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66323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13921.1

申请日:

2016.08.22

公开号:

CN205936035U

公开日:

2017.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5B83/18(2014.01)I; E05B81/06(2014.01)I; E05B81/16(2014.01)I; E05B81/72(2014.01)I; E05B79/22(2014.01)I

主分类号:

E05B83/18

申请人:

江苏皓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春松; 陈荣高

地址:

214500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生祠镇生东路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代理人:

陆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包括锁本体,所述锁本体右部设置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上设置有触片机构,棘轮机构与触片机构通过联通臂与电机机构相连接,锁体开关时,棘轮带动触片机构在联通臂上转动,将开锁和闭锁信号通过联通臂传递至车身上的中央控制系统,用以显示车门是否可靠的开启与关闭,锁本体左部设置有棘爪机构,棘轮机构及棘爪机构通过棘轮轴、棘爪轴铆接在锁体底板和上盖板上,在锁体底板后侧上方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上盖板外侧设置有开锁联动机构,上盖板与车门钣金件间设置有海绵垫。本实用新型结构结构简单、紧凑,通过机械传动与电机蜗轮蜗杆传动的有效结合,实现尾门锁体的解锁,达到安全、方便地开启车门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包括锁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本体(3)右部设
置有棘轮机构(8),锁本体(3)左部设置有棘爪机构(2),锁本体(3)与棘轮机构(8)中间设置
有联通臂(606),联通臂(606)与棘轮机构(8)中间设置有触片机构(9),锁本体(3)上部装有
缓冲块(4),在锁体底板(1)后侧上方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6),电机传动机构(6)和锁本体
(3)上设置有上盖板机构(5),上盖板机构(5)通过盘头自攻螺钉(502)和棘轮轴(802)及棘
爪轴(202)分别与电机传动机构(6)和锁本体(3)相连接,上盖板机构(5)上设置有开锁联动
机构(7),上盖板机构(5)、锁本体(3)、锁体底板(1)通过棘轮轴(802)和棘爪轴(202)铆接在
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机构
(2)包括棘爪(201)、棘爪轴(202)、棘爪回位簧(203),所述的棘爪轴(202)上设置有棘爪
(201)和棘爪回位簧(2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传动机
构(6)由电机盖板(601),蜗轮(602),蜗轮回位簧(603),蜗轮轴(604),电机罩壳(605),十字
槽沉头自攻螺钉(605-1),减震块(605-2),联通臂(606),电机(607),蜗杆(608)组成,所述
的电机罩壳(605)上设置有减震块(605-2),电机罩壳(605)内部设置有联通臂(606),联通
臂(606)上连接电机(607),电机(607)输出端连接有蜗杆(608),蜗杆(608)啮合有蜗轮
(602),蜗轮(602)中部连接有蜗轮轴(604),蜗轮(602)上部连接有蜗轮回位簧(603),电机
罩壳(605)上设置有电机盖板(6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机构
(5)由上盖板(501)、盘头自攻螺钉(502)、海绵垫(503)组成;所述的上盖板(501)上部设置
有海绵垫(5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锁联动机
构(7)由开启臂(701),开启臂回位簧(702),开启臂铆轴(703)组成,开启臂(701)上装有开
启臂回位簧(702),并通过开启臂铆轴(703)铆接在上盖板(50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轮机构
(8)包括棘轮(801),棘轮轴(802),棘轮回位簧(803),所述的棘轮轴(802)上设置有棘轮回
位簧(803)和棘轮(8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片机构
(9)包括触片(901),触片压簧(902),触片座(903), 所述的触片座(903)上设置有触片压簧
(902)和触片(901),所述的触片(901)在联通臂(606)上滑动,给予汽车中央控制盒发出开
锁与闭锁信号。

说明书

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零部件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型电控汽车尾门
锁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汽车操控的智能要求及操作的方
便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门锁的使用也在其中。为提高汽车使用的便利性、行车的安全
性,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安装电控尾门锁,使驾驶员可以通过遥控钥匙开启尾门。同时也需
要一款可以在多方位打开尾门的锁体装置。

