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718002.4
2014.12.01
CN104696402A
2015.06.10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F 1/387申请日:20141201|||公开
F16F1/387; B60K5/12
F16F1/387
特瑞堡威巴克公司
A·西穆蒂斯; W·黑特勒
德国达姆施塔特
102013113410.6 2013.12.03 DE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0
胡强
本发明涉及机组支承(10),其具有通过第一弹簧体(18)相互连接的托座(14)和支座(16),其中,第一弹簧体(18)被构造成沿z方向支撑该支座(16),第二弹簧体(20)被构造成沿y方向支撑该支座(16),并且该支座(16)通过第二弹簧体(20)弹性回缩地支撑在包围所述两个弹簧体(18,20)的壳体(12)上。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机组支承(10),具有通过第一弹簧体(18)相互连接的托座(14)和支座 (16),其中该第一弹簧体(18)被构造成沿z方向支撑该支座(16),第二弹簧体(20) 被构造成沿y方向支撑该支座(16),并且该支座(16)通过该第二弹簧体(20)弹性 回缩地支撑在包围所述两个弹簧体(18,20)的壳体(12)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簧体(20)在 弹性预紧状态下贴靠在该壳体(12)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簧体(20) 具有至少两个缓冲座(22a,22b),它们沿相反指向的两个y方向支撑该支座(16)。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簧体(20)具 有至少两对缓冲座(56a,56b),其中第一对缓冲座(56a)相对于第二对缓冲座(56b) 在x方向上错开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2)在所 述缓冲座(22a,22b)在该壳体(12)上支撑该支座(16)的区域内具有多个凹处(46),所 述缓冲座(22a,22b)嵌埋在这些凹处中。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壳体(12) 具有增强摩擦的内壁(48)。 7. 根据权利要求3至6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 (22a,22b)与它们在该壳体(12)上支撑该支座(16)的区域(44)相对置地具有径向附 件(50),所述径向附件作为所述缓冲座(22a,22b)的在y方向和/或z方向上的第三 止挡缓冲座(52)。 8. 根据权利要求3至7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 (22a,22b)沿x方向嵌埋入该机组支承(10)的芯体(28)的回凹部(29)。 9. 根据权利要求3至8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 (22a,22b)基本呈长方体形或柱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簧 体(18)具有矩形、圆形、锥形或环形的托簧。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簧体(18) 具有矩形底面(54)并优选包括两个呈楔形布置的分体(30a,30b)。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设有限制 该支座(16)在z方向上的偏移的至少一个止挡缓冲座(34,36)。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在该托座 (14)的底板(24)上设有第一止挡缓冲座(34)和/或在该支座(16)上与该底板(24)对 置地设有第二止挡缓冲座(36)。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弹簧体(18)和第二弹簧体(20)和/或至少一个止挡缓冲座(34,36)是由弹性材料(23) 一体制造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为了所述弹簧体 (18,20)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止挡缓冲座(34,36)的一体形成,设有由弹性材料(23) 制成的用于包套所述弹簧体(18,20)和/或所述止挡缓冲座(34,36)的外罩(60)。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机组支承(10),其特征在于,该支座(16) 具有用于能与机组连接的支承臂(39)的容纳部。
