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66722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4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567382.1

申请日:

2013.11.14

公开号:

CN104634009A

公开日:

2015.05.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41/04申请日:20131114|||公开

IPC分类号:

F25B41/04; F25B41/06; F25B47/02; F24F13/30

主分类号:

F25B41/04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瑞安; 周中华; 韩雷; 陈军宇; 李潇

地址:

519000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代理人:

王昕; 李双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空调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节流元件、蓄热装置、第三节流元件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四通阀与压缩机吸气口之间,蓄热装置的蓄热换热器与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后与第一控制阀并联;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始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S2、制冷和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蓄热装置温度,根据检测到的蓄热装置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关闭和开启。本发明的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使蓄热装置在正常制冷和制热状态下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蓄热材料不发生变质和过渡蒸发,保证其功能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循环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 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空调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节流元件、蓄热装置、第三节流元件 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之间的 管道上,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用来蓄积压缩机废热的蓄热材料和利用该蓄热材料 的蓄热进行热交换的蓄热换热器,所述蓄热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后 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并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后一端与所 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的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 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始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控制所述第二控 制阀关闭;
S2、制冷和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 蓄热装置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关闭和开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S21、判断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3,如果是,则转 入步骤S22;
S22、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判断所述蓄热装置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 设定温度A1,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其中A1<A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还包括: 判断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4,如果是,则控制所述压缩 机关闭,其中A4>A3。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的同时降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节流程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 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B1、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 度、室外环境温度和连续制热运行时间;
B2、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和室 外环境温度和/或连续制热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满足进入除霜运行的条件,如果 是,则转入步骤B3;
B3、进入除霜运行;
B4、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时 间,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和/或除霜时间,判断是 否满足退出除霜的条件,如果是,则转入步骤B5;
B5、退出除霜运行。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具体为:
B21、当连续制热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Time1时,判断实时检测到的所述 室内换热器温度与前面检测到的所述室内换热器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值ΔT1是否 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5,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B22;
B22、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与当时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 对应的室外换热器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6,如果是, 则转入所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步骤B23;
B23、判断连续制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Time3,如果是,则转入所 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所述B21,其中Time3>Time1。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包括:
B31、检测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蓄热装置温度判断是进入 特殊除霜运行还是进入常规除霜运行,如果是进入特殊除霜运行,则转入步骤 B32,如果是进入常规除霜运行,则转入步骤B33;
B32、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频率升至除霜频率, 进行特殊除霜;
B33、控制所述四通阀转为制冷方向,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频率升至除霜频 率,进行常规除霜。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1具体为:
判断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2,如果是,则进入特殊 除霜运行,如果否,则进入常规除霜运行。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2还包括:
特殊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或吸气过热度,判断检测 到的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低于设定值或者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设定值,如 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2还包括:
特殊除霜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之间的差值ΔT3是 否小于设定温度A7,如果是,则控制室外风机停止运行。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常规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或吸气过热度,判断检测 到的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低于设定值或者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设定值,如 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常规除霜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是否小 于设定温度A7时,如果是,则控制室外风机停止运行。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第一开度,经过设定时间Time4后,控制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第二开度,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之前还包 括:
降低所述压缩机频率,当压缩机频率降低至设定频率时,或者高压传感器 检测到的压力小于设定值时,转入所述步骤B31。

15.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31之前还 包括:
控制室内风机低风挡运行,实时检测室内换热器温度,判断检测到的室内 换热器温度是否小于设定温度A8,如果是,控制室内风机停止运行。

16.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4具体为: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 室外换热器温度M,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5,如果否,判断所述除霜时间 是否达到设定时间Time2,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5。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特殊除霜运行时,如 果因除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Time2而转入所述步骤B5,计数1次,同时,使所 述M增加ΔA;进入所述步骤B31之前,判断累积计数是否达到n次,如果是, 转入所述B33,并将累积计数清零。