现有技术的尾门锁,易受路况及环境等的影响,无法保证门锁防尘效果,无法保证
门锁的可靠性,导致汽车安全性差;在开关门的过程中,噪音较大,影响客户使用的舒适性;
如果操作不当致使钥匙遗留在汽车内,导致无法打开车门,影响客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所述锁本体右部设置有
棘轮机构,棘轮机构上设置有触片机构,棘轮机构与触片机构通过联通臂与电机机构相连
接,锁体开关时,棘轮带动触片机构在联通臂上转动,将开锁和闭锁信号通过联通臂传递至
车身上的中央控制系统,用以显示车门是否可靠的开启与关闭,锁本体左部设置有棘爪机
构,棘轮机构及棘爪机构通过棘轮轴铆接在锁体底板和上盖板机构上,在锁体底板后侧上
方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上盖板机构外侧设置有开锁联动机构,上盖板机构与车门钣金件
间设置有海绵垫。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棘爪机构由棘爪联动臂、棘爪、棘爪轴、棘爪回位簧组成,所述
的棘爪轴上设置有棘爪和棘爪回位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传动机构由电机盖板,蜗轮,蜗轮回位簧,蜗轮轴,电机罩
壳,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减震块,联通臂,电机,蜗杆组成,所述的电机罩壳上设置有减震
块,电机罩壳内部设置有联通臂,联通臂上连接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蜗杆,蜗杆啮合有
蜗轮,蜗轮中部连接有蜗轮轴,蜗轮上部连接有蜗轮回位簧,电机罩壳上设置有电机盖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盖板机构由上盖板、盘头自攻螺钉、海绵垫组成;所述的上盖
板上部设置有海绵垫。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锁联动机构由开启臂,开启臂回位簧,开启臂铆轴组成,开启
臂上装有开启臂回位簧,并通过开启臂铆轴铆接在上盖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棘轮机构上设置有棘轮,棘轮轴,棘轮回位簧,所述的棘轮轴上
设置有棘轮回位簧和棘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触片机构设置有触片,触片压簧,触片座,所述的触片座上设置
有触片压簧和触片。

所述的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设置有遥控器电动开启机构,车内手动开启机构,
尾门内侧开启机构,确保了在多个空间方位可以打开汽车尾门。另尾门锁体装置外侧的电
机罩壳、电机盖板以及锁本体和锁体底板的密封覆盖面积大,防尘效果好,经长时间使用不
易浸入灰尘,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锁体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锁体的锁止和打开状态,带动触片在联通臂
上滑动,反馈信号到行车电脑显示屏上,便于驾驶人员根据信号显示状态作出判断,确保行
车过程中的安全。