说明书机组支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组支承,其包括通过第一弹簧体相互连接的托座和支座。 该机组支承被构造用于在所有三个空间方向上支撑机组如内燃机,三个空 间方向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这种机组支承是众所周知的并被安装在机动 车中用于支撑内燃机。 这样的机组支承的基本形式通常由两个因素确定,即,其一,用于在所述 三个空间方向上支撑的机组支承的所需要的弹簧刚度,其二,应布置有该机组 支承的安装空间的大小或形状。 背景技术 在Goebel E.F.的著作“橡胶弹簧、计算和设计、构造手册第7卷”(第3版, 斯普林格出版社,柏林,海德堡,纽约(1969))或者Battermann W.等人的著作“弹 性体弹力、弹性结构”(Wilhelm Ernst和Sohn出版社,柏林,慕尼黑(1982))中 描述了机组支承的传统形式。 用于机组支承的安装空间大小在一些情况下受到显著限制,例如由于待支 撑的机组涉及横向装入的由内燃机和电动机构成的混合驱动装置,其中该混合 驱动装置应连同传动装置被并排装入就空气动力学而言尽量适于流动的机动车 车身的发动机舱内。相似的问题出现在横向安装的5缸或6缸单排发动机中。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机组支承只有限地适用于这些举例描述的安装场合, 这是因为由于安装空间受限,故尤其在y方向上的所需要的弹簧刚度大小只能 困难地通过所述弹簧体来实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机组支承,其可提供足够高的在y方向上 的弹簧刚度,即便当安装空间尤其在y方向上被显著限制时。 该任务将通过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机组支承来完成。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x方向是指运输工具沿其运动的方向。此外,Y方向是指横向于行驶方向的 方向。z方向是指在运输工具的高度上的延伸方向。 本发明的机组支承具有通过第一弹簧体相连的托座和支座。在此,第一弹 簧体被构造用于沿z方向支撑该支座。此外,设有沿y方向支撑该支座的第二 弹簧体,该支座通过第二弹簧体弹性回缩地支撑在包围这两个弹簧体的壳体上。 在此,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在空间上彼此分开地相对布置并且相互无 关联。 由此还得到了所述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的功能无关联,就是说,一方 面,沿z方向通过第一弹簧体来支撑,另一方面,沿y方向通过第二弹簧体来 支撑。由此得到机组支承的狭窄结构,从而机组支承很好地适于安装在y方向 上受限的安装空间中,在此可在所有空间方向获得所需的弹簧刚度。 该第二弹簧体优选在弹性预紧状态中贴靠在所述壳体上。 该第二弹簧体优选具有至少两个缓冲座,它们沿相反指向的两个y方向支 撑该支座。 若至少两个缓冲座优选在弹性预紧状态下沿相反指向的两个y方向贴靠在 壳体上,则可以在壳体内的应力平衡下实现该机组支承的芯体的定向。 优选所述两个弹簧体具有至少两对缓冲座,其中第一对缓冲座相对于第二 对缓冲座在x方向上错开设置。通过缓冲座的设置,可以沿x方向实现均匀一 致的y方向支撑以及改善的应力平衡。 所述壳体有利地在缓冲座在壳体上支撑该支座的区域内具有多个凹处,所 述缓冲座嵌埋入该凹处中。由此固定了缓冲座的位置。然而在沿z方向有大的 偏移运动时可以运动,以免损伤缓冲座。 该壳体优选具有增强摩擦的内壁。由此固定了缓冲座的位置。然而在沿z 方向有大的偏移运动时可以运动,以免损伤该缓冲座。 优选所述缓冲座与它们在壳体上支撑该支座的区域相对置地具有作为在y 方向和/或z方向上的止挡缓冲座的径向附件。 该止挡缓冲座的优点是有利地限制缓冲座在z方向和/或y方向上的极端偏 移运动,上述y方向与所述缓冲座应支撑该机组支承的y方向相反。 因而,有利地避免了所述缓冲座承受所不希望的高机械载荷。 此外,所述缓冲座优选在x方向上嵌埋在第一弹簧体的回凹部中。因此可 有利地实现所述机组支承的特别紧凑的构造。 所述缓冲座最好基本呈长方体形或柱形。 第一弹簧体可具有矩形、圆形、锥形或环形的托簧。所述托簧既可用在弹 性支承中,也可用在液压阻尼支承中。 第一弹簧体优选具有矩形底面且包括尤其两个呈楔形布置的分体。由于所 述分体的楔形设计,第一弹簧体有利地起到既在x方向又在z方向上支撑的作 用。 优选设有至少一个止挡缓冲座,其限制支座在z方向上的偏移。 尤其优选的是,在托座的底板上设置第一止挡缓冲座和/或在支座上与该底 板相对置地设有第二止挡缓冲座。 通过设置第一或第二止挡缓冲座,可以有利地限制该机组支承在z方向上 的极端偏移。 若在底板上设有止挡缓冲座,则可有利地避免该第一弹簧体的过载。因为 在第一弹簧体因与底板接触而承受所不期望的高机械载荷之前,第一弹簧体先 与第一止挡缓冲座相接触。 第一止挡缓冲座优选布置在由第一弹簧体的两个呈楔形布置的分体形成的 空间中。 因此,与它设置在机组支承的芯体中时相比,优选有更多的安装空间可供 第一止挡缓冲座布置使用。 此外,与第一止挡缓冲座相对置地,可以沿z方向在机组支承的另一端设 有第二止挡缓冲座,该第二止挡缓冲座同样有利地防止弹簧体承受所不期望的 高机械载荷。 所述第一和第二弹簧体优选由弹性材料一体制造。还有利的是,至少第一 止挡缓冲座且特别是还有第二止挡缓冲座也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两个弹簧体一 体制造。由此有利地简化了所述机组支承的安装。 与此不同地存在以下可能,即,所述弹簧体、缓冲座和止挡缓冲座由特别 适用于各自使用情况的材料构成。因此,所述弹簧体可由不同的橡胶弹性材料 构成,所述材料例如用双组分注压法来硫化。 为了一体形成所述构件即多个弹簧体和/或一个或多个止挡缓冲座,优选设 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且包套所述多个弹簧体和所述一个或多个止挡缓冲座的外 罩。 所述支座最好具有用于可与所述机组连接的支承臂的容纳部。此外,该容 纳部优选设置在该机组支承的芯体中。 