说明书

说明书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泵式空调机在低温供暖运转时,室外换热器表面会形成霜层,为了不影 响制热效果,目前通常采用的除霜方式是把模式转为制冷模式,此种除霜方式 会向室内辐射冷量,导致室内温度波动大,影响舒适性。
为了解决此问题,目前行业内采用的措施是在室外机压缩机周围安装蓄热 装置,利用蓄热装置蓄积压缩机废热除霜。此方式虽然能实现在除霜的过程中 室内有一定的输入热量,蓄热量也有较好的利用。但在制冷或制热运行时,蓄 热装置吸收压缩机热量,可能会因温度过高而出现蓄热材料变质的问题,影响 蓄热装置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 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确保蓄热装置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蓄热材料变质, 保证其功能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空调循环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第一节 流元件和室内换热器,所述空调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节流元件、 蓄热装置、第三节流元件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四通阀与 所述压缩机吸气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用来蓄积压缩机废热的蓄 热材料和利用该蓄热材料的蓄热进行热交换的蓄热换热器,所述蓄热换热器与 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后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并联,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与所述第 二控制阀串联后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之间的管道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S1、开始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控制所述第二控 制阀关闭;
S2、制冷和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 蓄热装置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关闭和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具体为:
S21、判断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3,如果是,则转 入步骤S22;
S22、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判断所述蓄热装置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 设定温度A1,如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开启,其中A1<A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1还包括:判断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是否 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4,如果是,则控制所述压缩机关闭,其中A4>A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2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的 同时降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节流程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B1、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 度、室外环境温度和连续制热运行时间;
B2、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室内换热器温度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和室 外环境温度和/或连续制热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满足进入除霜运行的条件,如果 是,则转入步骤B3;
B3、进入除霜运行;
B4、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和除霜时 间,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和/或除霜时间,判断是 否满足退出除霜的条件,如果是,则转入步骤B5;
B5、退出除霜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2具体为:
B21、当连续制热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Time1时,判断实时检测到的所述 室内换热器温度与前面检测到的所述室内换热器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值ΔT1是否 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5,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B22;
B22、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与当时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所 对应的室外换热器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6,如果是, 则转入所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步骤B23;
B23、判断连续制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Time3,如果是,则转入所 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所述B21,其中Time3>Time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包括:
B31、检测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蓄热装置温度判断是进入 特殊除霜运行还是进入常规除霜运行,如果是进入特殊除霜运行,则转入步骤 B32,如果是进入常规除霜运行,则转入步骤B33;
B32、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开启,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频率升至除霜频率, 进行特殊除霜;
B33、控制所述四通阀转为制冷方向,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频率升至除霜频 率,进行常规除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1具体为:
判断所述蓄热装置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2,如果是,则进入特殊 除霜运行,如果否,则进入常规除霜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2还包括:
