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肝病及抗肝纤维化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肝炎及抗肝纤维化的中药,国际专利分类号:A61K35/78、A61P1/16、A61P31/12。
背景技术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危害人民健康和下一代素质,特别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易慢性化、纤维化。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治疗仍然是世界范围难治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以及病毒在体内复制,导致肝细胞的损伤有关。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等。据《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报道,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公认有效药物,如干扰素,常用药为300-600mv/日,连用6-12个月,疗效为30-50%,胸腺素(日达仙)1.6mg/次,连用6个月,HbeAg阴转率为39%,而且价格昂贵。目前主要应用于抗肝纤维化的西药报导较少。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肝病也在进行之中。据《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2)、2000(1)报道,全中氏等报道自拟抗原汤(当归、白芍、紫胡等)治疗慢性肝病总有效率为90%;何氏等应用心肝宝(冬虫夏草分离出)治疗慢乙肝总有效率为36.8%,对照组为16%;朱氏自拟乙肝汤和聚肌跑治疗本病并做对比观察其有效率为88.4%;王氏等采用中药复方丹参治疗肝纤维化2年后ALT正常为70%(5)黄氏采用肝炎灵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乙肝60例,总有效率为86.6%,ALT复常率为85%,SB复常率为67.3%;余氏等采用大量丹参治疗早期肝硬化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研究显示,中药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对中药研究动物实验报道较多,单纯用现代医学进行研究,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少,单味药成分研究较多,复方研究较少,疗效令人满意的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纤维化的一种治疗慢性肝病及抗肝纤维化的中药。
现代中医界对慢性乙肝,病因机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湿热毒邪侵袭人体,正气虚弱,气血失调,郁而不适,内蕴困肝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满。由于病邪在体内羁留日久,耗伤正气,损及脾肾,形成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形成痰浊阻滞络脉造成瘀血,其病在肝,影响脾肾,气血阴阳;瘀血阻络是纤维化形成的具体表现。因此用化瘀解毒,切断病因,调整肝脾肾功能,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及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是治疗关键。本发明中的藏红花、丹参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凉血解毒理气止痛、柔肝软坚;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平肝熄风;川弓、当归、三七、木香、砂仁,活血行气,祛淤止血;僵虫,熄风止痛、解毒散结;黄芪、红参、枸杞、蛤蚧补气养血、养补肝肾、调节阴阳,三七、丹参等活血化淤促进形成的肝纤维化逆转。以上诸药联合应用、补而不腻,攻而不乏。双向调节,对慢性肝病的治疗起到了活血化淤、行气止痛、解毒舒肝、软坚散结、调中补气、补脾益肾的作用,对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起到了治疗作用。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在下述重量份范围内具有较好疗效:
藏红花3-9份、蛤蚧3-9份、丹参4-18份、鳖甲9-24份、黄芪9-30份、红参3-9份、当归1-6份、川芎1-6份、砂仁1-6份、僵虫1-6份、三七3-9份、枸杞1-9份、木香1-6份。
优选为:藏红花6份、蛤蚧克8份、丹参17份、鳖甲12份、黄芪27份、红参6份、当归4份、川芎3份、砂仁3份、僵虫3份、三七4份、枸杞3份、木香3份。
最佳为:藏红花5份、蛤蚧克6份、丹参15份、鳖甲10份、黄芪25份、红参5份、当归2份、川芎2份、砂仁2份、僵虫2份、三七3份、枸杞2份、木香2份。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所需原料药筛选、清洁合格,按上述比例称量配齐后80℃干燥24小时(红花除外);
②加红花粉碎后过100-120目筛,混合使成均匀细粉;
③将蜂蜜炼中蜜备用;
④将药物细粉加入适量炼制的蜂蜜均匀搅拌,即每100克粉末加100克炼蜜,制成软材丸块,然后搓条、压丸;
⑤将压制好的蜜丸用蜡纸包好,装袋;
⑥装入塑料袋的蜜丸,装箱用钴60灭菌10-36小时。
对药丸的质量要求:
本发明为棕褐色蜜丸,味苦;
外观圆整均匀、色泽一致、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按水分检查规定,蜜丸所含水分不应超过15.0%;
