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技术
根据调查,医院中最常进行的测量工作就是血压测量,而最不准确的也
是血压的测量。血压的测量将听诊器的膜面置于肱动脉处,然后将充气囊(也
可称为臂带)紧套住受测者的上臂并对其挤压,由此将空气打入臂带。此时
血压计的水银柱便会缓慢上升,且持续打到约180mmHg左右后停止。之后,
再慢慢以稳定泄气速率放气(也可称为减压)。此时,测量者一面注视血压计
上的读数一面倾听声音。当出现第一声噗通声(即脉博跳动声)时,此时臂带
内的空气压力即视为收缩压;当最后脉博跳动声消失时,此时臂带内的空气
压力即视为舒张压。当测量完成时,便会将臂带内的空气放出,此动作称之
为泄气。因此,调节气囊的放气速率的气压调节装置,可决定血压计所测量
的血压值的准确度。
请参照图1A,其所绘示的是传统气压调节装置使可动件贴近气囊排气
开孔时的示意图。传统的气压调节装置100包括:驱动件(图中未绘示出)、
可动件110与变形件120。
可动件110与驱动件(例如可以是电磁线圈)耦接,且受驱动件驱动而
可以在可动方向X1移动。可动件110上配置有变形件120,用以在可动件
110移动至靠近气囊排气开孔130时,变形件120可因接触开孔130的端缘
而略微变形,使开孔130的端缘可陷入变形件120中,开孔130因此而可为
变形件120阻蔽。此时,容置于气囊中的气体无法由开孔130排出。
请参照图1B,其所绘示的是传统气压调节装置使可动件离开气囊排气
开孔时的示意图。承续图1A中驱动件贴近开孔且阻蔽气体使其无法由开孔
排出的状态,若要使气体可由气囊中排出(如减压或泄气),进而使气囊中的
气压得以下降,驱动件需驱动可动件110离开开孔130,即使变形件120不
再阻蔽开孔130。
可动件110受驱于驱动件,可如图1A与图1B中所绘示沿可动方向X1
往返运动,使变形件120阻蔽气囊的开孔130,使气囊中的气体得以依所设
定的排气速率被排出气囊,进而使气囊中的气压可逐渐降低;或者将气囊中
的气体完全排出。
经由上述可知,传统的气压调节装置中,受变形件120阻蔽或不阻蔽的
开孔130若非全关,即为全开。因此在使用上,常衍生出的缺点为:不易精
确控制气囊内气压下降的速率。开始因于排气开孔的全开或全关,使气体的
排出呈现断续的状态,致使无法有效控制气囊内气压下降的速率(减压速率)
。至少泄气速率则无需考虑。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气压调节装置使可动件贴近气囊排气开孔时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气压调节装置使可动件离开气囊排气开孔时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压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在减压过程中,可动件沿可动方向移动一位移进而使变形件减
小所产生的变位的示意图;
图2C为可动件处于如图2B中的所在位置,变形件的变位逐渐减小进
而阻蔽开孔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压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3B为在减压过程中,可动件沿可动方向移动一位移进而使变形件减
小所产生的变位的示意图;
图3C为可动件处于如图3B中的所在位置,变形件的变位逐渐增大进
而阻蔽间隙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气压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4B为在减压过程中,可动件沿可动方向移动一位移进而使变形罩减
小所产生的变位的示意图;
图4C为可动件处于如图4B中的所在位置,变形件的变位逐渐减小进
而阻蔽开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气压调节装置,利用变形体的变位以提供一施力,此施力与容
器内部的气体压力所构成作用于变形体上的力量相作用。依此,即可调节容
器内部的气体压力。本发明可适用于需要进行气体/液体排放功能的装置中,
比如血压计等相类似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只能使用于血压计中。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其所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气压调节装置
的示意图。气压调节装置包括有驱动件(图中未绘示出)、可动件210与变
形件220。可动件210并具有一凹陷部230。此气压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如图
示中所绘示的容置有气体的容器240的内部气体压力,容器240并具有一可
以使气体排出的开孔250。
可动件210耦接于驱动件,并受其驱动而可沿可动方向X2移动,进而
产生一相应的位移。变形件220则配置于可动件210的凹陷部230上。
变形件220依据位移而包覆开孔250,并可变形于凹陷部230中。如图