特殊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或吸气过热度,判断检测 到的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低于设定值或者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设定值,如 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2还包括:
特殊除霜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之间的差值ΔT3是 否小于设定温度A7,如果是,则控制室外风机停止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常规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或吸气过热度,判断检测 到的所述压缩机排气温度是否低于设定值或者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设定值,如 果是,则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常规除霜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换热器的进口温度,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换热器进口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是否小 于设定温度A7时,如果是,则控制室外风机停止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第一开度,经过设定时间Time4后,控制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第二开度,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1之前还包括:
降低所述压缩机频率,当压缩机频率降低至设定频率时,或者高压传感器 检测到的压力小于设定值时,转入所述步骤B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31之前还包括:
控制室内风机低风挡运行,实时检测室内换热器温度,判断检测到的室内 换热器温度是否小于设定温度A8,如果是,控制室内风机停止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B4具体为: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 室外换热器温度M,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5,如果否,判断所述除霜时间 是否达到设定时间Time2,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特殊除霜运行时,如果因除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 Time2而转入所述步骤B5,计数1次,同时,使所述M增加ΔA;进入所述步 骤B31之前,判断累积计数是否达到n次,如果是,转入所述B33,并将累积 计数清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检测蓄热装置 温度,根据检测到的蓄热装置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动作,使蓄热装置在正常 制冷和制热状态下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使蓄热材料不发生变质和过渡蒸 发,保证其功能的可靠性。
本发明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 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循环装置的系统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空调循环装置的制冷运行的控制流程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空调循环装置的制热运行到除霜运行的控制流程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空调循环装置的制热除霜运行的控制流程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空调循环装置的特殊除霜运行的控制流程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空调循环装置的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除霜开始温度和特 殊除霜进入管温修正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空调循环装置的基于蓄热装置温度的蓄热装置保护控制 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01-压缩机;10-室内换热器;20-室外换热器;07-第一控制 阀;08-第二控制阀;25-四通阀;30-第一节流元件;31-第二节流元件;32-第三 节流元件;35-蓄热装置;40-室外环境温度检测装置;50-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 检测装置;60-蓄热装置温度检测装置;70-室内环境温度检测装置;80-室内换 热器温度检测装置;90-室外换热器入口温度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 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循环装置的系统图,该空调循 环装置包括:压缩机01、四通阀25、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元件30、室内 换热器10、第二节流元件31、蓄热装置35、第一控制阀07、第三节流元件32、 第二控制阀08、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室外环境温度检测装置40、用于检测 制热时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室外换热器出口温度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蓄热 装置温度的蓄热装置温度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室内环境温度的室内环境温度 检测装置70、用于检测室内换热器温度的室内换热器温度检测装置80和用于检 测制热时室外换热器入口温度的室外换热器入口温度检测装置90,其中,压缩 机01、四通阀25、室外换热器20、第一节流元件30和室内换热器10通过管道 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控制阀07设置在所述四通阀25与所述压 缩机01吸气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蓄热装置35包括用来蓄积压缩机01废热的 装于蓄热槽内的蓄热材料和利用该蓄热材料的蓄热进行热交换的蓄热换热器, 所述蓄热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31串联后与所述第一控制阀07并联,所 述第二节流元件31与所述第二控制阀08串联后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0和所 述第一节流元件30之间的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10和所述四通 阀25之间的管道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07优选为电磁阀或膨胀阀,当第一控 制阀07为膨胀阀时,本说明书中“第一控制阀的开启”指的是膨胀阀开度调至 最大,“第一控制阀的关闭”指的是膨胀阀开度调至最小。所述第二控制阀08 优选为电磁阀。
图2、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循环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控制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开始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07开启,控制所述 第二控制阀08关闭。
