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168396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0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19982.8

申请日:

2015.04.30

公开号:

CN104821386A

公开日:

2015.08.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H01M 2/3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变更后: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2/30申请日:20150430|||公开

IPC分类号:

H01M2/30

主分类号:

H01M2/30

申请人: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有志; 章剑兵; 王明明; 周积茂; 朱伟岭; 李娟; 李青龙; 张静

地址:

230601安徽省合肥市桃花工业园始信路6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代理人:

张金玲; 吴兰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接线螺栓和紧固螺栓;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一板与第二板相平行,且第一板高于第二板;第三板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且第三板分别与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一端相连接;中壳体上设置有第四板,第四板分别与第一板和第二板相配合连接;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板,第五板与第四板相配合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通过将原有的一体成型实心结构优化为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配合连接的拼装结构,不仅简化了蓄电池桩头的整体结构,大幅降低了蓄电池桩头的重量;而且在保证蓄电池桩头整体强度的同时,有效分散车辆振动所带来的应力,提升蓄电池桩头的使用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接线螺栓和紧固螺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板高于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且所述第三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中壳体上设置有第四板,所述第四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配合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板,所述第五板与所述第四板相配合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锥形环台,所述第一锥形环台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筋;所述第一板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四板的第一限位板。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第三板的一端设置有面向所述第四板的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弯折结构沿所述第一板的轴线设置有第一开口。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的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四板的第二限位板。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环台相配合的第二锥形环台,所述第二锥形环台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筋;所述第二锥形环台两侧的所述第四板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相配合。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两侧的所述第四板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板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相配合。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板上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相对位置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结构沿所述第四板的轴线设置有第二开口。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环台相配合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筋。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板的一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五板表面的第六板,所述第六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六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上壳体、所述中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穿过所述第四通孔的所述紧固螺栓相固定连接。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弯折结构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紧固螺栓的端头为方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合限位。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电池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汽车上的蓄电池上将电能传递至车用电器上需要通过桩头来完成。