本发明丸重为9克,重量差异限度为±6%;
菌检按卫生部药品检验法检验,丸剂含生药原粉的制剂,1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50 000个,霉菌数不超过500个,口服药品1克或1毫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沽螨。
本发明的用量、用法为:一日三次,每次1丸口服,温开水送服。
下面是本发明地方解:
黄芪为本发明中君药,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主要成分含香豆精、黄酮类化合物、皂甙;
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功能: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用于徵瘕积聚、肝脾肿大;主要成分含原儿茶酸、丹参酮I II等;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功能:活血散瘀、徵瘕痞块;丹参、红花为臣药,以助君药之功;
蛤蚧、红参、川芎、当归、三七、鳖甲、枸杞、僵虫,以上八味为佐药,滋阴补气、活血养血、滋补肝胃、调节阴阳、祛风解毒、散毒、辅助君臣之功;砂仁、木香为使药,行中焦之滞,散肝脾之郁、温中开胃,以助化瘀扶正之功效。
以上诸药联合使用,君臣、佐、使联合应用,补而不腻,攻而不乏,双向调节,对慢性肝病的治疗起到了活血化淤、行气止痛、解毒舒肝、软坚散结、调中补气、补脾益肾的作用,对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起到了治疗作用。
蛤蚧:补肺气、助肾阳、益精血;
红参:补肺充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增弱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双向作用、安神增智的作用)并能减少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
藏红花:活血祛瘀、柔肝软坚、凉血解毒、理气止痛;
丹参:活血祛风、凉血消痛、养血安神;
鳖甲:滋阴潜阳,软紧散鲜;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防肝纤维化;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袁,脱毒生机,利火退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缩短凝血时间、止血作用、利尿降压、抑制病毒作用;
僵虫:息风止痛、温中行脾和胃、对肠管有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
木香:行气调中、活血通络、并有健脾消食之功;
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脏,抗维生素E缺乏;
枸杞:养阴生津、补中益气,还有解酒毒及治疗呃逆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试验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1克,雌雄各半,购自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动物室,动物合格证号为980101017。
2、实验药物 本发明抗肝纤丸,每丸重9克,每丸含生药4.5克,由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提供,药物配制:取4丸加蒸馏水至45ml,即0.4g(生药)/ml,此浓度为所能溶解配制的最大浓度。
二、试验方法
取小鼠20只,禁食12小时,不禁水,称重后,小鼠按每20g体重0.8ml灌胃本发明(最大体积,最大浓度),一日内给药三次,间隔6小时;给药总剂量为0.8ml/20g×1000g×3次/日×0.4g(生药)/ml=48g(生药)/kg体重,此剂量为本发明1日内给予小鼠的最大给药浓度和最大给药体积,即小鼠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给药后观察7日,观察小鼠的体重、饮食、毛色和粪便等情况。
三、实验结果
给药当日,小鼠嗜卧不动,,粪便呈棕黑色,第2日恢复正常,小鼠体重增加,饮食正常,毛色光亮,粪便形状和颜色正常,无死亡发生,未见不良反应。
四、结论
本发明的药物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48g(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249倍。(临床用药量为每日3次,每次1丸,成人按70公斤计算),计算方法:48g(生药)/kg÷4.5g(生药)×3丸/日÷70kg=248.8倍,说明本发明抗肝纤丸毒性较小。
一日内灌胃给予抗肝纤丸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表1
性别 给药前体重(克) 给药7日后体重(克) P
雌性 19.3±0.71 23.7±1.23 <0.001
雄性 19.6±0.99 24.4±1.34 <0.001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对大鼠的最大耐受量试验
一、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180-220克,雄性,购自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动物室,动物合格证号为9801018。
2、实验药物 本发明抗肝纤丸,由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提供,每丸重9克,每丸含生药4.5克。