另外本锁体装置通过有效的结构设计,综合了多方位解锁、尾门的开关状态显示、
车内照明功能,给整车设计使用提供了各种配置选择。

本实用新型结构结构简单、紧凑,通过机械传动与电机蜗轮蜗杆传动的有效结合,
实现尾门锁体的解锁,达到安全、方便地开启车门的目的;锁体装置上设置的罩壳保护及海
绵密封垫,确保锁体的防尘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锁体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中:1、锁体座板, 2、棘爪机构, 201、棘爪,202、棘爪轴,203、棘爪回位簧,204、
棘爪减震块,3、锁本体,4、缓冲块,5、上盖板机构, 501、上盖板502、自攻螺钉,503、海绵垫,
6、电机传动机构, 601、电机盖板,602、蜗轮,603、蜗轮回位簧,604、蜗轮轴,605、电机罩壳,
605-1、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605-2、减震块,606、联通臂,607、电机,608、蜗杆,7、开锁联动
机构,701、开启臂,702、开启臂回位簧,703、开启臂铆轴,8、棘轮机构,801、棘轮,802、棘轮
轴,803、棘轮回位簧,9、触片机构,901、触片,902、触片压簧,903、触片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包括锁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本体
3,右部设置有棘轮机构8,锁本体3左部设置有棘爪机构2,锁本体3与棘轮机构8中间设置有
联通臂606,联通臂606与棘轮机构中间设置有触片机构9,锁本体3上部装有缓冲块4,在锁
体底板1后侧上方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6,电机传动机构6和锁本体3上设置有上盖板机构5,
上盖板机构5通过盘头自攻螺钉502和棘轮轴802及棘爪轴202分别与电机传动机构6和锁本
体3相连接,上盖板机构5上设置有开锁联动机构7;上盖板机构5、锁本体3、锁体底板1通过
棘轮轴802和棘爪轴202铆接在一起;所述的棘爪机构2由棘爪201、棘爪轴202、棘爪回位簧
203组成,所述的棘爪轴202上设置有棘爪201和棘爪回位簧203;所述的电机传动机构6由电
机盖板601,蜗轮602,蜗轮回位簧603,蜗轮轴604,电机罩壳605,十字槽沉头自攻螺钉605-
1,减震块605-2,联通臂606,电机607,蜗杆608组成,所述的电机罩壳605上设置有减震块
605-2,电机罩壳605内部设置有联通臂606,联通臂606上连接电机607,电机607输出端连接
有蜗杆608,蜗杆608啮合有蜗轮602,蜗轮602中部连接有蜗轮轴604,蜗轮602上部连接有蜗
轮回位簧603,电机罩壳605上设置有电机盖板601;所述的上盖板机构5由上盖板501、盘头
自攻螺钉502、海绵垫503组成;所述的上盖板501上部设置有盘头自攻螺钉502、海绵垫503;
所述的开锁联动机构7由开启臂701,开启臂回位簧702,开启臂铆轴703组成,开启臂铆轴
703上装有开启臂701、开启臂回位簧702,并通过开启臂铆轴703铆接在上盖板501上;所述
的棘轮机构8上设置有棘轮801,棘轮轴802,棘轮回位簧803,所述的棘轮轴802上设置有棘
轮回位簧803和棘轮801;所述的触片机构9设置有触片901,触片压簧902,触片座903,所述
的触片座903上设置有触片压簧902和触片901,触片机构卡接在棘轮801上。

具体实施时,尾门关闭过程:锁扣推动尾门锁体装置内棘轮801,使棘轮801与棘爪
201啮合,实现尾门锁闭功能。

尾门关闭后,1)、驾驶员在车外,驾驶员通过遥控器给车身控制器发出解锁信号,
车身控制器接受信号后分配电流给尾门锁体内的电机607,电机607通过蜗杆608带动蜗轮
602转动,蜗轮602转到一定位置后推动棘爪201,使棘爪201与棘轮801分开,从而打开尾门;
2)、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拉动开启臂701,开启臂701推动棘爪201,使棘爪201与棘
轮801分开,从而打开尾门;3)、在车门内部,可以通过推动开启臂701,开启臂701推动棘爪
201,使棘爪201与棘轮801分开,从而打开汽车尾门。

如汽车尾门需设置锁芯装置时,可以通过锁芯装置与开启臂701的连接,在车外通
过机械钥匙转动锁芯,带动开启臂701以推动棘爪201,也能实现尾门的开启。

在本尾门锁体装置的闭锁与解锁过程中,通过卡接在棘轮801上触片机构9,触片
机构9上的触片901在联通臂606上滑动,给予汽车中央控制盒发出开锁与闭锁信号,然后将
尾门的实时状态反应在行车电脑显示屏,方便驾驶人员在车内实时了解尾门的状态,确保
行车的安全,另通过触片901的滑动还能实现车内照明灯的给电及断电,方便汽车尾门开启
后车内的照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
以实现。

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新型电控汽车尾门锁体装置,包括锁本体,所述锁本体右部设置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上设置有触片机构,棘轮机构与触片机构通过联通臂与电机机构相连接,锁体开关时,棘轮带动触片机构在联通臂上转动,将开锁和闭锁信号通过联通臂传递至车身上的中央控制系统,用以显示车门是否可靠的开启与关闭,锁本体左部设置有棘爪机构,棘轮机构及棘爪机构通过棘轮轴、棘爪轴铆接在锁体底板和上盖板上,在锁体底板后侧上方设置有电机传动机构,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