现有的蓄电池桩头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一体成型实心结构,主要选用的材料为铜锌合金和铅材,一体成型的实心结构造成蓄电池桩头的重量大、耗材多、成本增加;同时实心结构的蓄电池桩头上导线的连接方式为压线式,从而造成导线为一次性连线,当导线发生破损或断裂时无法进行更换;并且在蓄电池桩头顶端的紧固螺栓上没有设置限位结构,在紧固螺栓在拧紧的过程中极易造成螺纹滑丝或线桩头由于压力过大而开裂;另外现有的蓄电池桩头内侧没有设置防滑结构,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因振动容易造成桩头容易松动,从而出现接触不良和电阻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通过将一体成型实心结构的桩头优化为多壳体拼装结构,从而解决现有蓄电池桩头重量大、耗材多、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桩头松脱、紧固螺栓滑丝、桩头断裂等风险,在提升蓄电池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整车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接线螺栓和紧固螺栓;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相平行,且所述第一板高于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且所述第三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 一端相连接;所述中壳体上设置有第四板,所述第四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相配合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板,所述第五板与所述第四板相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锥形环台,所述第一锥形环台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筋;所述第一板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四板的第一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第三板的一端设置有面向所述第四板的第一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弯折结构沿所述第一板的轴线设置有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的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四板的第二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第四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形环台相配合的第二锥形环台,所述第二锥形环台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筋;所述第二锥形环台两侧的所述第四板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三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和所述第一限位板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四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两侧的所述第四板两侧面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二板的第四限位板,所述第四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四板上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相对位置设置有面向所述第一板的第二弯折结构,所述第二弯折结构沿所述第四板的轴线设置有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五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锥形环台相配合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筋。
优选地,所述第五板的一端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五板表面的第六板,所述第六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六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上壳体、所述中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穿过所述第四通孔的所述紧固螺栓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结构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弯折结构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紧固螺栓的端头为方形,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相配合限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通过将原有的一体成型实心结构优化为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配合连接的拼装结构,不仅简化了蓄电池桩头的整体结构,大幅降低了蓄电池桩头的重量,有效降低了蓄电池桩头的成本;而且采用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的拼装结构,可以利用拼装结构间的互相装配关系,在保证蓄电池桩头整体强度的同时,有效的分散车辆振动所带来的应力,大幅度提升蓄电池桩头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蓄电池桩头与蓄电池接口处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多层防滑筋,利用多层防滑筋的限位功能,可以使得蓄电池桩头与蓄电池的连接更加紧固,从而避免蓄电池桩头因为振动而出现接触不良和电阻过大;并且在蓄电池桩头的紧固螺栓的端头侧还设置了限位槽,利用限位槽可以使得紧固螺栓在拧紧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从而有效避免了紧固螺栓的螺纹滑丝,提高紧固螺栓与蓄电池桩头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因振动造成蓄电池桩头的松脱,大幅提升蓄电池桩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蓄电池桩头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桩头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桩头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桩头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桩头装配图。
上图中标记: 
1、上壳体            2、中壳体           3、下壳体
4、接线螺栓          5、紧固螺栓         6、第一板
7、第二板            8、第三板           9、第四板
10、第五板           11、第一锥形环台    12、第一防滑筋
13、第一限位板       14、第一弯折结构    15、第一开口
16、第一通孔         17、第二限位板      18、第二锥形环台
19、第二防滑筋       20、第三限位板      21、第二通孔
22、第四限位板       23、第二弯折结构    24、第二开口
25、第三通孔         26、第三防滑筋      27、第六板