3、实验试剂 四氯化碳为北京化工厂产品,批号970506,1.13.3四甲氧基丙烷为Sigma公司产品,批号51035291;总胆固醇(批号980912)、甘油三酯(980511)、白蛋白(批号980727)、总蛋白(批号980802),测定试剂盒为北京中生生物工程公司提供;谷丙转氨酶测定试剂盒为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临床诊断试剂分厂产品,批号为980917;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IV型胶原(IV-C)试剂盒均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
二、试验方法
取大鼠52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和本发明抗肝纤丸高、低两个剂量组各14只,其中抗肝纤丸分别按5.2g/kg和2.6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5天,同时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第一次皮下注射40%cclu豆油溶液0.5ml/100g体重,以后每周2次皮下注射40%cclu豆油液0.3ml/100g体重,连续4周,后两周每周皮下注射40%cclu豆油液一次;前4周每日以1%胆固醇、20%猪油、55%玉米面、24%正常大鼠饲料混合均匀,压缩成块饲养大鼠,后两周以单纯玉米面饲喂大鼠;另外,用25%乙醇做为饲料饲喂大鼠;正常对照组,每日食用正常饲料和自来水;每周称体重一次;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大鼠;取血按试剂盒上所示方法测定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羟脯氨酸、丙二醛;采用放免法测定HA、LN和IV-C含量;取肝左叶固定于10%福尔马林液中,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做HE及VG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肝纤维化增生程度;取肝右叶一部分测定肝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二醛;另一部分用于测定肝羟脯氨酸含量。
三、实验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显著高于模型组,说明模型成立,结论见下表。
本发明抗肝纤丸可以显著降低实验性肝硬化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降低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IV型胶原含量,显著降低肝和血清中总胆固醇、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升高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对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肝中甘油三酯含量。
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见3只肝汇管区轻度炎细胞浸润;模型组肝细胞浊肿变主要在小叶周边带,小叶纤维间隔形成明显,并可见假小叶形成。高剂量组的肝细胞脂变和小叶周围形成的纤维间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汇管区仍可见少量细胞浸润;低剂量组的病理变化与模型组差异不大。
四、实验结论
本发明抗肝纤丸具有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
见表2、表3、表4。
〔试验例3〕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观察:
1、临床观察方法
(1)病例选择:按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9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其年龄在25-62岁之间,男性79例,女性57例;对照组58例,男性36例,女性22例;两组均排除内分泌和其它疾病。
(2)中医辨证:气需血瘀证,治疗组136例,对照组58例。
(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中药抗纤丸日三次,每次1丸口服;对照组不用本发明中药抗纤丸,服用复方鳖甲软肝片3片/次,3次/日;两组病人同时应用一般护肝对症治疗。两组病人均不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均以三个月为一疗程。
(4)观察项目: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检测患者肝功能、ALT、TBILI、GGT、ALP、TP、ALB及血、尿、粪常规,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心电、彩超等,记录在统一观察表内。
(5)试剂及检测方法:患者肝功ALT、TBILI等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尿、粪常规采用常规法;血清HA、IV-C、LN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试剂由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试剂由北京北方生物研究所提供;血清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试剂由美国艾克塞斯公司提供。
