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67702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98566.9

申请日:

2010.09.29

公开号:

CN102431638A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3H 21/38申请日:20100929|||公开

IPC分类号:

B63H21/38; B63H20/28

主分类号:

B63H21/38

申请人:

联合船舶设计发展中心

发明人:

陈一钦; 潘文华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国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可供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上,且该船用动力装置具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连接有一热交换器,而该冷却系统则具有一循环管,该循环管具有一吸热部以及一散热部,且该吸热部设置于该热交换器上,而该散热部则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外表面,通过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该动力源所散发的废热导出,且由于该循环管为一封闭回路并独立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外,因此更可达到防止异物侵入该冷却系统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可供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上, 且该船用动力装 置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 该动力源连接有一热交换器, 而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另端则设有一 螺桨, 且该螺桨与该动力源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 该冷却系统包含有至少一循环管, 该循环管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 并具有一吸热 部以及一散热部, 其中, 该吸热部设置于该热交换器上, 而该散热部则环设于该船用动力装 置的外表面。
2: 依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的吸 热部来回穿设于该热交换器上。
3: 依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的散 热部以螺旋方式缠绕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
4: 依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为一 热导管。
5: 依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为一 中空的金属管。
6: 依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上串 接有一水箱, 并于该循环管与该水箱内填充有冷却液。
7: 依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上串 接有一泵浦。
8: 依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更具 有一弯折部, 该弯折部设置于该螺桨处, 并围绕该螺桨弯折成一罩体状。
9: 依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循环管的散 热部更可进一步区分成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第二散热段, 且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 透过一连接单元互相连接。
10: 依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单元为 一管接头。