28、第四通孔         29、第一限位槽      30、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中壳体2、下壳体3、接线螺栓4和紧固螺栓5;上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板6、第二板7和第三板8,第一板6与第二板7相平行,且第一板6高于第二板7;第三板8设置在第一板6和第二板7之间,且第三板8分别与第一板6和第二板7的一端相连接;中壳体2上设置有第四板9,第四板9分别与第一板6和第二板7相配合连接;下壳体3上设置有第五板10,第五板10与第四板9相配合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通过将原有的一体成型实心结构优化为上壳体1、中壳体2和下壳体3配合连接的拼装结构,不仅简化了蓄电池桩头的整体结构,大幅降低了蓄电池桩头的重量,有效降低了蓄电池桩头的成本;而且采用上壳体1、中壳体2和下壳体3的拼装结构,可以利用拼装结构间的互相装配关系,在保证蓄电池桩头整体强度的同时,有效的分散车辆振动所带来的应力,大幅度提升蓄电池桩头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在蓄电池桩头与蓄电池接口处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多层防滑筋,利用多层防滑筋的限位功能,可以使得蓄电池桩头与蓄电池的连接更加紧固,从而避免蓄电池桩头因为振动而出现接触不良和电阻过大;并且在蓄电池桩头的紧固螺栓5端头侧还设置了限位槽,利用限位槽可以使得紧固螺栓5在拧紧过程中不会发生位移,从而有效避免了紧固螺栓5的螺纹滑丝,提高紧固螺栓5与蓄电池桩头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因振动造成蓄电池桩头的松脱,大幅提升蓄电池桩头的使用寿 命。
在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板6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锥形环台11,第一锥形环台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滑筋12;第一板6两侧面设置有面向第四板9的第一限位板13;第二板7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6,第二板7的两侧面设置有面向第四板9的第二限位板17;第四板9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锥形环台11相配合的第二锥形环台18,第二锥形环台18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防滑筋19;第二锥形环台18两侧的第四板9两侧面设置有面向第一板6的第三限位板20,第三限位板20和第一限位板13相配合;第四板9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6相配合的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两侧的第四板9两侧面设置有面向第二板7的第四限位板22,第四限位板22和第二限位板17相配合。在第一板6上设置第一锥形环台11以及在第四板9上设置第二锥形环台18,可以利用第一锥形环台11和第二锥形环台18上端开口小,下端开口大的特性,并结合第一锥形环台11内表面上设置的第一防滑筋12以及第二锥形环台18内表面上设置的第二防滑筋19,能够对蓄电池的端头与桩头之间形成两道紧固防滑结构,当车辆在行驶中发生振动时,施加在上壳体1和中壳体2上的振动应力首先由第一锥形环台11向第二锥形环台18进行分散,然后再利用第一防滑筋12和第二防滑筋19可以将一部分振动应力释放到蓄电池上,从而不会造成应力集中使得蓄电池桩头发生断裂;第一板6的两侧设置的第一限位板13可以与第四板9上设置的第三限位板20相配合,第一板6上设置的第二限位板17可以与第四板9上设置的第四限位板22相配合,使得上壳体1和中壳体2能够利用卡接结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将施加在上壳体1上的振动应力通过第一限位板13和第二限位板17向中壳体2进行分散,进一步增加蓄电池桩头的强度,提高蓄电池桩头整体的使用寿命。
另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板6远离第三板8的一端设置有面向第四板9的第一弯折结构14,第一弯折结构14沿第一板6的轴线设置有第一开口15;第四板9上与第一弯折结构14相对位置设置的面向第一板6的第二弯折结构23,第二弯折结构23沿第四板9的轴线设置有第二开口24;第五板10的一端设置有垂直于第五板10表面的第六板27,第六板27 上设置有第四通孔28;第六板27穿过第一开口15和第二开口24,上壳体1、中壳体2和下壳体3通过穿过第四通孔28的紧固螺栓5相固定连接。第一弯折结构14面向第四板9弯折,第二弯折结构23面向第一板6弯折,这样就可以使得第一弯折结构14和第二弯折结构23之间形成一个弧形空间,然后再将第六板27穿过第一弯折结构14上的第一开口15以及第二弯折结构23上的第二开口24,利用第一弯折结构14和第二弯折结构23所形成的弧形空间与第四通孔28相配合,可以使得紧固螺栓5从中穿过,从而将上壳体1、中壳体2和下壳体3结合在一起,这种装配形式不仅结构上相对简便,而且可以利用第一弯折机构14、第二弯折结构23和第六板27之间的配合关系,使得施加在蓄电池桩头上的振动应力不断的进行分散,振动应力不会集中在一点可以大幅提高蓄电池桩头的强度,从而增加蓄电池桩头的使用寿命,另外这种拆分式的结构还便于对蓄电池桩头进行维修和更换,从而减少蓄电池桩头的使用成本。
如图4所示,在第五板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二锥形环台18相配合的第三通孔25,第三通孔25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防滑筋26。第三通孔25的功能与第一锥形环台11和第二锥形环台18一样,均是使得蓄电池的端头从中穿过,与第一锥形环台11和第二锥形环台18不同的是,第三通孔25不能起到对蓄电池端头的限位作用,仅仅是通过第三通孔25的内表面上设置的第三防滑筋26对蓄电池端头起到紧固防滑的作用,这样的设置可以再蓄电池桩头发生破损时可以尽快的进行拆卸和更换,有效减少蓄电池桩头的维修时间,并且增加蓄电池桩头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从图4和图5中可以看出,第一弯折结构14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9,第二弯折结构23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0;紧固螺栓5的端头为方形,且分别与第一限位槽29和第二限位槽30相配合对紧固螺栓5的端头进行限位。将紧固螺栓5的端头设计成方形,并且配合第一限位槽29和第二限位槽30,可以有效的防止紧固螺栓5在拧紧的过程中跟随转动,从而导致蓄电池桩头锁紧力不足的问题,利用第一限位槽29和第二限位槽30与紧固螺栓5的方形端头相配合,可以在紧固螺栓5拧紧时随时调整锁紧力,从而避免紧固螺栓5发生滑丝或断裂。
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接线螺栓和紧固螺栓;上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第一板与第二板相平行,且第一板高于第二板;第三板设置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且第三板分别与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一端相连接;中壳体上设置有第四板,第四板分别与第一板和第二板相配合连接;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五板,第五板与第四板相配合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汽车蓄电池桩头,通过将原有的一体成型实心结构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