附图说明 以下,将借助所附的示意图来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组支承的竖向截面; 图2示出沿图1中的线II-II的剖视图; 图3示出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剖视图; 图4示出沿图1中的线IV-IV的剖视图; 图5示出沿图1中的线V-V的剖视图; 图6示出沿y方向从外部看向带有包覆壳体的图1的机组支承的视图; 图7示出沿图6中的y方向的视图,在此未示出所述壳体; 图8示出沿图7中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示出沿图7中的线IX-IX的剖视图;以及 图10示出沿图7中的线X-X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看向在壳体12内的机组支承10的视图。 机组支承10具有托座14和支座16,它们通过第一弹簧体18相互连接。此 外,设有第二弹簧体20,第二弹簧体具有多个缓冲座22a、22b。这两个弹簧体 18、20分别由弹性材料23制造。 机组支承10从形成托座14的底板24开始沿z方向延伸,直至壳体12的 上末端26。 第一弹簧体18安放在托座14上,第一弹簧体支撑支座16的芯体28。 在芯体28中,在x方向上设有回凹部29,缓冲座22嵌埋入该回凹部中。 第一弹簧体18具有两个楔形布置的分体30a、30b,在所述分体之间限定出 一个空间32,在所述空间中布置有第一止挡缓冲座34。第一止挡缓冲座34与 底板24连接。 与底板24对置地在芯体28上硫化固结第二止挡缓冲座36。 机组支承10的芯体28具有容纳部38(在图3中示出),该容纳部用于可与机 组连接的支承臂39。支承臂39在y方向上被插入容纳部38中。 第二弹簧体20具有两对缓冲座56a、56b,它们在x方向上错开设置。每对 缓冲座56a、56b由两个柱形缓冲座22a、22b构成,所述柱形缓冲座在z方向上 错开设置。 图2示出沿图1中的线II-II的剖视图。在此,尤其沿z方向和y方向示出 了缓冲座对56b的缓冲座22a、22b的布置。缓冲座22a、22b被布置成沿z方向 相互错开且分别在弹性预紧状态下紧贴在壳体12的相互对置的壳体壁40、42 上。因此,缓冲座22a、22b在彼此相反的两个y方向上在壳体12上支撑该支 座16。 在缓冲座22a、22b在壳体12上支撑该支座16的区域44内,壳体12具有 多个凹处46,缓冲座22a、22b嵌入该凹处中。此外,在区域44内,该壳体12 具有增强摩擦的内壁48以便定位该缓冲座22a、22b。然而,缓冲座22a、22b 在承受极端的z偏移时可以从凹处46中滑出和再次滑入。 与缓冲座22a、22b在壳体12上支撑该支座16的区域44相对置地,缓冲 座22a、22b具有径向附件50。所述径向附件在z方向以及在y方向上都用作第 三止挡缓冲座52并且防止缓冲座22a、22b在沿z方向或沿y方向的极端偏移情 况下碰撞壳体12和进而磨损。 还如图2所示,第一弹簧体18具有基本呈矩形的底面54。 图3示出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剖视图,就是说,机组支承10的芯体28 的剖视图。 图4和图5示出沿图1中的线IV-IV或线V-V的剖视图。在此可见,不同 的缓冲座对56a、56b的缓冲座22a、22b分别沿一个y方向支撑该支座16。 缓冲座22a、22b基本呈长方体形,特别是呈柱形。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第 一弹簧体18、由缓冲座对56a、56b形成的第二弹簧体20以及止挡缓冲座34、 36由弹性材料23一体形成。为了使所述构件相互连接,设有外罩60,该外罩 包套住弹簧体18、20和止挡缓冲座34、36。特别是如图3所示,芯体28既在 其外侧也在容纳部38的区域内配设有外罩60。 图6至图10示出带有或不带壳体12的机组支承10的其它视图。 尤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弹簧体18和第二弹簧体20的功能是相互无 关联的。 就是说,为了沿z方向或沿x方向支撑以及为了沿y方向支撑,分别设有 彼此分开形成的弹簧体18、20。因此,第一弹簧体18承担沿z方向和沿x方向 的支撑,而第二弹簧体20承担沿y方向的支撑。 通过所述功能划分,机组支承10可以总体很窄地构成,就是说,机组支承 10的沿x方向的长度与沿y方向的宽度之比很大。由此,机组支承10可被简单 地应用在如下安装场合中,在这里,沿一个y方向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机组支 承10仍然提供足够高的弹簧刚度以供在所有三个空间方向上的机组弹簧减振。 附图标记列表 10 机组支承 12 壳体 14 托座 16 支座 18 第一弹簧体 20 第二弹簧体 22a/22b 缓冲座 23 弹性材料 24 底板 26 上末端 28 芯体 29 回凹部 30a/30b 分体 32 空间 34 第一止挡缓冲座 36 第二止挡缓冲座 38 容纳部 39 支承臂 40 第一壳体壁 42 第二壳体壁 44 区域 46 凹处 48 增强摩擦的内壁 50 径向附件 52 第三止挡缓冲座 54 矩形底面 56a,56b 缓冲座对 60 外罩
《机组支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组支承.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机组支承(10),其具有通过第一弹簧体(18)相互连接的托座(14)和支座(16),其中,第一弹簧体(18)被构造成沿z方向支撑该支座(16),第二弹簧体(20)被构造成沿y方向支撑该支座(16),并且该支座(16)通过第二弹簧体(20)弹性回缩地支撑在包围所述两个弹簧体(18,20)的壳体(12)上。。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