说明书


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冷却系统, 特别是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 1 所示, 为一种现有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其揭露有一船用 动力装置 1, 且该船用动力装置 1 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 2, 该动力源 2 连接有一热交换器 3, 而该船用动力装置 1 的另端则设有一螺桨 4, 且该螺桨 4 与该动力源 2 相连接, 同时, 该船用 动力装置 1 内更设有一流道 5, 该流道 5 的两端与外界相通, 并通过该热交换器 3, 且该流道 5 内设有一泵浦 6, 通过此, 当该船用动力装置 1 启动后, 外界的水流将会由不断通过该流道 5, 并与该热交换器 3 接触, 以带走该热交换器 3 上的热源, 而能够对该动力源 2 进行冷却, 以达到防止该动力源 2 过热停止运转的效果。
     然而当该船用动力装置 1 应用于水质较为混浊的水域时, 如水灾发生地等, 水中 的异物很容易便会随水流一起被吸入该流道 5 内, 导致该流道 5 堵塞, 而使得该水流无法有 效对该热交换器 3 进行冷却, 进而造成该动力源 2 因为过热停止运转, 使船舶失去动力, 可 靠度不佳, 故坊间有业者乃开发出如美国专利证书号第 US3650310 号、 第 US5383803 号以及 第 US6896037 号等专利案所示的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该等专利案将该热交换器 3 直 接设置于船体下方, 而可于该船用动力装置 1 外进行散热冷却, 有效克服异物堵塞的缺点, 但是这种散热方式不仅需要在船体上加装特殊装备, 且加装费时耗工, 成本较高经济效益 不佳, 同时使用者每次安装该船用动力装置 1 时, 皆必须将该热交换器 3 与该船用动力装置 1 进行连接, 徒增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再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异物侵入的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其可供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 上, 且该船用动力装置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 该动力源连接有一热交换器, 而该船用动力装 置的另端则设有一螺桨, 且该螺桨与该动力源相连接, 其中, 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包 含有至少一循环管, 该循环管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 并具有一吸热部以及一散热部, 且 该吸热部设置于该热交换器上, 而该散热部则环设于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外表面。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的吸热部来回穿设于该热交换器上。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的散热部以螺旋方式缠绕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为一热导管。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为一中空的铜管。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上串接有一水箱, 并于该循环管与该水箱内填充有 冷却液。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上串接有一泵浦。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更具有一弯折部, 该弯折部设置于该螺桨处, 并围绕该螺桨弯折成一罩体状。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循环管的散热部更可进一步区分成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 第二散热段, 且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透过一连接单元互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 其中, 该连接单元为一管接头。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不仅能够有效的将该动力源所 散发的废热导出, 以防止该船用动力装置因为过热而停止运转, 且由于该循环管为一封闭 回路且独立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外, 因此更可有效改善现有冷却系统流道容易堵塞的缺 点, 使应用本发明冷却系统的船用动力装置能够于混浊水域操作, 大幅提升该船用动力装 置的适用性与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 1 为一种现有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 2 以及图 3 所示, 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以及热交换器的 立体图, 其揭露有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100, 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100 可供 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 200 上, 且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 201, 该动力源 201 连接有一热交换器 202, 而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的另端则设有一螺桨 203, 且该螺桨 203 与该动力源 201 相连接, 而可接收该动力源 201 所提供的动力, 其中, 该冷却系统 100 包含 有:
     一循环管 10, 其为一中空的金属管, 并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上, 且该循环管 10 具有一吸热部 11 以及一散热部 12, 其中, 该吸热部 11 设置于该热交换器 202 上, 而该散 热部 12 则环设于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的外表面, 于本实施例中, 该循环管 10 的吸热部 11 如图 3 所示来回穿设于该热交换器 202 上, 而该散热部 12 则是以螺旋方式缠绕于该船用动 力装置 200 的外表面, 并位于邻近该螺桨 203 处。
     一水箱 20, 其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外侧, 并串联于该循环管 10 上, 且该水箱 20 内容置有冷却液。
     一泵浦 30, 其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外侧, 并串联于该循环管 10 上, 可供将该 水箱 20 内的冷却液打入该循环管 10 内进行循环。
     请同时参阅图 4 所示, 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当使用者欲使用该 船用动力装置 200 时, 只要将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组装于一船体 300 上, 并启动该动力源 201 即可, 此时, 该动力源 201 会将动力传递至该螺桨 203, 以驱动该螺桨 203 转动, 同时, 该 泵浦 30 则会带动该冷却水槽 20 中的冷却液开始于该循环管 10 中循环, 并在通过该吸热部 11 时透过该热交换器 202 吸取该动力源 201 的废热, 而在通过该散热部 12 时通过外界的水流进行散热, 通过此, 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该动力源 201 所散发的废热导出, 以防止该船用动 力装置 200 因为过热而停止运转, 且由于该循环管 10 为一封闭回路并独立设置于该船用动 力装置 200 外, 因此更可有效改善现有冷却系统流道容易堵塞的缺点, 使应用本发明冷却 系统的船用动力装置能够于混浊水域操作, 大幅提升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的适用性与可靠 度, 同时, 更因为该循环管 10 缠绕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的外表面, 所以使得该冷却系 统 100 可直接装置于现有船用动力装置上, 不需要再另外生产, 而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 此 外, 使用者亦仅需将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直接组装于该船体 300 上, 便可完成整体设置, 不 需要另外进行冷却系统的连接, 而更具有容置组装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 前述较佳实施例中, 该循环管 10 更可进一步采用热导管 (Heat pipe) 配置, 而不需使用冷却液, 便可透过热导管本身所具有的快速导热特性, 将该热交换 器 202 的废热快速导出进行散热, 通过此, 使该冷却系统 100 可省略该水箱 20 与该泵浦 30 的结构, 而在生产制造上更为容易。
     请再参阅图 5 所示,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该船用动力装置 的冷却系统 100 与前述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循环管 10 更具有一弯折部 13, 该弯折 部 13 设置于该螺桨 303 处, 并围绕该螺桨 303 弯折成一罩体状, 通过此, 不仅能够保护该螺 桨 303 避免受到撞击而损坏, 且当该螺桨 303 运作时, 其所扰动的水流亦可加速冷却该弯折 部 13 内的冷却液, 而可大幅提升该冷却系统 100 整体效率。
     请再参阅图 6 所示, 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由于该船用动力 装置 200 的体积大小并不固定, 即便是同一规格的船用动力装置 200, 其体积大小也是会有 些许不同, 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该冷却系统 100 与前述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该循环管 10 的散热部 12 更可进一步区分成一第一散热段 121 以及一第二散热段 122, 且该第一散热 段 121 与该第二散热段 122 可透过一连接单元 40 互相连接, 该连接单元 40 可为一管接头 等, 通过此, 让使用者只需要先依据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的规格统一生产出该循环管, 再利 用对接的方式组装于该船用动力装置 200 上, 便可完成整体的组装, 而不需要针对每个该 船用动力装置 200 缠绕该循环管 10, 不仅具有容易安装的优点, 且可达到省时省力的功效。