制冷时,高温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01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25后进入 室外换热器20,与室外空气换热后,经过第一节流元件30节流,进入室内换热 器10,与室内空气换热,使室内空气降温,然后经过四通阀25、第一控制阀07 流回压缩机01吸气口。制热时,四通阀25换向,高温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01 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25后进入室内换热器10,与室内空气换热后,使室内 空气温度升高,然后经过第一节流元件30节流,进入室外换热器20,与室外空 气换热后,然后经过四通阀25、第一控制阀07流回压缩机01吸气口。制冷和 制热运行过程中,压缩机01产生的废热蓄积在蓄热装置35的蓄热材料中。
步骤S2、制冷和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蓄热装置35温度,根据检测到 的所述蓄热装置35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07的关闭和开启,以控制蓄热材 料的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发生变质。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具体为:
步骤S21、判断所述蓄热装置35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3,如果是, 则转入步骤S22;
步骤S22、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07关闭,转入步骤S23;
步骤S23、判断所述蓄热装置35的温度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1,如果 是,转入步骤S24,其中A1<A3;
步骤S24、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07开启。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循环装置由于采用了此种控制方法,当蓄热装置35温度 超过设定温度A3时,第一控制阀07关闭,低温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元件31节 流,温度进一步降低,然后进入蓄热装置35的蓄热换热器,与蓄热材料进行热 交换,从而使蓄热材料温度降低,达到保护蓄热装置35的目的;当空调循环装 置降低至设定温度A1时,第一控制阀07开启。通过此控制方式,能保证蓄热 装置35在正常制冷和制热状态下,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发生变质,过渡蒸 发,保证其功能的可靠性。A1、A3的大小由蓄热材料的性质决定,本实施例中, A3取值为70~90℃,A1的取值范围为50~6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1还包括:判断所述蓄热装置35温度是否大于或等 于设定温度A4,如果是,则控制所述压缩机01关闭,其中A4>A3。如果蓄热 装置35温度持续升高达到A4,压缩机01停止运行,从而达到可靠保护蓄热装 置35的目的。本实施例中A4取值范围为75~9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2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07关闭的同时降低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0的节流程度,使得制冷剂流量不减少。
图3所示为空调循环装置的制热运行到除霜运行的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 示,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B1、检测所述室内换热器10温度、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进口温度、室 外环境温度和连续制热运行时间;
步骤B2、根据所述室内换热器10温度和/或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进口温度和 室外环境温度和/或连续制热运行时间,判断是否满足进入除霜运行的条件,如 果是,则转入步骤B3。
较优地,所述步骤B2具体为:
步骤B21、当连续制热运行时间达到设定时间Time1时,判断实时检测到的 所述室内换热器10温度与前面检测到的室内换热器10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值Δ T1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A5(A5优选为3~10℃),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 骤B3,如果否,则转入B22;
步骤B22、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进口温度与当时的所述室外环 境温度所对应的室外换热器20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 A6(A6优选为-25~1℃),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步骤 B23;
步骤B23、判断连续制热运行时间是否达到设定时间Time3,如果是,则转 入所述步骤B3,如果否则转入所述B21,其中Time3>Time1。
本实施例采用三个条件判断是否进入除霜运行,能有效判断室外换热器20 结霜程度,而且三个条件互补,避免了某个条件失效或者出现偏差而导致结霜 严重而不除霜现象,影响制热效果。
步骤B3、进入除霜运行。
步骤B4、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室外换热器20温度、室外环境温度和 除霜时间,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20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和/或除霜时 间,判断是否满足退出除霜的条件,如果是,则转入步骤B5。
步骤B5、退出除霜运行。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循环装置的除霜运行的控制流程图。如图5 所示,除霜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B31、检测所述蓄热装置35温度,根据检测到的所述蓄热装置35温度 判断是进入特殊除霜运行还是进入常规除霜运行,如果是进入特殊除霜运行, 则转入步骤B32,如果是进入常规除霜运行,则转入步骤B33。
较优地,所述步骤B31具体为:判断所述蓄热装置35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 设定温度A2,如果是,转入步骤B32,则进入特殊除霜运行,如果否,转入步 骤B33,则进入常规除霜运行,其中A2<A1<A3。通过此控制能尽可能的提供 足够热量供给室内侧和室外侧换热器除霜,避免热量不足而影响室内侧舒适性 和室外侧换热器除霜。本实施例中的设定温度A2的取值范围为25~35℃。
B32、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08开启,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01频率升至除霜 频率,进行特殊除霜。
见图1,特殊除霜运行时,四通阀25不换向,高温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01 排气口排出,经过四通阀25后,一部分制冷剂进入室内换热器10,与室内空气 换热后,使室内空气温度升高,然后经过第一节流元件30节流,另一部分制冷 剂经过第二控制阀08和第三节流元件32,与第一节流元件30流出的制冷剂合 并一起进入室外换热器20进行除霜,与室外空气换热后,然后经过四通阀25、 第一控制阀07流回压缩机01吸气口。