2A中所绘示,变形件220因其变位Y1而可提供一作用于开孔250的施力
F1。当变形件220愈向开孔250贴近时,因变形件220的变位Y1为开孔250
的端缘撑大,故此时相应于变形件220的变位Y1而产生的变形件220作用
于开孔250的施力F1,大于容器240内部气体压力所构成作用于变形件220
的力量。故变形件220此时可阻蔽气体自容器240中排出。
请参照图2B,其所绘示在减压过程中,可动件沿可动方向移动一位移
进而使变形件减小所产生的变位的示意图。承续图2A中所绘示的气压调节
装置,当要调节容器240内部的气压时(也就是要进行减压),可动件210受
驱动件驱动沿可动方向X2移动一位移,使变形件220的变位Y1减小。因
此,相应于变形件220的变位Y1而产生的变形件220作用于开孔250的施
力F1便会减小,小到小于容器240内部气体压力所构成作用于变形件220
的力量时,变形件220便无法紧贴开孔250,此时,容器240中的气体即可
经由开孔250排出(如图2B中所绘示)。
请参照图2C,其所绘示的是可动件处于如图2B中的所在位置,变形件
的变位逐渐减小进而阻蔽开孔的示意图。在减压过程中,容器240中的气压
也随着逐渐降低。一直到容器中的气压所构成作用在变形件220上的力量与
变形件220因变位Y1所产生的施力F1达到平衡时,变形件220再次阻蔽开
孔250,气体再次无法排出。
驱动件驱使可动件210沿可动方向X2渐次移动,渐次产生的逐渐增大
的位移对应至变形件220因逐渐减小的变位Y1所提供的逐渐减小的施力
F1,与因排气而使容器240内部的逐渐减小的气压所构成作用于变形件220
上的逐渐减小的力量的消长,即可用以精确调制气体排出的速率(即容器内
气压下降的速率),进而可精确控制容器内的气压。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减
压过程中,可动件210沿在方向X2上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代表着容器240
内的气体压力。
上述的气压调节装置中的容器240可以是血压计中的充气囊,而驱动件
则可以是电磁线圈等可用以控制并驱动可动件移动的任何驱动装置。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A,其所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气压调节装置
的示意图。气压调节装置包括有驱动件(图中未绘示出)、可动件310与变
形件320。变形件320并具有一气室330。此气压调节装置是用来调节如附
图中所绘示的容置有气体的容器340的内部气体压力,容器340并具有一可
以使气体排出的开孔350。
可动件310耦接于驱动件,并受其驱动而可沿可动方向X3移动,进而
产生一相应的位移。变形件320则配置于开孔350中并与可动件310耦接。
且变形件320与开孔350的内壁间具有间隙,容置于容器340中的气体可经
由间隙由开孔350排出。
气室330依据可动件310的位移而变形。如图3A中所绘示,气室330
因受可动件310挤压而可使变形件320产生一阻蔽间隙的变位Y2,变形件
320因此变位Y2而可提供一作用于开孔350内壁的施力F2。当可动件310
愈向容器340侧贴近时,气室330迫使变形件320所产生的变位Y2将愈大,
此时相应于变形件320的变位Y2而产生的变形件320作用于开孔350内壁
的施力F2,大于容器340内部气体压力所构成作用于变形件320的力量。
故变形件320此时可阻蔽气体自容器340中排出。
请参照图3B,其所绘示在减压过程中,可动件沿可动方向移动一位移
进而使变形件减小所产生的变位Y2的示意图。承续图3A中所绘示的气压
调节装置,可动件310受驱动件驱动沿可动方向X3移动一位移,使气室330
迫使变形件320的变位Y2减小。因此,相应于变形件320的变位Y2而产
生的变形件320作用于开孔350内壁的施力F2便会减小,小到小于容器340
内部气体压力所构成作用于变形件320的力量时,变形件320便无法紧贴开
孔350内壁,此时,容器340中的气体即可经由间隙排出(如图3B中所绘
示)。
请参照图3C,其所绘示的是可动件处于如图3B中的所在位置,变形件
的变位逐渐增大进而阻蔽间隙的示意图。在减压过程中,容器340中的气压
也随着逐渐降低。一直到容器中的气压所构成作用在变形件320上的力量与
变形件320因变位Y2所产生的施力达于平衡时,变形件320再次阻蔽间隙,
气体再次无法排出。
驱动件驱使可动件310沿可动方向X3渐次移动,渐次产生的逐渐增大
的位移对应至迫于气室330的变形件320因逐渐减小的变位Y2所提供的逐
渐减小的施力F2,与因排气而使容器340内部的逐渐减小的气压所构成作
用于变形件320上的逐渐减小的力量的消长,即可用以精确调制气体排出的
速率,从而可精确控制容器内气压下降的速率。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减压过
程中,可动件310沿在方向X3上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代表着容器340内
的气体压力。
在实际应用上,上述气压调节装置中的变形件320也可以不具有气室
330,即变形件320受可动件310的挤压而得以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一与之