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31638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2CN102431638A*CN102431638A*(21)申请号 201010298566.9(22)申请日 2010.09.29B63H 21/38(2006.01)B63H 20/28(2006.01)(71)申请人联合船舶设计发展中心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县(72)发明人陈一钦 潘文华(74)专利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代理人周国城(54) 发明名称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可供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上,且该船用动力装置具有一动力源,。

2、该动力源连接有一热交换器,而该冷却系统则具有一循环管,该循环管具有一吸热部以及一散热部,且该吸热部设置于该热交换器上,而该散热部则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外表面,通过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该动力源所散发的废热导出,且由于该循环管为一封闭回路并独立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外,因此更可达到防止异物侵入该冷却系统的功效。(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6 页CN 102431641 A 1/1页21.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可供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上,且该船用动力装置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连接有一热交换器,而。

3、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另端则设有一螺桨,且该螺桨与该动力源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系统包含有至少一循环管,该循环管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并具有一吸热部以及一散热部,其中,该吸热部设置于该热交换器上,而该散热部则环设于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外表面。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的吸热部来回穿设于该热交换器上。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的散热部以螺旋方式缠绕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为一热导管。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

4、于,该循环管为一中空的金属管。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上串接有一水箱,并于该循环管与该水箱内填充有冷却液。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上串接有一泵浦。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更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设置于该螺桨处,并围绕该螺桨弯折成一罩体状。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循环管的散热部更可进一步区分成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第二散热段,且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透过一连接单元互相连接。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船用动力装。

5、置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单元为一管接头。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1/3页3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船用冷却系统,特别是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背景技术0002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示意图,其揭露有一船用动力装置1,且该船用动力装置1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2,该动力源2连接有一热交换器3,而该船用动力装置1的另端则设有一螺桨4,且该螺桨4与该动力源2相连接,同时,该船用动力装置1内更设有一流道5,该流道5的两端与外界相通,并通过该热交换器3,且该流道5内设有一泵浦6,通过此,当该船用。

6、动力装置1启动后,外界的水流将会由不断通过该流道5,并与该热交换器3接触,以带走该热交换器3上的热源,而能够对该动力源2进行冷却,以达到防止该动力源2过热停止运转的效果。0003 然而当该船用动力装置1应用于水质较为混浊的水域时,如水灾发生地等,水中的异物很容易便会随水流一起被吸入该流道5内,导致该流道5堵塞,而使得该水流无法有效对该热交换器3进行冷却,进而造成该动力源2因为过热停止运转,使船舶失去动力,可靠度不佳,故坊间有业者乃开发出如美国专利证书号第US3650310号、第US5383803号以及第US6896037号等专利案所示的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该等专利案将该热交换器3直接设置于。

7、船体下方,而可于该船用动力装置1外进行散热冷却,有效克服异物堵塞的缺点,但是这种散热方式不仅需要在船体上加装特殊装备,且加装费时耗工,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佳,同时使用者每次安装该船用动力装置1时,皆必须将该热交换器3与该船用动力装置1进行连接,徒增困扰。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再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异物侵入的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0005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其可供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上,且该船用动力装置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该动力源连接有一热交换器,而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另端则设有一螺桨,且该螺桨与该动力源相连接,其中,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包含有至少一循环管,该循。

8、环管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并具有一吸热部以及一散热部,且该吸热部设置于该热交换器上,而该散热部则环设于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外表面。0006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的吸热部来回穿设于该热交换器上。0007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的散热部以螺旋方式缠绕于该船用动力装置上。0008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为一热导管。0009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为一中空的铜管。0010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上串接有一水箱,并于该循环管与该水箱内填充有冷却液。0011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上串接有一泵浦。0012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更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设置于该螺桨。

