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672122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97783.4

申请日:

2015.03.05

公开号:

CN104642575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50305|||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志雄; 陈健; 郑斌

地址:

361000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路160号茶叶大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代理人:

杨依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该红茶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含有14%—16.5%的茶多酚、3.1%-3.9%的咖啡碱、2.9%-3.8%的氨基酸和42.12%-48.02%的水浸出物,该烘焙包括如下步骤:(1)将上述红茶于85~100℃下烘焙20~40min;(2)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15~130℃下烘焙10~30分钟,期间以4~6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20min;(3)将步骤(2)处理后的红茶于85~100℃下烘焙20~40min。本发明的方法不仅保持了茶叶的持嫩性,还能保持原有海堤红茶芽头的毫香和金黄茶汤色,又能使烘焙后的茶汤有花果香,滋味鲜爽甘活,喉韵悠长滋味更加甘甜醇厚。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红茶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含有14%—16.5%的茶多酚、3.1%-3.9%的咖啡碱、2.9%-3.8%的氨基酸和42.12%-48.02%的水浸出物,该烘焙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红茶于85~100℃下烘焙20~40min;
(2)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15~130℃下烘焙10~30分钟,期间以4~6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20min;
(3)将步骤(2)处理后的红茶于85~100℃下烘焙20~40min。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为:将上述红茶于90~100℃下烘焙20~30min。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20~130℃下烘焙15~25分钟,期间以4~5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15min。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20~130℃下烘焙10分钟后,保持烘焙温度,以4.5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15min。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将步骤(2)处理后的红茶于90~100℃下烘焙20~30min。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作为一种全发酵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香甜味醇养胃的红茶的功效与作用特征,另外对便秘、脾胃不和也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如今消费者在追求红茶保健功效的同时还对红茶的外形、汤色以及滋味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上流行的均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制作的海堤红茶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是由于其工艺的特点,决定了该种红茶的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不能进行高温的烘焙,高温烘焙方式会严重破坏该种红茶芽头的鲜嫩特性,使该种红茶失去嫩香和毫香,但是不经过高温烘焙不能去除红茶中的一些影响品质的相关因子,不利于该种红茶品质的形成。
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的红茶,为了提高香气和口感,其发酵水平相对传统红茶低20%,其成品茶鲜嫩有余而滋味不足,这是由于原料没有经过高温烘焙,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三素、糖类没有进行充分的氧化反应,烘焙可以提升红茶的香气,去除红茶中的水气味和加工过程中带入的杂味,烘焙还可以消除红茶的异杂味,还能去除红茶中的青臭味和苦涩味,提升红茶的醇厚感,增加鲜爽感,展现出红茶烘焙的后的甜香。通过烘焙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促使红茶中带青气的低沸点物质大部分升华或者挥发,如:醛类、酯类、儿茶素、糖类、茶多酚等的氧化分解会与氨基酸结合形成新的香气类型。在红茶的烘焙过程中会使糖类、氨基酸等发生美拉德反应、焦糖化等反应,形成利于红茶品质的香气成分。
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的红茶的持嫩性特点决定了其烘焙方式必须区别于传统烘焙,传统的高温烘焙虽然能够提升茶叶的品质,但是会破坏茶叶的香气,改变了茶三素在茶叶中的比例,造成茶叶外形和汤色的变化,使茶叶失去金毫和茶汤变褐变暗。目前的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的红茶的烘焙方式都只能通过低温慢焙来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和杂味对茶叶的香气和品质进行提升的空间有限,而且费工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该红茶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含有14%—16.5%的茶多酚、3.1%-3.9%的咖啡碱、2.9%-3.8%的氨基酸和42.12%-48.02%的水浸出物,该烘焙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上述红茶于85~100℃下烘焙20~40min;
(2)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15~130℃下烘焙10~30分钟,期间以4~6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20min;
(3)将步骤(2)处理后的红茶于85~100℃下烘焙20~40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1)为:将上述红茶于90~100℃下烘焙20~30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为: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20~130℃下烘焙15~25分钟,期间以4~5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15min。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2)为: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20~130℃下烘焙10分钟后,保持烘焙温度,以4.5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15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为:将步骤(2)处理后的红茶于90~100℃下烘焙20~3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方法在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的红茶的烘焙中引入超声波加湿器,通过采用每秒200万次的超声波高频震荡,将纯净水雾化为1微米到5微米的超微粒子和负氧离子,作用在烘焙过程中使烘焙出来的海堤红茶在烘焙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在高温的环境下水超微粒子和负氧离子与茶叶产生反应,不仅保持了茶叶的持嫩性,还能保持原有海堤红茶芽头的毫香和金黄茶汤色,又能使烘焙后的茶汤有花果香,滋味鲜爽甘活,喉韵悠长滋味更加甘甜醇厚;
2、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变温烘焙,极大的缩短了烘焙时间,解决以往低温慢焙耗工耗时使产量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
3、本发明的烘焙方法步骤成熟简单,且容易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下述实施例中的红茶均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含有14%—16.5%的茶多酚、 3.1%-3.9%的咖啡碱、2.9%-3.8%的氨基酸和42.12%-48.02%的水浸出物。
实施例1
取将红茶5kg,在90℃下烘焙20分钟,再将烘焙温度上升到120℃,烘焙10分钟后以4.5ml/min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min;最后将温度降低到90℃烘焙20min,取出摊凉至室温后包装。
实施例2
取将红茶5kg,在95℃下烘焙25分钟,再将烘焙温度上升到125℃,烘焙10分钟后以4.5ml/min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10min;最后将温度降低到95℃烘焙25min,取出摊凉至室温后包装。
实施例3
取将红茶5kg,在100℃下烘焙30分钟,再将烘焙温度上升到130℃,烘焙10分钟后以4.5ml/min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15min;最后将温度降低到100℃烘焙30min,取出摊凉至室温后包装。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至3的产品按标准取样进行感官审评,结果如下表所示:

有上表可知,经过本发明的方法烘焙出来的红茶具有外形条索紧细,锋苗显秀,显黄毫之色;用85℃以上的热水冲泡,汤色黄艳带金圈;香气独特,是一种花香与果香混合的综合香型,滋味鲜爽甘活,喉韵悠长的优质红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的烘焙方法,该红茶由单芽或一芽一叶采制而成,含有1416.5的茶多酚、3.1-3.9的咖啡碱、2.9-3.8的氨基酸和42.12-48.02的水浸出物,该烘焙包括如下步骤:(1)将上述红茶于85100下烘焙2040min;(2)将步骤(1)处理后的红茶于115130下烘焙1030分钟,期间以46mL/min的速率通入超声波加湿雾气520min;(3)将步骤(2)处理后的红茶于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