(6)疗效判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8年1月试行中《病毒性肝炎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疗程结束时,检查定为近期疗效标准。显效①临床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或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或扣痛;②ALT、TBILI降至正常;③TP、ALB恢复正常。有效①临床症状减轻,体征部
大鼠抗肝纤丸对实验性肝硬化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脂类、羟脯氨酸、丙二醛的影响 表2
组别 动物数 总胆固醇 白蛋白 总蛋白 甘油三酯 羟脯氨酸 丙二醛 谷丙转氨酶
(g/kg) (只) (mmol/L) (g/L) (g/L) (mmol/L) (mmol/L) (mmol/L) (卡门氏)
常对照 - 10 1.36±0.19ΔΔΔ 15.39±1.16ΔΔ 71.17±6.53 0.31±0.15ΔΔΔ 0.11±0.01ΔΔΔ 7.88±1.84ΔΔΔ 194.8
模型 - 8 2.16±0.38 12.80±1.56 73.73±6.76 0.77±0.27 0.16±0.02 21.79±6.32 593.1±2
本发明 5.2 11 1.79±0.19Δ 16.84±0.93ΔΔΔ 80.47±7.03 0.58±0.18 0.13±0.02ΔΔ 9.21±6.32ΔΔΔ 254.1±17
2.6 8 1.75±1.87Δ 14.48±1.15Δ 77.36±5.56 0.67±0.05 0.14±0.02 8.49±2.52ΔΔΔ 277.3±1
1与模型组比较 Δ表示P<0.05 ΔΔ表示P<0.01 ΔΔΔ表示P<0.001下同
抗肝纤丸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肝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羟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表3
组别 动物数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羟脯氨酸 丙二醛
(g/kg) (只) mmol/g肝组织) (mmol/g肝组织) (mmol/g肝组织) (mmol/g肝组织)
常对照 - 10 4.66±0.63ΔΔΔ 6.40±0.63ΔΔΔ 12.8±2.0ΔΔΔ 469.4±82.3ΔΔΔ
模型 - 8 7.41±0.97 19.27±2.21 35.7±1.8 2601.6±369.8
本发明 5.2 11 6.02±0.82ΔΔ 13.85±2.29ΔΔΔ 26.7±4.7ΔΔΔ 1873.5±419.1ΔΔ
2.6 8 5.57±1.54Δ 10.43±3.14ΔΔΔ 27.4±4.9ΔΔ 1602.4±725.6ΔΔ
抗肝纤丸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肝中血清HA、LN和IV-C的影响 表4
组别 动物数 HA LN IV-C
(g/kg) (只) (ng/ml) (ng/ml) (ng/ml)
常对照 - 10 244.05±80.47ΔΔΔ 93.16±23.98 61.67±17.03ΔΔΔ
模型 - 8 562.68±110.15 163.08±35.86 114.24±22.20
本发明 5.2 11 256.72±77.63ΔΔ 94.10±16.69ΔΔΔ 56.98±18.14ΔΔΔ
2.6 8 382.5±90.17ΔΔ 113.89±21.01ΔΔ 87.42±18.06Δ
分恢复;②ALT、TBILI有所下降尚未恢复正常;③血清TP、ALB有所上升。无效①症状、体征均无改变或时轻、时重;②ALT、TBILI未下降或下降不明显;③血清TP、ALB未上升。
2、结果
(1)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体征比较采用本发明抗肝纤丸治疗136例慢性肝炎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
(2)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肝功、ALT、TBILI、GGT、ALP、TP、ALB治疗组与对照组复长率分别为93.0%、83.0%、86.0%、81.8%、78.7%、73.3%与70.0%、62.5%、63.6%、45.0%、45.0%、50.0%;P<0.05(见表5)。
(3)采用本发明抗肝纤丸对乙肝病毒标志阳性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HbeAg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5.1%、40.9%,与21.7%、28.5%治疗组阴转率高于对照组(见表6)。
(4)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HA、IV-C、LN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而对照组P>0.05(见表7)。
(5)治疗组病人疗后血、尿、粪常规、心电未见明显改变,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ALT、TBILI、GGT、ALP、TP、ALB变化
表5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P
疗前异常 疗后复常(%) 疗前异常 疗后复常(%)
ALT 130 121(93.0) 55 39(70.0) <0.05
TBILI(umol/l) 118 108(83.0) 48 30(62.5) <0.05
GGT(g/l) 86 74(86.0) 33 21(63.6) <0.05
ALP(g/l) 66 54(81.8) 22 2(45.0) <0.05
ALB(g/l) 47 37(78.7) 20 9(45.0) <0.05
TP(g/l) 45 33(73.3) 18 9(50.0) <0.05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bsAg、HbeAg与HBVDNA变化 表6
