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683980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8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26623.5

申请日:

2015.05.06

公开号:

CN104765157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27/22申请日:20150506|||公开

IPC分类号:

G02B27/22; H01L27/32

主分类号:

G02B27/22

申请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利燕; 张春兵

地址:

100015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

代理人:

柴亮; 张天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双面显示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控制单元,第一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是否发光,特别的是,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夹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栅功能层;光栅功能层具有可调控地遮光区和透光区,并使其与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相配合实现单面或双面3D显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功能丰富,可以实现单面或者双面的2D显示,以及单面或者双面的3D显示。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相互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是否发光,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栅功能层;所述光栅功能层具有可调控地遮光区和透光区,并使其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相配合实现单面2D显示、双面2D显示、单面3D显示、双面3D显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功能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多个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应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层,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存在电场时,呈遮光状态,以形成所述光栅功能层的遮光区,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无电场时,呈透明状态,以形成所述光栅功能层的透光区。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条状电极。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每个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基底上的投影重合。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条,每个所述电致变色条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与一个第二电极之间。6.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均通过单独的驱动单元进行驱动。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宽度相同,且两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与两相邻的第二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一个发光单元的宽度。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包括红色、绿色、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为OLED器件,所述OLED器件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发光层。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为WOLED器件,所述WOLED器件至少包括彩膜层、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发光层。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中的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其中,所述阳极的材料为透明电极材料,所述阴极的材料为半透明电极材料。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具有独立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在某一时刻显示相同图像或显示不同图像。13.  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方法包括:调节光栅功能层的遮光区和透光区的位置,以及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是否发光,以实现显示面板单面2D显示、双面2D显示、单面3D显示、双面3D显示。14.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说明书

