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6660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9991.5

申请日:

2015.04.26

公开号:

CN104800549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68申请日:201504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68; A61P11/00; A61K35/62(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68

申请人:

李厚建

发明人:

李厚建

地址:

264300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大道中段2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5-15份,杏仁5-15份,桑白皮10-30份,沙参10-30份,麦冬10-20份,桔梗10-20份,紫菀10-20份,款冬花10-30份,白芥子5-15份,陈皮10-20份,地龙5-15份,炙甘草3-9份,前胡10-20份,白前10-20份,莱菔子5-15份,黄芪10-30份,焦三仙各5-15份,半夏5-15份,板蓝根10-20份,黄芩10-3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宣肺平喘、补脾益肾的功效,其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5-15份,杏仁5-15份,桑白皮10-30份,沙参10-30份,麦冬10-20份,桔梗10-20份,紫菀10-20份,款冬花10-30份,白芥子5-15份,陈皮10-20份,地龙5-15份,炙甘草3-9份,前胡10-20份,白前10-20份,莱菔子5-15份,黄芪10-30份,焦三仙各5-15份,半夏5-15份,板蓝根10-20份,黄芩10-30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10份,杏仁10份,桑白皮20份,沙参20份,麦冬15份,桔梗15份,紫菀15份,款冬花20份,白芥子10份,陈皮15份,地龙10份,炙甘草6份,前胡15份,白前15份,莱菔子10份,黄芪20份,焦三仙各10份,半夏10份,板蓝根15份,黄芩20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主要有吸烟、大气污染、感染和寒冷等。该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咳嗽、咯痰,清晨和傍晚尤甚,有时还可伴有喘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反复发病,每年至少发病3个月,并可持续2年以上的时间。虽然该病患者的病情进展缓慢,但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症状会逐年加重,甚至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后果。临床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多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及缓解缓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
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多是由于风热袭肺、外寒内饮、痰湿内聚、燥热伤肺、脾肺两虚、肺肾阳虚等。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以祛痰止咳、宣肺平喘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及缓解缓解支气管痉挛的药物治疗支气管炎存在对药物副作用大及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5-15份,杏仁5-15份,桑白皮10-30份,沙参10-30份,麦冬10-20份,桔梗10-20份,紫菀10-20份,款冬花10-30份,白芥子5-15份,陈皮10-20份,地龙5-15份,炙甘草3-9份,前胡10-20份,白前10-20份,莱菔子5-15份,黄芪10-30份,焦三仙各5-15份,半夏5-15份,板蓝根10-20份,黄芩10-30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10份,杏仁10份,桑白皮20份,沙参20份,麦冬15份,桔梗15份,紫菀15份,款冬花20份,白芥子10份,陈皮15份,地龙10份,炙甘草6份,前胡15份,白前15份,莱菔子10份,黄芪20份,焦三仙各10份,半夏10份,板蓝根15份,黄芩2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炙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杏仁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的功效;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的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养气补血、利五脏、补五劳的功效;紫菀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款冬花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功效;白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地龙具有清热息风、清肺定喘、利尿通淋、通行经络的功效;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前胡具有疏散风热、宣肺祛痰;降气止咳的功效;白前具有降气化痰、泻肺止咳的功效;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肺健脾、敛汗固脱、驱风运毒的功效;焦三仙中焦麦芽有很好的消化淀粉类食物的作用、焦山楂善于治疗肉类或油腻过多所致的食滞、焦神曲则利于消化米面食物,三药合用,能明显地健脾胃,增强消化功能;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宣肺平喘、补脾益肾之功效,对慢性支气管炎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88%,治愈率达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炙麻黄10g,杏仁10g,桑白皮20g,沙参20g,麦冬15g,桔梗15g,紫菀15g,款冬花20g,白芥子10g,陈皮15g,地龙10g,炙甘草6g,前胡15g,白前15g,莱菔子10g,黄芪20g,焦三仙各10g,半夏10g,板蓝根15g,黄芩2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炙麻黄5g,杏仁15g,桑白皮10g,沙参30g,麦冬10g,桔梗20g,紫菀10g,款冬花30g,白芥子5g,陈皮20g,地龙5g,炙甘草9g,前胡10g,白前20g,莱菔子5g,黄芪30g,焦三仙各5g,半夏15g,板蓝根10g,黄芩30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炙麻黄15g,杏仁5g,桑白皮30g,沙参10g,麦冬20g,桔梗10g,紫菀20g,款冬花10g,白芥子15g,陈皮10g,地龙15g,炙甘草3g,前胡20g,白前10g,莱菔子15g,黄芪10g,焦三仙各15g,半夏5g,板蓝根20g,黄芩10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炙麻黄7g,杏仁13g,桑白皮15g,沙参25g,麦冬12g,桔梗18g,紫菀12g,款冬花25g,白芥子8g,陈皮18g,地龙8g,炙甘草8g,前胡12g,白前18g,莱菔子8g,黄芪25g,焦三仙各8g,半夏13g,板蓝根12g,黄芩25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炙麻黄13g,杏仁8g,桑白皮25g,沙参15g,麦冬18g,桔梗12g,紫菀18g,款冬花15g,白芥子13g,陈皮12g,地龙13g,炙甘草4g,前胡18g,白前12g,莱菔子13g,黄芪15g,焦三仙各13g,半夏8g,板蓝根18g,黄芩15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0~80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5年,平均2年。
二、诊断标准: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者;
2、每年发病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测定等)者亦可诊断;
3、能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等)者。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六天为一疗程。
四、疗效标准:
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3-10个疗程,治愈37例,好转7例,未愈6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刘某,男,62岁,反复发作,发作前打喷嚏或咳嗽,偶有低烧,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咳嗽气粗,咯痰不爽,不能平卧,烦躁不安、脾气暴躁、咽痛;诊断为支气管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咽痛基本消失,偶有咳嗽;继续巩固2个疗程,诸症状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治愈。
病例2:张某,女,80岁,痰多稠黄,咳嗽气粗,烦热口干,疲惫乏力,精神虚旺,心慌、心悸、流涕喷嚏,咽红;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数;诊断为支气管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自觉咳嗽稍减轻,未出现烦热口干,流涕喷嚏减轻;续服2个疗程,痰少、精神状态良好;再巩固服用1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痊愈。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炙麻黄5-15份,杏仁5-15份,桑白皮10-30份,沙参10-30份,麦冬10-20份,桔梗10-20份,紫菀10-20份,款冬花10-30份,白芥子5-15份,陈皮10-20份,地龙5-15份,炙甘草3-9份,前胡10-20份,白前10-20份,莱菔子5-15份,黄芪10-30份,焦三仙各5-15份,半夏5-15份,板蓝根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