抬起状态和落下状态之间进行转换;当所述驻脚的后端受到向上的顶起力时,其处于所述抬起状态;当所述顶起力减小或消失时,所述驻脚的后端处于所述落下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