说明书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低功耗、无视角死角、响应快、高对比度等优点,与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被认为是今后显示面板的主流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OLED显示面板大多以单面显示为主,在许多场合中,例如在数字标牌、电子通讯器材、收银设施、窗口问询设施、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广告播放设施中往往需要两个人从显示面板的正反两面同时观看显示画面。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双面显示实际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功能单一。因此,一款集成度高双面显示装置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显示面板存在的上述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双面或单面2D和3D显示的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相互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是否发光,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栅功能层;
所述光栅功能层具有可调控地遮光区和透光区,并使其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相配合实现单面2D显示、双面2D显示、单面3D显示、双面3D显示。
优选的是,所述光栅功能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具有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具有多个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应设置;
所述电致变色层,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存在电场时,呈遮光状态,以形成所述光栅功能层的遮光区,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无电场时,呈透明状态,以形成所述光栅功能层的透光区。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条状电极。
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每个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的投影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在基底上的投影重合。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多个电致变色条,每个所述电致变色条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与一个第二电极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是,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和每个所述第二电极均通过单独的驱动单元进行驱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宽度相同,且两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与两相邻的第二发光单元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一个发光单元的宽度。
优选的是,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包括红色、绿色、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为OLED器件,所述OLED器件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为 WOLED器件,所述WOLED器件至少包括彩膜层、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中的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其中,所述阳极的材料为透明电极材料,所述阴极的材料为半透明电极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分别具有独立的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在某一时刻显示相同图像或显示不同图像。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其中显示面板为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方法包括:
调节光栅功能层的遮光区和透光区的位置,以及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是否发光,以实现显示面板单面或者双面的2D显示,以及单面或者双面的3D显示。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由于在显示面板中增加光栅功能层,并通过对光栅功能层的控制,以实现显示面板单面或者双面的2D显示,以及单面或者双面的3D显示,以使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功能更丰富。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上述的显示面板,因此可以实现显示装置单面或者双面的2D显示,以及单面或者双面的3D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实现双面2D显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一种实现一面2D显示另一面3D显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另一种实现一面2D显示另一面3D显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实现一半双面2D显示另一半的面2D显示另一面3D显示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实现双面3D的显示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基板;11、第一发光单元;2、第二基板;21、第二发光单元;3、光栅功能层;31、第一电极层;311、第一电极;32、第二电极层;321、第二电极;33、电致变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相互对盒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以及控制单元(图中未示),所述第一基板1上具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1,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1是否发光,以实现单面显示或双面显示,特别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1和所述第二基板2之间的光栅功能层3;所述光栅功能层3具有可控地遮光区和透光区,并使其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相配合实现单面2D显示、单面3D显示、单面3D显示或双面3D显示。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光栅功能层3具有可调控地遮光区和透光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光功能层的遮光区可被调控为透光区,而透光区也可被调控为遮光区”。具体的结合下述的光栅功能层3对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均以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在空 间上交替设置为例进行描述,但是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的位置关系并不局限与在空间上交替设置,两者的投影也可以是部分重叠的。
其中,光栅功能层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31、第二电极层32,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的电致变色层33;所述第一电极层31具有多个第一电极311,所述第二电极层32具有多个第二电极321,且所述第一电极311与所述第二电极321相对应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层33,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311和所述第二电极321存在电场时,呈遮光状态,以形成所述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在所述第一电极311和所述第二电极321无电场时,呈透明状态,以形成所述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
其中,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均优选为条状电极,之所以选取条状电极是由于条状电极方便控制,且制备工艺简单。当然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的形状也不局限于条状电极,也可以使方格式的电极等其他形状的电极。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电极311和每个第二电极321在基底上的投影均与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或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1在基底上的投影重合。
具体的,结合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对具有上述光栅功能层3的显示面板进行说明,其中光栅功能层3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选取条状电极。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包括:调节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和透光区的位置,以及控制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是否发光,以实现显示面板单面或者双面的2D显示,以及单面或者双面的3D显示。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显示方法:
如图1所示,给第一电极层31中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此时第一电极层31和第二电极层32之间形成电场,以使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 态。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控制第一基板1上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基板2上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均发光,此时实现显示面板的双面2D显示,即,1区和2区均为2D画面。可以理解的是,若此时控制单元控制控制第一基板1上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基板2上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中的一者进行发光,则可实现显示面板的单面显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显示方法:
如图2所示,给与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二发光单元2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一基板1的一侧(即:1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2D画面。
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三种显示方法:
如图3所示,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第一电极层31中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层32中的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 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第一发光单元1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一基板1的一侧(即:1区)形成2D画面。
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四种显示方法:
如图4所示,首先,将显示面板分割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区域;然后,给显示面板的左半部分区域中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此时该区域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区域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同时,控制单元控制该区域内的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此时实现显示面板的左半部分区域位置双面2D显示,即,1区和2区均为2D画面。与此同时,给显示面板的右半部分区域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二发光单元2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一基板1的一侧(即:1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2D画面。
同理,按照显示面板的第四种显示方法的相同原理,可以将显示面板左半部分区域显示的画面和右半部分区域显示的画面进行切换,还可以将所显示的2D画面和3D画面进行切换。
作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五种显示方法:
如图5所示,首先,将显示面板分割成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两个区域;然后,给显示面板的左半部分区域中的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面板左半部分区域的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一发光单元1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显示面板左半部分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一基板1的一侧(即:1区)形成2D画面。与此同时,给显示面板的右半部分区域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不同的电压,给与第二发光单元21对应的各个第一电极311和各个第二电极321施加相同的电压或均不施加电压,此时与第一发光单元1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之间形成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遮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遮光区;与第二发光单元21位置对应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21无电场,以使该位置处的电致变色层33呈透光状态,即形成光栅功能层3的透光区;同时,控制单元控制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各个第二发光单元21发光,以及控制各个第一发光单元11不发光,此时由于第二发光单元21为双面发光器件,因此,显示面板右半部分区域的第二发光单元21所发出的光透过光栅功能层3在第一基板1的一侧(即:1区)形成3D画面,而在第二基板2的一侧(即:2区)形成2D画面。在该种方法中可以看出显示面板实现了双面的3D画面显示。
优选的,光栅功能层3中的电致变色层33包括多个电致变色条,每个所述电致变色条设置在一个第一电极311与一个第二电极321之间。此时有利于光栅功能层3中的遮光区和透光区控制。
优选的,光栅功能层3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311和每个所述第二电极321均通过单独的驱动单元进行驱动。此时方便光栅功能层3中的遮光区和透光区灵活控制,可以很好的实现2D显示和3D显示的切换。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1的宽度相同,且两相邻的第一发光单元11之间的间距与两相邻的第二发光单元21之间的间距相同,均为一个发光单元的宽度。
也就是说,在第一基板1上未设置第一发光单元11的位置,则在第二基板2上则设置有第而发光单元,同理在第二基板2上未设置有第二发光单元21的位置,则在第一基板1上设置有第一发光单元11,因此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时像素结构紧凑,提高像素分辨率。
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1和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21均包括红色、绿色、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且各个所述发光单元依颜色周期性循环排列。其中,红色、绿色、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三个发光单元为一像素单元,以实现显示面板的上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上均形成全彩色像素单元。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均为OLED器件,OLED器件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或者,第一发光单元11和第二发光单元21均为WOLED器件,WOLED器件至少包括彩膜层、相对设置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以及设置在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采用OLED器件或者WOLED器件,可方便的实现双面出光的效果,并使显示面板轻薄化。同时,容易理解的是,为了进一步优选发光单元的性能,OLED器件或者WOLED器件还可以具 有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等其他功能层,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OLED器件或者WOLED器件中的第一显示电极和第二显示电极之中的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其中,所述阳极的材料为透明电极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O)、氧化铟镓锡(ITGO)等;所述阴极的材料为半透明电极材料,例如:铜(Cu)、铝(Al)、银(Ag)等,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金属材料通常不透明,但是在制备阴极时将金属薄膜制作的很薄,故可以得到半透明的阴极。以实现OLED器件或者WOLED器件双面发光。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分别具有独立的驱动电路,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在某一时刻显示相同图像或显示不同图像。也就是说可以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可以显示更加丰富的内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实现单面2D显示或者双面的2D显示,以及单面3D显示或者双面的3D显示。
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当然,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常规结构,如电源单元、显示驱动单元等。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双面显示装置功能单一的问题。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控制单元,第一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基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是否发光,特别的是,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夹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栅功能层;光栅功能层具有可调控地遮光区和透光区,并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