优选地,所述步骤B32还包括:
步骤B322、特殊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压缩机01排气温度或吸气过热 度,判断所述压缩机01排气温度是否低于设定值D1(D1优选为45~60℃)或 者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设定值(该设定值优选为1~3℃),如果是,转入步骤 B323;
步骤B323、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07关闭。
这样,除霜时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元件31节流后进入蓄热换热器,与蓄热 材料换热后流回压缩机01。通过此控制能尽可能的提供足够热量供给室内侧和 室外侧换热器除霜,避免热量不足而影响室内侧舒适性和室外侧换热器除霜。
优选地,所述步骤B32还包括:
B324、特殊除霜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 进口温度,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0进口温度之间 的差值ΔT3是否小于设定温度A7(A7优选为0~2℃)时,如果是,转入步骤 B325;
步骤B325、控制室外风机停止运行。
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室外风机,充分利用室外环境热量除霜,减少除霜时间, 降低除霜能源消耗。
步骤B33、控制所述四通阀25转为制冷方向,然后控制所述压缩机01频率 升至除霜频率,进行常规除霜。常规除霜即制冷运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步骤B332、常规除霜运行过程中,检测所述压缩机01排气温度或吸气过热 度,判断所述压缩机01排气温度是否低于设定值D1(D1优选为45~60℃)或 者吸气过热度是否小于设定值(该设定值优选为1~3℃),如果是,转入步骤 B333;
步骤B333、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07关闭。
这样,除霜时,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元件31节流后进入蓄热换热器,与蓄 热材料换热后流回压缩机01。通过此控制能尽可能的提供足够热量供给室内侧 和室外侧换热器除霜,避免热量不足而影响室内侧舒适性和室外侧换热器除霜。
优选地,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步骤B334、常规除霜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换热器20 的进口温度,判断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换热器20进口温度之间的差值ΔT2 是否小于设定温度A7(A7优选为0~2℃)时,如果是,则转入步骤B335;
步骤B335、则控制室外风机停止运行。
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室外风机,充分利用室外环境热量除霜,减少除霜时间, 降低除霜能源消耗。
优选地,所述步骤B33还包括:
步骤B336、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0的开度至第一开度L(L优选为150~ 350);
步骤B337、经过设定时间Time4后,转入步骤B338;
步骤B338、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0的开度至第二开度M(优选地,L+50 ≤M≤L+100),其中,所述第二开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度。
此控制方式,因为除霜开始时室外换热器20温度较低,第一节流元件30 开度小有利于排气温度的保持,但当除霜运行一定时间后室外换热器20上部霜 层已经融化,会无效放热,排气温度越高热量浪费越严重,通过增加制冷剂流 量的方式,即增加了用于除霜的热量,又降低了热量的浪费,有利于除霜的完 整性。
优选地,步骤B31之前还包括:
步骤B301、如果满足进入除霜运行的条件,控制室内风机低风挡运行;
步骤B302、实时检测室内换热器10温度,判断检测到的室内换热器10温 度是否小于设定温度A8(A8优选为20~28℃),如果是,转入步骤B303;
步骤B303、控制室内风机停止运行。
此种控制能有效避免室内风机运转而导致用户不适感,同时能集中热量除 去室外换热器20霜。室内换热器10通过辐射向室内传热。
优选地,所述步骤B31之前还包括:
B304、如果满足进入除霜运行的条件,降低所述压缩机01频率,判断压缩 机01频率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频率(20-40HZ),如果是,转入步骤B31,如果 否转入步骤B305;
步骤B305、判断高压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值(1-2MPa) 时,如果是,转入步骤B31,如果否转入步骤B306;
步骤B307、降低所述压缩机01频率。
通过此控制,能降低第一控制阀07和四通阀25开启时产生的噪音,并防 止阀体在高压差下损坏。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由于特殊除霜时制冷剂同时通向 室内换热器10和室外换热器20,使室内侧有一定热量,没有冷辐射,用户舒适; 而且,常规除霜和特殊除霜时,采用不停机转换到除霜方式,缩短除霜时间, 提高一定周期内总的供热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B4具体为:
判断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室外环境温度所对应的 室外换热器温度M,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5,如果否,判断所述除霜时间 是否达到设定时间Time2,如果是,则转入所述步骤B5。
图5所示为特殊除霜到制热运转控制流程图,图6为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 除霜开始温度和特殊除霜进入管温修正图。如图5、6所示,根据退出除霜的原 因,判断下次进入除霜的方式和条件,即特殊除霜运行中,如果除霜完成后是 因为室外换热器20的温度达到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室外换热器温度M,则正常 运行;如果因除霜时间达到设定时间Time2而转入所述步骤B5,计数1次,同 时,使所述M增加ΔA(比如1℃);进入所述步骤B31之前,判断累积计数是 否达到n次(n优选为2次),如果是,转入所述B31,直接进行常规除霜,并 将累积计数清零。为了节约除霜时所需的热量,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修正因 外界原因导致除霜不干净,能尽可能的除去室外换热器20的霜层,提高室内供 热量。
图6中,β线表示正常制热时进入除霜的温度对应线,α表示修正后的进 入除霜温度对应线,优选地,β+1≤α≤β+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循环装置的控制方法,空调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节流元件、蓄热装置、第三节流元件和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设置在四通阀与压缩机吸气口之间,蓄热装置的蓄热换热器与第二节流元件串联后与第一控制阀并联;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始制冷和制热运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开启,控制第二控制阀关闭;S2、制冷和制热运行过程中,检测蓄热装置温度,根据检测到的蓄热装置温度控制第一控制阀的关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