对应的变位Y2即可。而容器340可以是血压计中的充气囊,驱动件则可以
是电磁线圈等可用以控制并驱动可动件移动的任何驱动装置。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4A,其所绘示的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气压调节装置
的示意图。气压调节装置包括有驱动件(图中未绘示出)、可动件410与变
形罩420,且变形罩420上并具有通气孔425。此气压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如
图示中所绘示的容置有气体的容器440的内部气体压力,容器440并具有一
可以使气体排出的开孔450。
可动件410耦接于驱动件,并受其驱动而可沿可动方向X4移动,进而
产生一相应的位移。变形罩420则配置在开孔450上以罩住开孔450,在变
形罩420未变形前,容置在容器中的气体可经开孔450由通气孔425排出。
变形罩420依据位移而包覆开孔450。如图4A中所绘示,变形罩420
因其变位Y3而可提供一作用于开孔450的施力F3。当变形罩420愈向开孔
450贴近时,因变形罩420的变位Y3为可动件410撑大,故此时相应于变
形罩420的变位Y3而产生的变形罩420作用于开孔450的施力F3,大于容
器440内部气体压力所构成作用于变形罩420的力量。故变形罩420此时可
阻蔽气体自容器440中排出。
请参照图4B,其所绘示在减压过程中,可动件沿可动方向移动一位移
进而使变形罩减小所产生的变位的示意图。承续图4A中所绘示的气压调节
装置,可动件410受驱动件驱动沿可动方向X4移动一位移,使变形罩420
的变位Y3减小。因此,相应于变形罩420的变位Y3而产生的变形罩420
作用于开孔450的施力F3便会减小,小到小于容器440内部气体压力所构
成作用于变形罩420的力量时,变形罩420便无法紧贴开孔450,此时,容
器440中的气体即可由开孔450经由通气孔425排出(如图4B所绘示)。
请参照图4C,其所绘示的是可动件处于如图4B中的所在位置,变形件
的变位逐渐减小进而阻蔽开孔的示意图。在减压过程中,容器440中的气压
也随着逐渐降低。一直到容器中的气压所构成作用在变形罩420上的力量与
变形罩420因变位Y3所产生的施力F3达于平衡时,变形罩420再次阻蔽开
孔450,气体再次无法排出。
驱动件驱使可动件410沿可动方向X4渐次移动,渐次产生的逐渐增大
的位移对应至变形罩420因逐渐减小的变位Y3所提供的逐渐减小的施力
F3,与因排气而使容器440内部的逐渐减小的气压所构成作用于变形罩420
上的逐渐减小的力量的消长,即可用以精确调制气体排出的速率(即容器内
气压下降的速率),进而也可精确控制容器内的气压。即在本实施例中,在
减压过程中,可动件410沿在方向X4上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代表着容器
440内的气体压力。
上述气压调节装置中的容器440可以是血压计中的充气囊,而驱动件则
可以是电磁线圈等可用以控制并驱动可动件移动的任何驱动装置。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气压调节装置,其重点在于使受控于驱动
件的变形体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一变位。此变位可用以产生一与之相应的施
力,通过此施力与作用于变形体上的容器内部气压所构成的力量间的相互作
用,可精确调制气体于容器内的压力,进而可精确控制容器内气压下降的速
率。在现有技术的减压过程中,可动件利用往返运动来重复地关/开排气口,
以将气体排出臂带外,而达成减压目的。而在本发明中,当要进行减压时,
可动件并非利用往返运动来重复地关/开排气口,而是在既定方向上进行精准
的单方向移动,利用不同位移量(即变形组件的不同变形量)来精准地调节臂
带内的气压,由此来达成减压目的。换句话说,在减压过程中,可动件的位
移量(即变形组件的变形量)就某种程度而言可代表着臂带内的气压。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中各对象的几何结构仅为本发明的一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发明的适用条件,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均可加以调整而达到与本发明
类似的功能,但仍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气压调节装置,至少具有的优点为:其可精
确控制气囊内气压下降的速率。因容器内部的气体可透过本发明的气压调节
装置,使其排放呈现可量化处理,即可预先安排泄气速率的控制流程,致使
得以有效控制气囊内气压下降的速率。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
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
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