9、处,并围说 明 书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2/3页4绕该螺桨弯折成一罩体状。0013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循环管的散热部更可进一步区分成一第一散热段以及一第二散热段,且该第一散热段与该第二散热段透过一连接单元互相连接。0014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连接单元为一管接头。0015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将该动力源所散发的废热导出,以防止该船用动力装置因为过热而停止运转,且由于该循环管为一封闭回路且独立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外,因此更可有效改善现有冷却系统流道容易堵塞的缺点,使应用本发明冷却系统的船用动力装置能够于混浊水域操作,大。

10、幅提升该船用动力装置的适用性与可靠度。附图说明0016 图1为一种现有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示意图;0017 图2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0018 图3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0019 图4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0020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0021 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 请参阅图2以及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以及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其揭露有一种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100,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100可供设置于一船用动力装置200上,且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一端设有一动力源。

11、201,该动力源201连接有一热交换器202,而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另端则设有一螺桨203,且该螺桨203与该动力源201相连接,而可接收该动力源201所提供的动力,其中,该冷却系统100包含有:0023 一循环管10,其为一中空的金属管,并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上,且该循环管10具有一吸热部11以及一散热部12,其中,该吸热部11设置于该热交换器202上,而该散热部12则环设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外表面,于本实施例中,该循环管10的吸热部11如图3所示来回穿设于该热交换器202上,而该散热部12则是以螺旋方式缠绕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外表面,并位于邻近该螺桨203处。0024 一水。

12、箱20,其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外侧,并串联于该循环管10上,且该水箱20内容置有冷却液。0025 一泵浦30,其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外侧,并串联于该循环管10上,可供将该水箱20内的冷却液打入该循环管10内进行循环。0026 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当使用者欲使用该船用动力装置200时,只要将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组装于一船体300上,并启动该动力源201即可,此时,该动力源201会将动力传递至该螺桨203,以驱动该螺桨203转动,同时,该泵浦30则会带动该冷却水槽20中的冷却液开始于该循环管10中循环,并在通过该吸热部11时透过该热交换器202吸取该动。

13、力源201的废热,而在通过该散热部12时通过外界的水说 明 书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3/3页5流进行散热,通过此,不仅能够有效地将该动力源201所散发的废热导出,以防止该船用动力装置200因为过热而停止运转,且由于该循环管10为一封闭回路并独立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外,因此更可有效改善现有冷却系统流道容易堵塞的缺点,使应用本发明冷却系统的船用动力装置能够于混浊水域操作,大幅提升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适用性与可靠度,同时,更因为该循环管10缠绕设置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外表面,所以使得该冷却系统100可直接装置于现有船用动力装置上,不需要再另外生产,而具。

14、有极佳的经济效益,此外,使用者亦仅需将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直接组装于该船体300上,便可完成整体设置,不需要另外进行冷却系统的连接,而更具有容置组装的优点。0027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较佳实施例中,该循环管10更可进一步采用热导管(Heat pipe)配置,而不需使用冷却液,便可透过热导管本身所具有的快速导热特性,将该热交换器202的废热快速导出进行散热,通过此,使该冷却系统100可省略该水箱20与该泵浦30的结构,而在生产制造上更为容易。0028 请再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该船用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100与前述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循环管10更具有一弯折部13。

15、,该弯折部13设置于该螺桨303处,并围绕该螺桨303弯折成一罩体状,通过此,不仅能够保护该螺桨303避免受到撞击而损坏,且当该螺桨303运作时,其所扰动的水流亦可加速冷却该弯折部13内的冷却液,而可大幅提升该冷却系统100整体效率。0029 请再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由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体积大小并不固定,即便是同一规格的船用动力装置200,其体积大小也是会有些许不同,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该冷却系统100与前述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循环管10的散热部12更可进一步区分成一第一散热段121以及一第二散热段122,且该第一散热段121与该第二散热段122可透过一。

16、连接单元40互相连接,该连接单元40可为一管接头等,通过此,让使用者只需要先依据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的规格统一生产出该循环管,再利用对接的方式组装于该船用动力装置200上,便可完成整体的组装,而不需要针对每个该船用动力装置200缠绕该循环管10,不仅具有容易安装的优点,且可达到省时省力的功效。说 明 书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1/6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2/6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3/6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4/6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31638 ACN 102431641 A 5/6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43163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与船有关的设备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