项目 HbsAg HbsAg HBVDNA
疗前(+) 疗后(-) 疗前(+) 疗后(-) 疗前(+) 疗后(-)
治疗组 80 5(6.2%) 34 19(35.1%) 66 2(40.9%)
对照组 34 1(2.9%) 23 5(27.1%) 28 8(25.8%)
P >0.05 >0.05 >0.05
P >0.05 >0.05 >0.05
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HA、IV-C、LN变化比较 表7
项目 治疗组(例) 对照组(例)
疗前 疗后 P 疗前 疗后 P
IV-C 130.6±22.1 76.4±28.5 <0.05 118.5±27.1 99.8±19.6 >0.05
LN 189.2±16.9 131.1±15.7 <0.05 171.1±28.6 153.1±17.5 >0.05
HA 328.7±39.7 198.3±32.7 <0.05 312.4±42.7 287.7±57.6 >0.05
HA 328.7±39.7 198.3±32.7 <0.05 312.4±42.7 287.7±57.6 >0.05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表8
组 例 显效 有效 总有效 无效
别 数 例(%) 例(%) 例(%) 例(%)
治疗组 136 76 55.8 52 38.2 128 94.1 8 5.9
对照组 58 20 34.4 22 37.8 42 72.4 16 27.6
P <0.05 <0.05 <0.05 <0.05
采用本发明治疗136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其肝功、ALT、TBILI、GGT、ALP、ALB、TP复常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高于优于既往的报道,而且观察的项目多。HbeAg、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的直接依据,本发明治疗组患者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的报道相近。国内不少研究已证明,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清中HA、LN、VC是可靠反映肝纤维化程度、观察抗肝纤维化药物的公认的血清指标。治疗组病人治疗后血清HA、LN、IV-C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表明本发明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所用的放免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方法简便可靠,患者易于接受,利于推广,本发明临床未见显著毒副作用。
采用本发明对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影响表明,其具有明显的促进肝功能恢复及抗肝纤维化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对本发明的成份,现代医学研究报道较多的如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对缺血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川芎,对缺血性肝损伤时血小板的凝集功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三七,对减轻缺血性肝损伤具有特异性阻断肝细胞受体依赖性Ca++通过性是一种理想的肝细胞Ca++通道阻滞剂,提高大鼠的生存率,降低ALT、减少肝细胞坏化是有效的肝细胞保护药物。丹参、黄芪等可不同程度的减轻大鼠的白蛋白免疫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和CCL4中毒肝纤维化的发展,抑制I、II、IV型胶原和转化因子-β(TGF-B)mRNA的病理性增高,并能抑制I、II、IV型胶原的合成和分泌等。从基础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成分对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机理。
综上,本发明是复方中药组成,充分发挥了几种中药联合的协同,特效作用。从动物实验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血清病毒标志,肝纤维化标志进行多方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具有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作用,其疗效高于单方、高于既往的报道,无毒副作用,总有效率可达94.1%,此药价格合理,适应国情,易于推广应用。
实施例1:
取藏红花50克、蛤蚧20克、丹参150克、鳖甲100克、黄芪250克、红参5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砂仁20克、僵虫20克、三七30克、枸杞20克、木香20克,备用;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
①将所需原料药筛选、清洁合格,按上述比例称量配齐后80℃干燥24小时(红花除外);
②加红花粉碎后过100目筛,混合使成均匀细粉;
③将蜂蜜炼中蜜,备用;
④将药物细粉加入适量炼制的蜂蜜均匀搅拌,即每100克粉末加100克炼蜜,制成软材丸块,然后搓条、压丸;
⑤将压制好的蜜丸用蜡纸包好,装袋;
⑥装入塑料袋的蜜丸,装箱用钴60灭菌16小时。
实施例2:取藏红花60克、蛤蚧克80克、丹参150克、鳖甲120克、黄芪270克、红参60克、当归40克、川芎30克、砂仁30克、僵虫30克、三七40克、枸杞30克、木香30克,备用;
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